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与治理对策.doc

上传人:wo7103235 文档编号:6144650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与治理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与治理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与治理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与治理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与治理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企业会计假账的危害与治理对策姓 名 院 系 专 业 学 号 指导教师 摘 要会计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假账的出现,尤其是在现代资本市场下,会计假账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社会公害。会计假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而且由于会计期间的延续性,它影响到以后各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干扰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会计假账还严重的影响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破坏市场竞争环境。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企业做假帐,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 。研究发现会计假账是违反会计契约义务的违约行为,

2、会计假帐主要由体制型、客观型、主观型假账构成。本论文在例举假账案例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会计理论加以分析总结,理论结合实践,阐述了会计假账的形成原因和会计假账的经济危害,并设计了一整套治理和预防会计假账的制度建议。Abstract Since the generation of accounting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false accounts for the emergence, especially in the modern capital market, accountantscook the books has become the world

3、s social nuisance.Accounting accounting fraud directly affect the valid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because of the continuity of the accounting period, it affects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users and decision-making judgments. Meanw

4、hile, cook the book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accou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e damage to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Corruption, bribery, tax evasion, embezzlement and other economic crimes, corruption and a large, almost inseparable from false accounts with the

5、 accountants. Companies cooking the books, providing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rm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 has become a “cancer.“Cook the books is found that the accounting violated accounting breach of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accounting accounting fraud mainly by institutional type, objecti

6、ve-based, subjective type of false accounts constituted. In the examples in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cases and false accounting, based on the use of relevant accounting theory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explaine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ccounting and acc

7、ountants cook the books cook the books of the economic damage, and to design a set of governance cook the books and accounting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录 1 引言 .12 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 .12.1会计信息的概念及作用 12.1.1会计信息的概念 .12.1.2 会计信息的作用 13 会计假账的形成原因 .13.1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

8、13.2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 23.3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24 会计假账的经济危害 .24.1会计假账导致微观决策失误 24.1.1个体决策失误 .24.1.2单位决策失误 24.1.3地区决策失误 24.2会计假账形成宏观调控错位 24.2.1计划调控政策错位 .24.2.2财政货币政策错位 .24.2.3价格分配政策错位 25 会计假账的治理对策 .35.1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35.2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35.3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 35.4 加强会计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 3结论 4致谢 5参考文献 .51 引 言近几年来,连续不断发生的由于会计舞弊而导致的

9、财务丑闻,其直接结果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会计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进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由会计诚信缺失,普遍的会计舞弊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面对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朱镕基总理于 2001 年 4月 16 日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写了“不做假帐”的四字校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彻底治理和解决,对诚信的回归,对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中国加入 WTO 之后,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外在推动力,中国经济由此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大

10、门。经济的全球化带给财会人员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财务会计的国际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全方位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尽快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诚信披露制度;找寻缺失已久的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很好的发挥会计职能,有助于市场的有序运行,使会计工作上一个新水平,使会计真正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作用。2 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2.1 会计信息的概念及作用2.1.1 会计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在人脑中

11、的再现,从而可以对人产生指导。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2.1.2 会计信息的作用会 计 信 息 是 价 值 运 动 及 其 属 性 的 一 种 客 观 表 达 ,包 含 相 互 关 联 ,互 为 制 约的 “数 据 输 入 ,系 统 转 换 ,信 息 输 出 “三 个 有 机 过 程 。 它 是 整 个 会 计 行 为 系 统 的核 心 部 分 ,其 实 质 是 各 种 利 益 关 系 的 反 映 。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不 断 深入

12、和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日 益 发 展 ,随 着 经 济 主 体 和 利 益 主 体 的 多 元 化 ,经济 活 动 的 全 球 化 ,国 际 化 , 以 及 经 济 规 模 的 日 益 扩 大 和 内 涵 的 日 益 复 杂 ,会计 信 息 在 宏 观 调 控 和 微 观 管 理 上 越 来 越 显 示 出 其 突 出 而 重 要 的 作 用 。 1、 会 计 信 息 能 帮 助 投 资 者 和 贷 款 人 进 行 合 理 决 策 。 在 市 场 经 济 环 境 里 ,企业 的 资 金 主 要 来 自 股 东 和 债 权 人 ,无 论 是 现 在 或 潜 在 的 投 资 人

