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无为之教 求若水师德“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强调顺其自然,不妄为,不乱为,同时也有“不争”的含义。“不争”在师德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甘为人梯。教师的付出是为让学生能踩着自己的肩膀去摘取学术的桂冠,去开拓事业的辉煌,且并不以此来抬高自己,不以此来邀功。其二是自强不息。因为“不争”是要以“能争”为前提的。教育是人类最有自觉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改造受教育者.也改造教育者自身,而改造教育者自身具有首要性意义。那么,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谁最具有“不争”的道德品质的?那就是“水”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讲到“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将水视作了“不争”的道德典
2、范。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师德的典范。那么我们以此从“水”身上学到些什么呢?一、居善地水往低处流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是对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肯定。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具有“水往低处流”的品质。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需要默默无闻的付出。我们没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也不可能有挥金如土般得经济收入,甚至会受社会生少数浅薄之徒的轻视和侮辱。要忍受这一切,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水往低处流”的不争精神。二、心善渊心如深渊深渊,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的是深不可测的空间,有着极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能够包容万物。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心如深渊的人,因为一个教师要
3、包容的实在太多。其一,教师要包容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家庭。学生,优秀的,不优秀的,乖巧的,淘气的,我们都要包容;家长,明理的,不明理的,我们也都要包容。其二,我们要包容无限的知识。我们曾经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现在,学生向我们索要的变多了,一桶水不够了;而且这桶水存放久了,水质变差了。因此,教师这个“深渊”就应该像大海一样,吸纳百川。三、与善仁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水,泽润万物,但从不索取回报。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应该如“水”一般。师之爱是无私的奉献。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爱满天下” ,“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上自觉劳动,无私奉献,而不能像
4、雇工那样给多少报酬出多少力。师之爱应是平等的爱,不以教育对象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好环,自己情绪的波动而改变。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度,无条件地善待、信任每一位学生,这样可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被爱、被信任感,发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彻底地向真善美方向转化,可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一种真挚感情,可使整个集体充满温馨和谐与希望。如果偏爱,诸如偏爱优等生冷落差等生,偏爱听话生冷落调皮生,偏爱异性生冷落同性生、偏爱相貌好看的冷落相貌丑陋的,偏爱家庭地位高的冷落家庭地位低的,偏爱送过礼的冷落没“进贡” 的,等等,皆会使学生价值观紊乱,使集体
5、的目标、向心力散失,使所有的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与和谐的发展。四、言善信说话要讲求诚信水映万物,各如其形,诚实不妄,为人师者如何“言善信” 呢?一是以身作则,多行不言之教。二要讲真话,不要讲漂亮的假话。因为教育目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三是不轻许诺, “轻诺必寡信” ,但也要敢于许诺,一旦许诺,千金不移。口是心非,言行相异,必致教育失败。唯“言善信”方可使学生心悦诚服,衷心地拥护爱戴教师。五、事善能意指知人善任,识人所长用人所长水能够根据环境的差异而有效地发挥功能。同样,教育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因势利
6、导,因材施教,这样就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欲,唤醒他们主体创造意识,自觉地完善自我。切勿明知学生短处却揭其所短,企图以此来让学生服从管理。学生整天感到自卑和挫折,哪能尝到受教育的乐趣和用处。六、动善时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水的结冰熔化,干枯涨溢,总是随时节而动。教育,也应当抓住学生在不同生理阶段身心发展特点,施以差别的教育,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校教育对象多是儿童,青少年,身心正在发育成长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他们的教育准备,一定要走在他们发展的前头,一方面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以前的教育影响,预测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制定详尽的施教计划,对正面发展要热情激励。积极引导,对负面变化则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抓住教育对象发展的关键期和教育过程中的契机,及时恰当施教,犹如画龙点睛。可有力地促进学生的飞跃,否则贻误时机,亡羊补牢则事倍功半。水, “天下之至柔 ”,却又是 “驰骋天下之至坚” ,若水的师德定能为我们撑起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