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之思伍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没想到,底下“嘘”声一片。 我有一点恼火:“嘘什么?难道这句话说错了?” 张诚站起来“毫无惧色”:“我认为不可信!” 我说:“好!咱们辩论辩论。” 最后,我被张诚驳倒了,他的理由是:勤奋固然重要,但天赋和方法也同样重要,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凭着努力就会成为天才。至少天赋和方法不会只占百分之一的份额。对这一点,我完全赞同。比如像我,是不可能跟刘翔去争百米跨栏冠军的,这一点我有自知之明。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被划分为八种。加德纳说,每个人都有这八种智能的可能性,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较
2、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相同,看起来很公平,但加德纳认为这种方法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 张诚举了一个例子,数学天才付永超,他上课就是用一半时间看小说,他的数学成绩也会比某些整堂课都不看小说专心致志听课的同学的成绩要好得多。 对这样的例子,我承认也是事实。加德纳已经说过了,学校教育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对于付永超来说,数学课“碰巧”挑选了他的“数理逻辑智能”,所以他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就“高人一筹”。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 http:/ 我走下讲台,向张诚伸出手:“恭喜你,将老师打败了。” 后来翻看爱迪生的书籍,才知道他
3、的原话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我不知道前人为什么要砍掉后面的那句话,难道仅仅为了教化的目的,就可以任意曲解“巨人”的思想? 我虽然被张诚“打败”了,但我还是很高兴。教学相长,我从学生那里也学到了知识。当班主任,我一直坚持一种教育思维:没有质疑,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在辩论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无心插柳”的情况下实现三个“成荫”的目的:渗透教育思想,贯彻民主管理,提高学习能力。 一、渗透教育思想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平庸的人,一个人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他的思想。一名班主任,要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传递给学
4、生,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将自己的思想向学生渗透,取得学生的认可,你的思想才能引导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思想。 要使一个人的思想影响成另一个人的思想,辩论就是最好的方法。在辩论中让学生析理,明理。很多一线教师之所以遭遇学生的“顽强抵抗”,就是因为过多地使用了强制手段。学生貌恭而心不服,让你嗟叹“师道艰难”。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 http:/ 谢威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对他说:“不善言辞的人一般是自卑的人。” 没想到,这句话引起了贺巧的“反感”,她说:“刘老师你怎么老是喜欢打击人?怎么能说不善言辞的人就是自卑的人呢?” 我说:“这句话是老师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你如果不
5、服,可以辩论辩论。” 贺巧一听,马上拉谢威作“同盟军”,成立反方小组。 我说:“真理不辨不明,欢迎你们来跟老师较量较量。” 谢威一听,跃跃欲试,到处查找资料,还拉上贺巧、刘海思作“助手”。 谢威的观点是沉默寡言可能有多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内敛”。这种人多是为保护自己,因为“言多必失”,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我说这不是人的一种正常状态,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沉默寡言是有意为之。 第二种原因是“不屑”。与之交谈的人他“看不起”,所以他不屑与其交谈,但他的内心骄傲着呢。所以对一个深沉的人来说,沉默寡言是一种优雅的气质。 我说这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沉默寡言,如果遇到了知己,自信的人一定会畅所欲
6、言。就像我们今天辩论一样,就是因为棋逢对手。 第三种原因是“自负”。像郑板桥,难得糊涂,所以懒得与人多费口舌。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 http:/ 我说,这也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因为他愤世嫉俗,看破红尘,所以才会大智若愚。说到底,也是装出来的。 最后,我将我的观点修正为:在正常的情况下,沉默寡言的人一般是自卑的人。 辩论完了,请全班学生举手表决输赢情况,没想到,全班学生都站在谢威一边,我笑道:“你们这帮势利的家伙,到了关键时刻,就一个个都靠不住了。” 底下“花枝乱颤”,一个个部“不怀好意”。 辩论过后,谢威的话语渐渐多了起来,说明虽然他辩论获胜,但他还是接受了我的教育思想。 直至一个月以后,我才告
7、诉谢威,整个过程其实都是老师的“精心设计”,属于“激将法”,贺巧才是老师真正的“同盟军”。暗地里,老师还送了不少资料给贺巧。 二、贯彻民主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很重要的一个义项就是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我经常跟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不一定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一定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些遭到学生“诘难”的班主任,大多与他们剥夺学生的话语权有关。 一次上数学课,我看到张燕一直在低头看什么。 我不慌不忙地讲解着教学内容,悄悄地移动着我的位置,等到张燕发觉,我已站在她的身后。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 http:/ 数学课本下果然垫着一本小说。 我有些恼火,就绵里藏针地揶揄她:“张燕同学,你也太自私了吧,这么好看
8、的小说,你怎么能一个人独享呢?老师跟你分享分享,怎么样?” 张燕倒也机灵:“老师您要看,就拿去看吧。”主动将书交到了我的手里。 下课以后,张燕尾随着我,进了办公室。 张燕一脸的“悲悲惨惨戚戚”,“刘老师,这本书真是我借别人的,必须还的。” 张燕赖着不走,眼看上课铃已经响了,我只好说:“你先进教室上课,如果想要我把小说退还给你,放学以后你来跟我辩论。” 放学后,张燕说了三条理由: 第一,我承认违犯了班规班纪,并愿意接受处罚。(她当时就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纸说:“刘老师。对照我们班的班规,要写 1000 字说明书,我已经写好了。”) 第二,在班规班纪中,上甲课做乙事的,只规定了写说明书,没有“没收”这一条款,所以老师不能超越班规行使没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