13、和 贷 款 人 ,为了 作 出 合 理 的 投 资 和 信 贷 决 策 ,必 须 拥 有 一 定 的 信 息 ,了 解 已 投 资 或 计 划 投资 企 业 的 财 务 状 况 和 经 营 成 果 。 2、 会 计 信 息 能 评 估 和 预 测 未 来 的 现 金 流 动 。 企 业 内 外 使 用 者 对 信 息 的需 求 主 要 是 为 了 帮 助 未 来 的 经 济 决 策 ,预 测 企 业 未 来 的 经 营 活 动 ,其 中 主 要内 容 侧 重 于 财 务 预 测 , 如 现 金 流 量 ,偿 债 能 力 和 支 付 能 力 等 。 通 常 ,预 测 经济 前 景 应 以 过 去

14、 经 营 活 动 的 信 息 为 基 础 ,即 由 财 务 报 告 所 提 供 的 关 于 企 业 过去 财 务 状 况 和 经 营 业 绩 的 信 息 作 为 预 测 依 据 。 3、 会 计 信 息 有 助 于 政 府 部 门 进 行 宏 观 调 控 。 国 家 财 政 部 门 根 据 企 业 报送 的 会 计 报 表 监 督 检 查 企 业 的 财 务 管 理 情 况 ;税 务 部 门 通 过 阅 读 企 业 的 会 计资 料 ,了 解 税 收 的 执 行 情 况 。 4、 会 计 信 息 有 利 于 加 强 和 改 善 经 营 管 理 。 企 业 将 生 产 经 营 的 全 面 情 况

15、进 行 搜 集 ,整 理 ,将 分 散 的 信 息 加 工 成 系 统 的 信 息 资 料 ,传 递 给 企 业 内 部 管 理部 门 。 企 业 管 理 者 可 及 时 发 现 经 营 活 动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做 出 决 策 ,采 取 措 施 ,改善 生 产 经 营 管 理 。3 会计假账的形成原因3.1 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事业单位女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 10 年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贪污公款 7272 万元,是建国以来某省最大的一

16、宗经济案件,媒体报导时冠以“惊天大案” ,许某已被判处死刑。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仅三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 200 多万元。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论丧,走上犯罪的道路。3.2 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

17、。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了增强问题的说服力,我们对 1200 名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会计人员均具有级专业技术以上任职资格;所在单位的性质和类型有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务结构上,有一般会计人员,也有科、处长及以上职务的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由于被调查人均是在岗会计人员的回答,所以,我们认为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同单位负责

18、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 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是要在坚持原则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之间矛盾的任何一方,作出取舍两难的选择。有83.13%甚或更多的会计人员,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第二、所谓“技术处理”不外乎在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使用、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问题,

19、欺骗单位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这大多数会计人员中,作出这种选择,在职业道德的天平上,总是要失分的。相当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单位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在有外部监督,如国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时,这些会计人员则能作好与“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在单位里因此常被视为技术高、会“公关”、有本事的会计人员。1998 年的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一案,就是在公司领导人的授意后,由财务部副部长陈哨兵的具体组织实施,他们将折旧方法由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0、等虚报利润 10805 万元,使得红光公司股票得以上市。这些会计人员可能认为是自担风险,是自己对单位应尽的责任,或是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表现,但总归是职业道德上的严重失范。第三,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所起的作用、责任方面,主动出谋划策的占 11.2%;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 26.8%;被近操作的点 44.7%;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 17.3%.情况表明,占 38%的会计人员的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的行为,主观动机虽有不同,多少都是一种故意作假行为,而其中主动出谋划策的更是一种通同作弊的行为了。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方面不能坚持原则,是会计职业

21、道德的严重缺欠。有的会计人员,自己一向敬业爱岗,也能作到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但是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情况下,也出于无奈,放弃原则违心操作。在“回天无力”时,他们自嘲自讽称自己不是会计而是“编计”。表现了对会计工作由热爱转变到厌恶的心情。他们不少人表示自己如能保证生活需要,就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有的人不赞成并阻止其子妇从事会计工作。2. 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

