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理解曲折的情节。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 19 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理解曲折的情节。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教学方法:合作 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检查字词、文学常识掌握情况二 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 我” 、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三 研读文章讨论: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
2、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 ,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最终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 ,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 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
3、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四 课堂练习创新写作 下面有一段情境,请续写。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 “克拉丽丝 !克拉丽丝!” 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 “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 “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 “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关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让我们再说一次让世界充满爱! 六 布置作业 写作练习: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 150 个左右的字完成。板书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菲利普夫妇 于勒 “我” 憎恨害怕奉为福星深恶痛绝 (赶)(盼)(躲) 可悲? 可怜? 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