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化县石山地区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探讨摘要:大化县石山地区生态条件复杂、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缺乏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等问题,本人在石山地区从事农业工作多年,对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开展了研究,经过总结,对如何组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单产等一些带共性的原则和技术规范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玉米 种植 技术大化县石山地区,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地理气候生态条件是:山系纵横,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常年多雨多雾,低温寡照;大风暴雨、倒春寒、春旱、夏秋伏旱、秋风等灾害天气频繁;土壤肥力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种子生产的发展。为提高本区的玉米生产水平和切实保障本区杂交玉米种子的足量优质供应,多年来
2、,各级种子部门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探索改进生产技术,使本地玉米及玉米种子生产水平得以逐渐提高,本人经十余年的学习探索和生产实践,总结整理了一系列玉米杂交种子生产优质高产的理论和技术。现就一些共性作探讨:一、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高产良种选用良种,也叫“备种” 。品种是内因,栽培技术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用。因此,选用优质、抗病、丰产玉米杂交良种是获得玉米丰产的基础,无论土地肥力高低,只要我们正确选用适宜的玉米杂交良种,一般都比当地品种增产 30-40%,有时会成倍增长。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适宜大化县石山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主要有:“正大 619”, “正大 618”。搭配品种有:
3、“ 818”, “迪卡 007”等。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的营养物质积累要多些,因此,晚熟品种产量相对要高些。上述“正大 619”广适性品种。二、整地农闲时整地为播种做好准备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齐全一致。 精细整地、提2高播种质量是确保出苗全、出苗均匀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大618”、 “ 正大 619”由于种子粒小,顶土力较差,出苗弱,盖土厚度超过 5 厘米种子萌芽后容易盘芽,长不出来。针对这一弱点,在播种前应掌握土壤水分合适时进行整地犁耙,冬闲地或前茬作物收后,应及早翻梨晒垡,要求深耕 2025 厘米,翻犁两次,耙碎再进行人工碎土。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块还要开好田边四周排水沟。并捡除秸
4、杆杂草和石块,达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干净。然后拉线开播种沟或起畦播种,一般畦距 120 厘米,畦面宽 5055 厘米,高1520 厘米,播种时,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深犁浅盖土,最好人工细土覆盖,做到无大块土压种,盖土厚度 2 厘米左右,保证盖土厚度基本一致,确保出苗全、整齐一致。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玉米种子在 1012时正常发芽,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早玉米应适时早播,大化县石山地区气温较低,以“惊蛰”前后播种为佳,各地可根据气象预报和品种特性,适当提前或推后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要抓住雨后土壤湿润的有利时机抢种。如季节已到,久旱无雨,则采取施足水肥后播种,以达到
5、抗旱抢种的目的,切忌“三干”(即干土、干肥、干种)播种。晚玉米般在 7 月上、中旬播种最佳。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个体发育与群体协调,获得理想的最佳产量的必要条件。根据几年来田间调查结果显示, “619”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 3400-3700 株之间, “618”每亩,适宜种植 2800-3200 株之间,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根据土质情况肥密瘦稀。目前常用的种植方式有以下两种。1、单行双株。种植规格“619”为 93 厘米40 厘米, “618”为 93 厘米50 厘米,采用这种方式种植,即可通风透光,增加光合效率,又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发生,还可增加边行优势和减少施肥劳力,肥料集中
