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简爱》的女性主义——浅析简爱的出走和复回.docx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352745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爱》的女性主义——浅析简爱的出走和复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爱》的女性主义——浅析简爱的出走和复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爱》的女性主义——浅析简爱的出走和复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爱》的女性主义——浅析简爱的出走和复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爱》的女性主义——浅析简爱的出走和复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了简爱的出走和复回。简爱出走的根本原因是她不愿意做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他者,出走是她为争取女性自由和独立身份做出的抗争;简爱的复回也并不是出走的失败,出走前的简爱和复回后的简爱有着质的不同,简爱的复回是女性自由和独立身份的进一步巩固,是简爱女权意识的升华,对女权主义的发展更是一种启发。关键词:简爱;出走;复回; 女性主义一、引言简爱问世 160 多年以来, 始终是英语小说中拥有广大读者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创造了英国

2、小说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和社会都采取了独立自主态度的女性形象。1847 年出炉后,简爱就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时至今日,这部小说依然是文学批评界的宠儿,每年都有新的批评文章问世。随着 20 世纪中期女性主义批评的崛起, 简爱成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主义批评家深入挖掘了文本中的独立女性意识和简爱的双重人格意识,阐释了女作家的双声话语和挑战父权制的微妙写作策略。女性主义批评家大都聚焦于简爱的独立反抗意识,对简爱从桑菲尔德府出走的选择大加赞赏。与此同时,对于最后简爱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大家则众口一词 ,一致认为这是作者对社会的妥协,也是简爱对自我经过千辛万苦换得的独立女性身份的放弃

3、,因此是小说的一大败笔。有人认为,这部小说的结局表达了对男人的力量和权利的敬意(林树明 ,2004:30)。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伊莱恩肖瓦尔特提到简爱时也曾批评道:“19 世纪那些独立的女主角 ,通常都被设计为最终都回到了男人的大氅和安慰的避难所”(Showalter,1973:13)。简爱的复回到底是不是意味着她女性独立意识的彻底颠覆?这种复回是不是出走的失败 ?简爱的复回对女权意识的发展到底是一种警戒还是一种启发?女权主义理论诞生 100 多年来,已有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那么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进一步考察。 二、简爱的出走离家出走可以说是女性争取自我解放的一个基本步骤。贝

4、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谈到妇女的离家出走时说:“这些妇女的行为是一种叛逆,是对当时规定的妇女地位的一种强有力的反叛”(弗里丹,1988:83)。简爱的出走也是为了她作为女性的独立身份和地位。从表面看来,简 爱的出走是因为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活着的妻子,而简爱的独立意识绝不允许她沦落为情妇,所以她不得不走。但这只是导致简爱出走的直接原因。在简爱出走的背后,还有关系到女性的生存方式和身份的问题。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一书中,美国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古芭就认为简与罗切斯特的婚姻不仅存在着一层法律的障碍,更有双方在心理上设置的障碍,小说中有许多细节能表明简并不盼望与罗切斯特结婚,相反,简说话

5、的语气流露出最好能推迟结婚,最好不要当简罗切斯特(吉尔伯、古芭,1979)。这固然有书中所提到的简的双重人格意识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简和罗切斯特的婚姻将会让简变成罗切斯特的一个附属品,成为一个“他者” 。简作为一本小说的主人公,从一出场就打破了父权文化机制对女性的期待和幻想。她长相平平,也没有过人的天资, 更没有殷实的家境。这和男性父权制社会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背道而驰的。更难得的是,简不愿意做一个沉默的听者。简自己也深知“女人一般总被认为是非常安静的”(勃朗特 ,1990:136),但她选择了“ 说”,当她受到别人的践踏和压迫时,她一定要“ 反咬” 。这种“说”的行为使简“越说越欣喜、越说

6、越舒畅”,并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自由感和胜利感”(同上:39)。正因如此,简向往自由 ,渴望自由。成人以后,简对自由的渴望转换成了对独立女性身份的追求。这种追求最终促使简从桑菲尔德府出走。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切斯特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男子。虽然他为了财产缔结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值得称道,但至少在和简的关系中, 他打破了世俗的束缚。他不在乎简的平常相貌和一无所有。而且,他对简的独立自主和大胆言说颇为欣赏, 事实上,这也是简能够吸引他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罗切斯特并没有摆脱父权制文化价值对他的影响。在罗切斯特和简的关系中,他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他把简控制在他的股掌之中,而没有考虑到简作为一名女性的感情

