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海 海盐 盐城【摘 要】盐城是自盐起步、因盐设县、由盐兴旺的出产盐的名城。大海是盐城赖以生成的命脉,海盐是盐城赖以生存的根本!盐城的历史是一部海盐文化的发展史,盐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无不深深打上了海盐的烙印,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又体现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关键词】盐城,大海,海盐,海盐文化一直以来,海洋对于我来说,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我只是会常常想像,海洋应该是浩瀚、深沉的,壮观、雄浑的。否则,何以能几度沧海桑田,成就这物阜民丰的盐阜大地?幸运的是,在为期十二周的海洋与人类学科的学习中,我开始对海洋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对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1、海洋的概况地球表面被陆地分
2、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 3.6 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97%。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还有 95%的海洋是未知的。 洋 , 是 海 洋 的 中 心 部 分 , 是 海 洋 的 主 体 。 世 界 大 洋 的 总 面 积 , 约 占 海 洋 面 积 的 89%。 大 洋 的水 深 , 一 般 在 3000 米 以 上 , 最 深 处 可 达 1 万 多 米 。 大 洋 离 陆 地 遥 远 , 不 受 陆 地 的
3、影 响 。 它 的 水 温和 盐 度 的 变 化 不 大 。 每 个 大 洋 都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洋 流 和 潮 汐 系 统 。 大 洋 的 水 色 蔚 蓝 , 透 明 度 很 大 , 水中 的 杂 质 很 少 。 世 界 共 有 5 个 , 即 太 平 洋 、 印 度 洋 、 大 西 洋 、 北 冰 洋 和 南 冰 洋 。 海 , 在 洋 的 边 缘 , 是 大 洋 的 附 属 部 分 。 海 的 面 积 约 占 海 洋 的 11%, 海 的 水 深 比 较 浅 , 平 均 深 度从 几 米 到 23 千 米 。 海 临 近 大 陆 , 受 大 陆 、 河 流 、 气 候 和 季 节
4、 的 影 响 , 海 水 的 温 度 、 盐 度 、 颜 色 和透 明 度 , 都 受 陆 地 影 响 , 有 明 显 的 变 化 。 夏 季 , 海 水 变 暖 , 冬 季 水 温 降 低 ; 有 的 海 域 , 海 水 还 要 结 冰 。在 大 河 入 海 的 地 方 , 或 多 雨 的 季 节 , 海 水 会 变 淡 。 由 于 受 陆 地 影 响 , 河 流 夹 带 着 泥 沙 入 海 , 近 岸 海 水混 浊 不 清 , 海 水 的 透 明 度 差 。 海 没 有 自 己 独 立 的 潮 汐 与 海 流 。 海 可 以 分 为 边 缘 海 、 内 陆 海 和 地 中海 。 边 缘 海
5、 既 是 海 洋 的 边 缘 , 又 是 临 近 大 陆 前 沿 ; 这 类 海 与 大 洋 联 系 广 泛 , 一 般 由 一 群 海 岛 把 它 与 大洋 分 开 。 我 国 的 东 海 、 南 海 就 是 太 平 洋 的 边 缘 海 。 内 陆 海 , 即 位 于 大 陆 内 部 的 海 , 如 欧 洲 的 波 罗 的 海等 。 地 中 海 是 几 个 大 陆 之 间 的 海 , 水 深 一 般 比 内 陆 海 深 些 。 世 界 主 要 的 大 海 接 近 50 个 。 太 平 洋 最多 , 大 西 洋 为 次 之 , 印 度 洋 和 北 冰 洋 差 不 多 , 南 冰 洋 最 少 。
6、海 洋 中 拥 有 丰 富 的 海 洋 资 源 。 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广义的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在人们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海洋与人类的关 系 更 为 亲 密 , 从 而 实 现 了 大 陆 文 化 与 海 洋 文 化 的 融 合 , 构成 了 人 类 文 明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海 洋 文 化 与
7、 大 陆 文 化 是 相 互 影 响 、 相 互 融 合 、 相 互 促 进 的 。 人 类 古 代 文 明 , 就 是 由 大 陆 文 化 和海 洋 文 化 融 合 而 成 的 。 陆 上 的 火 与 石 斧 创 造 出 了 舟 船 , 舟 船 的 水 上 活 动 又 推 动 了 大 陆 文 化 的 发 展 。 独木 舟 出 现 在 新 石 器 时 代 , 是 人 类 文 化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必 然 产 物 , 它 不 仅 体 现 了 人 类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程度 , 以 及 整 个 社 会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水 平 。 而 且 为 人 类 海 洋 文 化
8、的 发 展 , 开 辟 了 一 个 崭 新 的 纪 元 。二 、 大 海 的 “魔 力 ”海 洋 与 人 类 的 密 切 关 系 , 普 遍 存 在 于 人 类 生 产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 其 中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自 古 以 来 ,盐 阜 人 民 对 于 海 盐 的 广 泛 使 用 , 促 使 海 盐 文 化 成 为 我 们 盐 城 的 特 色 文 化 之 一 。 下 面 就 让 我 来 详 细 阐 述一 下 大 海 海 盐 盐 城 之 间 的 联 系 吧 。“人是大地的盐” 。这句外国谚语既赞美了人,也赞美了盐。晶莹洁白的海盐,是大海之子,盐民之根,“五味之主”,古税
