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1 页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中国经济消费促进战略探讨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第 2 页 共 11 页 目 录摘要 (1)0 引言 (1)1 提高消费力的意义 (1)1.1 消费力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1)1.2 形成经济发展的最终可持续动力 (2)1.3 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1.4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4)1.5 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2.1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
2、资和出口, 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明显不足(4)2.2 居民消费率增长未能跟上经济增长步伐, 整体生活水平提升仍较滞后 (4)2.3 最终消费支付结构不合理, 不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比率 (5)3 拉动消费的对策和措施 (5)3.1 提高居民收人, 使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 (6)3.2 发展信用消费和消费信贷, 促进消费热点形成 (6)3.3 废除陈旧的限制消费的政策, 制定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 调动居民的消费积极性 (7)3.4 通过增加消费品的有效供给来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 (7)3.5 尽快转变居民陈旧的消费观念, 以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 (7)参考文献 (5)Abstract (5)第 3 页
3、 共 11 页 中国经济促进战略探讨摘要: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根本指标之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中国改革一直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目的与中心任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增长方式也随着发生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式。本文针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如何拉动消费进行探讨提出措施。关键字:经济增长方式;出口;投资;消费力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30 年的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一直以健康稳定持续的状态发展着,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面
4、临着全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我们知道经济增长要靠投资 和出口的支撑, 但在新形式下应该重视拉动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仅依靠投资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1 提高消费力的意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变化。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居民消费力,可以调整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比例,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最终可持续动力; 提高居民消费力,可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 提高居民消费力,可以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提高居民消费力,可以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
5、经济增长点1.1 消费力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所谓消费力是指消费者因自身欲望、收入、生理、知识、观念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利用消环境和消费资料并最终达成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能力。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消费过程消耗产品,使产品得以实现其价值,也使生产过程在一个循环中得以最终完成; 二是第 4 页 共 11 页 为生产创造出动力,不同的消费需求必然带来不同的生产需求,从而产生生产的内在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6、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伴随着世界经济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全球市场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消费需求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更是首当其冲。而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必须依靠消费力来展现,只有具备较高的消费力,才能充分实现消费需求,也才能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在实现“十二五”规划期间,要充分发挥居民消费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和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通过提高居民消费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政府主导型经济向生产者、消费者主导转变,实现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1.2 形成经济发展的最
7、终可持续动力消费力的提升,可以改变我国目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形成经济发展的最终可持续动力。首先,提高居民消费力可以使由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使产品的价值充分实现,拉动经济增长。投资需求是生产性需求,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消费需求派生而来,消费需求才是内需的根本和持久性要素。如果没有消费需求和消费力的支撑,投资生产消费的经济链条就会出现断裂,社会生产将难以持续,而由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也将受限; 其次,提高居民消费力,可以减轻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减缓世界经济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出口是外生变量,主要取决于贸易对方国的需求状况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形势,并不能由我国自己的经济发
8、展所决定。一旦世界经济较为萧条,特别是对我国产品有大量需求的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萧条,就会相应地减少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我国经济发展就会相当被动。2008 年金融危机后,出口对于 GDP 的贡献逐年下降,从 2007 年的 18. 1 降至到 2008 年的9. 0,到 2009 年已然退到 40. 6。可以说,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大大降低,出口已经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了。因此,当前必须改变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扩大内需的关键还在于提高消费需求,重点在于启动和提高居民的消费力。可以通过消费力的提高而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新动力,使消
9、费成为拉动第 5 页 共 11 页 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和最终动力。扩大国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消费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1.3 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居民消费力,人们用于衣、食、住、行的支出结构将会发生变动,从而改变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的层次,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而消费需求层次的上升,如我国现在伴随着消费资料的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变化,带来农产品的收入弹性不断低于工业品,而工业品的收入弹性不断低于劳务产品,这种收入弹性的规则变动就会促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居民消费力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品生产结构和相关产业链上附
10、属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投资品领域的生产结构优化,最后一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消费结构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后,带来劳务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服务业要求进一步的发展,进而可以促使消费服务业的发展。消费服务业的繁荣,则可以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消费服务需求,促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效缓解资源短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三大产业发展比例的不协调、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得不到发展,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产品结构严重趋同,低科技含量、低文化含量的社会再生产方式随之改变。1.4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虽然我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
