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山谷词的审美特色王早娟(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摘要:北宋大诗人黄庭坚主要以“点铁成金” 、 “脱胎换骨”的诗论及大量诗作而为后世所景仰。虽然他也有较多词作传世,但总体而言贬抑者多于褒扬者,甚至于全盘否定者亦有。于其词作的审美特色更无人提及,多数人认为山谷词既艳且俗,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对山谷词的误解。本文力图在纠正以往偏见的同时,呈现山谷词雅俗共赏、淡而有韵、刚柔兼备的审美特色关键词:山谷词 审美特色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Shan Gu CiWang Zao-juan(Chinese Departmant, Hu Nan Ar
2、t and Science College, Changde, Hu Nan, 415000)Abstract: Huang Ting-jian is a poet who lived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 He was admired by the following people for his two poetic theories, which are “Dian Tie Cheng Jin” and “Tuo Tai Huan Gu”. Although he also wrote a lot of Ci but generally speaking,
3、 most of critics accused these Ci and some of them even denied them totally. Nobody mentione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Shan Gu Ci. The author base on the text of these Ci and try to present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m, which are: not only elegant but also vulgar, not only strong but
4、also soft, not only thin but also charm.Key words: Shan Gu Ci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出现于北宋中后期的山谷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留给人们的印象可用“艳” 、“俗”两字来概括,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实,然而如果我们从整个山谷词的文本出发,以一种求实的眼光去看待它,那么,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山谷词有其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雅俗共赏、淡而有韵、刚柔兼备。一山谷词中存有大量雅词。山谷词之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这些词在语言运用上或讲求章法结构,或讲求倔强盘屈,或讲求以诗入词。如望江东一首写道:江水
5、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此词于章法上正可谓一波而三折,频频出奇。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别集中评此词曰:“较梦不怕险,飞过大江,宛些,活些,幽些。欲不为词,不可得矣。 ” 在这一首短短的词中,作者的感情却几经跌宕,章法上曲曲折折,恰如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处更显景色迷人。清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卷六中谓该词:“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 ” 山谷词往往能抓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从而造成章法与感情上的波折起伏,这类词作再如:沁园春(把我身心) 、蓦山溪(鸳鸯翡翠) 、清平乐(春归何处) 、减
6、字木兰花(举头无语)等。这些词作以意识流的笔法写主人公心理活动,同时又能造成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幻,使章法显得腾挪多姿。山谷在语言上还善于以诗的句法入词,且对仗工稳,读来琅琅上口。如逍遥乐中“花色枝枝争好。鬓丝年年渐老” ;水调歌头中“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明杨慎批点草堂诗馀评后一句“直是古诗” 。山谷词中有较多化用前人诗句或文句入词的现象。雨中花中“乐事赏心易散,良辰美景难得” ,化用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浣溪沙“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 ,此三句化自唐顾况渔父词,原词为:“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鹭宿鱼惊。
7、 ”宋曾季 艇斋诗话指出:“山谷渔父词新妇矶头新月明,女儿浦口暮潮平,沙头鹭宿戏鱼惊 ,此三句本顾况夜泊江浦六言,山谷每句添一字而已。 新月 、 暮潮 、 戏鱼乃山谷所添也。 ”可见山谷有时甚至对同样的诗句进行多次化用。山谷化用他人诗句的情况再如西江月一词“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 ,前一句由唐韩愈遣兴诗中“断送一生唯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而来。后一句则出自韩愈赠郑兵曹诗中“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 。蓦山溪中“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及其中“只恐晚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均化用自唐杜牧作品。前一句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一句出自杜牧叹花诗:“自恨寻芳
