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197071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小学数学说课稿示例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一、 说教材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四单元的内容。2、 教材简析:分数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内容,它又是学生对分数理解的关键,本课的学习还为以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 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相减的道理。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算理,在“ 动”中思、在“ 动”中悟。3、 教学目标:经过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

2、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思想目标:渗透“变与不 变” 的数学思想。4、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5、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二、 说教法。在本节课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1、 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知识的门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 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3、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4、 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

3、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三、 说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自己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自己尝试对分数加法的计算,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2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自己出题,学生自己解答。四、 说教学过程:1、 为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复习中,设计了一个“过 关游戏”

4、 环节 ,鼓励学生主 动参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计算回答的同时,也将分数的含义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加深,为新课内容打下基础。2、 在新课以前,我出示一个探索实验的动画图,让学生直接根据演示列出算式,然后告诉学生知道为什么:+=,接着就揭示 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样可以使课题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3、 在例 1 的教学中,我决定采取让学生读懂题目以后,自己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再试 着进行计算,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自己的小伙伴。我想通过这种方法,一定可以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体 现出自主探索学习的优越性。4、 就 课标 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在具体的生

5、活情意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因此在例 2 的教学中,由于有例 1 的基础,我让一个学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结果以后,再特别指出:“” 这个分数有何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际就是一个单位:“1”可以直接等于“1”,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等于 1 的分数,请学生举例,同时使学生明白等于 1 的分数有无限多个。5、 在分数减法的教学中,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础,所以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探索、推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将分数减法的算理记在心中。尤其在例 4 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为什么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

6、的分数的原因。6、 在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完成后,我准备引导学生完整的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7、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关键部份,所以我在学生完成了课本相应的做一做以后,鼓励学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再请其他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我想学生一定具有极强的课堂兴趣。8、 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在欢快的气氛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刻入学生大脑。五、 板书设计:3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特将板书设计如下: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教

7、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兴奋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习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为后面的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的。在以上教学设计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非常感谢!小学数学说课稿正文开始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

8、进行教学的。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 进一步加深 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 、教学目标 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1 厘米、1 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9、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 1 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 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这样 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42 、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 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 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10、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 1 分米、1 厘米, 1 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 1 分米、1 厘米,1 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应该让这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所以在练习中我让学生判断身边物体的高度、长度,如:旗杆高 10 米 ,铅笔长 10 厘米 ,身高 120 厘米 等等。 3、亲身体验,从中感悟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11、,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在设计本课时,采取看一看、数一数、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实践操作和空间想像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内容分层细化,着眼一个“实”字 这一课主要分三段进行教学,第一段是认识分米,第二段是认识厘米,最后是认识毫米, 课的知识量较大,所以教学时我把主要着眼点放在“ 厘米”的教学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认识分米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米尺得出从“0

12、“刻度线到“10“ 刻度线的这一段长就是 1 分米,再让学生用手比一比 1 分米有多长,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大约 1分米,充分感知 1 分米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落实米和分米间的单位进率。 认识厘米时,从三角板入手,观察得出 1 厘米 的长度,同样让学生认识几厘米的长度,其中安排了一个游戏,通过小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评一评,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各单位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安排了量文具盒,让学生既巩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毫米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 1 毫米 有多长,初步建立 1 毫米 的观念。 55、重过程教学 一般教学在教学新课后都非常

13、注重对新知的练习巩固,有基本训练、专项训练、深化训练,使学生在练中达到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现代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转而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主要时间集中于学生对 1 分米、1 厘米 1 毫米 的认识及建立它们的长度观念,只留少量的时间做些简单的巩固练习。1000 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 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 纲和新 课程标准要求, 这节课 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 1000 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

14、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千” 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确数 1000 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15、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 节课主要采用活 动教学法。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首先是猜一猜鸟巢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 到底有多少根小棒 “这一问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

16、,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奥运福娃带来的挑战, 让他们 在挑战中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三、说学法。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

17、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四、教学程序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活动一:猜一猜课件出示鸟巢体育馆图片,引导学生:猜猜看,这儿可坐多少人?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并由此导入课题:1000 以内数的认识。活动二:数一数活动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挑战情境:小朋友,福娃带来了一些题目,小朋友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个福娃,全部完成,将得到一组福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接下来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数小棒的活动。(1)数老师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明确“10 个一是十“;(2)数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明确“10 个十是一

