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科研起步(1)成立_,主要开展重大的_课题的研究。(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李四光、华罗庚、_ 、吴阶平、_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3)搞好科研长期规划,1956 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2主要成就(1)国防科技领域:1964 年,中国第一颗_爆炸成功; 1967 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送入预定轨道。(2)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中国于 1965
2、年在世界上首次_ ;1973 年,农业科学家_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_”的论断。2意义: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是实施“_”战略的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国家“_”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863 计划” 、 “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2成就(1)核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
3、家之一。(2)空间技术领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3)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 年 5 月,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2003 年 10 月,成功发射了“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4)信息技术领域:19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_” 巨型计算机系统。(5)在生物工程领域: 2001 年至 2002 年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_工作框架序列图;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3意义: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增强中国的_和促进_具
4、有重要的意义。知识点 1 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热情返回祖国,并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下列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可归入此列的有( )邓稼先 华罗庚 李四光 钱学森A BC D21964 年 10 月 16 日, 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C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3某市举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下列历史场景可能入选的有(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 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A B C D4成功培
5、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我国农业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钱学森C邓稼先 D袁隆平5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制定的决策是( )A “科教兴国” B “863 计划”C “火炬计划” D “两弹一星”知识点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6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把教育搞上去。(邓小平)最早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是在( )A全国科技大会上B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D中
6、央工作会议上7下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理解错误的是( )A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B理性概括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作用C反映了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D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知识点 3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8 “这表明中国已成为 21 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 ”下列哪一科技成就证明了这一观点(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神舟 5 号”飞船成功返回9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
7、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0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浑仪 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一 图二“东方 红一号”升空 杨利伟在太空图三 图四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了卓越贡献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 ”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 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 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材料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8、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在中国 1995 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列举改革开放前我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2)“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意义?12识读下列三幅图片:请完成:(1)简要指出图一、二、三所示科技成果涉及的领域,并分别说明其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尖端科技成就的共同影响有哪些?(3)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概括指出上述尖端科技成就出现的原因。三 科学技术
9、的发展与成就知识清单一、1.(1)中国科学院 综合性 (2)钱学森 邓稼先2(1)原子弹 东方红一号 (2)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袁隆平二、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教兴国三、1.科教兴国 2.(4)银河 (5)水稻基因组3综合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点训练1C 选项中的四位科学家都是回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和代表。2A3C 是改革开放前的成就, 发生在 1977 年,而改革开放 1978 年开始,所以应该选 C。4D 从图片人物、杂交水稻等信息即可判断。5D 注意本题的时间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作用 为抵制帝国主 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制定者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 领导集体。 6C7
10、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属于邓小平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 这一论断是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不仅仅注重了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故 A 项符合题意。 8D 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21 世纪” ,由此可知 选项中符合的只有 D。9B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美国;1838 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 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发现动物组织也是由细胞组成,形成了适用整个生物学界的细胞学说;19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 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2000 年中、美、日、法、德、英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故选 B。
11、10D11(1)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 1 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65 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3)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 解答第(1)、 (2)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3)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12(1)领域及意义:图一涉及核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说明我国注重和平利
12、用核技术,成为拥有比较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图二涉及空间技术和运载火箭研究领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图三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共同影响: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重大科技规划的相继实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问中的“领域”可依据“核电站” “飞船”等信息 进行判断, “意义”可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2)问
13、应结合秦山核电站等科技成就的意 义,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问联系秦山核电站等科技成就取得的背景,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解答 成立中国科学院,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归国,培养科技人才,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2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解答 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
14、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哪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重要意义是什么?解答 中国的高科技有核技术、空 间技术、运 载火箭研究等。意义: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 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增 长了中国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自我测评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解答 在国防科技领域:1964 年,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 年,中国用自制的 “长征 1 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在医学和农学科技领域:中国于 1965 年
15、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 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在空间技术领域:1984 年,中国成功 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 卫星。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 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2003 年 10 月,中国在甘 肃 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于 19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 1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 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002 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 1.027 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高性能 计算机的开 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生物工程领域:中国科学家于 2001 年至 2002 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探讨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界之间的互动关系。解答 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实现人类希望, 摆脱第三世界的 贫困, 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科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 国情,主要依靠自身的 经济、政治、人才资源等发展, 这是内因也是主要方面;而对于世界科技,要充分利用,当然,这是外因,是客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