7、和尊严。为了激起简的嫉妒之情,他假装追求英格拉姆小姐,并不在乎简内心所受的煎熬,而在他获得简的芳心以后, 他又以英格拉姆贪图他的财产为由心安理得地把她抛之脑后。即便在他向简表达他的爱慕之情时,他也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宣布了他要娶简为妻的决定。这足以说明,在罗切斯特看来, 女性只是被他规定和设计的“物” 。千百年来, 女人一直被降低为男人的对象。女人被认为“是偶像,仆人,生命之本; 又是魔鬼,阴谋家,搬弄是非之人,骗子”(波娃,1988:70) 。罗切斯特很显然并没把女性看作和他地位平等的个体 ,因此,他的宠爱就是对她们的恩赐, 而他的抛弃便是她们罪有应得。相反,作为一个有着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

8、,简坚持认为男女在感情上是平等的, 女性的尊严和感情应该得到尊重,因此, 她认为罗切斯特的做法,“简直是奇耻大辱、丢脸之极”(勃朗特 ,1990:337)。简并没有为取代英格拉姆小姐感到欣喜,而是对罗切斯特这种漠视女性尊严和感情的做法表示鄙夷和厌恶。所以, 简和罗切斯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在简所生活的时代,由于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 女性为了生存必须取悦男性并安于男性安排给她的地位和身份,不去争取自由。 “她被教导, 她必须取悦别人,她必须将自己变成物, 人们才会喜欢;因此,她应该放弃自发性。人们对待她, 像对待一具活娃娃, 她得不到自由”(波娃,1986:36)。罗切斯特想当然地认为简

9、愿意依附于他并享受他带来的荣华富贵, 所以在他博得简的感情以后,他就试图以自己的好恶把简设计成附属于他的“物” 。罗切斯特对简的爱就是把简变成他的“珍宝”和“天使” 。而对于简来说,尽管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她认为他们“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 就像他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勃朗特,1990:323)。简不愿意做一只落进罗网的小鸟,不愿放弃她的自由和独立。这便是简和罗切斯特之间的根本矛盾, 也是简出走的根本原因。罗切斯特和简彼此相爱,但他们对爱的理解却完全不同。对简来说,她“未来的丈夫愈来愈成为她的整个世界”(同上:353),而罗切斯特需要简,仅仅是因为“在那道难以下咽的菜之后想用她来

10、换一换口味”(同上:379)。罗切斯特并不在乎简的相貌,但一旦拥有她,他就想用尽一切办法把简打扮成男人心目中的“美人”和他眼里的“爱宠” 。他要给简带上钻石项链,配上头饰,手指上戴满戒指。他要把简变成“一位真正的天使给他安慰作伴”(同上:39), 他要完全抓住简,并牢牢占住不放。很显然, 罗切斯特只想占有和控制简,并按照他的需要来规定简的本质和功能,却并不关心简到底想要什么。这种男权中心论无论过去现在都是十分普遍的。但是, 对于罗切斯特的安排, 简给与了坚决反抗。简不愿意接受罗切斯特计划送给她的首饰珠宝,因为她不愿意成为“一只穿着花花绿绿小丑衣服的猴子,一只披着别人羽毛的八哥鸟”(同上,332

11、), 她一再强调她只是“相貌平常、像个贵格会教徒的家庭教师”(同上:331)。简相信她和罗切斯特在感情上是平等的,她不愿意接受罗切斯特给她的、众多女性梦寐以求的恩赐,她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身份, 沦落为供罗切斯特消遣的财产。正因为如此,在简听到简罗切斯特这个名字时,她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恐惧, 她严正地告诉他:“罗切斯特先生, 我不愿成为你的”(同上:408)。她断然拒绝罗切斯特对她的安排:“我可不是个天使,而且到死也不想做,我就是我 ”(同上:333)。简道出了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受压制地位的妇女的共同心声。事实上,这句话已成为女权主义者经久不衰的口号。更为可贵的是,简深知女性受压制的根本原因在

12、于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她渴望有自己的独立财产,这不是因为她自卑, 而是因为唯有经济上的独立才能让她为自己做主。罗切斯特给简买的东西越多,她就越感到烦恼和屈辱。简不愿意罗切斯特把她“打扮得像个玩偶,或者像第二个戴娜厄那样每天沐浴在金雨之下”(同上:344),因为这样只会让他们在感情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这恰恰是简最不能忍受的。在简看来,罗切斯特的笑容“正像一位苏丹在喜悦钟爱的时刻,对一个他刚慷慨赠以金银财宝的奴隶所赐的笑容一样”(同上:345)。简不愿意做奴隶, 所以她直截了当地告诉罗切斯特:“ 我不愿做你的英国的塞莉纳瓦伦。我要继续作为阿黛儿的家庭教师,我要凭这个来挣我的食宿,外加一年三十镑薪