11、人口的大国,但是我国的整体消费力在全球范围看来依然是偏低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的整体消费力依然没有得到提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力没有提高。2009 年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 37%,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高达 43%。恩格尔系数如此之高,势必影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消费比重的提高。对于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些家电耐用品而言,农村居民不仅与发达国家无法比较,也比我国城镇居民拥有量低很多。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市场巨大,潜在需求旺盛,但消费能力弱,消费基础差,消费结构不合理。因此,关
12、注农村居民消费,尤其是正确引导和促进在着很村居民不断提高消费力,改善消费结构,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是我国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第 6 页 共 11 页 1.5 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前面的恩格尔系数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我国目前居民的消费资料中绝大部分的还是生存资料的消费,居民的消费力并不高。提高居民消费力,会促进消费需求,必然促进消费领域的扩展,进而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第三产业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达到相当水平,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的。我国已经提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布局
13、,加速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但是这些年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并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居民的消费力不高,服务业消费率比较低。由此看来,我国必须提高居民消费力,突出服务消费,不断扩宽消费领域。提高居民消费力,就会带来高层次的劳务消费的增加,这就要求在消费结构中,提高科技比重和知识文化的比重。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科技的竞争。生物科学、信息科学、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崛起。高科技产品的消费必将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尤其是信息消费,在我国居民的生活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面,成
14、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热点。我国明确提出要“面向消费者,提供各方面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 、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 。信息消费的生产链上有着许多分支,这些分支涉及到数量庞大的行业领域,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极大地提高产业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也会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加速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力的提高,将促使消费领域扩宽。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改善服务业结构,运用现代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水平,解决服务行业内部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促使消费服务业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
15、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达到由三大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居民消费力的提高,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增添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市场,促使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产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1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 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明显不足第 7 页 共 11 页 90 年代以后, 投资率出现了两个 40%以上的高峰期, 即 1993-1995 年的年均 41. 1%和 2003-2007 年的年均 42. 4%, 其中 2004 年高达 43. 2%, 成为改革以来最高峰值, 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过快增长, 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
16、局面如果消费市场不能相应扩大, 由此形成的无效投资、重复投资和局部资产价格泡沫必然发生, 这将直接威胁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出口的连年大幅增长, 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使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国际收支不平严重影响着宏观经济的稳定。从 2001 年到 2007 年, 投资、净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 0. 6%、48. 4%和 11. 1%,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消费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包括工业消费品在内的大批生产能力闲置, 原材料、土地市场价格泡沫严重, 这些因素极大制约着经济增长。2.2 居民消费率增长未能跟上经济增长步伐,
17、整体生活水平提升仍较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使用中, 用于最终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的比例, 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上升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前的 30 年, 由于片面追求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在经济发展上急于求成, 长期推行高投资、低消费的政策, 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1978 年以后, 政府通过政策调整使最终消费率明显提高, 人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了较多实惠, 在整个 80 年代, 出现了消费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的局面。然而, 从 90 年代开始, 最终消费率又开始缓慢下降, 虽然 1998- 2001 年曾出现过短暂的低幅回升, 但从 2003 年起,伴随着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最终消费率和居民
18、消费率出现了连年下滑的趋势, 2007 年甚至比改革初期的 1978 年还分别低了 13 个和 14 个百分点。这就是最近十几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基本现状。2.3 最终消费支付结构不合理, 不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比率中国经济增长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最终消费结构不合理, 尤其是居民消费比重偏低。从表面看来, 近年来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增速远高于 GDP 的增速, 但是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却出现了明显下滑。与之相反, 美国的居民消费与GDP 之比为 70%左右, 欧洲和日本则在 50% 以上, 而当前中国居民消费与 GDP 之比仅为 36%, 这一比重自 1990 年以来已下降了近
19、 15%。分析最终消费支出结构可以看出, 政府支出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 80 年代为 21. 6%, 90 年代为24. 2%, 2001-2006 年上升到 26. 8%, 2007 年达到最高水平的 27. 3%。这说明行政管理成本在不断上升, 对居民消费必然产生挤出效应。因此, 在最终消第 8 页 共 11 页 费率已明显偏低的情况下, 政府开支比重过大, 进一步压低了居民消费水平。2.4 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特别是靠高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长期不足。据统计,从 2003 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保持在 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20、重超过 40%。但我国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重(消费率)却从上世纪 80 年代超过 62%,下降到 2006 年的 50%,而世界平均的消费率是 80.1%(2002 年),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8 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支出尤其是居民消费支出在 GDP 中所占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投资所占比重却过高,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比重的 2 倍和 1.6 倍。从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开放度高的国家来看,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的几个大国,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都是消费,如美国是国际上进出口第一大国,但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它对经济增长
