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冀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冀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全册_教案第一章 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一节 食物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石家庄四十中学孙秋菊教材分析人生活在生物圈中,并从中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怎样健康饮食呢?第一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本册的开篇章节。考虑到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中,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安排了淀粉的探究实验、蛋白质和维生素 C 的实验,最后归纳总结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这样处理教材比原来直接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符合课标的要求。此外这些营养物质的
2、吸收也正是新陈代谢过程的起始部分,为下面课程的讲解做了准备。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验证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和维生素 C。难点是“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探究活动。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书中已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表达能力也较好。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想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形成实
3、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技能性目标1尝试正确使用生物实验用具。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性目标参与小组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溶液准备包括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蛋清液) 、橘汁、碘液、10%的氢氧化钠、 3%的硫酸铜溶液、清水、蒸馏水等;实验用具包括研钵、试管、解剖剪、解剖针、刀片、纱布等。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材料“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制定一份营养全面的午餐食谱,并在课上带来食谱中的食物(每样食物少量即可) 。- 1 - 2 - 3 - 4 - 5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
4、二:七年级生物上册 1.4.8 鸟类教案 (新版)冀教版第八节 鸟类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是对鸟类的介绍,顺便总结出鸟类的特征。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鸟类的特征。而鸟类特征的获得,是在学生对鸟的外形、骨骼等一系列特征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学生对家禽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常见的家禽如鸡、鸭、鹅等,对鸟类的概念也有模糊的认识。但是,学生不会明白鸟类为什么能够飞翔,而人类插上翅膀也不能飞翔,这是本节课的切入点,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前应准备好家鸽的实物,家鸽的骨骼标本或鸟的有关视频等。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总结鸟类的基本特征和适应飞翔的特征。二、教学
5、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常见鸟类的形态。 2.概述常见鸟类类群的基本特征。3.举例说出鸟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4.说出常见鸟类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资源价值。 能力目标尝试观察、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形成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三、重点、难点 重点:1.鸟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特点。2.鸟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3.鸟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分析鸟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四、教学媒体大屏幕、幻灯机、投影仪或多媒体
6、设备。 五、课时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第八节 鸟类一、家鸽适于飞翔的特征二、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有空气;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卵生。 八、课堂练习题 九、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 十、教学反思冀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三: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一、生物的特征(1 )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 (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 (见课本 3 页)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1 )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
7、、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2 )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五、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 在显微镜里是 q六、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第二节学会观察一、1. 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
8、命问题的第一步。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三、显微镜使用(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1 处;234(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境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想一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与电镜下的花粉粒有何不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没有在电镜下看到的花粉粒大,并且看
9、不到花粉粒表面细微的结构。第三节 练习测量一、对生物进行测量的意义:生物体多为不规则物体,需借助工具仪器及特殊的方法,才能描述生物的形状时,需要数据来表示,要求对生物体进行测量。*二、测量的方法:1、测量叶片周长:用毛线围出树叶的轮廓,取三次平均值。2、测算叶片面积:在方格纸上画出叶子的轮廓,再数个数,然后四舍五入。3、测量葡萄体积: 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 V1 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 V2 用 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4、测量体温:( 1)水银温度计测烧杯中热水的温度。 (2)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5、温度计的使用(1
10、 )轻拿轻放。 (2)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悬垂与液体中。(3 )水银稳定后在进行读数。 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第四节学习探究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二、科学探究实例:12)3、设计实验:( 1.2. ) 材料:菜豆 20 粒,培养皿两个。实验步骤:1、10 粒菜豆种子。2、保持3、4、5、完成实验:6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7、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三、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
11、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四实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实验必须单一变量。实验要有可行性,对比性,真实性。第二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节细胞一、生物绘图方法: 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略偏左。图中较暗的部分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图形务必真实。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的名称。二、常用的玻片标本:(1 )用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2 )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3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三、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1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12、清水。2、从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四、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五、细胞各部分的特点: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 (1)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2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3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
13、细胞核以外的透明黏稠物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4 )细胞核近似球体。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5 )线粒体呈圆柱形。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 )叶绿体呈椭圆形。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六 .七、.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八、金秋十月,观香山红叶,原因是气温降低,叶绿素分解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九、海带细胞里的碘是周围海水的许多倍,而海带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原因是细胞膜的作用。十、细胞分裂及细胞生长过程1、细胞分裂定义: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2、分裂顺序:细胞核先分为两个 随后细胞质分为两份最后细胞分为两份。植物细
14、胞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在细胞中央,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裂为两个。分裂后染色体通过复制数目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生长过程:吸取营养、体积增大 液泡逐渐减少最后形成一个中央大液泡。所以经过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因而生物体也由小长大。第二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什么是细胞分化和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发生了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二、细胞分化与组织: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胞细胞群叫做组织。三、植物的主要组织有:输导组织(运输功能) 、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贮
15、存营养物质)分生组织。四、动物的主要组织功能: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一、多细胞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二、一株完整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三、人体由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组成。四、多细胞生物体由许多细胞构成。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 器官 -植物体。人物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人体-和动物体。五多细胞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各个系统之间的生理活动是彼此协调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六、
16、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七、.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繁殖器官) 、植物体四个层次。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一、动物如草履虫;植物如小球藻;细菌如大肠杆菌;真菌如酵母菌。*二、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收集体内多余的旋转水分和废物排出运动体外 摄取呼吸 食物 消化食物 排物除残食渣三、什么是趋性(应激性)及趋性的意义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四、由单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五、生物按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大
17、肠杆菌、螺旋藻)和真核生物(草履虫、酵母菌、绿眼虫) 。六、单细胞生物体与人类的关系:是鱼类饵料、草履虫净化污水、细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有害:有些单细胞生物引发赤潮。第 三 章 形 形 色 色 的 植 物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一、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 二、观察植物:1、变态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2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1 )直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 (白菜、蒲公英)(2 )须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狗尾草、小麦)变态根:甘薯的贮藏根,玉米的气生根,菟丝子的寄生根。3、茎 :基本特征:具有节和节间。变态茎:马铃薯、荸荠的块茎,藕的根状茎,月季的刺茎。4、叶 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变态叶:猪笼草的捕虫叶,豌豆的叶卷须,仙人掌的叶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