13、水。我要从这笔钱里开支我的衣着,你什么也不用给我, 除了你的敬重”( 同上:346)。简深知要想获得独立平等的身份地位,就必须在经济上摆脱自己的依附地位,所以她宁愿继续以做家庭教师为生,也不愿接受罗切斯特居高临下的恩赐。即便罗切斯特没有一位活着的疯妻子,简迟早也会离家出走,因为他们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意识上的鸿沟。简的出走是她对男权制社会的抗争,也是她对女性命运和身份的重新选择。 三、简爱的复回当年, 易卜生让娜拉从一个令人窒息的家里出走, 但出走之后的娜拉何去何从的问题至今也无定论。娜拉出走之后人们不免担心她最终不得不回来,那么简爱的复回是不是就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最终又回到了 “男人的大氅

14、和安慰的避难所”?要回答这个问题, 就必须要弄清楚简爱是否放弃了对自由和权利的追求以及复回后的简爱和出走前的简爱在女性身份地位上有没有质的不同。首先,简爱不可能自动放弃她的自由和独立。出走后的简经受了又一次考验和洗礼,这表现在她和圣约翰的关系上。圣约翰和罗切斯特性格迥异,但他也同样要让简一定成为他的,这不是因为爱情, 而是为了他的事业。简非常清楚,圣约翰对她的欣赏“就像士兵珍爱一件好的武器,如此而已”(同上:525)。对于简来说,一辈子和一个男人拴在一起,而只被他当作一件有用的工具, 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除此以外,圣约翰总是试图让简回到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轨道上来,他责备简的大胆言说是女人不该

15、说的,他试图改变和控制简,如同“ 一个牧师在召唤他迷途的羔羊, 或者更恰当点说,像是一位保护天使在望着他负责照看的灵魂”(同上 :543)。简知道,圣约翰只会让她失去头脑的自由,她憎恨这种奴隶状态,她不愿意她的真情实感被奴役, 她的自我被摧残,更不愿意放弃她自由的心灵。所以,虽然简不想让圣约翰失望, 她还是直截了当地一口回绝。由此可见,简的独立意识是无法摧毁的,她绝不会为了任何人任何原因放弃自己的天性和追求。简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这不是因为她不得不回,而是她自由做出的选择。女性能否解放自己,主要取决于她们在经济上能否摆脱自己的依附地位。出走前的简身无分文,即便她与罗切斯特顺利结婚, 也只能一切

16、听从罗切斯特的安排,做他的爱宠和天使。但复回后的简有了 5000 镑的遗产,这笔钱象征着简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使她成为一个能够自立的人,正如简向罗切斯特宣布的那样:“我是独立自主的,不光是有钱, 我自己可以替自己做主”(同上:566)。简独立的经济地位使她成为和男性一样的主体性而非仅仅是对象性的存在。这是简能够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基本前提。除此以外,桑菲尔德庄园所代表的那个男权世界倒塌了,成了一堆焦黑的废墟, “只剩垛薄壳似的墙,很高, 看上去很脆弱,上面敞着一个个没有玻璃的窗洞;既没有屋顶,没有雉堞, 也没有烟囱, 一切全都倒塌在里面了”(同上:552)。这个男权世界的主人罗切斯特双目失明,

17、并失去了一只手。他的双目失明意味着他再也不能以男权的目光看待女性和这个世界,他少了一只手,也表明他再也不能独断专行,一切唯他的意志是从,他现在需要依靠他人才能幸福地存活。简就是罗切斯特的眼睛,他看书、看大自然都是通过简。也就是说,罗切斯特现在只能通过简女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他开始用女性的观点理解身边的事物。同时,他需要简用女性的语言为他描绘周围的一切,男权社会中曾被压抑的女性话语现在却成了他的主宰。简还是他的右手,这象征着简是他的拐杖,他的依赖,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不是附属于他、可有可无的物。女权主义从一开始就带有激进的色彩,男权压迫使女权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毫不留情地对准所有男性,但

18、这个世界毕竟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 女权主义的追求不可能在女性自我的圈子里孤立地实现,女权斗争不仅要代表女性的利益, 还应当和整个社会的现实和进步相一致。女性要彻底打破男权樊篱并建构新的社会秩序,必须要有男性的参与和配合。如果没有罗切斯特意识上的改变,即便简取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她也不会得到彻底解放。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伍尔夫,1989:136) 。但这里“自己”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女权主义者罗瑟琳 科渥德也曾指出:“只有在我们能够帮助这些妇女改变生活, 使她们的才智甚至她们自身的存在不再受到挫折、不再被遗忘的时候,我们的斗争才会富有意义”(张京媛:199

