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前预习: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了解和区分作品中证明与反驳的手法运用。相关课程标准:“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一、激趣导入: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
2、。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二、学习证明与反驳的方法:来源:学优高考网1、议论性文体写作,不仅要有论点,还要有论证。论证方法有两种:证明与反驳。议论性文体往往各有侧重,或侧重于证明,或侧重与反驳,也有不少是二者兼而用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讨论或辩论问题时,真正做到使对方“心悦诚服” ,那就必须依靠严格的逻辑的科学证明。证明的目的,在于辨别是非,认识真理。反驳:指出别人的论题的错误或没有根据,而辩护则是对别人的反驳进行再证明。来源:学优高考网2、证明所采用的材料叫论据,论据有事实与理论两类。证明有两种基本推理方法:归纳和演绎。归纳
3、用的是事实论据,演绎用的是理论论据。3、证明与反驳的互补,观点与材料需要统一起来,要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全面、客观、互相联系地认识事物。三、合作探究 设置活动,激发表达欲望:【第一轮活动】1、找一找,说一说:组织一次讨论,在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中仔细找找,看哪些是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哪里是对那推理或演绎推理?2、读一读,悟一悟: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滋味,从而写出比较高水平的驳论文。 请比较分析以下几段文字所使用的反驳技巧。1、古时候
4、,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2、 (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 “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
5、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 。3、一次,有位西方外交官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对一位中国外交官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这位中国外交官反击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须向别国作出什么保证。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要向我们作出什么保证吗?”【第二轮活动】写作练习请从下列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使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反驳技巧,写一个反驳的片段,字数不少于 200 字。 1、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
6、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 ,自然无以“扫天下” ,然而在生活中真的都是这样吗? 2、今天的人们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有人认为, “干一行,爱一行”已经落伍了,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 ,他们认为,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那么你认为呢?范文展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是一句精妙的棋语,却也渗入了生活中的认知特点,可以引导我们跳出生活的棋局,以清醒的头脑换位思考,从而透
7、过现象看到本质,体味出人间真情,摒除不良习惯,保留一颗纯洁的心灵。做一个旁观者,能清楚地理解父母之爱。一些青少年被父母百般呵护,却“当局者迷” ,不理解他们的爱,而旁观,或许更能使他们领会父母之爱的细微和伟大。我以前常常会抱怨父母的唠叨,然而室友总会羡慕我的幸福。天冷,父母提醒我添加衣服,并不辞劳苦地跑来学校为我铺上一层又一层的棉絮,我不在意,以为是他们的责任;头晕,父母心急而担忧,为我买药买水果送牛奶,说牛奶和水果多吃对大脑有好处,我不感动,以为是他们的义务。室友轻轻的一句“你爸爸妈妈真好” ,让我顿悟了他们的辛劳,他们崇高无私的爱。或许我们因为作为幸福的“当局者” , “身在福中不知福”
8、,所以变得迟钝,变得麻木,变得冷漠。作一个旁观者,可以促使我们用清醒的大脑和敏锐的心去捕捉人间真情,体味人间真情,回报人间真情。做一个旁观者,能清晰地认识自身错误。习惯,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犯错误,而作为“当局者”却难以感知和认识。在旅游景点巴黎圣母院,有一句“请保持安静”的中文提示;在珍珠港景区,出现了专门给中国人看的“垃圾桶在此”的提示;在泰国皇宫,亦用中文写着“请便后冲水” 。很多人会因此愤慨,但仍会不由自主地继续在公共场合高声大嗓,乱丢乱扔,方便后不冲便池。作一个旁观者,以他人的心情看待自己的错误,你是否会感到其行之可恶,是否会觉得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处于局中,总是无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9、跳出局来,旁观自己的错误,才更能警醒自己,深刻铭记,从而彻底改正。做一个旁观者,可以帮助我们用清醒的认识敲碎恶习的桎梏。做一个旁观者,能理智地调整人生方向。世人汲汲皆为何?采菊东篱,悠望南山,如此生活岂不惬意?何必淹没于喧嚣尘世,让浊流玷污了自身?渊明深陷污浊官场,却能以旁观者身份审视处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坚守心灵一方净土,怀抱千百年来文人的梦想,保留了最纯净的心灵家园。如今,做一个旁观者,需要我们从混浊的社会风气中跳出来,以清醒的头脑认识不良的风气,从而将其毒素从心中屏除,以纯净的心灵拒绝不良风气的污染,超世独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跳出人生的棋局,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
10、或许能更清楚的了解他人,了解自身,了解环境,更正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诚然,旁观者清。旁观者未必清悠闲的鸟儿旁观长江奔流入海,却不清楚江水为什么愿意用生命灌注无际海洋;蹁跹的蝴蝶旁观飞蛾冲向刺眼的火焰,却不清楚它为什么明知是死却还要扑火。旁观者未必清,因为他们不了解当局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壮志或信念。来源:gkstk.Com“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来到咆哮的汩罗江边。他遇见了渔父,那个最具代表性的旁观者。“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渔父之问深深刺痛了“当局者”的爱国之心。渔父怎么会懂得一位爱国诗人体内流动着的那滚烫的血液?旁观者没
11、有那样的抱负,他只知道渔舟唱晚的美,却不清楚忠而被谤的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最后孤独的呐喊以江面上扑通的落水声而告终。当局者清,而旁观者迷。封建王朝垂死挣扎之时,人民像奴隶一样生活着,无知,愚昧,麻木。有那么一群有志之士,为了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民运站了出来,却被残暴的统治者屠杀了。不知是秋瑾还是夏瑜的血洒在古轩亭口冰凉的泥地上。旁观者眼里闪烁的不是愤怒和同情,而是看到杀人盛况后的兴奋,还有人是期待为了得到那鲜红的人血给孩子治病。没有一个旁观者清楚就义者的心情。那种民族大义与麻木的灵魂本来就找不到交集。旁观者不清,他们不清楚当局者牺牲者的努力,不清楚自己的命运,甚至连自己
12、糊里糊涂成为“当局者”时为什么会被杀头也不清楚。再杀几个阿q,旁观者也依旧是迷糊的旁观者。反观当今社会,旁观者也未必清。有多少贪图享受的人从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辛辛苦苦的奋斗者嗤之以鼻?有多少自私自利的人从不关心民生疾苦,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冷嘲热讽?有多少唯利是图的人毫不关心他人的安危,对见义勇为的热心者冷若冰霜?旁观者没有当局者的鸿鹄志,没有当局者的奋斗史,没有当局者的热心肠,所以,旁观者未必清。四、总结: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论证是综合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以证明或驳斥一个基本观点的过程,论证有不同的分类法,在总体上来说,归于证明与反驳。证明的方法有演绎证明法、归纳证明法和类比证明法,也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反驳一个论题可以从反驳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方面进行。同时,作为论证有其基本的规则:作为证明的规则和作为反驳的规则尽管不同,但都对论证的过程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布置作业:以说三道四话“男足” 他人在我的心中的位置 知识就是力量?勤能补拙?为题(选一或自拟) ,写一篇或证明为主或反驳为主的议论性文章。要求:8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