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是通过高度选择性聚集在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所发射出的射程很短的 粒子或 粒子,对病变进行照射,在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 而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全身辐射吸收剂量很低。(1)131I 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适应症为:1)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癌及术后残留的癌组织。2)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3)有淋巴、血管或包膜受侵、甲状腺内有多发癌灶者。4)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后复发而不能手术切除者。5)年龄40 岁的乳头状癌和分化不好的滤泡状癌患者。禁忌症:1)妊娠和哺乳期。2)白血球低于 3000 者,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2、3)转移病灶可以手术切除者, 术后创面尚未完全康复者。(2)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 适应症:1)难治性恶性骨转移性肿瘤患者, 不受原发癌种类的限制。2)骨痛。3)骨显像示单发或多发转移灶为放射性浓聚灶。4)白血球3500、血小板 9 万。5)近 2 个月不再考虑化疗,近期不考虑放疗。 6)肝、肾功能、尿常规正常。 7)无感染迹。8)预期生存 3 个月以上。 禁忌症:1)严重的骨髓抑制 。2)脊柱压迫性骨折或有明显的病理性骨折趋势。 3)肾功能不好 。 放射性药物及治疗方法: 1) 153Sm-EDTMP:镇痛作用在 1-2 周出现, 持续大多 4 周, 有效率 60-85。2) 186Re-H
3、EDP:缓解疼痛于注射后 2 周, 总有效率 80左右。 3)89SrCl:用药后数日骨痛缓解, 有效率 80左右。4) 32P-膦酸盐: 此药对骨髓造血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 因此临床应用受限制。 哪些患者可重复进行 153Sm-EDTMP 或 89Sr 治疗? 1)骨痛未完全消失或有复发,前次核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2)距上次 153Sm-EDTMP 治疗有 6 周、 89Sr 治疗有 3 个月的间隔。 3)血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 109/L。 153Sm-EDTMP 和 89Sr 治疗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1)一过性疼痛加重。 2)短暂性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需要定期
4、血象检查。 3)乏力、恶性、纳差等其它不适症状。(3)131I-MIBG 治疗嗜铬细胞瘤: MIBG 与去甲肾上腺素有着相似的吸收和贮存机制,与嗜铬细胞有亲和力,和肾上腺素受体有高度的结合力。131I-MIBG 引入体内后能被具有神经分泌颗粒的肿瘤摄取。 中国生物治疗网 杨教授特别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状利用 131I-MIBG 产生的 射线可以抑制和破坏相应肿瘤细胞的活性,达到治疗的目的。131I-MIBG 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对症状的改善有效率为 60%,肿瘤的缩小或消失并不多见。(4) 放射免疫治疗肿瘤: 放射免疫治疗 (RIT)是在体外进行直接放射性核素标记或采用螯合剂标记方法获得放射性标
5、记抗体,将其经一定途径引入体内,与相关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结合,利用核素放射出的核射线( 粒子)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作用于肿瘤,杀伤肿瘤细胞直至死亡。RIT 由于具有靶向性强、肿瘤/ 本底比值较高和血本底低等优势。但它存在人抗鼠抗体(HAMA)免疫源反应和肿瘤对抗体摄取率低的局限性。目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鼠类抗体使之“人源化“,这种重构型抗体含鼠蛋白量很低,产生 HAMA 机会少。(5)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肿瘤 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肿瘤原理主要是某些肿瘤组织内富含受体,利用受体与配体(神经递质、激素、药物或毒素等 )相互作用的特性,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即放射性配基引入体内,到达相应高密度的肿瘤受体靶器官,配体与肿瘤细胞受体高特异性、高亲和性结合成放射性受体-配体复合物,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发出核射线并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以及利用受体-配体载上药物进入肿瘤病灶组织发挥药效双向作用,从而达到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腺癌的治疗。对受体密集的肿瘤,尤其对广泛转移瘤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