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学史》教案 .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86662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929 大小:3.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教案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9页
《心理学史》教案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9页
《心理学史》教案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9页
《心理学史》教案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9页
《心理学史》教案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学史,第一章 前科学时期的心理学 第一节 哲学思想对心理学的影响 一、哲学之于心理学的意义 二、西方哲学的元祖 三、机械论的精神 四、笛卡尔 五、洛克 六、其他哲学家,第二节 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一、早期生理学的进展 二、生理学与物理学的结合,第二章 冯特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冯特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第二节 同时期的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 二、布伦塔诺 三、屈尔佩,第三节 铁钦纳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第三章 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机能主义的先驱 一、机能主义的时代背景 二、达尔文 三、高尔顿 四、斯宾塞 五、动物心理学,第二节 美国早期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詹姆斯 二

2、、杜威 三、安吉尔 四、武德沃斯,第三节 走向应用的心理学 一、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二、霍尔 三、卡特尔,第四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背景 二、发展过程 第二节 华生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第三节 斯金纳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 第四节 其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一、托尔曼 二、赫尔 三、班杜拉,第五章 精神分析学派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思想基础 二、实践基础 第二节 弗洛伊德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第三节 荣格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 第四节 阿德勒与霍妮 一、阿德勒的生平与心理学思想 二、霍妮的生平与心理学思想,第五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马斯洛

3、 二、罗杰斯,第六章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认知心理学的起源 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第三节 皮亚杰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第四节 当代认知心理学 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二、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第七章 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一、心理学的现状 二、心理学的未来,课外阅读书目1墨顿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2杨鑫辉主编.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3叶浩生著.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理查

4、德W科恩著,陈昌文译.心理学家个人和理论的道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概 述 教学目标 1.能说明划分心理学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及其理由 2.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3.能说明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因,能站在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待心理学的性质及其社会作用,“心理学的故事是一个源远流长的长篇故事,是代代相传的持续努力,目的是要回答由这些伟大的先祖们最先就人类思想提出来的一些问题。”Morton Hunt,三个要点: 纲领 方法 境界 三个关键词: 时代精神 方法 斗争,一、心理学历史的分割点“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Ebbinghaus 过去

5、和历史如何划分 心理学怎么和什么时候成为了一门学问 方法的独立 心理学成为一门学问的标志是什么,问题的意义 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心理学家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与历史的贡献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属性 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 问题的关键 怎么样研究,“这种区分更多地与寻求回答人类本性等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研究心理学、阐述心理学的观点和理论、宣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心理学派等不是看说些什么而是看怎么说、怎么做了解和理解心理学发展以及各学派思想与人物的基本立足点,学派和人物之所以能够活生生地凸显出来依靠的是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工具、思想方法和研究策略,心理学的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因实际上正

6、是方法的更新、发展,借助于后者我们才能够越来越深入、全面地了解人的心理、理解人的各种心理的成因及其变化趋势,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方法,心理学就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武器,什么是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核心的和首要的涵义就是思维的出发点,也就是各种思想、观点所产生的源头或基本命题或所谓公理体系,如行为主义的基本命题是S-R,所倚重的是实验和测量精神分析的基本命题是心理的无意识性,坚持的是精神分析的方法,即对人的无意识行为的分析,心理学家的心虚:心理学诞生以来似乎并没有真正拥有过自己的开山利器。心理学的方法多半取自于别的学科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化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心理学家的忧虑:当各个

7、学科揣着自己的独门暗器把守着自己的大门的时候,心理学用什么捍卫自己的疆土?,二、什么是历史历史属于过去历史留给人们的大多是碎片和遗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大部分曾经存在过的东西都将被埋葬,“历史不能重建也不能复制”,但历史可以推测和想象。推测和想象的任务交给了历史学家,一个有良知、有学术道德、不畏权势同时有经验的历史学家会尽量地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会尽量地超越时代局限、超越政治和学术门派以及个人的一孔之见去还原历史。这样的历史才能真正渗出它的原汁原味,但历史是不可能真正还原的历史掌握在历史学家的手中,历史无时不刻地不可避免地打上主观的烙印,历史不能摆脱人对它的偏好有时历史被人强迫着走在被设计好

