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切入.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169555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切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切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切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切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切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切入。一个方面,从教材的角度,考虑如何用好这篇教材。这就需要认真探究这篇教材的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用好“这一篇” ,发挥 出教材独特的魅力,使学生“观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能从课文中汲收丰富的营养。这篇教材有三个特点。 一是它具有“ 智” 的因素。课文表现了周瑜与曹操斗智:周瑜在强敌逼近关头,巧用火攻,制订了一套“假投降、借东风、驾火船、近点火、 烧曹营” 等环环相扣的作战计划,最终以弱胜强。其计策的制订与实施,都 显现出智的灵活、智的周密。这部分也是这篇教材的精彩之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从中得到激发、受到启示。二是它蕴涵“ 理” 的深意。虽说

2、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胜败必有其原因。曹操在有利形势下,仗着兵多将广,轻敌自负,决策一再失误,终至战败。周瑜知彼知己,扬己水战之长,克彼连船之短,巧用火攻,最终以少胜多。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故事的简单了解上,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识,更好地领悟其战术中的思想方法。三是它充溢“ 文” 的华彩。课文在描绘这场伟大战役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少成语、佳句,使文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是学生学 习语言和积累词语的范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玩味,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高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水平。另一个方面,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是学习课文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对 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一

3、番思索。 一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要找准与学生认知的“衔接点”。二是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三是学生自学的途径有哪些?怎样才能把学生大脑中“管语言、管 动作、管形象、管思维” 的区域都激活?从教材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切入,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设计 主体参与、主体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基 础上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表现。通过活动,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核心,以自学为基础,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 课堂结构。第一,力求体现相信学生的思想。自信、自 强是创 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

4、,自信的品质是在被信任、被尊重的氛围中培养起来的。不少实践证明:一个缺少自信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创造的潜能,相信学生愿意学好,有办法学会。教师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把学生身上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相信学生,就要转变两个观念:一是教师要转变“讲深讲透 ”这个观念。老师已讲满讲足,学生哪里还有探索的余地呢?教师备课是应该把自己不知不懂的地方弄懂弄会,但是上课时,要懂装不懂,知装不知,以激励、唤起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教 师的解惑不一定是直白地去说,而应是创设情景,设计活动,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自求得之。二是转变教师需“教懂教会 ”的观念。变教学为导

5、学、激学。第二,体现两个原则。一是师生平等的原则,二是尊重个性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这里所说的个性,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发 表的不同见解、不同 认识 。教 师要摒弃那种居高临下,以“真理的拥 有者” 自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表现在教师的语言上,由过去的 “你们听明白了吗”变为“ 老师说明白了吗” ;“我考考你们是真会还是假会” 变为“我们一齐来检验一下学得怎么 样”或“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如果教 师这样说“ 下面小组学 习,哪个小组有问题,请举手,老师会走过去和你们一起商量”,这样师生心理距离拉近,关系

6、平等、民主,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他们 的合作伙伴, 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 第三,努力摆正三个关系。一是教与学的关系。教 师 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课 堂设计中教师的“导”不是“导” 学生钻进教案里来,不是“导” 学生说出教师心中想说的话,手中要板 书的词,不是 “导” 学生跟在教师后面走,而是“ 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能力,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二是学与用的关系。常言道:无知便无能。其实有知不用也无能。学以致用,以用验学,以用促学。这份教学设计很注意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出来解决新的学习问题。比如,介绍赤壁之战,记

7、忆计策内容等。三是用与创的关系。第四,努力做到“四个让给”。一是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把时空让给学生,保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说、思、 议;三是把舞台让给学生;四是把精彩让给学生,让学生说精彩、读精彩、学精彩。三年前的 11 月 19 日,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明白了这些,便也明白了语文教学的本

8、源: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更好的学习。从于永正草的教学,从王凇舟草船借箭的教学,从支玉恒第一场雪的教学。我们可以领略教育专家们在语文教学上的独巨匠心、潇潇洒洒。当然,我们不能够像他们那样上的那样潇洒,那样有水平。但通过钻研,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的许多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专家支玉恒说:“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就是无法无天。”我只是平平一书生,以上言论,仅是本 人一席浅谈。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总结我本次说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愿与各位一道,共同钻研语文教学。 1、 演好“重头戏 ”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 展开,是本节教学的

9、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

10、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

11、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 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 18 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 11 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 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