9、之源。浩瀚大海,包容百川。黄河、淮河、长江日夜东流、夹带着大量泥沙在浅海湾逐渐堆积,历经万千年的翻腾喧泻,在黄海之滨造就了广袤的滩涂和平原。盐阜先民用茫茫滩涂上的茅草燃起的熊熊烈火,把取之不尽的海水煮炼成为海盐,并在漫长的与自然和命运的抗争中,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孕育出了独特的海盐文化,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带有普遍共性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根深蒂固的民俗民风,也即盐民群体性的生态方式和精神方式。海盐文化渗透进了盐城的历史、盐政、经济、地名和盐民的性格、斗争、文艺、民俗等各个领域。盐城之“盐”乃海盐之“盐”,“城因盐兴”,“盐由海生”,谈盐城首先须立足于“海”。这让人不得不感慨海洋与
10、人类的密切关系呀!中部盐城市区、南部大丰西团境内以及北部响水云梯关等地陆续出土的大量出土文物和动物化石,在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眼中,古代乃至远古的盐城市境,是一幅幅几番沧海、几又桑田的组画。在距今约两万年左右的时候,今天的盐城市域,由于气候异常寒冷,加之大面积的海水后退,这里成为沼泽地带或平原型草原或陆地森林。可是,到了距今约 7000 年左右,由于气候逐渐变暖,海面不断上升,海水大规模西浸,海岸线迅速西移,今天的盐城市域又是沧海横流,成为茫茫大浅海湾的一部分。大约距今 6000 年左右的时候,由于长江、淮河夹带的大量泥沙受海潮的不断顶托,日积月累,在浅海湾底部又零积成波状的海积层,于是逐步形
11、成了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岸外沙堤。岸外沙堤的出露,为先古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栖居的陆地空间。古老的盐阜先民,终于艰难地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近两三千年以来,由于黄河、淮河、射阳河以及长江之水灌进北岸支流日夜不停地东流,入海口处,水面宽阔,流速减慢;裹挟的巨量泥沙不断在此堆积,致使河床抬升,形成沙堤。随着岁月的流逝,沙堤渐大高,陆续露出海面,形成海滩。如此年复一年,海退陆进,海岸线不断东移;及至目前,每年仍以大约 13 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成陆,向大海延伸。这就是大海的魔力,这就是大海的神秘!大海在接纳奔腾而至的长江、黄河之水的漫长过程中,不仅成就了广裹的盐阜大地,同时也孕育了这块古淮夷地的灿烂文明。深邃
12、的大海,既印记着盐阜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足迹,也储存着辛勤智慧的先民拥抱大海,开发并保护海涂,勇于征服并适应自然的辉煌业绩。三、人们与海盐的关系盐城自古姓“盐”;盐城的“盐”又源自于大海,故称“海盐” 。大量的考古资料已揭示,远在新石器时期的盐阜先民,已在以今人无法想像的智慧和胆识“煮海为盐”!“煮海为盐”这一利用大海的先导,使盐城积淀了厚重的海盐文化底蕴。众多的资料显示:盐城的海盐是历史上最早、产量最高、影响最广的盐种;盐城所在两淮地区的海盐,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量、质量,历史上在全国所有海盐产区一直独占鳌头,所谓“煮海之利,得于东南,两淮为最” 。究其原因,当是盐阜地区地跨淮河,海岸线占了
13、整个淮盐产区的 60%,而两淮盐场又有近一半集中在盐城境内。“弄盐没得鬼,玩的卤和水” 。海盐的制作生产,使先民们对海和水更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事实上,早在 2000 多年前的汉武帝元狩四年( 前 119)设置盐渎县时,古老的盐城境已是 “煮海(盐)利兴,穿渠通运” ,海盐生产很具规模;东晋义熙年间盐渎县改盐城县时,皆因“为民生利,乃城海上,环城皆盐场,故名盐城”;到了南北朝时期,盐城已“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渔盐为业,公私商运,舶舫来往, 恒以千记”;及至唐宋年间,盐城已成为我国东南部重要盐业生产中心,时全国所设的“四场十监” ,盐城境即有海陵、盐城二监,其中海陵监“岁煮盐六十石” ,盐
14、城监“海岁煮盐四十五万石” ,当时的盐城因有“剧邑”之称而倍受推崇。境内盐民们还有给盐过生日的习俗,相传每年正月初六为“盐婆婆”生日。盐民对盐的生日十分重视,这一天盐民要处处图吉利,祈望盐婆婆高兴。早晨,由家主带着灶丁们到产盐的亭场或灶房边烧纸磕头,祈求盐婆婆的显灵开恩,年内多产盐,盐色白。祈告完毕,各人都要象征性地干些活,表示新年开工了。这一天如果是晴天,盐民们格外高兴,这能预示全年收成会好。盐阜民间,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 。沿海盐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不同于渔民和农民,这些十分有趣的民俗又成为沿海一带挥之不散、抹之不去的城市记忆和文化符号,作为海盐文化的积淀,对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
15、定的影响。大海是盐城赖以生成的命脉,海盐是盐城赖以生存的根本!盐城姓“盐”名“城” ,倘若再稍稍追溯一下 2000 多年前的乳名“盐渎” ,则更能体会祖先们对于海、盐、水的浓浓情结。“盐渎”者,盐河是也。穿越岁月的时空,沿着古老交错的盐河而行,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甘醇的地域海盐文化气息。盐渎的出现,对于今天的盐城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当时这一年轻县城的唯一标志白色的海盐,成了盐渎县生存乃至此后发展壮大,于 500 多年后更名为盐城的重要地域元素。盐城的得名,还是缘于大海,还是缘于海盐!老县志记载, “为民生利,乃城海上,环城皆盐,故名盐城。 ”四、海盐文化的形成以及它对盐城的影响盐城,是