8、的路上。历史为人而写,这些人抱有某种群体或个人的目的,历史掌握在历史学家手中,而历史学家又被掌握在时代的手中。历史学家所提供的史料、所提出的观点不是偶然的。他们提出的往往是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学家可能由于个人的局限性而导致的对历史的误读和误判总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他们只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不可能超越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个人的能力与经验,历史本身是一个迷,历史永远都有不可知性和不确定性,三、什么在影响心理学历史和时代选择了心理学,同时心理学家创造和建立了心理学。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这两者缺一不可,首先,历史和时代需要有人解释人们的疑惑。这些疑惑首先和主要是哲学家提出的。

9、这些疑惑主要关于人的本质、心灵与身体的关系、认识发生等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因就是思想中的疑惑及其解答,哲学家、神甫、生理学家、生物学家甚至物理学家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但他们都不能专注地和专业地研究和解答这些问题,因为他们往往不能跳出他们作为某一种学家所固有的思维模式思考这些问题,但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在各自的领域分别对这些问题做了一定的解答,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散乱地堆放在各个地方,于是这有了将这些成果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和专门化的需要,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种人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即整合各领域研究并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科心理学家和心理学诞生了,其次,学术研究如果只是单纯地满足少数人

10、的好奇心,那么它就很难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因为它需要以自己的劳动获得它所需要的报酬(研究经费)以延续自己的学科生命,科学从来不能只生活在象牙塔中。科学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联系、必须对社会有所回报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心理学必须回答“研究人的心理有什么用”的问题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百多年以来心理学一直为此而努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不仅对心理学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而且为心理学提供了大量的课题,养活了大批的心理学工作者,但心理学解决了这些课题了吗?,再次,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深刻地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速度和走向,如相关学科的发展制约着心理学的发展。这些学科在思想上、方法上和技术上为心理学做出了

11、巨大贡献:哲学家的思考、生物学家的观点、生理解剖学的成果、测量和统计学方法等都被引入心理学,再如研究仪器的改进和开发直接影响心理学的发展:从计算机到脑波仪、基因研究技术、克隆技术等等,最后,心理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心理学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这就产生了各种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有符合事实的一面,也可能有不符合事实的一面,因此从心理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的身份的不确定性、它对其它学科的强烈的依附性以及内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性,而后者恰恰是这一学科发展的内部动因,心理学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这一学科本身性质决定了它的斗争是绝对的,和平是相对的。往往和平期中心理学家正悄悄更

12、新装备、准备弹药预备下一轮争斗,没有这种争斗心理学就不可能呈现给人们如此丰富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成果,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家和社会的双重推动之下产生和发展的,时代精神和个人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发挥同样的作用,同时心理学也不能摆脱人性的一般弱点以及其它学科也有的各种偏见和歧视,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地域偏见、社会层次偏见等,拓展阅读 郭本禹.试评西方心理学史的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pp43-48 杨莉萍.论当代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教育理论与实验,2006年第6期,作业 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因有哪些?,第一章 哲学、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13、能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说明哲学思想对于心理学思想的意义 2.能陈述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哲学家对于心理学的建立所做出的贡献 3.能说明生理学、物理学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建立的意义 4.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心理学产生的必然性,第一节 哲学思想对心理学的影响 一、哲学之于心理学的意义哲学是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用于解释整个宇宙事态时称为哲学,用于解释自然界事态时称为自然哲学,用于解释人的行为时称为人性哲学或人类哲学,哲学的重要命题几乎都与人有关。哲学家的思考深邃而简明。哲学的思考奠定了人们对人的心理思考的基调,没有哪一心理学派的理论不是建立在某种哲学观点、特别是人性哲学观点的基础之上,人类哲学家的思想彼此间不是孤