22、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在调查中,我们询问现岗会计人员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如果存在是在哪里规定的?令人遗憾的是,居然有 11%的会计人员认为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在人们的信念之中。另有 20%的人认为存在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在哪里规定的。可见有三成的会计人员对法规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帐帐

23、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3.3 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做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

24、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能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侍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

25、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在调查中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占 88.8%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没有遇到授意、指使、强令,他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何况点其中 50.34%的会计人员是被近操作,就更是在职权范围之外,力不能及的行为了。这种情况,严格地讲,虽也表现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欠,但根源是比会计人员握有更大权力的具有弄虚作假主观故意的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水平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琼民源”案,在

26、1996 年的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 5.4 亿元,就是在“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的直接指使和策划下作出的。为此,马玉和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会计人员表现出的不良职业道德,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4 会计假账的经济危害危害是指行为对某事物产生的损失和不利后果。会计假账经济危害是会计假账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的损失和消极后果。4.1 会计假账导致微观决策失误企业单位和个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准确程度对促进社会经济有序安全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其决策准确度主要依赖于客观真实、服务于决策的会计信息。会计假账

27、则会使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经营效益等会计信息虚假,不能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微观经济主体据此作出的经济决策必然发生偏离,不可能步人正确有序的决策轨道。4.1.1 个体决策失误现代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使个人决策高度依赖于会计信息的供给质量,决策所依赖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则个体投资行为的决策准确度就越高,否则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即会计假账泛滥,则个体决策行为必然不准确,出现错误和距离,造成个人的财产、精神等法律损害后果。4.1.2 单位决策失误会计信息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信息的核心部分,使会计信息对单位的所有决策行为都会起到直接的正相关效应,会计假账泛滥则会使单位决策错误,导致资产受损,出现

28、财务危机、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4.1.3 地区决策失误中国加入 wTo 以后,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客观真实、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准确程度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起着关键性作用会计信息虚假即会计假账泛滥,则会使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决策没有真实准确的信息通道,使其决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会计假账使个体、单位和地区决策失误,必然造成股东投资决策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投资收益、债权人和银行的借款决策不可能得到应有的还本付息,并加剧银行金融风险,非会计假账当事人的经营者因不知道财务真实状况有可能胡乱指挥、盲目管理而致单位主体商誉受损和个体收入下降。美国世

29、界通讯公司至 2001 年初以来的五个季度中将总额 38 亿美元的营业开支计在资本开支项下,使公司 200l 财政年度和 2002 年第一个季度本应巨额亏损变为高额利润的会计假账,直接影响到向该公司贷款数 10 亿美元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洲银行等美国银行,使公司债券持有人可能仅获得相当于面值1520的补偿,使美国的一些养老基金在世通公司的投资损失为数亿美元,并且对美国投资者的信心给予沉重的无形打击,损失不可估量4.2 会计假账形成宏观调控错位“2001 年财政部曾抽查 lOO 家国企财务账目,结果有 87 家虚列资产 37 亿元,89 家虚列利润 27 亿元;北京 2001 年首批派出稽察

30、特派员,他们对三家知名企业稽查后发现全部存在利润不实、虚盈实亏问题;更为恶劣的是山东某乡镇2000 年镇办工业总产值上报 19 亿元、实际 138 亿元,销售收入上报 1526亿元、实际 119 亿元,水分分别是 138 倍和 128 倍。”会计信息是国家会计统计资料的源泉。会计假账使不具有真实性的会计信息逐渐传递给各级政府、会计统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必然使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社会资本效率等统计和会计资料虚假,造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错位。4.2.1 计划调控政策错位计划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之一,计划政策的制定主要以宏观经济信息为