8、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山谷雅词之雅还体现在意象的选择上,山谷词中多以月、黄花、鸥鹭等意象入词。其词中写怀乡思亲之情,多以月作词中意象。如减字木兰花中“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 ,另一首同调词作中“举头无语。家在月明生处住 ”。两首词皆以月意象承载思乡之情。月,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历来喜欢吟咏的对象,该意象经过历代骚客雅士的吟咏,已经成为一种范式,它是清雅绵长思绪的最好载体。除月意象外,山谷词中还多出现鸥鹭、黄花这样的意象,这些意象用以承载作者隐逸闲适的情怀。如清平乐“黄花当户。已觉秋容暮。云梦南州逢笑语。心在歌边舞处。 使君一笑眉开。新晴照酒尊来。且乐尊前
9、见在。休思走马章台” ,及同调名之“萸粉菊英浮碗醑。报答风光有处” , “舞鬟娟好。白发黄花帽” ,“乍晴秋好。黄菊欹乌帽”等等。这些词中均用了黄花这一意象。该意象的文化内涵从晋陶渊明那里开始形成,此后便成为高人隐士的代表。再如山谷词虞美人中“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 ,及鹊桥仙中“野麋丰草,江鸥远水,老去唯便疏放。 ”又木兰花令(庾郎三九常安乐)中“樽前见在不饶人,鸥舞梅歌君更酌”,这些皆以白鸥意象入词,显示出作者高雅不俗的情怀。山谷词之雅还体现在其词的内容上。山谷词中较多地以酒、茶入词,体现出作者雅洁不群的思想。历代文人多嗜酒,而宋人于茶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高雅的人生品位。如
10、: 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谁争长。底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 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踏莎行)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 扶头不起还颓玉。日高春睡平生足。谁门可款新笋熟。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 (醉落魄)山谷这些酒、茶词均写得雅趣盎然。明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正集卷一有:“山谷多茶词,如馀清搅夜眠 、 兔褐金丝宝碗 、 松风蟹眼新汤 ,悉臻妙境”之评,此评甚不为过。山谷词内容上还能作到以理趣入词,从而显出脱俗之态。如拨棹子(归去来)中的“横一琴,甚处不逍遥自在” , “闲世界,无利害。何必向、世间甘幻
11、爱” ;鹧鸪天(节去风愁蝶不知)中之“自然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一落索中“谁道秋来烟景素。任游人不顾。一番时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欢慕” ;西江月(月侧金盆堕水)中“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这些句子或山谷自出,或从他人诗中拿来,但均能为整个词作服务,使作品富含理趣,其味咀嚼不尽。山谷有些词还能将雅与俗结合起来。如阮郎归: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这首词能将男女之情以茶来联结,显得雅俗共赏。另外如渔家傲(踏破草鞋参到老)一首则能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写参禅之事,使整首词亦庄
12、亦谐,妙趣横生。雅俗共赏是山谷词最明显的特征。山谷词之俗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及描写内容上。山谷语言多以俗字俗句入词。如少年心一首:心里人人,暂不见、霎时难过。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头从前鬼,著手摩挲。抖擞了、百病销磨。 见说那厮脾鳖热,大不成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 则个。温存著、且教推磨。此词语言多用俗字。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山谷少年心后段词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 则个,温存著且教推磨。 字字令人粲齿。按,字书无 字。 ”山谷词所用字之俗甚至于连字书中都找不到。另外如鼓笛令中:“见来便觉情於我。厮守着、新来好过。人道他家有婆婆。与一口、管教 磨。 副靖传语木大。鼓儿里、且打一和。更有
13、些儿得处 。烧沙糖、香药添和。 ”及其它几首中之“腊月望州坡上地。冻着你、影 村鬼” , “酒阑命友闲为戏。打揭儿、非常惬意” ,这些词句用语皆俗之又俗,全似以口语入词。其两同心(一笑千金)中又以“你共人、女边着子,争知我、门里挑心”这样的字谜入词。清彭孙遹金粟词话认为这种写法“鄙俚不堪入诵” ,清宋翔凤乐附馀论中有“山谷尤俚绝” ,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下有“涪翁词,每好作俳语,且多以土字搀入句中,万不可学” 。山谷语言之俗,以至于造成后世解读的困难。山谷词之俗还体现在内容上。山谷词有些写男女情爱大胆露骨,这些词不在少数。如千秋岁(世间好事)中“欢极娇无力,玉软花欹坠。钗罥袖,云堆臂。灯斜明媚眼,
14、汗浃瞢腾醉。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 ;忆帝京(银烛生花如红豆)中“花带雨、冰肌香透”等。这样的词完全是花间一派,且描摹刻画,有过之而无不及。山谷这类词作及一些格调不算很高的闺音词,如沁园春、昼夜乐;写赌场竞技的词,如鼓笛令戏咏打揭 等,都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主要面向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阶层传播。从词本身体制的特点来讲,它是一种俗文学,但从宋代中期开始,词逐渐走向雅化的道路,山谷词正体现了当时词这种文学体裁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二山谷词的第二个审美特征是淡而有韵。黄庭坚审美理想中非常看重平淡之美。他在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二中写道:“所寄诗多佳句,犹恨雕琢功多耳。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