14、立的,欧洲有着极其深厚的哲学传统。纵观西方数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浩如烟海的哲学思想、灿若繁星的哲学家。这些哲学家之间始终存在着对立统一、继承发展的关系。古代哲学思想对近现代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影响。近现代哲学思想几乎都能在先哲的论述中找到出处,首先从哲学研究的成果中受益的学科之一就是心理学,哲学解释了人的心理本源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身心关系问题)。这是所有的哲学家、哲学流派必然涉及而且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身与心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为心找到归属,解释心理从哪来、到哪去以及是心控制身还是身控制心的问题。这些为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哲学假设。心理学乃至几乎所有的科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假设的基础上的,不

15、过,哲学有哲学的流派,这些流派不同的思想也影响了心理学,使得心理学也表现为派别林立的特点。不同流派的心理学的哲学假设不同,哲学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辨证思想对W.James的意识流的思想有一定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四因” 学说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为近现代心理学家提供了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的哲学假设,康德的先验主义哲学中的“先验范畴”对格式塔学派、对皮亚杰、对乔姆斯基的思想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哲学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亚里士多德提出相似性、相反性和邻近性的联想三大定律、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所提出的联想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中有关高级心理产生的机制有很大影响,

16、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启发了后来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关于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思想笛卡儿的心理反射的思想后来从假设走向实验,宗教哲学对心理学的贡献如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中认定人是有原罪的,人是带着各种本能的欲望来到人世的。人要求得来生的幸福就应该压抑自己的欲望 这一思想无疑对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了暗示的作用。起码弗洛伊德童年时的家庭的浓郁的宗教氛围对其思想的形成有比较大的影响,心理学的尴尬与其它学科相比,心理学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在学派相争之中,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因为心理学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的哲学范式,缺乏统一的思想、信念和方法,而其它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由于存在着被普遍认同的基本假设,因此它牢

17、牢地居于科学的中心,地位十分稳定。一提到科学人们总是以物理学为标志,而一提到心理学至今仍有很多人将其与心灵学、玄学相提并论,二、西方哲学的元祖 (一)古希腊哲学 1、古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古希腊地处亚欧交界处,多山地,谋求向海外扩张。多次的领土变迁和民族的迁徙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如古埃及、古巴比伦、波斯等国文化,希腊民族是航海的民族,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关注自然的生成与演变,乐于寻找变化的秩序与原因。古希腊奴隶制发达,贵族们崇尚战争、游猎和思辨,产生了职业哲学家,逐步形成了古希腊哲学的精神:好奇、非宗教、理性中心主义、思辨,2、前苏格拉底时期 自然哲学 探求自然的本原的学问 物质本原学说 泰利斯的

18、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 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说和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抽象原则本原学说 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毕达哥拉学派认为是“数”,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其他如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水、火、土、气)、阿那克萨戈拉的 “种子”学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人本哲学讨论的中心不再是自然界、宇宙生成等问题, 而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来,“人”成为研究的中心,智者学派 智者指以传授智慧和语言艺术(修辞学和雄辩术)为职业并在公共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擅长诡辩,普罗泰戈拉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否认客观真理的

19、存在 这种相对主义思想发展到极端, 产生了智者高尔吉亚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故事:有一次,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戈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欧提勒士毕业后并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普罗泰戈拉的理由是:“如果你这次官司打赢了,那么按照合同,你应付我另一半的费用;如果你输了,那么按照法庭的裁决,你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这次官司或者打

20、赢,或者打输,你都得付我另一半学费。”,欧提勒士的理由是:“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裁决,我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如果我打输了,那么按照合同规定,我也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不管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必付给你学费。”,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不知所措,3、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西方的孔子 生平 出生于雅典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青少年时代,跟随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

21、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苏格拉底街头教学,他貌不出众,但言谈话语富有魅力,他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公元前399年,他被控有罪,罪名是不敬神、反对民主和教唆青年 。最终被判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

22、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饮鸠死于雅典监狱,苏格拉底之死 法达维特( 1748-18250)作,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继承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将精神的存在从物质的存在中独立出来。 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提出“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自知无知 苏格拉底认为自知是最大的知,相当于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观点。“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自知是最大的善,也是最大

