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教学策略浅议梁晓英 甘肃省酒泉市北关小学 甘肃省酒泉市北大街108号 735000 18219978635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真正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有效的、探究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解析、实施小策略、谈话交流、情境导入等方法为切入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采取探究方法,认识数对,自己发现问题,提升规律,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等一系列活动,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使数学回归生活,应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紧
2、密联系。关键词: 全面协调 有效发展 发现问题 提升规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真正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那么,什么是有效课堂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以下是我上的一节教研汇报课,全过程如下:一、谈话交流、提出问题: 1.谈话:师:再过几天,我
3、们就要召开家长会了。如果我们班要求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么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你坐在什么位置呢?2.交流反馈:老师:啊!大家的方法还真不少呢!下面的同学请仔细听,谁愿意来扮演家长,找一找这个位置?学生活动:状况一:找对了位置。这是你说的吗?你的方法表示得很清楚。状况二:找错了位置。哟,看来你的表述方法别人不一定能明白。说明:再看看,这位同学介绍的位置?一齐说一说,他坐在第4组,第3个?“第4组,第3个”还可以怎么说?对了,在教室里,像竖着这样的一组就是列,那横着这样的一排就是行。第4组,第3个也可以说是第4列第3行?板书:第4列,第3行。学生活动:好,第4列,第3行的位置在哪?谁来找
4、一找?状况一:找对了位置。这是你写的方法吗?状况二:找错了位置。这谁写的?请站起来。大家说说他为什么找错了?质疑:可如果我是家长却认为是这个位置,哎?怎么回事呢?23.小结:提问:看来,在确定教室里同学们的位置时,首先要明确第几组的位置?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面对同学,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列;这是第几行?一齐说(第2列) 。请第4列的同学挥挥手;从前往后数,这是第1行,这是(第2行)?请第5行的同学起立。电脑显示平面图:(示课件)如果把教室里的座位画在平面图上,我们还是从左往右数,请同学们小声的数一数,这是第1列,第2列,这呢?接下来是第4列第5列;从下往上数,这是第1行,第2行,第3行
5、第4列,第3行的位置在这(电脑闪烁) 。同意吗?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找出小青的位置,在哪儿?请同学说一说。二、探究方法,认识数对:1.引入数对:刚才同学们在确定位置时,用了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下面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世界都统一的确定位置表示方法,想知道吗?它是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仔细看小青的位置是(3,2) 。板书:(3,2)2.提问:上下联系看一看,这种表示方法你看懂了什么?还有谁能说说?3.说明:是的,我们一起完整的说一说:(3,2) 。读作:小青的位置是三列二行板书:小青的位置是三列二行4.提问:同桌的两位再互相说说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5.继续说明:然后在这两个数中间写逗号,
6、外面添括号。这样的一对数就能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了。数学上把这样的一对数称为“数对” 。板书:数对这个数对就读作:(3 ,2)一起读3列2行6.练习两组(其中一个学生的数对与上面相反):请看大屏幕这是谁?小敏坐在哪儿?生说:“她坐在第2列,第3行?师问:“用数对表示是?”小敏同学的位置是(2,3) ,谁能完整的说说?教师演示课件。板书:(2,3)7.比较:这两个数对一样吗?为什么呢?学生: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第2列,第二个数表示第3行。板书:第2列 第3行8.提问: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9.比较感知数对的优点:活动:给你们10秒钟,能用数对写出你的位置吗?反馈:写完的请举手。我来考考你们。请某
7、某用数对3说出你的位置。 (电脑演示)完整的说“你的位置是”?检查:好,现在请同桌互相检查检查,如果写错了就赶紧改正过来。比较:把数对表示法和(指黑板)先前你们的表示方法相比,有什么感受?对啦,用数对表示方法可以比较简便的确定位置。10.揭示课题:确定位置(板书)11.再认数对:提问:下面,请把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先和同桌比一比,再和前后的同学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好,开始行动吧!交流:谁来向大家宣布自己的发现?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电脑出示)你同桌的数对呢?(电脑出示)学生:(分步反馈)我发现和同位同学数对中的第2个数都是。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我们都坐在同一行。老师:还有哪些同学
8、数对中第二个数和他们相同?请举手!那前后同学相比,又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呢? 学生:因为我们都在同一列。老师:数对中第一个数和他们相同的同学请挥挥手。你们都发现了这条规律吗?三、方格图上确定位置1.引入: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明白了数对可以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走进“学校附近的平面图” 。出示:这些建筑物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呢?这是学校附近的平面图,它们的位置就在这个区域里。 (点击出现6个建筑物。 )2.提问:现在我把6个建筑物用圆点表示移到方格图上,你们能用数对确定它们的位置吗?3.说明:如果图书馆的位置用数对(2,3)表示,那数对中2表示什么?3
9、呢?其它建筑物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吗?请拿出练习纸,像老师这样在建筑物旁写上数对。4.反馈:公园的位置是?邮局的位置呢?学校的位置呢?5.提问:看方格图写数对你们有什么诀窍吗?(课件示)6.小结:只需从已知图这点出发,先看竖线指着几,就先写几;再看横线指着几就再写几。也就是说,先看水平方向点的位置,在看垂直方向点的位置。 (课件示)四、回归生活,应用数对1.游乐场:师说:我们也可以把实物图放在方格图里。 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课件示)42.趣味题:师说:,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同学们能不能灵活永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根据数对说成语:实际上,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是互通
10、的,我们来看一看。确定数对,用数对说成语。如:(10,10) ,成语“十全十美”等。五、总结收获,师生互评1.谈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谁来谈谈你的收获? 还有谁愿意说?2.互相评价:同学们,今天就这堂课的表现,你们能向老师一样用数对的方法,说说你想夸夸谁或想对谁提提建议?3.及时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对的知识,请看米老鼠向我们作的介绍(电脑课件):电影票、地球仪、谁发明了数对等。4.谁发明了数对:数对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方便,国际象棋,地球仪,地图,电影院等地方,都有广泛应用。既然数对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那是谁发明了它呢?让老师给你们介绍介绍!那究竟是谁这么聪明,发明了数对这