15、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作耳。 ”这里,山谷提出“平淡而山高水深”的美学观点。山高水深当指文章韵味而言。黄庭坚对艺术美往往用韵味来评价。范温潜溪诗眼中有:“山谷之言曰:书画以韵为主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苟韵不胜,亦亡其美。 ”黄庭坚题绛本法帖中又有:“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由此可见,山谷在审美理想中对淡而有韵的看重。山谷对淡而有韵美学风范的追求与其在技巧、法度方面的追求并不矛盾。 “在法度、技巧与自由、深成方面,黄庭坚力图调和,他的审美理想仍是传统的自然 , 入神 , 不烦绳削而自合 ,但认为达到这种理想则要遵
16、循法度,讲究技巧,妙在和光同尘,事须钩深入神。 ”由此可见,黄庭坚所追求的淡而有韵不但不反对在技巧、法度方面的刻意追求,反而试图在技巧、法度之上建立自己的美学风范。黄庭坚对淡而有韵美学风范的偏好表现在他对陶渊明的推重上。在题意可诗后中他说:“至于陶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多移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次。孔子曰宁武子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为不知道者道哉?”由此可见,山谷对陶渊明诗歌评价相当高,甚至认为其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审美风格是不可企及的。山谷词中有较多闲适词及怀人词,这些词能做到淡而有韵,是山谷词中的佳品。如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名
17、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 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底。情似长溪长不断。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这首词在章法上采用对比、拟人等手法,颇为讲究。然而语言运用却自然、简洁、流畅,于淡淡的、聊天似的语言中饱含不尽的人生况味。再如南乡子一首: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 花不解愁。此首以白描的手法写与朋友重阳节饮酒的情景,语言淡雅然而韵出其中。山谷诸多作品能达到这样的审美效果,如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及同调名下的“塞雁初来秋影寒” 、 “黄菊枝头生晓寒” 、 “万事令人心骨寒”等。明沈际
18、飞草堂诗馀四集正集卷一评“黄菊枝头生晓寒”一首曰:“横笛簪花,仙仙。 ”连用两“仙” ,可见推崇之至。清沈谦东江集钞评此首云:“山谷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尤用得幻。 ”这类词作还有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画堂春(摩围小隐枕蛮江)等。 三 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年,113 页。山谷词不仅雅俗共赏,淡而有韵而且能做到刚柔兼备。山谷词兼具阳刚与优美两种审美特征。他的词有的磅礴大气,豪气干云,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充满阳刚之美。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一首,整首词气韵灵动,放旷之态呼之欲出,可与苏轼豪放词媲美。与此词同调的另一首词:落日塞垣路, 风劲戛貂
19、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唯见琱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以描绘边陲苍凉粗犷的景色入手,对汉代皇帝使昭君出塞这一事件进行议论,语言遒劲老辣,内容发人深思,有边塞词广漠悲怆之美。再看山谷下水船一首:总领神仙侣。齐到青云歧路。丹禁风微,咫尺谛闻天语。尽荣遇。看即如龙变化,一掷灵梭风雨。 真游处。上苑寻春去。芳草芊芊迎步。几曲笙歌,樱桃艳里欢聚。瑶觞举。回祝尧龄万万,端的君恩难负。这首词大约作于治平四年丁未(1067) 。这一年山
20、谷登张唐卿榜第三甲进士第。全词感情昂扬,欣喜若狂之情形溢于言表。山谷还有一些词则以思致见长,具有优美的审美特征。若以下两首:粉泪一行行。啼破晓来妆。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 拟待不思量。怎奈向、目下恓惶。假饶来后,教人见了,却去何妨。 (好女儿)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炊,镜中赢得消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 (宴桃源)这类词作虽充满了脂粉气味,然而却是正宗的婉约之作,抒发感情温柔细腻,不减柳永。山谷有些词呈现出阳刚之美,有些呈现出婉约之美,有的则能在刚强笨拙中见婉约灵巧,恰似老树新花,别有一番风貌。如望江东一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有:“黄鲁直词,乖僻无理,桀傲不驯。然亦间有佳者,如望江东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 ”再如西江月中“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 ,以他人诗句入词本已是一拙,山谷这里竟然连用两句,以歇后语出之,更是拙而又拙,然而从整首词来看,这两句非但不突兀,反而增添了词的情趣,使词拙中生巧,刚与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人说读山谷诗如嚼橄榄,入口苦涩,愈嚼味愈长。于词而言,譬如橄榄,甚有不当,未若比作品茗,于淡中取味,雅中见趣,苦中作乐,不为过矣。 作者简介:王早娟,女,1978 年生,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文学研究所研究生。通讯地址: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 讲师邮编: 710077电话: 1389281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