23、的智。“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相信神的存在,有思想力的人的心灵被神赋予真理。他一生都在探讨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如虔诚、正义、善良、诚实、勇敢、智慧等,他认为只有这些问题被辨明、被澄清,人才可能不犯错误,才可能抵达真理的彼岸。“愚昧是罪恶之源” 。苏格拉底甚至在被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上、法制为贵”的做人准则,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对话(助产术、辩证法) 每个人的灵魂中都蕴涵真理,但人们未加考察便加以接受的偏见和谬误蒙蔽了已有的真理反对用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张用论辩诘难、找出对方论证中的矛盾的方法,启发人们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认为只有通过对话才

24、能接近真理。对话的作用在于清楚蒙蔽,但不制造真理,“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对话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25、学生:这是善行,故事与智慧 苏格拉底之死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苏格拉底将被处决。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死亡。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他才收住“话匣子”,他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爱情柏拉图有一天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但不准回头,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还没有回来,最后

26、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的面前:“很难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也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能摘一株,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惊觉手中一颗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妻子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喜欢唠叨,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他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

27、着全靠牢记”,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苏格拉底,4、柏拉图(前427年前347 ),生平柏拉图,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和宽阔的前额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柏拉图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贵族家庭,母亲是克里提俄涅雅典著名改革家梭伦

28、的女儿。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前420年进狄奥尼索斯学校,识字、听荷马等诗作。前409-404年服兵役,据说参加过3次战役。前407年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阿卡德米学园,四十岁时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在雅典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很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

29、天文学以及声学。柏拉图在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斯多德,前367年将学园交欧多克索主持,自己带弟子和友人第二次巡游。70岁之后放弃政治活动,全力著述,思想 世界二分 世界分为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本原,感性世界是对理性世界的摹写,是理性世界的幻影,身心二元论 灵魂和身体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灵魂利用身体达到一定的目的,灵魂三重论 理性的灵魂(不朽)、情感的灵魂和欲望的灵魂 (可朽),灵魂回忆说 知识是灵魂固有的但处在潜在状态,学习的作用是唤醒知识,回忆曾经的理念,知识包含于灵魂中,是已经知道的知识,被知道的不一定是

30、被关注的,拥有知识的灵魂不一定知道它的拥有,原初的知识是灵魂对理念的自我观照,知识的学习则是对原初知识的摹写,灵魂的摹写就是回忆。只有尽量地净化肉体的污染才能更近地接近知识,最彻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完全分离,最高的智慧只有在死亡之后才能达到,回忆是死亡练习,5、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研究面之广为古人之唯一,涉及到哲学、科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其父为马其顿王国国王阿敏塔(亚历山大国王的祖父)的御医。家境优越。从小聪明过人,精力旺盛。受家庭影响而酷爱生物和医学。但童年的幸福并不长久,父母双亡使其成为孤儿。这一经历对于他的性格有很大影响。他变得敏感、倔强、沉默、

31、爱思考、具有反叛性,前367年后先后进入伊索克拉底的雄辩术学校和柏拉图的学园学习,长达20年。表现出色,被柏拉图称为“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并未盲从自己的老师。“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其名言,前342年受马其顿王国国王腓力二世之邀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开始远征。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研究、著述达13年。前323年亚历山大暴死。亚里士多德面临着与其祖师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以不敬神的罪名被指控。他选择了逃亡。次年逝世,心理学思想 灵魂学说 灵魂是生命运动的原因,是生命的现实性原则,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潜在地具有

32、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灵魂使身体的潜能转变为现实的生命活动,因此生命活动是一种自因和内因,感觉与理性 认识的两种形式 感觉 接受的是可感的形式而不是可感的事物, 即感觉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对灵魂的“印刻”,它与事物产生直接的联系。感觉是被动的,理性 一种内在的主动的能力,“人有随心所欲地思想的能力”,其对象是可知的形式,可知的形式包含在可感的形式中,是从可感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不同状态和性质。就是说人先有感觉才有思维。“没有感觉的印象,人们不能知道或理解任何东西。” 柏拉图认为理性独立于感性而存在,认识过程 首先感觉接受可感形式,可感形式包含了可知形式,只是此时理性尚未发生作用,所以对可知形式毫