18、百“; 复习已有旧知(3)小组合作数更多的小棒。晶晶带来挑战:怎样数更大的数?数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每盘大约多少根?学生自由猜测后,老师问:怎样能准确地知道小棒的根数?学生将自发地要求数。老师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给各组,请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提出数的要求:(一)数的速度要快;(二)数的数量要准;(三)数出的小棒要捆扎好,让别人很快就能看明白。出示要求后,不是马上让他们数,而让他们先独立思考:该怎样数?再组内讨论:我们组怎样数?统一意见,达成共识。然后组内一起动手数小棒。数完后,分小组汇报:你们组有多少根?怎样数的?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这时,将会出 现各种不同的数法:可能有 10 根一小捆,10 小

19、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7有 20 根一小捆的,或 50 根捆的,两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么多的数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并说一 说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这样从感知入手,注意了数和形的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得出:10 个一百是一千。 这部分是重点知识。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数小棒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将激发他 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整个活动中,教 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活动三:指千在计数器上的位置。这样,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让生指具体位置培养学

20、生的创新意识。再让生用手写一下如何写一千。活动四、感受“ 一千”:看一看,摸一摸,感受 100 页纸的厚度,并用手势演示一下;根据 100 页纸的厚度估计 200 页,400 页纸的厚度,同桌、小 组 同学进行验证;估计 1000 页纸的厚度,师出示 1000 页纸,比一比谁估计的准确;接着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活动五、出示卡片 199,它后面的数字是谁?师详细讲解,为何是 200,接着问生 209 后面是?你能接着数吗?89- 189- 379- 699- 509- 999-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活动六、1、(1)填一填。10 个 1

21、 是 10 里面有 个 110 个 10 是 100 里面有 个 1010 个百是 1000 里面有 个 100(2)、 数一数。从 198 数到 206从 985 数到 1000这里,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2、 填一填: -、-、800、-、-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83、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 1000 以内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

22、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最后进入总结的环节: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完成挑战,同学也得到福娃(课件出示福娃图片)恭喜你们!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一、教学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展开“ 猜想实验发现验证” 的探究学习活动,进 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说教材1、教材内

23、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P97、98)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 http:/ 实验 发现验证” 的学习 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4、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关键是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

24、含厘米数的乘积。三、说教法和学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本 节课采用网页型课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氛围,使学生从探究中自主感知、体验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促进知识的迁移。91、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西谚说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 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 拴” 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 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

25、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借助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动态展示了长 2 厘米、宽 1 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3、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和发

26、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我利用电教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如我采用多媒体软件模拟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测量客厅面积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求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学生思 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抽象思维不断发展。五、说教学过程设计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以下 4 个环节:(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特点采用了小老虎

27、要为客厅铺地砖的故事,让学生发现用面积单位去量地板的面积是很不方便的,由此引出我们必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物体的面积。(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顺应小学生好奇、喜动的特点,我采用了“ 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方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突破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我充分利用 flash 动画为学生提供猜想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 们10通过观察长 2 厘米、宽 1 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形象变化,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然后,我设计了用 12 个 1

28、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实验,通过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领悟、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密切关系。按照学生的汇报,我形象地用 flash 动画直观展示出 6 种不同的摆法, 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像效果以及示范作用,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迅速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就是长乘宽的结论。接着,学生们试用“ 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前面猜想环节中的变化所得的 3 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验证他们所发现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长方形。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多媒体展示摆方格的数据相同,由此证明公式是成立的。在新课完成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原认知能力,让学生 们进一步明确学习了什

29、么知识、通过怎样的方法学习,并指出在学习知识时我们应该经常使用这种探究的方法。(三)练习应用练习环节的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是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为此我安排了以下练习:首先是基本练习,我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小老虎房间的长方形物品,并出示数据让学生口算出它们的面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要与相应面积单位对应,并且进 一步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进行加强练习,指出其实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运用多媒体动画我校的小操场、走廊、游泳池、篮球

30、场等图片,最后以篮球场为例,出示数据让学生们求出它的面积以及半场的面积。最后让学生进行“小侦 探” 练习, 测量身边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最后把调查的结果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同学们相互检查验证。(四)总结评价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运用学习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和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注意的要点。在作业的布置中,我采用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是请学生选用网站上课外拓展的数据来计算学校游泳池、跑道、小操场的面积。11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网页型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把课件

31、挂在自己的个人学科网站上,让学生在课后仍可以交流使用,延伸教学的时空。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煤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将能很好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学习最佳状态,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新知,培养思维能力,拓宽思维渠道,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现代教学媒体进入小学课堂,并与数学学科教学地有机地整合,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教 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教师们, 让我 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角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角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七册长八单元的第一课时,