12、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 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三年前的 11 月 19 日,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明白了这些,便也明白了语文教学的本源: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更好的学习。从于永正草的教学,从王凇舟

13、草船借箭的教学,从支玉恒第一场雪的教学。我们可以领略教育专家们在语文教学上的独巨匠心、潇潇洒洒。当然,我们不能够像他们那样上的那样潇洒,那样有水平。但通过钻研,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的许多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专家支玉恒说:“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就是无法无天。”我只是平平一书生,以上言论,仅是本 人一席浅谈。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总结我本次说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愿与各位一道,共同钻研语文教学。 【课例主题】 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例背景】 农村教育资源贫乏,长期以来就是靠“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粉笔”。怎样才能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如何依托远程教育资源

14、,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主要做法之一,但部分边远教师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盲点。 (1) 本课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赤壁之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编者将它安排在此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 学情分析 赤壁之战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是一个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教学本文要注意在上课之前对三国演义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整体背景基础上再来学习课文。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来看,他们中大部分

15、人对“三国”及赤壁之战有所了解,这里指的有所了解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应该说并不是很全面。而其中有个别学生对“三国”及课文中的有关细节比较熟悉,能说出一个因为所以来,这部分学生也表现为对历史知识的较多的掌握,学习兴趣浓厚。而暴露出来的比较大的问题是学生们对历史朝代顺序的模糊,对三国时代背景了解的缺乏。 此外,学生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还鲜有认知,这个也需要在上课和课后中提及。一般说来学生对于类似的历史的学习都拥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对于故事中使用的计谋,人物的性格和经历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认知欲,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比较正确的理解课文中叙述的内容。课文中黄盖“火攻”“ 诈降”的

16、计策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分析计策的来由有助于让学生知道详尽周到的观察与准备是成功的基本素质,应该说学生在这个方面是有比较大的触动的。而在黄盖有条不紊的计策实施过程中即让学生理清战争的进程中,对于提高学生有条理的叙述一件事,做到有张有弛,欲道还休的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还需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借助课件,再现情景,把学生带到赤壁之战的“战场”上,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编者的意图。 (3)学习需求分析 赤壁之战称得上文质兼美,它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受作者文美的影响迫切地想

17、亲眼目睹赤壁之战的战争场面,激发了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欲望,培养了学生遇事要从多个角度思考的习惯。等等。 (4)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他主要原因 问题 1:怎样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以铺垫让学生进入“战争”之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现情景。 问题 2:赤壁之战是一篇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课文中黄盖“火攻”“ 诈降”的计策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提炼语言的好素材,要通过阅读进行恰到好处地迁移、拓展。因此,第 2 个问题便是在什么时候巧妙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启迪智慧,替黄盖给曹操写信。 【教学实录】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下午,我们五年级要举行

18、一场拔河比赛,我们班的大力士是哪些呀? 生:石鹏举、杨鑫、方永强。 师:今天下午,老师打算派你们三位(石鹏举、杨鑫、方永强)和五(1)班的 80 人进行拔河比赛,有没有信心? 生:哇塞,吓人哟! 生:吹牛! 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生:拿鸡蛋碰石头,力气再大三人也没有 80 人力大。 生: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生大笑) 师:同学们认为这不可能赢,的确不错。但恰恰在我国历史上就有 3 人战胜 80 人的一次战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赤壁之战。 师:本次课我们继续学习 17 课赤壁之战 。 师:知道我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吗?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同学

19、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谁上黑板帮老师写写课题? (这时教室里鸦鹊无声,没人举手,心里都害怕了。短暂的寂静之后,代学婧第一个举手了,走上讲台。 ) 生:(小声)是第几课? 师:(故意逗她)老师早就忘了,记不清了。 生:(对着我的耳朵小声说) ,那我要看看你的教本。 师:欢迎检查董老师的教本! (看了书写了课题,下面的同学就开始笑了) 。 生:字的大小不匀称, “17”写得太大, “战”写得太小,不好看! 师:你(代学婧)喜欢 17 课吗? 生:喜欢! 师:你希望发生战争吗? 生:不希望。 师:她喜欢 17 课,就把 17 写大一点,她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就把“战”写小一点。代学婧同

20、学用心写课题,真行! (代学婧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字写得不好的同学的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分析课题,教师梳理问题) (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本课时的学习。 )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 师:交战双方都有谁?你了解他们吗? (生答后,出示课件简介人物) 师: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生: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

