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神经炎治疗本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明显季节性。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病人病前数日可有耳下或耳后部疼痛,多数病人往往在晨起漱口或吃饭时,突然发现患侧面部发紧,动作不灵。面肌麻痹常只发生于一侧,在 12 天达最高峰。表现为面部表情动作消失,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扩大,闭目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笑时更为明显。患侧不能皱额、鼓腮、示齿、吹口哨等。进食时,食物留滞在齿、颊间,唾液自口角外流;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 2/3 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治疗西药急性期以控
2、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治疗目的,常可选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另外还可选用加兰他敏、B 族维生素、烟酸、ATP、肌昔、细胞色素 C 等药物治疗。中成药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可选用僵蛹片或天麻丸。验方葛蒲、远志、僵蚕、枳实、红花各 6 克,胆南星、当归、桃仁各 9 克,竹茹 4.5 克,桑枝 15 克,全蝎粉(吞)1.2 克,豨莶草 12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主治面神经炎。防风 30 克,全蜈蚣 2 条(研为细末)。以防风煎汤送服蜈蚣末,日一剂,晚饭后服,药后避风寒。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主治面神经炎。白术 20 克,人参、天麻各 10 克,炙甘草、沉香、青
3、皮、紫苏叶、白芷、木瓜各 5 克,乌药 15 克。共研细末,每日 4080 克,加水 200 毫升,纱布包,煮沸 10 分钟,早晚 2 次分服。10 日为 1 疗程,服 14 个疗程观察疗效。主治面神经麻痹日久者(2 年以下)。黄芪 100 克,当归 15 克,白附子、僵蚕、全蝎各 10 克。水煎,滤汁后加白酒 10 毫升,1 天分 3 次服完。随症加减。主治面神经麻痹。敷贴法白芥子 1020 克。取白芥子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消毒沙布上,芥子糊面积约为 44 厘米,厚约 0.5 厘米(小儿均减),敷在患侧相当于地仓、下关、颊车穴之间的部位,胶布固定 24 小时后取下。主治面神经炎。局部有
4、烧灼感及轻微不适,去除外敷药后局部可见红肿或少许散在水泡,按烫伤换药 23 次即可,35 天红肿消退,25 天左右皮肤色泽复原。生马钱子适量。将马钱子甲开水浸泡 24 小时,切成薄片,厚约 1 毫米,抹去黄黑色油片和碎片,整齐排列于 2 张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上(约 1218片),贴患侧面部,57 天换药 1 次,一般 2 次可愈。主治面神经炎。天麻、南星、地风、白僵蚕、白芨各 8 克,巴豆 5 粒(去壳),鲜生姜 500 克。上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鲜生姜捣烂取汁,调和药膏,纱布一层包裹,敷患侧 78 小时,即可取下。一般 1 剂即愈。主治面神经炎。药汁不能流入口、耳、鼻、眼内,7 天内需避风
