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改与高中议论文教学浅谈成都树德怀远中学 杨健内容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应与时俱进,在内容、方法、过程上创新。让学生能写议论文,写标 准议论文。指导学生写作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的议论文。关键词 议论文 要素 结构 写作方法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到“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而对于当前很大一部分师生都喜欢钻的文学性作品则指出“不做要求”,当然,这不是说就不写文学性文章了,而是明确的当前写作写作教学应当重视实用性。由于文学性文章对篇章的结构、构思等方面要求不那么严格,又有现在报刊杂志上那些东扯葫芦西扯瓢的所谓“散文”的影响,使得
2、学生误以为语言优美一点、有一点立意就可以成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了。再加上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文学性倾向的题目日趋加大,如高考试卷中就出现相当多这样意旨明显的题目,福建卷的季节 ,湖南卷的诗意的生活 ,广东卷的传递 ,江苏卷的怀想天空 ,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 ,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 ,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 ,等等,学生看到这些题目怎么能不无病呻吟一番,堆砌词藻以取悦阅卷者呢?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中的写作教学,很可能会造成现在的学生一味追求华丽虚旷的文风,厌弃严谨扎实的创作,这样带来的副作用恐怕不仅仅是文学风气的败坏,也会极大地影响到研究的科学踏实的作风。对个人,对国家都是相当不利的。一,议论文
3、的教学首先明确议论文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文章中间 如拿来主义 结尾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 1999 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
4、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
5、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
6、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 一脸的
7、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 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浙江一考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苏
8、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不再细说了。二,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两种论证结构1,横向展开议论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横向展开议论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
9、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并系。阅读何为的论时间一文,展开讨论分析:列出提纲文章大致是这样的思路:一、提出论题(第 1 段):时间二、分析论题(第 25 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时间时间很玄妙。时间是个谜。 时间不可捉摸。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三、解决论题(第 67 题):联系现实,提出了“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议论结构?它有什么好处?明确:本文的整体结构是总分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过程,而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横向展开的方式,即:并列式结构,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时间的意义,这样的
10、结构在议论时,能够条理清晰,说理严密。尤其在分析问题时,采用的横向展开议论,围绕某一论点,在同一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议论。不同的角度是一种平列的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这样使得说理更全面,结构更清晰。例如:以题目“说 思” 列出几个分论点:明确: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1)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2)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3)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规律总结横向展开议论的结构注意要点:(1)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4)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
11、能交叉包容。2,纵向展开议论如果说“横向议论” 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 “纵向议论” 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如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提出观点后,分层阐述:阅读能增广人的经历和经验; 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 还能使人向善避恶,高雅正义。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引论(提出论点和论题)本论 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为什么?分论点怎么办? 结论(照应全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
12、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过渡关联词语“不仅而且” 、“况且”等.层递式议论文在结构上可以形成如下模式:引子:运用起兴、名言、诗句、典故等引出论题论点:明确提出观点、看法。既承前文引言又为下文张本。论证: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如从自然到人生、由个体到社会、由文学到哲学。办法:提出实现论题的措施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好联系现实来谈。效果:可以展望未来或推测前景,也可以表明一种态度。尾声:或呼吁、或劝戒、或警示,或重申论题的意义。 一、怎么写 会想才会写文章议论的范畴可分为四个方面:“是什么” ,论证性质和类别 ;“为什么” ,论证目的和原因 ;“怎么办” ,论证方法和途径 ;“会怎样” ,论证效能和结果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不会同时论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是择其一、二来论述 。二、 写什么调动平时的积累一、联想自然万物 二、理想人文景观三、联想历史名人 四、联想自我生活五、联想新闻媒体六、联想教材课文写好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