21、在南岸。 师:“夺取”、 “调兵遣将 ”的意思是什么? (生答) 师: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 (生答,师板书:曹 80 万 多 强 ,周 3 万 少 弱) 师: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 “东吴” 3 万人,而“北魏” 80 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 ,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师: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课文第二段。 (

22、学生朗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 师: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 ?这样做好不好呢? 生: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这样做不好。 师: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 生:曹操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师:我们通过前次课的学习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第三段,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提几个主要问题。 (回忆释疑的方法,出示课件,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学生按课件上的四步法快速自读文段) (生读完后,教师梳理归纳问题) 师:到底黄盖向周瑜说了什么?他是怎样

23、用计的,这是我们刚才共同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那么周瑜听了黄盖的话后,非常满意。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哈哈,姜还是老的辣。这下咱们赢定了。 ”周瑜边说边拍拍黄盖的肩膀。 生:周瑜会拍拍黄盖的胸脯,称赞他:“妙,妙计!” 生:周瑜会举起酒杯,对黄盖说:“老将军,有你这等妙机,曹操必败无疑。来,为我的胜利,先干一杯。 ”(笑声) 师:计策内容具体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写信假降、择天“投降”、准备火攻材料、点火焚船、趁火追击)师: (指板书)黄盖用计确实妙,连一代枭雄曹操都无法识破。但是(话锋一转) 至少有 70 多人能破黄盖的妙计! 生:(惊疑地)啊谁呀? 师:就是咱们班的全体同学

24、。(学生大笑) 是不是啊! 生:是! 师:你认为火攻战术这几步中,哪一步最重要?最能体现黄盖计策的高超? 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有的边读边划,有的读读议议,有的静静思索。老师不时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师:好,谁第一个先来说说。(学生纷纷举手) 张晨你来。 生:我认为黄盖的信写得妙! 师:请你读出有关句子。 生:(读)“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 非失败不可。 ” 师:曹操接到信后,表现怎么样?谁能把曹操当时的姿态表演出来? (熊威上讲台表演,全班大笑) 师:曹操是一代枭雄,怎么这么短的一封信就把他给摆平了呢?统帅 80 万大军的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 生:还有内容。 师:

25、那么到底还有那些内容?我们不妨写下来,给曹操送去!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看哪个小组的信不留丝毫的破绽,能让曹操深信不疑。 (课件出示写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商议写信,教师适时指点。 ) 师:好,再请依据刚才的信谈谈理由。 生:三十万打不赢 80 万,要周瑜撤兵,他就毒打我,我恨死他了。 师:黄盖是一员老将,差不多到了该退休了,周瑜也太狠心了。 (生笑) 生:黄盖还故意吹捧曹操,说曹操厉害,合乎曹操的心意。 师:曹操当时的心意怎样呢?(无人回答) 请联系上文句子读读,就明白了。 生:(读)“东汉末年, 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 师:曹操以为自己兵多(将广) ,兵强(马壮) ,因此来势( 汹汹),

26、志在(必得),稳操( 胜券)。(括号里由学生接答) 生:(读)“他只等兵士练好了 就下令渡江。 ” 师:他还求胜心切,认为东吴不堪一击,真是骄傲自大,看来黄盖懂得曹操的 生:心。(师板书:识人心 ) 生:(读)“他愿意脱离东吴,带着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 ” 师:有两样东西要特别强调一下,明白吗? 生:明白。 师:一起读。 生:(强调兵士和粮草读这句话。 ) 师:请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读读,这兵士对曹操来说,重要吗? 生:(有说重要的,有说不重要的。 ) 生:(读)“曹操的兵士者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黄盖的士兵如果投降过去,可以教曹军水上打仗的本领。 师:所以,这么一说

27、,曹操是求之不得。告诉大家,黄盖是东吴一个负责粮草的将官。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师:曹操率军南下,千里迢迢,人马多多,现在黄盖要带着粮草来投降,真是求之不得。所以曹操 生:(接读)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师:其实,黄盖说带着兵士和粮草投降,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之计,联系下文读读,大家就明白了。 生:(快速看下文,又快速地纷纷举手 ) 生:(读课文第 6 自然段)“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 装着火硝、硫磺。 ” 师:黄盖明说带着兵士,粮草,投降曹操,而实际上却暗藏火种,暗藏杀机。而这样做又是那么的名正言顺。 师:请大家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对黄盖的佩服。 生:(带着钦佩的语气齐读 )

