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二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一、 【学习目标】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会进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转化。二、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计算下列反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并填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316g 16g8.7g 恰
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Tag内容描述:
1、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二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一、 【学习目标】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会进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转化。二、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计算下列反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并填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316g 16g8.7g 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是 (二)同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1、设问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关注化学式、配平)3、依题意,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中该物质化学式的下面,已知数要带单位,且上面空一行。4、在空的一。
2、2.2 自然界中的水 第二课时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二、能力目标: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1)水净化的方法。。
3、2.3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一.知识教学点1.水的物理性质。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 H2O。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 H2O。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 H2O。(二)整体。
4、3.1 原子的构成 第二课时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既可以建立物质的微观图象,又可以用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物质的某些特性。分子是微观概念,只能通过宏观的变化现象来认识,因此作好相关的实验非常重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 让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举例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能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不同。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3、。
5、2.2 自然界的水 第二课时 学案(鲁教版八年级全)【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我国水资源的短缺的国情,认识到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2认识“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4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二、命题落点.通过水资源的分布及短缺状况,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如例 1。.对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考查。如例 。
6、1.1 化学真奇妙 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2.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4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5.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二。
7、5.2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一、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能配平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二、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KClO3 = 2KCl + 3O2 (1)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2)氯酸钾、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氯酸钾、氯化钾和氧气的粒子个数比 物质间的质量比与元素间的质量比的比较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间的质量比依据 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算法 Ar原子个数 Mr计量数结果 化为最简比 可以不约检验 质量守恒定律举例 CO 2中各元素的质。
8、第二课时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为什么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用该物质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表示?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答案:相对原子质量 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 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智慧园提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各原子的总质量的比,以水为例。一个水分子中 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21)16 21618;假定一定量的水中含有 n 个水分子,则其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2n1) ( n16) 21618,故一定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与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之比相。
9、课题 3 制取氧气【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初步学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会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掌握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氧气的方法。2.了解催化剂的含义3.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4.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二、命题落点1.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检验方法的考查。如例 12.对气体收集方法的考查。如例 22.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的考查。如例 33.对实验室制氧气和工业制氧气不同的考查。如例 4【典例精析】例 1:(2004 年重庆市)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10、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四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化学式的涵义。(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 有关简单计算。(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二、能力目标:通过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培养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养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并会命名教学难点书写化。
11、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三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
12、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六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化学式的涵义。(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 有关简单计算。(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二、能力目标:通过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培养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养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并会命名教学难点书写化。
13、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五课时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教学内容:一、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1、化学式(formular) ,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14、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一课时 (鲁教版八年级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 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3)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运动由宏观到微观的对比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二、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教学重点掌握离子的形成。教学难点(1)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的理解。(2)离子的形成原理及构成化学合物。
15、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二课时 (鲁教版八年级全)教材分析1 教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位于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它是对前面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延伸,也是为后面化学式、化合价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作准备。通过这节对原子能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等的教学使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物质的构成。能够理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培养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良好素材。教学目标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是分层排布;。
16、3.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二、命题落点1命题时常给出化合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如例 1。2给出物质的化学式,要能知道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如例 2。3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寻找物质间的内在规律,如 3。4通常考查根据指定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粒子、粒子的个数,以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如例 4。5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