5、。 马钱子 50 克,芫花 20 克,明雄黄 2 克,川乌 3 克,胆南星 5 克,白胡椒 2 克,白附子 3 克。先将马钱子放砂锅内,加水与绿豆一撮,放火上煎熬,待豆热,将马钱子捞出,剥去皮毛,打成碎块。然后,在铁锅内放砂,炒热,入马钱子碎块于砂内,用木棒不停地搅拌,马钱子发出崩崩的声蹦,至声音停止,马钱子呈黄褐色时(不可炒黑,黑则无效),取出即可用。用时与诸药共研为末,过筛,取药末 1015 克,撒布于 68 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如法制 2 块),贴于神阙、牵正穴位,2 天换药 1 次,一般 510 天见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木芙蓉叶适量。上方捣烂和入鸡蛋煎作成饼,贴于脐部。主治面神经麻痹
6、。马钱子粉 1 克,樟脑粉 0.3 克,膏药脂 4 克。将药物加热调匀后涂于77 厘米膏药布备用。用时将膏药烘软后贴在患侧耳垂前面神经干区域,4天换药 1 次,4 次为 1 疗程。主治面神经炎。白附子、白僵蚕、全虫各 20 克,冰片 10 克。先将前 3 味共研为细面,后加冰片再慢研均匀,装瓶备用,将上药的 1/4 加少许松节油调成块状,用干净的白纱布包成大约 0.6 厘米厚的片状包,置于患侧的耳垂后下,用暖水袋放在药包上热敷。亦可用高温瓶、烧热的砖头等。每次 1 小时,每天更换药物 1 次,热敷数次。主治血管神经机能紊乱所致的面瘫。鲜鳝鱼血、乳香末适量。上药拌匀备用。涂敷患侧地仓、颊车、下关
7、、大迎、巨髎等穴,也可涂患侧全面部,l 日 1 次,连用 515 次。主治各型面神经炎。全蝎、僵蚕、川乌、草乌、半夏、白芨、威灵仙、陈皮各等份。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用 15 克,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患侧面部,外贴白布并固定,每天换药 1 次。主治面神经炎。番木鳖 500 克,白蜜适量。将番木鳖加水 3600 毫升,煮沸 20 分钟,趁热刮出外皮,取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稣,研筛为细粉,白蜜调为稀糊状,文火煎熬 15 分钟,待温备用。用时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厚角 0.2 厘米(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更换 1 次。擦药处 35 日发生奇痒,68 日出现粒疹, 914 日若疼痛剧烈,则愈之兆,即可
8、停药。主治面瘫。填脐法胆南星、明雄黄各 3 克,醋芫花 50 克,白胡椒挥发油 0.05 毫升,马钱子总碱 0.1 毫克。上方前 3 味共研细末,喷入白胡椒挥发油,每次取药末150 毫克加马前子总碱 0.1 毫克,混匀后,取适量填脐,外用胶布封固,25 天换药 1 次。主治面神经麻痹。胆南星 8 克,明雄黄 3 克,醋芫花 50 克,黄蔑 30 克,马钱子生物总碱 0.1 毫克,白胡淑挥发油 0.05 毫升。上方前 5 味共烘干研末,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混匀,如肝阳上扰加羚羊角粉 3 克,勾藤 20 克;血瘀加乳香 15 克,没药 15 克,冰片 10 克。用时每次药粉 250 毫克,填入脐内按