16、一座咸卤浸泡过的城市,到处都有海盐生产历史的文化积淀,盐城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盐”城。打开中国地图,全国姓“盐”的省辖市只有一个,即盐城。如果说城市之魂在于文化,那么海盐文化就是盐城的灵魂。那古老的范公堤和有“母亲河”之称的串场河以及散落在盐阜大地上的至今仍在使用的盐地名,就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盐城过去的绚烂和平淡,构筑了盐城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海盐文化和盐城精神。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城市既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和结晶,又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和创造者,文化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日趋凸现和突出。盐城有着两千多年的产盐历史,聪慧勤奋
17、的盐城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盐城的历史既是一部海盐发展史,也是一部海盐文化的发展史。历史上盐城的盐业生产不仅对国家财政和人民生产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海盐文化也渗透进了盐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海盐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开放式的地域文化。盐城,无疑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代表。从今天的地理位置上看,盐城处于江苏沿海中部,苏南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盐城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今天,从盐阜大地考古挖掘出的与盐有关的遗迹、文物达 860 多处(件) ,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碑刻,如塔、民居、桥、堰、闸等,这些是与盐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反映海
18、盐文化的非物质遗产 1200 余种,让你目不暇接。你会发现,这就是历史上盐民生产与生活的文化遗存,从中我们能够触摸到先民的体温和气息。只要你细细打量中国的版图,就会发现,与盐相关的地名有 10 处,盐城和盐都就占了其中两个,十有其二,非同小可;而盐城沿海的乡镇地名大多为盐卤“浸泡”过的,灶、堰、冈、仓、团、盘、圩、滩、垛、荡等,成了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为鲜活的符号。“人是大地的盐。 ”盐城的历史是一部海盐文化的发展史,盐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无不深深打上了海盐的烙印,而且这一部历史从未中断过。几千年来,盐城人民靠海吃海,在黄海之滨广阔的土地上,创造了海盐文明,并形成了自己包蕴着海盐气息的鲜明的
19、思想性格特征: 勤劳坚韧、不屈不挠、团结协作、自强进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灿烂悠久的海盐文化既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城市之魂,更是今日盐城“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时代精神之根。要把这些不朽的文化精神融入到新时代的“盐城精神”之中,使之成为每一个盐城人的精神支柱,为促进盐城改革开放深化发展、富民强市伟大工程建设服务。盐城这座咸卤浸泡过的城市,底蕴丰厚的海盐文化物质的非物质的遗存,既是盐城两千多年海盐生产发展和社会沧桑变化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国海盐业发展的历史缩影。海盐文化是盐城最富基本特征的地域文化,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同步发展,是盐城沟通世界的桥梁。在建设现代化城市过程中,要想重塑底蕴
20、丰厚、名实相符的现代化的“盐”城,就必须充分利用海盐文化资源优势,还“盐”于城,加大城建“盐”份的融入;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找准“盐”的定位,充分凸显海盐文化项目带动作用;加快筹建中国海盐博物馆的步伐,充分运用这个平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运作对外文化交流,扩大盐城知名度,充分发挥东方海盐文化中心桥头堡作用。盐城精神传承海盐文化,海盐文化传承地域文化精髓,它陶冶青年人的情操,提升了年轻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年轻人的使命感,它鞭策着一代有一代盐城人,将海盐文化与盐城精神传承发扬,继续着盐城不断发展的步伐,勾画着盐城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海盐文化论,盐城工学院学报(2)孙炳元:海盐文化与盐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3)于海根:中国海盐文化与盐城城市精神,盐业史研究2009 年 (4)罗庆康:汉代专卖制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 年版(5)葛雪梅:海盐文化在盐城发展史上的影响探析,盐城工学院学报(6)曾仰丰:中国盐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