32、其主要内容包括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为本单元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做准备,还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了基础。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 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 维能力。1、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以学生的 发展为本” 新理念,拟订以下教学目标:在线段的基础上,认识射线、直线,知道 线段、射 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2、利用直观教学和

33、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通过比较、判断、概括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计划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12成过程,从而实现知识

34、的“再创造”。基于上述设想,故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在低提级已经视频认识了线段。这节课的教学就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重点放在射线知识的构建上。知识不能靠传递,只能靠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的构建。新知的构建必须有效的联系旧知,找到新知的“ 生长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用一根绳子,引出线段,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点,教学射线相对比较抽象,没有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演示,此时,我用学生常玩的激光灯,先投射到墙壁上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与灯泡之间此时是一条什么线?接着慢慢将亮点移到了窗户上,投射到窗外,这时射出的光线还是一条线段吗?发挥学生

35、想象,那个亮点已经无限的处延长了,学生通过看亮点移动,想象可以射的很远很远,从而发现射线的特点是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再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射线,画射线,加深对射线的理解, 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角”做好铺垫。学习直线直接从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体会直线的特点,由于有了射线做基础,学生对学习直线自然轻松了许多。二、 质疑讨论,深化理解。“学习了三种 线,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质疑。“发现一个 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质疑时,思 维处于亢奋状态,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权和独立性。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讨论自己解

36、决,教师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同时,增强了合作的意识,产生了“ 我要学”的欲望,产生了积极的数学情感。三、 民主平等,激 发学习的动机。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同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将更会主动、积极,更富有创造力。学完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后,我让学生在五秒钟内过一点画直线,比一比能画多少条?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谁画的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画射线,从无数条中选区出其中的两条,组成角,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找“ 角”、画“角” ,你还想学习角的哪些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筛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两个

37、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四、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做中感悟。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角”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利用活动角,分组讨论、交流,13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积极构建新知。 汇报时,学会质疑,学会分享,学会反思,达成共识。根据活 动角的操作,发现“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 叉开的大小有关,紧接着比较边长短不同的角,先让学生猜猜,然后验证猜想,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出“角”的大小与“边” 的长短无关。五、精心设计。逐 层提高。学数学就是要学以致用

38、,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体验数学价值。本课计划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一层 次,找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在比 较中强化对特点的理解。第二 层次,判断练习,通 过辨析比较,进一步强化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层次是提高开放练习,通过数 “线” 、数角,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新知的能力,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我 说课的主要内容结束了,相信我的教学设想,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

39、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构建成新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谐的 发展。谢谢!我的说课完了比例尺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比例尺”是九年义务 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2、教材的编排特点:教材通过例 4 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通过例 4 和例 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

40、固比例尺的定义。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14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 习品质。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二、教法、学法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41、,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 中,教 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 ,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

42、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画平面图,引入

43、比例尺1、出示学校平面图, 问:谁来帮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2、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 8 米,宽 6 米。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3、讨论引出学习要求: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作出教室的平面图;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15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图贴在黑板上。5、学生小组学习。6、根据图片组织汇报:选择不同方法的平面图;讨论反馈: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板书:

44、A 、4 厘米:8 米=4:800=1 :200 3 厘米:6 米=3:600=1:200 B、 8 厘米: 8 米=8 :800=1:100 6 厘米:6 米=6:600=1:100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1、教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3、揭题 ,回顾: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分别是多少? 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怎样理解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 100 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100 倍;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0 厘米)4、师: 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求比例

45、尺时,前项 、后 项的长 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 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三)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1、求比例尺。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 120 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 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 1。2、求实际距离。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 1:6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 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组织同桌同学各用一种方法来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汇报交流并总结。师

46、强调:把 1:6000000 化为分数形式来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化聚。3、求图上距离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110 米,宽 90 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1/1000的图纸上, 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16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四)巩固练习。1、照片上的比例尺。估计照片的比例尺;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2、操作发展练习: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司令台、传达室、喷水池)引导讨论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或直径;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讲评。师强

47、调:求实际占地面积,就是实际的长乘以实际的宽;通过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可以求出 实际的长或宽。(五)课堂延伸。“同学们,在周围的生活与学习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 细心的同学可以去留心一下。”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教材先让学生认识角,再让学生认识直角。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

48、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 114115 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做画画” ,第116117 页练习二十二第 59 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 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 ”中安排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 5 题是“做做画画” 第 1 题的模仿练习,17练

49、习二十二第 7 题是“做做画画” 第 3 题的模仿 练习,练习二十二第 6 题是画直角标记,练习二十二第 8 题是让学生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 9 题是让学生指出各个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 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与 评讲,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学生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