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面瘫(面神经炎).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9207818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瘫(面神经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面瘫(面神经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面瘫(面神经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面瘫(面神经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面瘫(面神经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2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

2、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 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 CT、MRI 检查正常。(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

3、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1体针223(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 0.81 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 30 分钟。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 0.81 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随症配穴

4、:舌前 2/3 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列成两排(约针 8-10 针) ,留针 30 分钟。(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 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

5、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 0.51.5 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 转/分,捻针 2 分钟,间隔留针 8 分钟,重复 3 次,留针 30 分钟。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列成两排(约针 8-10 针) ,留针 30 分钟。(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

6、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 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 ,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2242电针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

7、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 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 30 分钟。3灸法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 20 分钟。4拔罐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蹘、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 1 秒钟,不断反复,持续 5 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 1 次,每周治疗 3-5 次,疗程以病情而定。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

8、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袭络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2风热袭络证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3风痰阻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

9、,亦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等疗法。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225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 House-Bra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 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二)评价方法患者进入路径第 1 天、30 天、60 天分别评定 House-Brakmann 面神经功能、中医症状评分。患者进入路径第 30 天、60 天分别评定面部残障(FDI)评分。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

10、TCD 编码:BNV12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 参照普通高等教 育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 材 针灸学 (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 参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面 瘫 (面神经炎 )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

11、)临床常见证候:风寒阻络证风热阻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26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日为2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 BNV120) 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 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12、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 、神经兴奋性试验(NET) 、最大刺激试验(MST) 、面神经电图 ENOG)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阻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风热阻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风痰阻络

13、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3.其他疗法。(九)完成路径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30 以上。(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 码:BNV120)西医:面神经 炎(ICD10 编码:227G 51.8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本次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时出院日期: 年 月

14、 日标准住院日20 天 实际住院日: 天日期 入院第 1 天 入院第 2 天 入院第 36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初步诊断及评估确定常规治疗方案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开始面瘫“常规治疗”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 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健康宣教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西药注射液 口服中西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

15、尿常规 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血脂 血糖 电解质 凝血检查 心电图 胸部 X 线 片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西药注射液 口服中西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治疗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主要护理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分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228日期 入院第 710

16、 天 入院第 1115 天 入院第 1620 天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 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健康宣教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 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健康宣教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小结 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临时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 完成辨证施护 心

17、理护理 生活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22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常规护理要点:1、 注意面部保暖,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冷风吹袭。2、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注意食物残渣勿滞留于齿颊问隙中。3、 每日坚持滴氯霉素眼药水和搽少许眼药膏,以保护角膜,避免干燥。4、 积极配合采取针灸和穴位注射疗法,学会自行按摩面部下关,颊车、地仓穴,宜坚持每日面部热敷 15-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供血。5、 咀嚼食物困难者进食半流质或饮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宜多进食木耳,黑芝麻,荜荠等补益肝肾之品。6、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动怒,增强治疗信心,按疗程要求坚持做好各种理疗。7、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受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