9、紧,胶布密封固定,25 天换药 1 次,直至病愈。主治面神经炎。塞耳法取鲜生地适量,塞一侧耳,每次塞 30 分钟,双耳交替用药。主治气血亏虚眩晕。擦龈法鲜生姜 1 块。将生姜剖开,取剖面分别向左右交替捺擦患侧上下齿龈(指口角歪向侧的对侧)直至齿龈部有烧的感或发热感时为止。每天 23次,7 天为 1 疗程。主治面神经炎。口窍贴药法大皂角 6 克。去皮与籽研末,过细筛,入铜锅或铜勺(忌铁器),用微火炒至焦黄色,再入醋 30 克收匀成膏。把膏药平摊于敷料上约 3 毫米,贴于口角处,右歪贴左,贴药时稍向患侧牵拉固定。每日 1 次,2 日后改为间日 1 次,至病愈。主治面神经炎。含漱法羌活、独活、白芷各
10、 10 克,白胡椒适量(每岁 1 粒)。研细末过筛,泛蜜为丸、每剂 2 丸,分别放于两面颊部,含漱,任其口涎缓缓从口角流出,勿将药液吞咽。并根据季节不同,酌加衣被,以头面部微微汗出为宜,每次需 11 个半小时,含漱后用温水漱口。主治面神经炎。鹅不食草 10 份,冰片 1 份(另研)。上药研为细末过筛(鲜品捣烂),加冰片调拌均匀,以药粉适量包于纱布内,塞患侧鼻中 24 小时去掉,左右交替塞,至病愈止。主治青壮年面神经炎。艾炷灸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等穴。按艾炷灸法常规施术。每日施灸 12 次,每穴 35 壮。主治面神经炎。临床治疗时,应辨症配灸其它俞穴。若风邪盛者加太阳、风池;正气虚者加足
11、三里、内庭。风池、颊车、地仓、颧髎、四白、阳白、合谷、阿是穴。按艾住隔物(姜)灸法施术。每次选用 35 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 37 壮,艾炷如枣核或蚕豆大,每日或隔日灸治 1 次,57 次为 1 疗程。主治面神经炎。施灸时根据临床症状适当配灸下关、听会、足三里、太冲、外关等穴。选用穴位为经外奇穴,共为 3 个穴位。取穴方法:以稻秆量患者大陵穴至中冲穴之长度,再以此长度以素髎穴向上量,人发际稻秆尽处为第 1穴;以第 1 次下 1 寸(同身寸)为第 2 穴;以稻秆量患者中指长度,以此长度从耳后砧骨上向上量,秆心尽处为第 3 穴。按艾炷隔物(蒜泥)灸法施术。将大蒜捣如泥状,取蒜泥少许涂穴位上(穴位处
12、头发剃去),上置艾炷施灸,每穴各灸 1 壮,左 灸右,右 灸左。主治面神经炎。艾卷灸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等穴。按艾圈悬灸法施术。每日施灸12 次,每穴 35 壮。主治面神经炎。若风邪感者加太阳、风池等穴;正气虚者加足三里、内庭等穴。风池、颊车、颧髎、四白、阳白、合谷、阿是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施术。每次选用 35 个穴,每穴每次施灸 515 分钟,每日灸治 1 次,57次为 1 疗程。主治面神经炎。温灸风池、颊车、地仓、阳白、下关、翳风、合谷、足三里。按温灸针上加灸法施术,每次选四个俞穴毫针行刺,得气后留针,取四块 44 厘米见方的硬纸板,中心扎一小孔,将四块纸板分套在四根针上,再取四节约
13、 2 厘米长的艾条段,分别套在四根针柄上。距纸板约 25 厘米处,点燃(无焰)穴端上段。每次每穴灸 1 壮,每日或隔日 1 次,10 次为 1 疗程。主治面神经炎。一般施灸时,以施灸部位皮肤红晕为佳。耳道内。按苇管器灸法常规施术。将半个花生仁大小一撮细艾绒,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用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耳部有温热感觉,灸完 1 壮,再换 1 壮,每次灸 39 壮。每日或隔日灸治 1 次,10 次为 1 疗程。主治面神经炎。耳道内。按蛋壳苇管器灸法施术。艾团制法:先取纯净细软艾绒 30克,然后将巴豆皮 0.6 克,白附子 0.3 克,香白芷 0.6 克,生川乌 0.