33、无认识。想象将各种可感形式加以比较和归类,形成一个印象,这时可知形式开始显露。理性作用于想象的印象,将可知形式从可感形式中完全抽象出来产生理性的概念,品德心理 人与国家的行为以善为目的,个人的善应服务于国家的或政治的善。“个人只有在公众的政治生活中才能实现至善。”,善与幸福感相联系。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和最高目的。幸福是人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与人的自然能力相适应。人的理性自然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因此在理性得到合理的运用时所产生的幸福感是很正当的,结论:善是能力与情感的结合有能力实现的善如果没有幸福感相伴随就不是真正的善而是虚伪的善,“没有德性的快乐和没有快乐的德性都不是幸福”。这种以幸福为

34、伦理活动终极目的的观点称为幸福主义,有德性的行为应该是一种有意的行为。有意行为才有善恶之分。善良行为是理性的有节制的行为苏格拉底的“无人有意作恶”的说法,道德的标准 适中是道德的标准(中道)。过分是主动的恶,不足是被动的恶勇敢是鲁莽与怯弱的中道,自信是骄傲与自卑的中道,义愤是易怒与麻木的中道,大方是奢侈与吝啬的中道,中道表明德性是独一无二的“人们行善只有一途,作恶的道路却有多条。”,行善的智慧 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前者探求事实和行为的目的与原因,后者考虑环境和条件。实践智慧的特征是思虑和选择。思虑和选择是受理性支配的意志活动,这里暗示了后来称为自由意志的概念提出联想法则:相似性、相反性和邻近性

35、,(二)宗教哲学 1、希腊化时期马其顿王国建立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后,古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东方(包括波斯、印度、近东)文化被带入欧洲。这些文化浸染了原本并无宗教色彩的希腊文化,使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理性得以保持而东方神秘主义、宗教学派的思想得到传播,两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对人生、对伦理的思考上。作为宗教化前期的希腊化时期哲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后人,伊壁鸠鲁(前342-270),创办称为“花园”的学校,学习目的 为能够幸福生活必须学习伦理学,为摆脱错误知识和不必要的忧虑必须学习物理学 快乐主义的伦理学 快乐具有无限崇高的价值,“每一种快乐由于其自然吸引力,都是某种善”,但快乐应该被选

36、择。将快乐分为强烈而短暂的快乐和平静而长久的快乐,前者称为动态快乐,后者称为静态快乐,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宁静的心态与审慎的生活是静态快乐的源泉,斯多亚学派 “按自然生活”自然指自然的理性规律。按自然生活就是服从命运。每个人的角色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却可以控制对命运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顺服命运。顺服命运是理性的情感,不顺服命运是非理性的情感。后者有忧伤、恐惧、欲求和快乐,“忧伤是非理性的压抑,恐惧是非理性的退缩,欲求是非理性的扩展,快乐是非理性的膨胀。”,主张不动心。幸福就是“和平与恒长的不动心。”幸福是一种感受,人既然不能控制外部事件,就应该排除外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多

37、愁善感的人既当不好主人,也当不好奴隶,普罗提诺(前204-270)新柏拉图主义代表人物提出“神人合一”的思想,要求通过德性修养以净化灵魂这些思想深受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同时这些思想对于宗教哲学发生了很大的作用,2、宗教时期基督教经过约300年血与火的斗争终于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组织。基督教思想既保持了原有的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又借古希腊哲学的语言重新进行了阐释,宗教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德尔图良、奥古斯丁、阿奎那、阿尔伯特等,宗教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神学与哲学一体。在探索了神的存在的同时宗教哲学家还从认识论的角度做了为神学论证的工作,奥古斯丁(353-430) 教父神学的集大成者,真理 真理高于理

38、性。理性本身不能产生真理,因为理性是心灵的能力和状态,处于流动变化之中,而真理是确定不变的,因此真理应来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上帝,如何认识真理 上帝提供了光亮,这一光亮使得人们能够看清眼前的事物,人趋向这一光亮的动力越强,光亮的作用就越大,人的认识能力越能得到发挥。这种趋力就是对上帝的信仰,感觉 充分肯定感觉所获得的知识的意义,认为感觉是可靠的。感觉只是把事物的外形呈现在人们面前,不能要求感觉提供它不能提供的东西,即感觉并不提供判断真假的标准。眼睛不会欺骗自己,只有自己的心灵会欺骗自己,针对怀疑论的“一切皆可怀疑”的观点,他认为只有相信自己存在的人才会怀疑。“我怀疑,故我存在。”这一思想可以看