21、的影响远排在国内消费之后。高投资低消费的后果是投资效率低下,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5 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土地和房产价格大幅上升, “民工荒”的持续存在及其引发的工资提高,都表明维持了多年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重要改变。当然,低成本优势的削弱以至缺失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还会有一些地区继续呈现低成本优势,一个较长时期内将保持多种竞争优势并存的格局。但从中长期看,低成本优势削弱后的调整不可避免,而受影响最大的将是东南沿海发
22、达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经济总量中比重最大的区域,因此,低成本优势削弱所引发的冲击将是全局性和基础性的。3 拉动消费的对策和措施3.1 提高居民收人, 使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经验表明只有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增长相适应, 经济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 要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人者的收人。要提高收人, 对城市居民来说, 首先要扩大就业。就业是居民收人最主要第 9 页 共 11 页 的来源。具体来说: 要广开就业门路, 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 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这些企业多吸纳就业者, 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及环保, 园林, 物业管
23、理等部门, 这些部门在吸收劳力方面有着具大的潜力。 要逐步提高工资, 重新设计工资方案, 调整工资结构, 使工资含量中包括住房支出, 社会保障等因素。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 增加收人从目前看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 但为了制止农村居民收人的回落, 有效增加农民收人,除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设法提高农产品价格, 解决农产品“ 卖难” 问题外, 还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是提高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 另外还要推动农村城市化, 必须使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 从事非农产业。第二,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
24、体系, 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要拉动消费, 首先要树立居民的消费信心。在二个预期中人们最担心的是养老, 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几大改革带来的种种风险。相比较, 美国家庭储蓄很少, 但仍然敢贷款买房, 买车敢冒风险投资, 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人潇洒的背后有个强大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把他们的风险预期降到了最低点。因此为了尽快释放我国居民严重的风险预期, 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除大多数个人或是家庭的后顾之优, 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3.2 发展信用消费和消费信贷, 促进消费热点形成社会居民消费需求出现了一个“ 购上不足, 购下有余” 的消费断层, 这个断层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起飞的鸿沟
25、。据调查目前我国处于小康的家庭已处于小康水平的上等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居民中的一部分高收人者已接近消费结构升级的门槛。推动这些居民跨越消费断层的最佳手段就是信用消费和消费信贷。在海外, 消费者和商家都青睐信用消费,信用消费如今在英、法、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司空见惯,在法国。家庭负有债务, 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子, 在日本, 很多人都是住房住了一辈子贷款还了一辈子。信用消费是消费者先消费, 后向商家分期付款, 消费信贷是消费者先以借款支付商家贷款, 后向银行还款, 有时二者又是结合在一起的。从目前我国居民家庭收人状况来看, 如果各商家各金融机构都能扎扎实实开展消费信贷的话, 人们不能用白了少
26、年头就可以圆住房梦、轿车梦了。住与行的消费热点也可以真正地热起来了。因为它可以推动处于“ 界点” 的一举跨越消费断层, 提升到一个新的消费示区域。目前, 继住房贷款之后, 银行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汽车信贷。有理由相第 10 页 共 11 页 信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推进和个人不动产的持续累积, 信用消费和消费信贷将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支持中国的消费需求的增长, 也将会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热点的形成。3.3 废除陈旧的限制消费的政策, 制定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 调动居民的消费积极性目前, 住房,轿车没有成为消费热点的原因就在于各种费用过高, 如土地费, 市政费, 税费等,但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汽车税费水平最高
27、国家之一。为了鼓励消费, 调动居民的消费热情政府应当全面清理, 整顿那些抑制消费的价格和收费, 为进一步扩大消费空间, 政府还可以废除一些体制上影响消费的障碍, 如降低经济适用房价并开放二级市场, 目前几千万平方米的积压房就可以销售出相当一部分, 市场就可以搞活。 3.4 通过增加消费品的有效供给来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品供需结构不匹配也是抑制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长期 以来由于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趋同倾向较为严重。一些传统产业的产品出现大量积压, 市场出现了有效供给的短缺 无论从短期效应还是从长期效应来看, 扩大有效供给, 改善和优化供给结构都是增加最终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扩大有效
28、供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根据居民消费升级的要求,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 根据消费需求变化,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3.5 尽快转变居民陈旧的消费观念, 以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 防患于未然” 、 “ 量人为出”等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大多数社会居民的消费观念是典型的保守型。这种陈旧的消费观念已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 因此, 政府制定适宜的消费政策时, 应强化舆论导向,积极倡导新的消费观念, 引导人们科学消费, 让人们充分认识提高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对提高人的素质, 发展
29、经济文化的作用, 从而自觉转变旧的消费观念, 调动消费的积极性。如今, 经过连续几年通货紧缩的挤压, 已经将部分的剩余生产力挤出了市场之外, 留下来的强者开始获得新生, 这时如果能大力扩张最终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要出现新一轮的上涨行情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消费的强力拉动下, 中国经济一定会重新走向繁荣。第 11 页 共 11 页 参 考 文 献1 陈文玲.扩大消费面临六大制约J.了望,2008,(2):64.2 卢嘉瑞.90 年代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启示J.消费经济,2009,(2):12- 14.3 董岫岩.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
30、8,(6):12- 14.4 赵炳琴.消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6):25- 29.5 王根贤.促进消费与 GDP 同步增长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思考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 (3):6- 9.6 宋冬林, 金晓彤, 刘金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与经验分析 J;管理世界; 2003 年 05 期7 孟昕, 黄少卿; 中国城市的失业、消费平滑和预防性储蓄 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1 年 06 期8 李善同,未来 50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预测J 经济研究参考, .2002 (2):51-60 (2):51-609 王小
31、峰 , 谁能启动中国经济 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15-120Discussion on promotion strategy of economic consumption in China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t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a country; began in the late 197
32、0s, Chinas reform has been to liberate and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central task. With the increasingly close link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countries,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also changes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facing new forms. In this paper, the new era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 the inadequacies of this approach, to discuss the proposed measures on how to stimulate consumption.Keywords: economic growth mode; exports; investment; spending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