14、6 克,苏薄荷 0.6 克,炙全虫 0.3 克,细辛 0.6 克,炙蜈蚣 0.03 克,共研细末,均匀撒于艾绒之中。最后将艾绒等分 7 份,制成艾团备用(以上为 1 次用量)。炙器制法;先取空鸡蛋壳一个,将蛋壳之上方小头处打去四分之一,另在蛋壳侧面打如毛笔杆粗细的小孔一个。再取长约 4 寸,两端开口的芦苇管一根(如毛笔杆粗细),将苇管一端插入孔中,四周用薄皮密封,勿令漏气。待干后即可用。灸治时嘱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向上,然后将“灸器”(苇管的一端)轻轻插入患者的耳内,再将一个艾团放入里壳中点燃施灸,施灸过程中医者可用一根苇管徐徐吹动艾火,使其燃烧,并使烟和热气窜入耳内,如此连续施灸 7 个艾团
15、即可。注意,不要把病入熏晕,间日治疗 1 次,主治面神经炎。熏灸后,可使皮肤温度升高 23,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灯火灸翳风、地仓、阳白、颊车、合谷等穴。采用阴灯的灸法施灸。每天施灸 12 次,每穴灸 1 壮,15 天为 1 疗程,复灸时应避开原灸点,以免灼伤皮肤。主治面神经炎。敷灸下关、太阳、颊车等穴。按敷灸法施术。将斑蝥 12 个,巴豆 23个,麝香 0.02 克,鲜柳枝头 1 枝或带叶 35 片,鲜生姜 510 克共捣如泥,贴于患侧的穴位上。当敷药处有热性刺痛感时,即将药物除去。每隔 710天敷药 1 次,一般 13 次痊愈。主治面神经炎。患侧耳垂前面神经干区域。按敷灸法施术。将马钱子粉 1
16、 克,樟脑粉0.3 克,膏药脂 4 克,加热调匀后涂于 77 厘米膏药布备用。用时将膏药烘软后贴在患侧耳垂前面神经干区域,4 天换药 1 次,4 次为 1 疗程。主治面神经炎。敷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可针破,待愈后再灸。患侧面部。按敷灸法常规施术。将天麻、南星、地风、白僵蚕、白芨各 8 克,巴豆 5 粒(去壳)共研为细末,过筛,鲜生姜 500 克捣烂取汁,调和药膏,敷于患侧 78 小时,即可取下,一般一剂即愈。主治面神经炎。本方药物剧毒,不能流入口、鼻、耳、眼内,7 天内需避风。患侧太阳、下关、地仓等穴。按敷灸法常规施术。将白芥子适量研为细末,用蜂蜜调成膏,敷患侧太阳、下关、地仓穴之间局部有烧灼感
17、,并发赤时去掉,l 天 2 次,直至病愈。主治面神经炎。个别患者局部发痒、起泡,但不形成瘢痕。听宫、翳风、下关、阳白、颧耀等穴。按敷灸法常规操作。将蓖麻仁50 克捣碎,然后加入朱砂 2 克混合捣烂如泥,制成梧桐子大药丸,每次选患侧 2 个穴,每穴贴 1 丸,用小块圆形橡皮膏固定。每日换贴 1 次。主治面神经炎。以上穴位交替使用,连续敷灸 1 个月。火罐法 风池、颊车、四白、颧耀等穴。均取患侧,每次两穴,取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吸拔于穴位上。以上 4 穴轮流使用。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体弱者宜慎用。肌肉枯瘦浅薄,抽搐痉挛或局部有静脉曲张者均不能用。下关、牵正、太阳、阳白等穴。每次均取
18、患侧 12 穴,用小号火罐,以闪火或投火怯吸拔于穴位上,留罐 10 分钟左右。或者在患侧面部,用皮肤针叩刺使之少量出血再拔火罐。3 日治疗 1 次。本法在面神经麻痹的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治疗后应避风寒。闪罐法风池、攒竹、地仓、颊车、合谷等穴。牵正、四白、颊车、地仓等穴。患者取坐位或健侧位,先针组穴,留针 1520 分钟。然后取无色透明圆型鱼唇口玻璃罐大号(口径为 6 厘米)两个,中号(内径为 4 厘米)1个。治疗时患者取坐位,术者站立在患者的患侧,左手持 95酒精点燃棒 1支,右手持大号闪罐一个,将点燃的酒精棒快速放入罐内并迅速退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对穴位进行抽拔。主要用组穴,每罐连续操作平均 15 次,两个大号火罐轮流使用,直至火罐发烫为止。最后用中号火罐拔风池穴,留罐5 分钟。主治面神经麻痹。治疗后嘱患者不要马上外出,以防止受风。针刺时注意手法的强弱,掌握实则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操作时应防止酒精溅到患者面部引起烧伤,同时注意玻璃罐温度不要过高,一般操作 1015 次后,玻璃罐温度可达 40,故应及时更换。平时注意局部保暖、防风,并经常按摩患部,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