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袋机坛子里有不少兄弟一直在玩胶片,馋得我心里痒痒的,恰好发现了丢失已久的一些老胶片。自力更生自己用数码相机翻拍。跟一堆老胶片较了半个多月的劲。把感受写出来供有相同需求的哥们儿参考。 先说翻拍。我是用尼康 E4500 反拍的,之所以用这款相机翻拍,是它有很好的微距功能,可以轻松地把 35mm 胶片充满整个画幅。没有翻拍器我把早年用的放大机找出来,因为翻拍黑白胶片,索性直接调成了黑白模式。翻拍的时候胶片乳剂面朝向镜头,完成后再作水平镜像,这样做多少可以防止影像穿透片基时带来的不必要的质量下降。我是用 4:3画幅翻拍 3:2 的胶片,上下各带上些齿孔,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尽量不损失原画面,坏处
2、是对测光有不良影响。取景范围最好刚刚涵盖胶片的左右边缘以得到有效画面的最大像素数。由于原来拍的东西有些用的是过期的处理胶卷,有些拍摄过程拖得太久才能冲洗,所以普遍灰雾度较大,反差很低,拍出来的东西色阶集中在一段范围里(上图中图 2) ,我用更换光源强度和改变曝光时间分别试,发现色阶只是在 X 轴上左右移动,有效色阶的带宽还是那个样。我想是我的底片的最大和最小密度无法满足 DC 高光和暗部的光线条件,只好作罢交后期调整了。实践中也发现,特别透亮的底片是完全何以得到完美的色阶分布(上图中图 1),这主要取决于底片的灰雾程度和拍摄时的正确曝光。对于色阶集中反差偏弱的在做完反色处理后只好一一再作色阶调
3、整(上图中图 3) ,毋庸细想,调整后的色阶分布必然是断裂的(上图中图 4) ,不过他毕竟暂时瞒过了你的挑剔的眼睛,有没有办法自动生成丢失色阶(像插值软件自动生成像素间的中间色调)我还在关注,那位老兄精于此道还望赐教。再说如何对付灰尘:这是个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以前用相纸放大的时候,擦呀吹呀,待照片烘干之后,灰尘的痕迹还是星星点点。Heiguang.tv 现在有了电脑好多了。首先,翻拍的时候尽量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中,稍高些的空气湿度有助于灰尘的减少,底片在翻拍前用泵扫吹扫或用柔软的麂皮擦,底片最好用透空的底片框夹平,我使用的放大机的底片夹有两片光学玻璃,无论擦的多干净,总可以找到斑点,可是拆去玻璃
4、后铁夹子无法把胶片夹平,又因底片夹有导轨定位,只好委屈了。我用的是全手动曝光,光圈别开最大,以增加景深。翻拍后试过 photoshop cs 的滤镜杂色蒙尘与划痕 但效果不满意,最后干脆用最笨(其实也是最聪明)的办法去除灰尘。 打开照片,双击工具条的抓手工具使图自然放大,黑光摄影学校然后用缩放工具(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到图形窗口横向容纳 500 个像素左右。你可以用工具条的修复画笔工具(我多用画笔直径 8-20 像素,遇到天空等较大面积背景也可以加大,画笔硬度不要太硬,要边缘虚化的那种)慢慢的修复你的照片。在你的片子上寻找由灰尘造成的使人感觉“突兀”的白点,在要修复的点附近找一块大于你画笔直径的
5、干净均匀的(最好是相同质地、纹理的“面”)按住 shift 键,点击鼠标取样。(在修复你的片子前,你不妨找一幅脸上有青春痘的人像特写,体验一下这个工具真是奇妙极啦!)取样后你挨个点击那些要去除的点就行了,背景质地和颜色差别变大时,最好重新取样。整个画面分区域一点点的清理完。 黑白负片翻拍效果图彩色负片翻拍为黑白后调成褐色效果图 需要说明的是:1 避免把画面原有的小的高光当成噪点清除而损坏细节像素。2 对临近黑白分界处(或线条上的噪点)一定要在干净的分界处的中心取样(修复时也要找准中心) 。3 反差较大的接合部位,如发生“串色”可改用“ 仿制图章工具 ”4 大比例的放大是修复细小处斑痕的(如眼睛)的好办法(修复最精细部位时,画笔直径可以 1 个像素) 。5 清除底片线条状的划痕时,点击鼠标的同时最好同时作垂直于划痕的微小移动。6 彩色负片翻拍效果较差,颗粒很粗,颜色调整很麻烦。但彩色负片翻拍成黑白效果还不错。 对于修复后天空等部位仍然很“噪”的片子,在适当放弃清晰度的前提下,可用 neat image(磨皮软件)处理,处理后的片子还需要再重新“去斑”因为磨皮的过程中有些像素重新聚合为斑块。 好啦,这就是我摸索出来的最笨的办法,也是目前效果最令我满意的法子。全交待拉,等着您更好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