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o7103235 文档编号:585692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摘要 (1)0 引言 .(1)1 研究水源区概况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2.1 研究方法(4)2.2 数据来源(4)2.3 数据处理(5)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5)3.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分析 (5)3.2 基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类型划分 (7)3.2.1 2000 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分异 .(7)3.2.2 2010 年城

2、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分异 .(8)3.2.3 2000 年和 2010 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变化 .(8)4 分析结果 .(9)5 结论和建议 (10)5.1 结论 (10)5.2 建议 (10)参考文献 .(11)Abstract.(12)第 1 页 (共 11 页)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分析摘要: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状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2000 年和 2010 年的数据,采用Arcgis 可视化的方法,分析了南水北调水源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源地各县经济总体呈增长态势,城

3、市化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是水源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综合 2000 年和 2010 年的数据来看,可将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基本协调类型 2、轻度超前类型 3、轻度滞后类型 4、中度超前类型 5、中度滞后类型 6、严重超前类型 7、严重滞后类型。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1。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经济和现代化的过程,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技术结构、产业结

4、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程度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意进程等内容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区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研究开始的较早,1962 年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首次提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4。1965 年美国地理学家贝里选用 95 个国家的 43 个变量,第

5、2 页 (共 11 页)揭示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5。Northam 认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一种粗略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6。钱纳里采用 1950-1970 年的 101 个国家的经济和城市化数据,证明在不同的人均 GDP 水平上,存在着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化水平 7。国内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李金昌利用 1978-2004 年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时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得出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有正向的冲击效应 8。张宪平采用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9。

6、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作为一个重要地带,研究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定各县的发展规划具有重大意义。1 研究水源区概况丹江口水库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以上汉江干流长约 925。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北部以秦岭与黄河流域为界,东北以伏牛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米仓山与嘉陵江流域为界,东部是南阳盆地,南部有大巴山脉,集水面积 9.52 万 ,涉及陕西、河南、湖北甘肃、四川、重庆 6 省(市)13 个地(市)49 个县(市、区) 。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范围确定为陕西、湖北、河南 3 省 7 个地(市)的 42 个县(市、区) ,土地总面积

7、8.81 万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科学性,除地级市汉台区、汉滨区、商洛市、张湾区、茅箭区外,选取的 37 个县作为研究范围。行政范围详见表一。表 1 行政范围表省 地市 县(市、区)名名称 县数(个)陕西 汉中 汉台区、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 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 11安康 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 皋、镇坪、平利、旬阳、白河 10商洛 商洛市、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 安、柞水 7河南 三门峡 卢氏 1第 3 页 (共 11 页)洛阳 栾川 1南阳 西峡、淅川、邓州市、内乡县 4湖北 十堰 丹江口、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 县、张湾区、茅箭区 8合计 422

8、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 研究方法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判断和识别,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基于系数方法,利用对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或者非农就业的产业比重、就业比重数据,对其时间序列的演进做出比较,从而判断关系。这种时间序列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两者演进协同的认识,但是也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时间序列数据比较分析大多依据数字变化特征来进行判读,可能会忽略两者底数的差异以及关系的非线性模式。陈明星等提出象限图的分类识别方法,其优点是以世界多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为客观判断标准,对关系识别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和Arcgis可视化的方法,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37个

9、县级行政单元2000年和2010年的人均GDP和城市化指数两个指标,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2.2 数据来源人均GDP是人均的地区生产总值,常作为衡量各国家和各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城市化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采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2000年和2010年的37个县级行政单元人均GDP和城市化指数,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数据来源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2.3 数据处理Y=(原城市化指数-城市化算术平均值)/城市化标准差X=(原人均GDP-人均GDP的算术平均值)/人均GDP的标准差这样

10、和X就分别表示原城市化指数和人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利用Y-X的差值得出水源区的城市第 4 页 (共 11 页)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两个数据判别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准则如下:准则.YX的符号(其中Y表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城市化指数,X表示经过标准处理化的人均GDP) ,两者之间的正负符号表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偏离程度。当一个地区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YX,说明该地区为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准则2.Y-X的绝对值大小。差值的绝对值表示一个地区的Y、X偏离各自样本中心程度的协同程度。0Y-X0.1表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协调类型、