28、“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学生(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把手举得高高,定有什么重大发现。王名莉,你来说说。 生:(读)“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 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黄字。 ” 生:(读毕,说)黄盖故意把旗张开,是让曹操知道他真的来投降了。 师:哦,这叫大张旗鼓。 师:目的是让曹操放松警惕,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肖婷读)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读得较平淡) 师:你觉得这一处妙,好,你能不能把风读得再大些,把浪读得再高些。刚才似乎给人感觉风平浪静。 生:(再一次,有所强调地读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滔” 师:风已读得很大了,这波浪似乎还不高。(有学生纷纷示

29、意要读,不过老师满怀期待地说)我们再给她一次机会,相信她一定能读好! 生:(第三次,非常认真地,抑扬顿挫地读 )“这一天,波浪滔天。 ” 师:好,我们就以她为师,齐读这句话,读。 生:(齐声,抑扬顿挫地读 )“这一天,波浪滔天。 ” 师:如果你是黄盖,看到风大,浪高。你心里怎样想? 生:(大声)高兴。 师:那么东南风很急,到底帮了黄盖什么忙呢?课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呢?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出来。 生:四处,东南风是必要条件,没东南风就不好进行火攻。 生:火借风势,会烧得更旺。 生:(读) 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师:好,一起读出风急船快。 生:(齐读)黄盖的船把帆张

30、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师:船快,有什么妙用? 生:风大船快,万一曹操发觉了,他也逃不了。 生:(读)“让这 20 条火船趁着东南风一起冲进了曹操的船队岸上的兵营也着了火。” 师:哪些词语充分地说明了东南风的作用。 生:冲进,一下子。 生:还有“蹿” 字。 师:好,现在大家再读这几句话,把这几个词强调一下,读出风急火势猛,读。 生:(齐读这几句话) 师: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乐的箭。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就在干什么呀? 生:“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只有大家解开缆绳,上了小船。 ” 师:黄盖为什么要命士兵一齐点燃 20 船的火,而不点一艘,放一艘。(学生纷纷举手) 生:一齐点着,火势猛,能使曹

31、军的船大面积起火。否则,一艘点燃,曹军便发现了。容易使部分曹军趁火没烧过不时逃跑或作出抵抗。 师:为什么要离二里点火呢? 生:如果距离太远了点火,曹军一发现,便于及时撤退。如果距离太近了点,一来容易被曹军识破,二来火势烧得不旺,三来自己也会被火烧。 师:曹操的船着火了,曹操怎么办呀? 生:救火。 生:大叫,挡住来船,快!快!挡住来船,快!快! 生:哎呀,妈呀!(生大笑) 生:曹操拼命逃跑。 师:为什么要跑呀? 生:周瑜的兵士杀来了。 师:(故意问)怎么周瑜突然出来了? 生:(纷纷)“那是周瑜早有安排的。 ”“课文前面埋下了伏笔,早有交待。” 生:周瑜悄悄带着兵船跟在后面。 生:忽听得背后鼓声震

32、天,周瑜带着兵追来了 生:(指生读)“曹操坐了小船逃上江岸, 周瑜的兵追来了。 师:这也是黄盖计策的巧妙之处。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要擂鼓呀? 生:这是古代作战的方式,擂鼓进军,鸣金收兵。 生:制造浩大的声势。 生:因为,曹操和军士本来就是提心吊胆地逃跑,现在一听鼓声震天,他们会更加慌张,害怕。 师:他们会以为有千军万马杀到,他们会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浑身发抖。 生:他们犹如一群惊弓之鸟。 师:谁来描述一下曹军听到鼓声时的狼狈样? 生:他们拼命地乱蹿,有的踩到自己人的身上,有的撞翻了自己人的战马 生:他们你挤我,我挤你,争先恐后地逃,一下子人仰马翻。 生:他们还可能为争夺马匹或抢道而自相残杀。

33、 师:枭雄曹操、忠臣黄盖给我们留下迥然不同的形象,他们在火烧赤壁的雄壮场面中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 (生说)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这精彩的战争场面? 生:(大声)想! 师:让我们进入历史回放看看惊心动魄的火烧赤壁。 (学生观看视屏) 师:刚才所看的片段是对应课文哪些段落呢?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 师:东吴仅三万人,为什么能打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 (生说师板书:战船相连 败 火借风势 胜) (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 师: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最后”) 生:虽然面对强大的敌军,但是东吴没有惊慌失措,不但动

