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41553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摘要】: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无论哪行哪业,皆有其职业道德,就像文人要有“文德”,武人要有“武德”。记者,作为报人,理所当然地要有“报德”记者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新闻记者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性,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闻道德失衡的现象,为此新闻记者坚决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条款,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关键词】:新闻记者 职业道德 失衡 原因 解决方法【正文】: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

2、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991 年 1 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六条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其主要功能就是:他们都是当的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喉舌,是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在新闻工作中,忠贞不渝的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高好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优势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新闻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对党、对国家负责和对广大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人民立言,代人民立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新闻舆论导向就是借助于社会舆论,引导或指导社会行动朝着某个方向或方面发展,作出反映社会实际,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广大群众,起着促进剂的作用。舆论导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受命于和服从于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首先为本阶级和本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为中国共产党服务。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4、,明确坚定的大局意识;坚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做到服从和服务中心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究宣传艺术和引导艺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新闻工作者更应作出表率,更应有遵纪守法的法纪意识和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工作之需赋予新闻工作者“无冕之王”的美誉,但新闻工作者不能借合法的工作之由,办游离于法律之外事,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说廉洁自律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的道德“操守”,那么,遵纪守法则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应有的“本分”。很难想象,一个法纪观念淡漠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为媒体、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产品”。所以新闻工

5、作者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关键在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新闻的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但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值得报道的,或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真实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具体内涵:1,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必须是真实和准确的。2,坚持客观客观,公正的原则。3,当你认为已经获得足够的原始资料,可以动手写新闻时,叙述的客观性,公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

6、作,形成合力,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大优势,并且将其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包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等。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衡现象 3(一):有偿新闻 1: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发展,新闻媒体走向集团化,必将与经济更大程度的挂钩,出现了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出卖版面,用一定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2:收受红包。 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

7、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有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才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二): 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三):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

8、描绘)。 三:失衡原因 (一)媒体竞争这些年,全国的媒体数量大量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出于利益的驱动,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制假者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遏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令人哭笑不得的是,2008 年的不少假新闻,乃数年前便出世作祟的孽种,而且当

9、年已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谁知几年后又承蒙我们的记者慈悲为怀,借尸还魂,化为新鬼,贻害人间。如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2006 年 5 月 30 日 信息时报已经披露其为“乱弹”;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2005 年 2 月出世,当时就被判为假新闻古来就有所谓的嗜痂之癖,原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同仁中嗜痂者众矣! (二)经济利益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侵蚀媒体,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龙活现。在 2006 年、2007 年的假新闻中“腰围 1.75 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

10、”、“大雨袭杭百舸归”“英皇证实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正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这也使得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现在每年许多组织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评奖活动,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就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作品。“华赛”大奖作品造假中国高楼第一爆(后期修改制作),当年“非典”时期一对新婚伴侣走上街头的照片(记者找了两位青年假装成新婚伴侣),还有近来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和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奖照片造假事件。 (三)媒体行业管理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

11、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时甚至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招聘工,他们大多数人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承担大量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数量直接挂钩,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5独家报道,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成为虚假新

12、闻的制造者。 四:解决方法 (一)建立起新闻界的新闻批评体系 由新闻界的专业人士发起组织独立的新闻批评机构。这个新闻批评机构必须担负起监督媒体的责任来,其任务是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如关于新闻报道不公正或是有造假新闻或其他毛病等。如果该机构发现被指责的报刊确实有问题,它就把发现的情况公布于众。虽然这对犯有过失的编辑记者或刊物并不是什么判决或处罚,但它却能激起公众对这样的编辑记者或刊物进行谴责。相信这一“公开宣传”的武器会起一种促进作用。当然为了支持新闻批评机构的工作,新闻界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的新闻评论杂志,这些新闻评论杂志定期对新闻工作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并向大

13、众提供报告。 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搞好新闻报道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要有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记者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提高记者的作风。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

14、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所以说,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实事求是。 6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自律。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三)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 当假新闻被揭露,除了遭到舆论的谴责外,对于造假始作俑者的记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这种对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其结果就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助长了新闻造假之风气。因此杜绝虚假新闻,既要依赖新闻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一种他律,即新闻法规。我国快速发展新闻事业在呼唤一部专门的新闻立法,呼唤一部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总而言之,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界、全体新闻工作者、全体受众共有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