11、0.11为严重偏离类型。根据上述原理,可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划分为基本协调类型、城市化轻微超前类型、城市化轻微滞后类型、城市化中度超前类型、城市化中度滞后类型、城市化严重超前类型和城市化严重滞后类型等七种类型。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关系分析3.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分析为了在整体上看出南水北调水源区 2000 年-2010 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现以图 1 和图 2 来表示在这 11 年间两项指第 5 页 (共 11 页)标图 1 城市化指数变动图的趋势和走向。在 2000 年到 2010 年这十一年中,总体上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在 20

12、02 年城市化指数为-0.10694,是城市化水平发展最低的一年,呈负增长,2002 年-2003 年达到了一个高峰,2003 年的城市化指数为 0.149874,在 2003 年-2008 年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08 年又呈现一个高峰,城市化指数达到了 0.18914,从 2008 年2010 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在 2002 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采取了合并城镇的措施,所以在 2002 年城市化指数达到了最低值。中线工程开工一年后,城市化水平提高,在 2003 年达到一个短暂的高峰。在 2008 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北京输水,国家政策

13、的倾斜,使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水平在 2008 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随着 2008 年向京输水工程的开始,大规模的移民也已经开始,所以在 2008-2010 年城市化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图 2 人均 GDP 变化图图 2 显示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2000 年-2010 年人均 GDP 的走向和趋势,总体上来说人均 GDP 呈逐步增长趋势,但是在 2001 年达到了一个低值,2001 年人均 GDP 是 2280.353 万元,从 2001 年-2010 年,人均 GDP 逐步增长。在 2010 年达到了最高值,2010 年人第 6 页 (共 11 页)均 GDP 达到了 13161.

14、17 万元。综合图1和图2可以得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但是,在2001年和2002年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却高。3.2 基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类型划分3.2.1 2000年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根据上述准则 1 和准则 2: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2000 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类型可划分为七种类型。类区.属于基本协调类型共有 4 个县,分别是丹江口市、镇巴县、佛坪县、山阳县。类区.属于轻微超前类型共有 7 个县,分别是竹山县、汉阴县、岚皋县、平利县、白河县、洛南县、商南县。类区.属于轻微滞后类型共有 5 个县,分

15、别是卢氏县、宁强县、石泉县、丹凤县、柞水县。类区.属于中度超前类型共有 5 个县,分别是郧县、郧西县、留坝县、紫阳县、镇平县。类区.属于中度滞后类型共有 2 个县,分别是是南郑县、宁陕县。类区.属于严重超前类型共有 7 个县,分别是竹溪县、房县、洋县、西乡县、勉县、略阳县、商洛市。类区.属于严重滞后类型共有8个县,分别是西峡县、内乡县、淅川县、邓州市、栾川县、城固县、旬阳县、镇安县为了更直观的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年和2010年37个县级行政单元的人均GDP和城市化指数以及YPUP和XGDPP之间的关系,采用Arcgis可视化的方法,将YPUP-XGDPP的值添加到水源区大图上。可以更

16、好地反映水源区各县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第 7 页 (共 11 页)图 3 2000 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2.2 2010年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根据2010年的数据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7种类型。类区.属于基本协调类型共有6个县,分别是竹山县、淅川县、城固县、汉阴县、镇平县、内乡县。类区.属于轻微超前类型共有4个县,分别是石泉县、宁陕县、岚皋县、商南县。类区.属于轻微之后类型共有5个县,分别是洋县、勉县、镇巴县、镇安县、内乡县。类区.属于中度超前类型共有 3 个县,分别是邓州市、南郑县、宁强县。类区.属于

17、中度滞后类型共有 6 个县,分别是房县、西乡县、平利县、商洛市、洛南县、丹凤县。类区.属于严重超前类型共有 6 个县,分别是西峡县、卢氏县、栾川县、留坝县、佛坪县、柞水县。类区.属于严重滞后类型共有 8 个县,分别是郧县、郧西县、竹溪县、丹江口市、略阳县、紫阳县、旬阳县和山阳县。第 8 页 (共 11 页)图 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2.3 2000年和2010年水源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度的空间变化综合图一和图二显示的情况,可以发现2000年和2010年水源区城市化类型之间的变化,变化如下:(1)在数量上,2000 年-2010 年基本协调类型由 4 个增加到 6 个

