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名师教案 1 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

3.1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Tag内容描述:

1、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名师教案 1 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

2、课题1 分子和原子,大千世界,物类繁多。,这些宏观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更快,为什么?,品红在水中扩散,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这样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

3、九年级化学课题1 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表找到相对原子质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图表。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 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1、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质区别?2、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二、进入新授1、原子的构成1)思考并回答:。

4、1课题 1 分子和原子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厂的附近,往往会。

5、 3.2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

6、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分 子,原 子,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一、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如: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水和大多数气体(除稀有气体)等,如:H2O,H2,O2,N2,NH3,CO2,SO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和非金属固体, 如:。

7、专心 爱心 用心 - 1 -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学。

8、广西永福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1,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教学准备 投影仪,注射器,滴定管,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品红试夜教后修改教 学 过 程学生问我,雨是怎么形成。

9、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分 子,原 子,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一、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以上说明:分子大还是小?,阅读,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结论:分子的 质量和体积 都很小,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1、向。

10、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分 子,原 子,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一、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如: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水和大多数气体(除稀有气体)等,如:H2O,H2,O2,N2,NH3,CO2,SO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和非金属固体, 如:。

11、1课题 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唐正定教材所在页:第 4851 页教材版本:人教版一、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组成的活动探究;第二部分是用微观世界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原子的观点及原子与分子特征的比较。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和活动,已经对分子原子有了一定的的认识,对生活中的一些奇妙现象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对分子、原子特征的探究为今后“原子结构及分子的构成”奠定了基础。三、。

12、,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1、敞开放置在空气中的水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后会减少?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晾干?,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分 子,原 子,结论: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 的。,构成物质的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滴水(1mL水约为20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全国人民一起来数,每分钟数一百个,不吃不喝不睡,大约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a.向蒸馏水中滴加几滴酚酞,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b.从烧杯中取少许液体于试管中。

13、课题 1 分子和原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 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 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四、课时安排:2 课时新课教学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去。

14、教学内容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设 计 者 课时设计 2 课时 设计日期知识与能力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2.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

15、3.1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 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

16、课题2 分子和原子,引入:,1.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或酒精会越 来越少?为什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2.当我们从顺德糖厂或酒厂经过的时 候,为什么会闻到浓郁的糖的甜味或酒 的芳香?,3.把一勺白糖放在水中,为什么一下 子就不见了?,一.分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你知道分子有多大吗?,归纳,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活动与探究,1.a.向蒸馏水中滴加几滴酚酞,搅拌, 观察溶液的颜色。b.从烧杯中取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慢 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无色,溶液变成红色,2.,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问题?,分子的特点,2.。

17、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题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 2 分子和原子。本课题的学习能把前面内容(如物理、化学变化,纯净物、混合物等)从微观结构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等内容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指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 ;它在本单元中能帮我们深切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常识;学好本课题是学好化学重要基础。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 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非。

18、课题 2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

19、课题 2 分子和原子(A 案)【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实验准备】品红的扩散 氨分子扩散实验 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扩散水和酒精的混合。

20、九年级化学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250毫升) 、水、品红。烧杯3只(50毫升) 、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只。【教学。

【3.1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新】相关PPT文档
【3.1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新】相关DOC文档
标签 > 3.1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编号:357937]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