11、种方法呢 ?这个人就是他笛卡儿。笛卡儿,1596年3月3日出生。笛卡儿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有着诸多成就的笛卡儿是在什么情形下发明的数对的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也象我们一样,想用一个好方法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但是笛卡儿无论怎么尝试,都无法用一个数来确定点它的位置!一次偶然的机会,蜘蛛给了他启示。他生病了,躺在床上,看到墙角有蜘蛛在织网,蜘蛛网上有很多的交点,这些点是横着和竖着的蜘蛛丝相交而成的。 “有了”他忍不住叫了起来,用两个数不就可以将点的位置确定下来了嘛!”于是,经过思考,笛卡儿最终发明了数对!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笛卡儿还吧蜘蛛网化简成网格,也就
12、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平面坐标系了。教学内容分析探究;一、问题解析: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此课的学习安排在第二学段,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应该说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并且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起着较大的作用。本节课的确定位置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在
13、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位置中逐步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以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根据学生情况及本课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5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探究、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二、实施小策略:1.谈话
14、交流、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本课之前,我上网参阅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大多数教师采取情境导入的方式,其中也有一些案例是利用“家长会”的情境展开教学的。可仔细研究下来,他们的“家长会”仅仅起到引入新知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将“家长会”融入到新知的教学中。我认为“家长会”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设计本课时,我采取的策略是:从家长会引入,首先让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在寻找位置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认识冲突,于是启迪学生发现解决冲突的措施是:统一数的方向,明确哪边是第一组。然后,通过课件,将实际的教室座位图取代教材中的情境图,教学素材顿时鲜活起来。这样做
15、,将书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新课导入没有丝毫的“作秀” ,学生是实实在在的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自己位置的问题中获得了亲身体验,就很容易用数对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了。2.探究方法,认识数对,自己发现,提升规律在教学“数对”时, 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直授方式,而是由老师板书“数对(3,2) ”,让学生与“第3列,第2行”上下观察对比,自己感受“数对”的具体含义。接着,说“数对”找同学,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等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为了进一步探究“数对”中的规律,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先和同桌比比,再和前后同学比比。学生
16、通过自己的观察、同伴的交流共同发现“同列的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同行的数对中第2个数相同”的规律。大家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愉快地深化了对“数对”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对”方法的优越性,新课引入阶段我规定学生在1分半的时间内,用每人喜欢的方法把自己现在的位置写一写、画一画。在认识“数对”后,让学生在10秒内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简约性。3.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突破教学难点看方格图上的点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此节课学习的难点之一。为了避免学生单一借助教室平面图来理解“数对” ,带来认知上的局限性和学习上的疲劳感,我将书后练习题的宣传影像有
17、机的整合。通过播放影像片,让学生找到熟悉的旅游景点。然后让课件先出示景“点” ,再出示横竖“线” ,最后形成了方格图。从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数对,运用数对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中老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看方格图写数对,通过质疑“看6方格图写数对你们能找到什么诀窍吗?” ,由学生总结得出:“从一点出发,先看竖线指着几,就先写几;再看横线指着几就再写几”的方法,将“数对”的表示方法与今后的平面坐标图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虽然需要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但展示了知识形成、发展和认识的过程。4.回归生活,应用数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我将练习部分设计为3个
18、层次:在趣中巩固“数对”的认识。 “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金钥匙”。因此,在巩固练习中首先“用数对来评价”:我让学生展开评价,不说出姓名,用数对表示出被评价学生的位置,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实较高。学生会仔细倾听是否有人评价我,也想考察同伴是否能根据我说的数对找到评价的对象。这样的巩固学习的策略简单又实用。“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展示个性体验成功。让学生做设计师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对知识的应用,在设计时还有许多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需要考虑,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数学,正是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由于学生思维迥异,带来的设计结果也各不相同,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
19、学会了数学,还学会了生活。 把数对的知识由教室拓展到课外。数对的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概率较少。所以我通过课件介绍经纬线,电影院的座位、宾馆的房间编号、国际象棋的棋盘.谁发明了数对拓展了数对的应用领域。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数学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作者简介】梁晓英 ,女,汉族,甘肃省酒泉市人 ,1972 年 3 月 13 日出生 ,甘肃省酒泉市北关小学二级教师,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市级骨干教师,区级课改先进个人。现在主要从事班主任兼数学教育。梁晓英 18219978635 邮箱: 甘肃省酒泉市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