39、作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先声,时间 不存在过去和未来。所有的时间都是“现在”,理由:时间可以被度量,度量时间的是人的知觉“正是在我心里我度量时间”我们把握时间的方式决定了时间的本性,过去不复存在,将来尚未存在,谁能度量?,只存在三种时间:关于过去的现在、关于现在的现在和关于将来的现在,它们都是现在知觉到的状态“时间是心灵自身的延伸”,道德 全能、全善、全知的上帝与恶的存在之间的矛盾:上帝既然是全能、全善、全知的,为什么会创造出恶人?这与自由意志论有关,在奥古斯丁看来,人的意志是自由的,是有选择性的。人若没有这样选择的权利,上帝就是不公平的。只会行善不能作恶的意志不是自由的意志,因为它没有选择善

40、与恶的功能,正因为有选择功能,人才能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才能显示扬善惩恶的公正性,善与恶才有意义。扬善惩恶表现了上帝自己的善。人的意志有行善或作恶的选择,上帝并不干预人的选择,但对选择的后果进行奖惩,托马斯阿奎那(1223(5)?-1274),思想庞大、全面,被称为托马斯主义。他的学说的体系性较强,可与亚里士多德相比,哲学与神学 区分科学的标准不在于对象,而在于研究方式。同样的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所认知而成为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形成不同的科学体系。哲学和神学有共同的对象,哲学以理性,神学靠天启。两者有重合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一个进步。他肯定了哲学的地位和作用,也肯定了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41、这对于思想的解放无疑具有促进作用,理性与启示 人人都有自然赋予的理性,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充分使用理性,由于自然理性的存在缺陷,因此需要上帝的启示。同时上帝的启示只赋予那些经过艰苦理性跋涉的人,感觉 外感觉和内感觉。重视外感觉中的触觉。内感觉包括通感、辨别、想象和记忆,坚持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阿奎那的科学信念,他认为人被赋予感觉是为了知识本身的目的。“有感觉才能有理解。”理智之中没有不被感觉先行知道的东西,这些思想对于后来的人本主义和经验主义起到了启示的作用,认识过程 通感(知觉)、辨别、想象(想象性抽象)、理智性抽象和记忆。这个过程是由可感形式到纯粹形式的过程,也是理智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幸

42、福 “幸福是人类的至善,是其他目的都要服从的目的”,幸福和上帝分别代表了普遍的善和最高的善。人所追求的道德的直接目的是幸福而不是上帝,幸福包括:物理之善、伦理之善、时宜之善和终极之善。仁爱是上帝恩典的结果,其他方面是幸福,与上帝无必然联系,如 追求友谊中的微笑、好意的表达、友好行为、仁爱之心,三、机械论的精神 (一)文艺复兴与自然哲学 1、文艺复兴一个“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时代。经过近千年的中世纪,欧洲迎来了科技发展、城邦兴起、经院哲学失势、教会地位松动的洗涤。人文科学与神学、古代哲学与经院哲学、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个人主义与权威主义、批判精神与教条主义、理性与信仰、经验科学与自然

43、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了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主体思想是人本主义(即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这场运动与随后发生的启蒙运动一起开启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大门,人的价值人本主义以人的尊严、人的崇高为题歌颂人的价值。人的灵魂和肉体、人的创造和幸福都是他们讴歌的对象“我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Petrarch),人的尊严 “人体的构造是小宇宙”(阿格里帕) “自然赋予人卓越的本性”(阿尔伯蒂,1404-1472) “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古希腊罗马时的箴言,后成为文艺复兴的口号),“自然,即上帝赋予人理智、可教性、记忆和理性,这些神圣性质使人能研