34、脑筋,想办法,而且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最后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师: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谁呢? 生:曹操 生:黄盖 生:周瑜 师:很好,请“黄盖” 、 “周瑜”、 “曹操”上讲台给我们讲讲“ 他们”当年的故事。 (生分角色讲故事,做动作,课堂上笑声不断。同时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师:此时看着 84 页课文插图,你想说什么呢? 生:太残忍了。 生:打战不好,要和平。 生:曹操,你太傻了。 生:你看这硝烟滚滚的战场,是多么可怕呀!死的人不计其数,你们可曾想过,死的这些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我们需要的是和平呀! 师:赤壁之战谁胜了好呢? 生:赤壁之战奠定了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连年

35、战争不断,人民遭殃。 生:曹操胜利了好,因为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人民就会免受战乱之苦。 师:请同学们吸取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帮助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完成统一大业。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实施的想法。 (生小组内演练,解说。师巡回参与。 )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从理念上来说取得了三个效果:一是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新课标就是要求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二是在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替黄盖给曹操写信的指导,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是小组中合作交流,同学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

36、读、议、写这一过程,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法。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 片断三: 师:“赤壁之战” 周瑜取得了胜利,这一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未来的时代需要智慧,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奋斗,去挑战。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请阅读三国演义 。 (课件出示) 生:(纷纷) 早就读过了。 师:一遍太少,两遍还行,三遍不算多。越读越聪明,越读越“狡猾”。人学聪明了,但以后做了错事可不能在董老师面前撒谎哟! 生:(大笑) 好! (下课)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这一环节,激发学生课外

37、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达成语文教学的延伸度。 ) 【教后反思】 1、应继续重视抓预习摸索课文思路。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用一个课时进行。预习时要求学生弄清楚赤壁之战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问题,也就是向学生提供一条摸索文章思路的线索。学生据此去预习,就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抓提问把握课文思路。抓住文章思路提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布局的特点。紧扣词句,进行层层剥笋式的提问,让学生根据提问读读议议,就把他们的思路引导到作者的思路上来了。 3、抓住结构,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的结构,理清了段落层次,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

38、路。课文的段落结构,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初步认识,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层次。课文的层次理清了,学生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4、抓重点开拓学生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进行讲读分析,不仅可以带动全局,而且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在讲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词句的含义,始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5、抓电教媒体的运用。在电教媒体的使用上,始终要突出课件要为上课服务,课件要能够解决上课过程中的难点,不能让整堂课围着课件转,没了课件就不能上课了。而课件的出示应该是以点的形式出现,尽量避免整堂课被课件覆盖,还要让学生以书为本。 6、备课时,对教学内容所需时间没有充分的估计,课堂教

39、学时间的预计不到位。 7、我想,不止“学无止境” ,教也无止境。今后的教学中,我在努力提高自己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判断、重组的能力,在新的水平上更好地胜任教学过程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 推进者”这一重要角色。 【专家点评】 恩施市教研室 冉正芳 董老师教学的赤壁之战具有主体性、创新性、时代性的特点。教学时,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教学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活跃,形成学生勤问,师生互动的局面。全体学生在积极地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创新学习活动中,自主

40、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更新教育理念,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主要做法之一。董老师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指导学生替黄盖给曹操写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准确地表述黄盖信中的内容,让曹操读后“欢喜得不得了”,就必须细致研读语言文字,体会人物角色。董老师在教学这节内容时,让学生先进行个体的自主研究探索,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对交战双方胜与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 同时董老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式解答问题。学生汇报时,教师还

41、适时适度地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行为,让学生在思考、探索、辩驳中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人,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继英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点评: 师生关系的平等是必须以轻松的人际环境为依托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幽默诙谐能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它是平等师生关系的催化剂。董老师上课时的几处幽默的话语和动作,使课堂里飘荡起春风,充盈着欢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遍太少,两遍还行,三遍不算多。越读越聪明,越读越狡猾 。人学聪明了,但以后做了错事可不能在董老师面前撒谎哟!”董老师的这句话,既肯定读三国演义的好处,又起到了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的作用,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小的细节,既生

