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关雎 蒹葭执笔人: 使用人: 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活动准备: 3. 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4. 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建议: 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第一课时 一、
2、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305 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编为“风” 、 “雅” 、 “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 160 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 105 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
3、商颂,共 40 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 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6 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二、学习关雎 1. 顺畅朗读: 2. 注意读音: 雎鸠(j ji) 窈窕(yo tio)
4、 逑(qi ) 荇(xng)菜 寤寐(w mi) 3. 有感情地朗读 4. 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想象、交流) 5. 译诗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6. 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
5、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 , “情意相与而未尝狎” ,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 ,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 ,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 ,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
6、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 、 “钟鼓乐之” ,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7. 主题: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8. 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