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调解构筑大和谐 大稳定促进大发展本报记者 林涛“5.12”特大地震,德阳之痛,撕心裂肺。三年过去了,1000 多个昼夜,德阳崛起于危难,坚强奋进,创造奇迹。在这篇世人瞩目的崛起华章中, “大调解” 这 个重要的章节,在德阳化危机为机遇、浴火重生的历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背景 助推“大调解”(小标题)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特别是 2008 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公共设施损毁严重,人民财产损失巨大,涉灾矛盾大量涌现,导致社会矛盾多发叠加、相互交织,形势严峻。面对巨大的灾难和复杂严峻的形势,德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
2、政府的部署,迎难而上,把“大调解” 工作作为加强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纳入“ 一把手” 工程,列入重要 议事日程,全面构建 “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机构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 “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进“ 大调解” 工作,有效化解涉灾矛盾纠纷,着力解决涉灾突出问题,为德阳市建设2灾后美好新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体系 推动大化解(小标题)目前,全市已建立纵向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横向覆盖各领域、各行业和社会管理各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做
3、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 ”。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 “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调解” 工作的政策 调 研、组织推动、综合 协调、督查考核等日常工作。建立了市人民调解指导中心,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督查、考核、培训。全市建立人民调解指导中心 8 个,乡镇、街道调委会 127 个,村(居)调委会 1687 个,其他调委会 105 个,配备调解员 1.56 万人。建立行政调解指导中心 7个,设立行政调解室 892 个,配备专兼职调解人员 1058 人。建立司法调解指导中心 7 个,设立温馨调解室 22 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 122 名。建立了市信访群
4、众疏导调解中心。全市建立“ 大调 解” 协调中心 135 个,配备“大调解”协调中心专职副主任 135 名,1687 个村委会和居委会都建立了调解室,建成率达到 100%。各地、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大调解” 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 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3大调解 促进大和谐(小标题)2010 年以来,全市调解矛盾纠纷 7.6 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 84.15。2010 年 6 月,全国综治工作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率 100 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400 余名会议代表到我市考察,我市“ 大调解” 工作受到中央 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会后兄弟省、市代表团 30 余批次到我市参观学习。2010 年 12 月 23 日全省政法工作会议暨“大 调 解” 工作表彰大会上,我市 10 个 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33 名个人受到表彰,广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罗建军被评为“四川省十大 调解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