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活页作业(限时 3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2济南一模)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 )A叶肉 B根分生区C茎尖 D花药解析:新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而基因突 变往往发生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只有分裂的细胞才能进行 DNA 分子复制,故分裂旺盛的 组织 易产生新基因。不分裂的细胞产生新基因的难度大。答案:A2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环境条件的变化 染色单体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 BC D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没有染色体,进行无性生殖,因此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其他类型。答案:C3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 CCC、 CCA、CCG) 转变为组氨酸( 密码子有 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AGC 变为 TA BAT 变为 CG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决定脯氨酸的密码子为 CCU、CCC,决定 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CAC,由此可以判断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GC 变为 TA。答案:A4(2012温州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由此分析正确的
3、是 ( )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B过程是以 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 ATP 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C运转缬氨酸的 tRNA 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 CAU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解析: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不一定引起贫血症;过程是以 链作模板,但合成的是 mRNA,所以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根据 缬氨酸的密码子GUA,可知对应的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上碱基为 CAU;人 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被替换。答案:C5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
4、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解析: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它 们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性染色体 X、Y;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人工 实验条件下的 DNA 重组也属于基因重组。答案:D6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 是二倍体(2n32)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 16)。下列
5、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属于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B雄蜂是单倍体,因此高度不育C由于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可以产生多种配子D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解析: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雌蜂 (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 发育而来,因此蜜蜂性别是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来决定的,而不是 XY 型性别决定方式;雄蜂可以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因此雄蜂是可育的 单倍体;雄蜂中只有一个染色体 组,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只 产生一种与自身基因型相同的精子;雄蜂体 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正常体 细胞的两倍,即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D7(2012淄博一模)依据基
6、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解析:基因重组的类型包括有性生殖过程中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及基因工程中的 DNA 重组。图 D 是人工 诱变,属于基因突变;图 A 中新型 S 菌的出现,是 R 菌的 DNA 与 S 菌 DNA 重组的结果,所以属于基因重组。答案:D8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 ( )一定是二倍体 一定是多倍体 二倍体或多倍体 一定是杂合体 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纯合体A BC D解析:单倍体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加倍后可得到二倍体或多倍体,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答案:C95BrU(5溴尿嘧
7、啶)既可以与 A 配对,又可以与 C 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 A、G、C 、T、5BrU 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 DNA 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 TA 到 GC 的替换 ( )A2 次 B3 次C4 次 D5 次解析:据题意,图解如下:答案:B10(2011合肥质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2010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 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 ;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
8、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 DNA 结构D “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解析:由图示知:非同源染色体间因片段交换而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片段交换后出现了新的融合基因。由题意知,通过诱导分化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 终进入凋亡,故“诱导分化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三氧化二砷只是引起癌蛋白的降解,并未改变癌细胞 DNA 的分子结构。答案:C1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9、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 细胞;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改良苯酚品 红 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答案:C12下图表示在不同
10、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秋水仙素浓度注:细胞畸变率(%) 100%。畸 变 细 胞 数细 胞 总 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B浓度为 0.05%和 0.25%的秋水仙素均有致畸作用C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分裂的间期解析:从题图看出,浓度为 0.05%和 0.25%的秋水仙素处 理, 细胞畸变率不为零,均有致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而在另一范围,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 细胞畸变率越低。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
11、的作用时间有关,但不呈正相关。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分裂的前期。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3(16 分)(2012 潍坊一模)某地区生长的野生植物类群中出现了许多变异植株。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植株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中,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_。(2)部分变异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原因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这些植株有丝分裂中_的形成,导致了_成倍地增加而引起的。(3)某种植物有甲、乙两株突变体,对它们同一基因形成的信使 RNA 进行检测,发现甲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 C 变为 U,乙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
12、U,则与正常植株相比_ 的性状变化大。(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要将该基因提取出来,应用_酶处理它的DNA 分子,这种酶的作用部位是_。(5)将上述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核心步骤是_ ,将抗病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解析:(1)植物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2)环境因素( 如低温)可影响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形成多倍体。(3)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属于点突变,只影响一个密码子的表达;而乙的突变属于移码突变,从突 变点以后,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乙与正常植株相比,性状变化较大。(4)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用于切取目的基因,切割的部
13、位是磷酸二酯键。 (5)基因工程包括四个步骤,其中最核心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抗病基因导入植物 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农杆菌 转化法。答案:(1)基因重组 (2) 纺锤体 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 ) (3)乙 (4) 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 ) 磷酸二酯键 (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农杆菌转化法14(16 分)(2012 福州模拟)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 X 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
14、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 D、d 表示。 )(1)杂交方法:_ 。(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野生型 突变型 突变型/( 野生型突变型)雄性小鼠A雌性小鼠B(3)结果分析与结论:如果 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如果 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且位于_;如果 A0,B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 X 染色体上;如果 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 _,且位于_。(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 X、Y 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解析:此题只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来推断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位置。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如果突变
15、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 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如果基因位于 X、Y 的同源区段,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 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 为 XDYd 或 XdYD。答案:(1)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3)Y 染色体上 显性 X 染色体上 0 显性 常染色体上 (4)显性性状 XDYd 或 XdYD15(
16、20 分) 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大子(B)对小子(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 2n22,请根据下面的几种育种方法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 浅绿皮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1)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 A 时用到的试剂 1 是_。(2)过程常用的试剂 2 是_;通过过程得到无子西瓜 B 与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 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 _。(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 F1,F 1 相互受粉得到 F2,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_。(4)通过过程
17、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_ 。(5)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 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呢?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答案:(1)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2)秋水仙素 通过过程得到无子西瓜 B 属于可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通过过程获得无子西瓜 A 属于不可遗传变异(3)杂交育种 (4)33 (5) 如图P gggg P gggg() GG( ) F gggg F Ggg浅绿色 深绿色简要说明:若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则子代为 gggg,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浅绿色;若四倍体西瓜(gggg)作母本,二倍体西瓜(GG)作父本,则子代为 Ggg,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深绿色,所以四倍体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深绿色的是三倍体,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浅绿色的是四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