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傍水而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标对应】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 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武汉水都美景、地图、文字及视频资料的再现和感知,深化对家乡的了解。通过对 水的时空了解,认识水对武汉的重要性。用情感接力方式升华人水相依关系。从热爱家乡到建设家乡。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人水(地)和谐。2.针对武汉市在水方面存在的问题,能从人与自然和谐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知识与技能】1.感知武汉三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武汉生产和生活状态。来源:学科网2.训练填图能力及从地图中分析获取
2、信息能力,理解 两江分三镇空间格局.3.加深对武汉区域特色生活的认识。能联系现实、联系生活。体现综合课程特色。【过程与方法】音乐和美图入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欣赏 美。水之地 ,水之美让学生在时间、空间上了解武汉,认识社会。探究水之利,分析水之忧、思考水之策,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来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分析解决社会现象、现实问题能力。来源:学*科*网 Z*X*X*K二、教学重点1.学生应深刻认识到“水”对武汉的城市成长、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尝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建设家乡的建议。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
3、生活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三、教学难点教师自己开发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时,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如何体现人地(水)关系、教学方法上如何体现探究性。四、设计思路1.关于教学内容。本课依附于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傍水而居一课,并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教材上看,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典 型案例太湖流域、大鱼岛村、水城威尼斯,但这三个案例主要分布在沿海或傍海,对中国更多的傍江河而居的内陆城市来说有些遗憾。内陆学生认识水与本地区意义和作用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同时考虑到武汉水文章太大,武汉人与水关系重大及时间限制,本课主要选取内容为武汉与水,对世界与 国内同类区域的比较不能兼顾。同时注意到对武汉地区的学生来
4、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亲和、亲近、亲切。因此,把学生的生活积累、体验作为课程资源。从探索时空、走进社会角度设计内容。2.关于学习方法。水之美用图片欣赏,水之地用填图和分析地图,水之史用视频资料体验总结,水之利用合作探究交流,水之忧、水之策用独立探究交流。水之情进行情感升华,拓展探究延伸课外。3.关于学生学法。通过读图、析图指导学生学习利用地图,教师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体验性学习,启发学生利用各种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既要有热爱武汉之情,也需要有建设武汉之智。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五、教学资源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及已有的社会知识,收集网络资源(准备大量图片
5、及相关视频资源),自主编辑学习资料,设计学生探究学习任务单,选取和课堂教学契合的资料,开发与教材和课标吻合的地方性特色课程资源。来源:学。科。网六、教学过程、水之美(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来源:Z+xx+k.Com联系教材傍水而居,导出武汉,感受欣赏水之美,展示长江(大桥)、汉江(晴川桥)、东湖、中山公园等美丽风景(背景音乐为与武汉古琴台有关的古曲高山流水)、水之地(从空间了解武汉自然环境)(多媒体展示政区图,武汉在什么位置)(多媒体展示地形图,武汉属于什么地形)(多媒体展示气候类型图,说说武汉什么样的气候)动手探究:填一填武汉水域示意图(请标明汉阳、汉口、武昌及其 分界线长江、汉江)来源:学#
6、科#网 Z#X#X#K师生共同完成地图水域分析:1、全市共有水域面积大(2205.06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2、中国最长河流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穿城而过。3、中国最大城市内湖东湖,中国唯一的百湖之市。武汉地理特色:滨江、滨湖。、水之史(从时间了解武汉与水):(学生观看资料,以汉正街、汉口为例,以形象资源了解体会武汉因水而兴、缘水而盛的历史,学生用词语体会总结)。、水之利来源:学。科。网(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问题:联系身边和生活,探究水对傍水而居的武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益的影响?学生分组探究,老师指导)(学生交流,老师鼓励评价和适当总结)探究要点
7、:1.城市格局影响(老师交流)2.生产影响:水运交通方面、农业和渔业方面、淡水资源方面、工业和商业用水方面、旅游资源方面等。3.生活及社会习俗影响:4.文化影响略(如抗洪精神、武汉人性格、码头文化、市民文化)、水之忧(多媒体播放 98 洪水视频)探 究活动:水给武汉带来哪些问题,你能说说你的对策和建议吗?(学生按我发现的水问题是,我的对策是思路交流,老师鼓励评价和适当总结)来源:学#科#网(多媒体播放炸楼行洪视频)探究要点:洪水问题(渍水问题略)对策:加固堤防,保证行洪 等。填湖,湖面减少问题对策:立法保护,政府政策等水污染,水质下降问题对策:江湖连通等武汉今年提出打造生态水都的措施:两江四岸
8、齐绘江滩美景,江湖连通共修生态 水网结语:武汉因水而兴,缘水而盛。武汉的历史是一部人水相依、人水相搏的历史。今天我们懂得了:人和水必须怎么样关系?人和水必须和谐共处。来源:Zxxk.Com(水之情)情感接力活动:我爱武汉的水是因为_(理由必须说明水对武汉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来源:Z,xx,k.Com(课外拓展探究)1.比较一下:武汉同太湖流域、大 鱼岛村、水城威尼斯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源:学#科#网 Z#X#X#K2.收集一个武汉与水有关的故事。欢迎浏览胡国庆老师历史与社会博克:http:/七、 【设计反思】本课依托课标和教材,借鉴人教版教材威尼斯水城思路上设计本课。从教材倡导的探索时空、走进社会角度设计内容。力图体现人地关系。同时考虑了解武汉、热爱武汉、建设武汉课程综合价值。水之史、水之利、水之忧从内涵上讲都是水的影响,本节课为了强化,分环节处理;武汉的水是一篇大文章,地方资源开发如何亲近、走进课标,融入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设计完本课后,我个人认为:如果有充足资源和资料支撑,采用课外完全探究式学习方式,以汉正街兴衰(或汉口)为案例,学生分水之美小组、水之地小组、水之史小组、水之利小组,水之忧、水之策小组主题探究,学生探究活动更充分、探究时间更充足、探究能力更张扬、探究体验更丰富,是以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