44、究、辨识、认识需要避免或趋向的东西,使他以最好的方式保持自己上帝还给予人的精神和心灵另外的能力,这就是沉思。另外,上帝在人心中建立了把人类联结在社会之中的坚固纽带,这就是正义、平等、自由和互爱” (阿尔伯蒂),人的才能 人文主义原指人文学科,相当于古罗马的博雅学科,注重培养人优雅的语言、细致的艺术鉴赏力、创造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同时认识到类似中国的文以载道的问题。语言和艺术是工具,彼得拉克:语言的实质在于社会凝聚力、人性的表达以及利他主义的精神 。追求世俗的幸福,把健康、富有、幸运等作为实现内在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人的自由 自由即选择和造就自己地位的力量,是人的最高价值皮科借上帝之口对亚当说:,

45、“我不给你固定的处所、独有的形式和特别的能力。你可以按照希望和判断的目的占有自己所想要的处所、形式和能力。其他一切存在者的本性被限制在我所规定的规律的范围之内,你不受任何限制,你的本性按自己的自由意志,在你自己手中被决定。把你放在世界的中心,使你可以看到世界的一切;我使你既不属于天上,又不属于地下;既不可朽,又非不朽。你可以用自由选择和自尊心造就你的样式和意愿”,2、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 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 上帝之书写了两遍,一遍写在圣经上,一遍写在自然中探索自然的目的在于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为今生的幸福服务,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13世纪罗吉尔培根首次提出“实验科学”的概念,通过精确的

46、量化达到确定 坚信确定的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上可靠的自然这本大书是用符号写的伽里略 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3、机械论 基本观点人是机器拉美利特人的心理就像一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后果的关系,“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则控制的”。如果我们探测到某种稳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就能预测未来,我们就能了解自己、他人乃至整个人类将会怎么样,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可能性,人是机器的观点也冲击着传统的人性观,如基督教的人性观。这一人性观将人与世界上的其它存在截然分开,认为人的存在与其它的存在之间没有关联性。人是独一无二的

47、,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具有灵魂的存在,人是机器的观点将人与世界上的其它存在并列起来,并破除了关于人的神秘观念。它改变了人类对于自己的基本的思维方式,4、机械论的意义机械论对于自然的构成及其运动变化的解释本身对心理学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借助于对自然的了解来了解自己,因为人相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同时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这恰恰是心理学得以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二)自然哲学的意义自然哲学反映了人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由来的好奇,这种好奇的最根本的、也许还是最不令人察觉的目的仍是人类对于自身地位及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这种寻求自身定位

48、和确定性的动力是心理学得以存在的天然理由。如果人对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命运已经了如指掌的话,心理学的使命就宣告完结,遗憾而又幸运的是:人类永远也不能彻底地将自己了解清楚,但人永远也不会停止探索自身的脚步,人类走过了从自然哲学到人性哲学再到自然哲学的历程。这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映了当时时代的要求。新的自然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自然哲学来源于科学又超越科学,各个学科单兵独进式的发展势必产生科学体系内部的耗散状态进而阻碍科学整体的进步,因为人类的创造发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学科的协同,而协同的基本条件就是建立自然科学的基本法则。自然哲学担负起这个任务,四、笛卡尔,近代 哲学 之父

49、 解析 几何 创始 人,统一的科学观 所有科学统一于哲学之下。首先应 统一科学研究的方法。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方法。数学的特性是度量和顺序。哲学中的度量上比较,顺序是先分析再综合。强调理性,方法论规则 决不接受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把每一问题分析为细小的、直到圆满解决为止 从最简单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步上升到复杂对象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怀疑论 现存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不等于不真),都是值得怀疑的。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彻底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数学也是可以怀疑的根据分析要考虑一切可能性的原则,思想能否怀疑自身?答案是否定的,精神的实体 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的对象,但不能怀疑自身。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活动的对象和内容可以怀疑,但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无法进行。这是实实在在的本体决定论,怀疑活动必须有一个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由于我在怀疑所以“我”作为怀疑的主体是存在的。“我思故我在(I think,therefore I am)” “我思”即知道自己在思,即将思想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也即人的自我意识。一切思想活动的核心是对这些活动的反思。思想活动同时是反思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