19、2:72)。那么,什么样的存在才对女性具有真正的吸引力? 女权主义思想从 19 世纪发展至今对于女性到底想要什么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么女权斗争应该以什么为终极目标?对于这些问题 ,简爱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我觉得我希望快乐就是合适的目的,我要快乐 ”(勃朗特,1990:508)。女性要争取平等权利 ,并成为真正的自己,因为自由让她们快乐。女性要推翻男女二元对立,因为父权制的压迫让她们不快乐。女权斗争的目的绝不是让女性远离家庭,也不是永远和男性成为敌人,更不是要陷入女性中心主义。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目的。简的复回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因为对简来说,“家人的亲热和家庭的乐趣是世上最好的两样东西”

20、(同上,507)。家庭让简体会到一种快乐,所以简才会毫不犹豫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简的复回恰好证明了她从不会放弃自己想要而且能够拥有的幸福和快乐,这也是她的女权思想的体现。获得独立后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简和出走前的简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和罗切斯特在一起,简不再感到屈辱, 不再有被奴役的感觉。相反,她完全轻松自在, 这种感觉让简高兴,并焕发了她的整个天性(同上:569)。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父权中心的文化不仅对女性形成一种压抑,而且也扭曲着男性。罗切斯特知道简向往自由,如果她愿意,她就自己悄然地飞过来,投进他怀里;而不顾她的意愿硬抓住她,她就会像一种香气似的从他手里溜走(同上:411)。即便

21、如此,父权制的影响还是让罗切斯特不由自主地想把简控制起来。而当简不再甘心扮演父权文化要求她扮演的角色时,男性和女性之间业已形成的固有关系模式被打破了,男性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当罗切斯特的男权世界面目全非,他开始用女性的眼光和话语来理解这个世界,他也慢慢懂得了自己并不是天生的强者,并不天生具有占有另一性的权利。过去他骄傲地什么人也不愿意依靠, 除了施予和保护, 他不屑于扮演任何其他的角色 ,但现在他愿意简来照顾他, 在生活中引导他, 并认为这是一桩经常的乐事(同上:580)。简为这一点感到由衷的快乐,因为她可以真正对他有所帮助,而且他并不对此感到痛苦羞愧或沮丧屈辱,他们在感情上平等地站在了一起

22、。具有戏剧色彩的是,简用同样的手段对罗切斯特当初伤害她的行为进行了“报复”,她以圣约翰为诱饵,让他也尝到了嫉妒和绝望的滋味。这下, 他们两不相欠、完全平等了。简爱的出走是必然的,但她的复回并不意味着出走的失败。相反, 她的复回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更为女性出走后何去何从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获得经济独立地位的女性必须协助男性来适应新的角色,只有这样, 女性的独立意识才能得到尊重,女性的独立身份才能在社会中得以稳固,女权主义才不会陷入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 简爱的复回是更高层次的女性境界,也是女权意识的升华。 四、结语女权主义发展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也有了明显的改

23、善。女权主义以解构男女二元对立为主要手段,以争取女性权利为主要目的。但解构的结果不应该是新的二元对立的形成,女性权利也绝不意味着要把男性从女性生活中完全排除出去。如果说疯女人伯莎烧毁罗切斯特的庄园是女性毁灭男权世界的象征,那么伯莎的死亡也意味着在这场战斗中,女性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结果绝不是任何女权主义者愿意看到的。简爱的出走为女性展示了反抗男权世界的道路,但她的复回更让我们看到了女权的真正含义。女权斗争固然要以女性为主角,但只有女性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男性像罗切斯特那样学会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另一个性别,也只有男性和女性都意识到建立新型的男女关系的重要性时,

24、这个世界才是女性真正想要的世界。参考文献:1Gilbert,Sandra M.and Susan Gubar.The Madwom and in the Attic: 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 th Centuy Literary Im aginationM.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2Showalter,Elaine.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a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M.Princeton: Princet

25、on University Press,1977:13.3贝蒂弗里丹著.程锡麟等译.女性的奥秘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83.4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王还译.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三联书店,1989:136.5林树明. 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0.6西蒙德波娃著.晓宜等译.女性的秘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70.7西蒙德波娃著.桑竹影等译.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36.8夏洛蒂勃朗特著.吴钧燮译.简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9张京媛.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