31、依据,宏观经济信息主要来源于所有会计主体客观真实会计信息整合成的国民经济统计信息,计划调控政策的控制力度、准确程度、运行效率主要依赖于各会计主体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即会计假账泛滥,就会使国民经济统计信息虚假,从而使据此制定的国民经济短、中、长期发展计划和计划调控政策不可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成为没有任何生存土壤的“空中楼阁”。4.2.2 财政货币政策错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核心政策和主要工具,两种政策的准确度、调控度和效果度直接决定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各会计主体供给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程度。如果会计假账泛滥,就会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直接依据虚假,造成不

32、能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错位态势,制约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4.2.3 价格分配政策错位会计信息是国家价格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的直接依据之一,对两种政策制定过程中反映经济现实的准确程度、运行质量、实施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则会使价格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不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公平性和安全性,造成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低下,制约经济发展。2000 年国家审计署对1290 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 68,有的虚盈实亏,有的虚亏实盈,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违规问题金额高达 1000 多亿元。5 会计假账的治理对策5.1

33、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即时企业的管理者又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密不可分。所以,鉴于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强化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学习,加强后续教育力度势在必行。会计人员专业教育和职称教育是阶段性的教育。它的施行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经历的过程。其次,由于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后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弥补会计专业教育于职称教育的不足,帮助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好企业会计制度 、 企业会计准则 、 会计条例解决好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信息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会计人员应有年度后续教育的

34、强制规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记录可以作物用人单位录用会计人员及会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在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制定行业性的职业道德规范并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职业责任感强的会计队伍。5.2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及行政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帮助企业和单位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1、 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监督制度可以使权力受到制衡,减少造假现象。通过监督,使的会计工作更趋于制度化;通过

35、监督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使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从事会计工作。2、 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会计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标准都通过制度的方式确立下来,使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增强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感。5.3 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会计人员既是管理者,必须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同时又要国家利益的立场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在这两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难以作出决定。所以应加强会计体制改革,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把会计人员从企事业单位中独立出

36、来,由国家对所有会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分级管理,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单位负责人不得干预会计人员工作的一种管理体制)逐步地、适时地在中央和地方成立负责会计管理和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的机构。将会计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只有在会计人员不直接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相对独立性,依照会计法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坚持真理、维护财经纪律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5.4 加强会计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会计法是我国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最高法律。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法的学习,使自己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依据会计法进行会计处理和核算。 会计法中对会计人员违法要承担的后果

37、其力度是不够的,我们在会计立法中,应对会计法的部分原则性规定予以细致化,同时不断探索和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使单位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三者形成一种良性的法律互动模式,在该模式中,三者均以法律为行为准则,其次,在执法过程中,对违反财经法规的现象要严格惩处,对造假的人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责任。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责任明确。只有让造假者得不偿失、让诚实守信者得到应有的保护,才能为提高会计诚信度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结 论总之,要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规范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立法和执法力度,

38、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真正做到朱熔基总理在视察上海会计学院时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作假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范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不做假账”是对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衡量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和会计人员对整个社会的承诺。面对目前“假账”之风盛行的现实及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如果“不做假账”的会计“底线” 得不到满足,其他方面的会计技能也就失去了根本。所以,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重建信用。这不仅是会计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大厦的基础。特别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更是必须遵守

39、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致 谢在此论文完成之际,作者要深深地感谢攻读学士学位期间所有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过关心和帮助的人们。首先,要衷心感谢论文的导师*老师。今天我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感谢学院领导,他们耐心负责的态度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此次毕业论文感谢学校的图书馆,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非常重要难得的资料。感谢同学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同窗共读的情谊作者将永远铭记于心。在论文完成之际,我心中满是感激之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无私的支持。十数载寒窗苦读,作者永不忘家人在此间作出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感激之情,述之不尽,只好言止于此。参考文献1肖薇.浅谈我国会

40、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危害.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齐水忠.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12).3 董仁周.会计假账法律治理.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P3113214李朝晖.浅析会计不诚信行为的治理对策D.2004 5侯著岚.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会计教育,20036冯卫东,郑海英.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机制与制度创新.会计研究2003 (9).7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建. 会计研究,2002(58罗宏.“不做假账”与会计学素质教育J 会计教育,2002)9贺琼,杨海燕.重整会计职业道德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市场论坛,2006(5)10林萍.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J.会计理论与研究,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