18、;轻微超前类型由 7 个减少到 4 个;轻微滞后类型没有变化依然是 5个;中度超前类型由 5 个减少到 3 个;中度滞后类型由 2 个增加到6 个;严重超前类型由 7 个减少到 6 个;严重滞后类型没有变化依然是 8 个。综合来看,超前类型有所减少,滞后类型有所增加,说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发展不平衡(2)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协调类型在 2000 年分布在南部的有丹江口市和镇巴县分布在偏北部的是佛坪县和山阳县,而在 2010 年多分在偏南部。轻微超前类型在 2000 年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东南。在 2010 年轻微超前类型减少,零星分布。轻微滞后类型在 2000年分布不集中,在西部和北部都有分布,

19、在 2010 年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分布同样不集中。中度超前类型在 2000 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在 2010 年分布在东部、西部和南部。数量有所增加。中度滞后类型在 2000 年分布在西南部,在 2010 年分布在北部和南部。严重超前类型在 2000 年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在 2010 年分布在东部和偏西北部。严重滞后类型在 2000 年在东、中、西都有分布,成片集中,在 2010 年分布在东南部和北部,数量上没有变化。第 9 页 (共 11 页)4 分析结果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呈现以下几种特征:(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基本协调类型在 2

20、000 年-2010 年中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偏小。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整个区域中,城市化超前类型总数在 2000 年-2010 年有所减少,城市化滞后类型有所增加。(2)总体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区域差异在 2000 年-2010 年中有所缩小,但局部县域有向两极发展的态势,从严重滞后到严重超前类型发展。(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马太效应,例如 2010 年丹江口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高的,但是丹江口市却处于城市化严重滞后状态。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佛坪县,却为城市化严重超前类型。总的来说就是,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县域,城市化水平却严重滞后,说明城市化和

21、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在城市化这方面采取“无为而治”的被动化策略,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越希望加快城市化进程来带动经济发展。上述结论揭示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划分出了 7 种类型并分析了空间格局。对于各县在认识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5 结论和建议5.1 结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区域差异在2000-2010年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仍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共划分为

22、7种类型:基本协调类型、轻微超前类型、轻微滞后类型、中度超前类型、中度滞后类型、严重超第 10 页 (共 11 页)前类型、严重滞后类型。在区域布局上也呈现了不均衡的状态。所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调整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来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更持续的发展。5.2 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源区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也是双向的,有利有弊。面对影响,水源地区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兴利除弊,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又确保调水是水质优良,为此,水源区各县应该做到 :(1)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兼顾生态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模

23、式,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可持续发展。(2)加大中央对试验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长治工程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农村能源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中央投资比例,逐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支持的试验区水源保护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和生态保护资金。(3)加强水源区各县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尽力促使水源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发展。(4)响应国家号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可以适当的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资源,使水源地经济得到可持

24、续发展。参 考 文 献1 徐晓伟,刘澈元.长三角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J.2012(11):57.2 肖文,王平.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与城市化率比较 J.城市问题,2011( 2):12-16. 3 陈明星,陆大道,刘慧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J. 地理第 11 页 (共 11 页)学报,2010,65(12):1443-1553.4 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37-38.5 秦文俊. 苏北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9(7):64-69.6 陈明星,陆大道,查良松.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

25、国际比较 J.地理研究.2009,282:464-474.7 钱纳里 ,赛尔昆.发展的形式 ( 1950-1970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75-79 .8 赵苑达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4-8.9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 2006(10):19-30.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in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f water source Abstract:Th

26、e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middle lin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Based on the date of 2000 and 2010 in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middle lin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

27、ject,applying the methods of Arcgis visualization,this paper has a analysis of the relath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middle lin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 After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conomic of the counties in th

28、e water source of the middle lin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s keeping growing in general,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counties is also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but the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source are out of 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2000 and 201

29、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middle lin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 1, basic coordination type 2, slightly ahead of type 3, mildly lagged type 4, moderate leading type 5, moderate lagging type 6, serious advance type 7, seriously lagged type.Key words: urbanization ;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relationship ;Water sour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第 12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