6、,减少浪费,播种时每穴播种子 2 一3 粒。32、双行单株。大行距 80 厘米,小行距 40 厘米,株距 30 厘米左右。采用这种方式种植,即通风透光良好又不浪费地力和空间,播种时每穴播两粒种子。上述一般情况下亩基本苗保证在 4000 株左右,即可获得高产稳。四、科学管理,配方施肥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深入田间,逐块逐行查苗,若发现缺苗应采取措施补救:一是补种,缺苗较多的地块,要及时用经过浸种催芽露白后的种子补播,方法是打洞或控穴淋水类后播种,盖土;二是补苗,可采用事先准备的营养杯育苗移栽,也可在原大田多苗穴移苗补栽,先打洞或挖穴栽苗,后淋定根水。移栽或补种都必须在三叶前完成,补后偏施水肥 12 次
7、,幼苗长至 4 一 5 叶时定苗,去弱苗、虫苗、畸苗,留粗壮一致的苗,并尽可能选留定向的苗,拔苗时应斜向外侧轻提,以减少对留下苗的根系的影响,如在 58 叶期发现有分蘖苗,应及时拔除,以免消耗养分,拔除分蘖苗时,注意不要损伤植株。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要吸收很多养分。播种时要施足基肥,基肥要以有磷肥为主和无机化肥相结合,一般亩产 400 公斤玉米干粒,露地栽培的亩施基肥,腐熟优质农家肥 10003500 公斤,尿素 10 公斤,磷肥 30 公斤,钾肥 10 公斤,以满足玉米苗期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幼苗出土 3 叶 1 心前,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亩用尿素 1015 千克离幼苗根
8、部 78 厘米打孔深施促苗棵生长。56 叶期间苗定苗,亩用碳铵 1520 千克打孔偏施弱苗,促平衡生长。施肥时不能把肥料抖落在幼苗上,防止烧苗。其次是巧施拔节肥:玉米拔节后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雄穗和雌穗先后开始分化,对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大。为争取秆壮、穗大,在植株89 片可见叶时,亩用尿素 2025 千克、普钙 3035 千克、复合肥 1015 千克混匀深施作拔节肥。 最后重施穗肥:玉米生长进入大喇叭口期,适时重施穗肥,是实现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1011 片全展叶时,亩用尿素 3540 千克与复合肥 1520 千克混4匀深施作穗粒肥。五、抗旱防涝、防治病虫害、防倒伏1、抗旱防涝。玉米抽雄前 10
9、 天到开花后 20 天对水分要求最多,最敏感,约占总需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这时若土壤干旱缺水,易出现“卡脖子旱” ,雄花不能抽出,雌穗不能吐丝,或花期不遇,造成减产,应及时进行抗旱,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会影响根系的生理活动和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而导致青枯,地面积水还会导致玉米严重缺氧而中毒死亡,应及时排水防渍防涝。2、防治病虫害。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黑毛虫、铁甲虫、小地老虎、蚜虫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根腐病、小大斑病等,应经常深入田间检查,做好病虫测报,备足对口农药及时准确地消灭病虫鼠害。玉米苗期,可用甲胺磷 50 克对水 0.1 公斤拌玉米籽粒 1 公斤,防治鼠雀危害。苗期主要虫害
10、有小地老虎,粘虫、毛虫等。小地老虎主要是躲在被咬倒的玉米幼苗附近的泥土里,一般是幼虫,可采用早上人工捕杀的方法。毛虫防治方法,用敌百虫 150 克兑水 75 公斤,喷雾叶片,也可以用 1的敌百虫液喷雾在青菜叶、红茹叶、玉米叶上制成毒饵,撒放在幼虫潜藏的周围或地头诱杀。粘虫可用甲敌粉 1.52.5 公斤,加细泥 15 公斤,或用 40乐果 5 克或 92的磷胺 50 克,加适当水稀释后,加细泥 10 公斤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在 57 叶时亩用 25杀虫双水剂 200250 克,兑水 50公斤喷雾,防治大螟危害。玉米穗期的主要虫害是玉米螟为害叶片,茎杆及雄穗,应在玉米心叶期(即抽雄前),用
11、50%可溶性巴丹 500克,加细泥或煤渣粉 3040 公斤拌匀成的毒土或用辛硫磷乳油,甲六粉、呋喃丹等制成的颗粒剂撒人放心叶内进行防治。一般情况下第一次防治是 5 叶期,第二次防治期大喇叭口期,即 1 米高左右。710 天一次防病 23 次。3、培土防倒伏:移栽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其防治方法是:在种植时要深耕,增施基肥,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证叶片有足够的光照,以壮秆,提高抗倒伏能力;中耕时要适当培土,使玉米扎稳根架;施肥时要氮、磷、5钾结合,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在抽雄前 7 天喷施维他灵,可降低株高 2530 厘米,降低穗位高 1015 厘米,有防止倒伏的作用,一般每亩叶面喷施 25 毫升。同时在大风雨后发现有倒伏,应及时扶正培蔸,必要时要插竹棍绑护。六、玉米除草剂(1)用 38%阿特拉津在玉米播种后喷药封闭杂草。(2)用 41%异丙草胺或 50%莠去津悬乳剂或 50%扑草净或 43%丁草胺等兑水(在墒湿)喷雾防治。(3)20%百草枯在杂草多时喷玉米行间防除(勿喷着玉米上) 。每次追肥前,人工清除行间、畦间内杂草,施肥后用细土盖严施肥孔。 总之,种好玉米主要有五大关键间问题:“选好种、起好沟、备够肥、把握好播期、保全苗齐苗。 ”良种必须要良法配套才能夺取高产。各农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用操作,提高地块玉米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