42、动形象,又幽默风趣,是一种委婉的引导。在这节课中,我们还听到了一些不经意的调侃, “黄盖是一员老将,差不多到了该退休了”, “曹操是一代枭雄,怎么这么短的一封信就把他给摆平了呢?”这些富有现代气息的生活化的语言,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我想董老师通过这些小的细节,在影响课堂里的小学生,同时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形成平等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而教师和蔼亲切的教态,更容易与学生接近、靠近、贴近,它是形成平等师生关系的必备条件。何谓“绿色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老师“ 教”得舒服且无负担,学生“ 学”得自在而活泼。董老师这节课真正体现

43、了绿色语文的特点。 【问题延伸】 1、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更新教育理念,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主要做法之一。不同的学情,怎样合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这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话题。抓电教媒体的运用,在电教媒体的使用上,始终要突出课件要为上课服务,课件要能够解决上课过程中的难点,不能让整堂课围着课件转,没了课件就不能上课了。而课件的出示应该是以点的形式出现,尽量避免整堂课被课件覆盖,还要让学生以书为本,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时,教师还应从这方面多考虑。 2、怎样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就要

44、求教师要善于调控整个教学场景,而实际课堂中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非预期的因素比预期因素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善于捕捉信息能力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判断、重组的能力,在新的水平上更好地胜任教学过程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 推进者 ”这一重要角色。 3、拓宽学生知识面,光靠几本课本,学生是无法满足的。如何“超越教材”,又要适合学生需要。是这次课题研究中引起思考的问题。在赤壁之战一课教学时,在让学生认真读书、思考、理解“火攻”第一步“写信假降” 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一节,然后让学生说说黄盖在这封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地读了文中的三句话:一是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二是说周瑜自不

45、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三是说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学生读后,我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表现怎样?“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学生答。“ 仅仅三句话就使统率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信以为真,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学生说 “黄盖的信中还写了其它的内容 ”,“那么黄盖到底在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我们不妨来写一写。”于是,学生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开始给曹操写信,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句话生发,在语言的表述上应尽力做到“动之于情,” ,合情合理地分析双方力量的悬殊,让曹操读信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并“真心诚意 ”地表明自己愿意投降的意愿,不留丝毫的破绽,投其所好,真中

46、其怀。经过合作,各小组交流了“给曹操的一封信 ”,由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实践的综合,写出的信大多“情真意切” ,使曹操读后“欢喜得不得了 ”,心理防线全面崩溃,一封信为 “火攻”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析与思考: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活动和成长的最重要的阵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创造性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不应以教师简单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教学中,学

47、生初读赤壁之战第五小节,觉得一目了然,对信的内容大致已懂,可实际上是学生“隔岸观火” ,读懂的仅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有玩味的词句,丰富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表述,让阅读过程成为充满智慧与挑战,探索和创造的生命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作品、作者对话,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这种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同步发展,促进了学生智慧、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创设问题背景,激发探究兴趣。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庆功宴上会给谁记一等功?结合课文说说理由。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大家都觉得黄盖立下了头功,那他的功

48、劳簿里应该写下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句子作好记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要点。 ) 2、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认为周瑜战胜曹操完全靠的是天公作美,否则曹操将取得战争的胜利,你认为他说得对吗? (学生组成合作式学习小组展开研究和辩论,从文中读划查找周瑜对战争的战略决策和具体的部署安排,领悟战争胜败的根本原因。 ) 3、你觉得孙权会给周瑜记一等功吗?北宋大诗人苏轼来到赤壁,想起当年的战斗场面,写下赤壁怀古一诗,从中可以看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也一战成名,千古流芳。 (学生自由朗读、抄录

49、或背诵诗歌。 )三、神游畅想,引向课外 1、总结全文,质疑问难。战争结束后,如果你是周瑜,对得胜的将士怎样总结?如果你是曹操,对残兵败将又如何交代?学了本课后,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或困惑的地方? 2、布置作业,引向课外。 (可选做一至二题) (1)简要复述赤壁之战的事件经过。 (2)阅读三国演义四十九、五十回。 (3)从文中选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写好评语。 (4)查找、朗诵有关赤壁之战的诗歌。 课堂:智慧与激情共生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点滴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我们应在语文教学预设中的目标和程序实施的过程中生成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直白地说,就是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设计 赤壁之战的教案时,尝试体现 “预设”与“生成”的并重,努力使教学既具方向、目标等规划上的刚性,又有程序和操作上的弹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