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这个人就是韩愈。,作品:韩昌黎文集。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其诗对宋诗
2、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贡献概述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
3、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其作品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除贯彻其务去陈言和文从字顺的主张外,尤善于锤炼词句,推陈出新。,,, 突出成就,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唐注疏之学向宋明新儒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在文学主张与创作理论上提出: 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道合一
4、,以道为主。 2、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诸家作品。 3、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5、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韩愈字“退之”的缘由,志向高远的韩愈年轻时野心勃勃,19岁那年,他进京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一连考了4次,依旧未能谋得一官半职。后来,失意的韩愈遇见了生命中的那个她( )他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
5、卢家小姐想要规劝韩愈自傲的性格,便在某个夜黑风高的白天哦不,晚上。对韩愈写下这样的话语:人求言实,火求心虚,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韩愈捧起赠言,若有所思,意识到了骄兵必败这个千古真理。发现自己身上最缺少的便是谦虚之情。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人个新名字。,字退之,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韩愈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精彩语录,1、“唯陈言之务去。” 2、“不务修
6、其诚于内,而务其盛饰于外,匹夫之不可。” 3、“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故君子慎其实。” 4、“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与言犹是也。” 5、“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6、“师古圣贤人,师其意不师其辞。”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8、“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9、“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0、“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7、(师说),趣闻轶事,韩愈勇于改错 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才名四播,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就是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生活不检点,喜欢赌博。张籍结识韩愈后,发现了他的这一毛病,就一再写信给他,直言不讳地提出忠告和批评,最终促使韩愈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毛病。 韩愈在给张籍的回信中表示:“当更思而悔之耳”,“敢不承教?”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开展批评而断送,反而在这种批评中得以不断地加深。,韩愈走马牵山 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
8、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教育主张,韩愈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能逆当时的潮流,积极指导后进学习,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特别重视教育和培养年轻作家。他在答李翊书一文中说:“
9、根之茂者,其实遂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根”或“气”,都是指作家的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对搞好创作的重要性。现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韩愈作为修武人,曾多次游历县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长诗题西白涧,由此使西白涧也成为百家岩重要一景。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
10、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yu)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部分作文素材积累,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保持一颗平常、毫无波澜的心境吗?当然不是。其实在平常之中保持
11、敏感,在平常之中感受人性的美好,生命的多彩,生命才不会乏味。韩愈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没有对大自然的敏感,何能感受这轻盈的美丽;孟郊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如果没有对母爱敏感的感受,没有心灵的触动,何以写出如此让人读之泪下的文章?同样,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当我们听到田世国捐肾救母,魏青刚三次下水救人,黄志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使乘客安全下车时,当我们受到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帮助时,当我们春天赏雨,夏天赏花,秋天赏果,冬天赏雪之时,如果我们保持一颗敏感的心,那么这一切不都会引起我们心灵的触动吗?我们的情感因此而变得丰富,我们的生活因此而变得充实,我们的
12、心灵深处因此而变得温暖 某年高考作文:平常,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苏轼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就是说在文章辞藻华丽、空洞无物已经很久的时候,韩愈扛起了“学古”的大旗。“学古”不是“拟古”,更不拘泥古人,“学古”学的是古人的精神、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态度、古人的风骨。所以,他在提出“文以载道”的时候,强调了“词必己出”,“陈言务去”,学习古代圣贤之为文,但必须师其义,不师其辞。 这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继承才有根基,只有创新才有生命,这是社会发展的亘古真理。可惜,真到了继承和创新的时候,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个道理。又是某年高考作文(57分)创新 (一看就是被政治毒害的孩子写的),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07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寂寞(建议大家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