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窦娥的悲剧原因王甜内容摘要:关汉卿在窦娥冤中通过对窦娥这位善良、忠孝女子的悲剧命运刻画,反映了一个黑暗的社会制度下,高利贷的罪恶、官吏的昏聩、百姓被欺压的种种社会事实。对于窦娥的悲剧原因,学术界多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在此我便不再鹦鹉学舌。因此,我就从窦 娥自身及蔡婆婆等人的角度来浅析窦娥的悲剧原因。关键词:窦娥,悲剧,自身,蔡婆婆等人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者酣畅淋漓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社会惨象。虽然窦娥冤情最后沉冤得雪,但是溯本求源,看窦娥的悲剧形成,其性格在主观意志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中不断形成,致使自己的命运一步一步迈向悲剧悬河。与此同时,在窦娥左右的蔡
2、婆婆等人对窦娥悲剧的酿成也无时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从窦娥自身和蔡婆婆等人的角度来看窦娥的悲剧原因。一、从窦娥自身来看窦娥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的女子。她恪守伦常,不懂变通,封建迷信,具有浓厚的奴化意识。她自觉地把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作为人生的信奉理念及行为准则,她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天命思想在其血液里循环,这些都是她泯灭自我、扭曲人性,甚至可以说是“自取灭亡”的历程。因而,窦娥自身的原因可以说是其悲剧的最直接因素。(一)可怜的身世为窦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窦娥惨淡的生活不是生命中半途的坎坷,而是从一出生便开始了可悲的人生。 “妾身姓窦,小字云端,祖民楚州人氏。我三岁上亡了母
3、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 (第一折 )窦娥一出场就自叹好生命苦,浮现出天命思想。婆媳皆为寡,两人相依为命,而俗话说“寡妇门前多是非” ,这便为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伏笔。(二)可悲的“贞孝”观是致使窦娥悲剧的主要原因窦娥原本就是一个出生于读书人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贞节教育。因而在窦娥的心目中,贞节比生命更重要,这是她的精神信仰。她孝顺蔡婆婆,愿意用尽自己的一生来伺候婆婆,甚至愿意为孝而送命。因而,当“贞”、“孝”不能两全时,她万念俱灰。窦娥由于坚守贞节而遭张驴儿陷害,因出于对婆婆全心全意的尽孝而屈
4、招服刑。首先,窦娥在面对婆婆说亲张驴儿时,道“避凶神要抉好日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个霜雪般白(“髟”下“狄” )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把人笑破口。”(第一折)窦娥的这一番话委实变了脸色,她对婆婆的嘲弄实在是有口无心,但是婆婆六十还说改嫁就真的是摧毁了窦娥的贞节信仰,她不可能成全婆婆,因而顶撞了她。此时,贞节观在窦娥心里早已超过了孝道。 其次,看窦娥之“孝”。窦娥虽对婆婆为张驴儿说亲而气愤,还骂她不知羞,但是在婆婆因此而生病时,窦娥还是不计前嫌,全心全意地侍奉她,她为婆婆做羊肚儿汤是孝;而后被张驴儿诬告屈打
5、不招,却在听说要打婆婆时,立即就招了,而接着便蒙冤服刑了,这更是孝。“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呆怎的?情愿认药错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不死呵,如何救你?”(第二折)这样的坚贞、这样的孝道是怎样的悲戚?且在窦娥死后化为冤鬼,她还念着“好马不鞴双鞍,烈女不更二夫。”(第四折)又道“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第四折)由此可见,窦娥的贞洁观和孝道观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她即便不是因为贞节被陷害、因为孝道而替罪,也终究是封建礼教忠实的奴隶,永远都将被欺压
6、。(三)可恨的迷信信仰是窦娥悲剧命运无可挣脱的枷锁窦娥从小就倍受苦难,她无力把希望寄托于现实,因为现实的苦难更让她难以煎熬,于是她信奉天命、逆来顺受,向封建礼教作揖。窦娥自怨自艾,自叹命苦,但又忠于命运。她总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谁也无法改变,因而她在这样的思想禁锢下自主地钻进了迷信信仰的铁笼。作品中“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 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第一折)“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第一折)“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第一折)看窦娥信天、信八字、信香火、信今生来世,她如何不受封建迷信作贱?窦娥临死前还
7、嘱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倒不了的浆水饭,倒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第三折)而后,窦娥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窦娥死后幻化冤魂等等,这些都无一不体现了她对封建迷信的信仰和天命思想的遵从。她仅仅是迷信的附庸品,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起初,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亡母,父亲是一介穷书生,窦娥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想必她多么渴望过一个正常孩子的生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享受母爱,吃饱睡好,无忧无虑,可这一切都离她太遥远了。接着,她又被迫和蔡婆婆成为“家人”,生活得以改变,衣食有了保障,但同时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父亲。等到十七岁
8、与夫成亲,原本以为可以拥有一个真正的“家”,拥有“亲人”,不幸丈夫亡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开始了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的生活,于是她拥有了人生最大的愿望守贞尽孝。但是世事难料、命运弄人,而后张驴儿父子闯入了她与婆婆的生活,窦娥的贞节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她是一个那般视贞节如生命的女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贞节观,她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窦娥的生命历程,随着她的欲求的逐步丢失,人生一步一步走向衰竭,失去“自我”。这是窦娥作为“人”的悲剧性。因而,窦娥的迷信思想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便是从窦娥自身因素出发的悲剧成分, 是无可厚非的。二、从蔡婆婆等人的角度看(一)因为蔡婆婆的自私、胆小怕事,父亲窦天章的懦
9、弱无能,张驴儿父子流氓地痞的飞扬跋扈,贪官污吏不分是非、草菅人命,让窦娥倍受其害。蔡婆婆既可以说是善良的,又可以说是自私的。因为蔡婆婆为人老实,胆小怕事,同时又懦弱,但对窦娥还是充满了爱,这便是她的善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蔡婆婆从事着高利贷职业,因而就具备了一个明显的人性弱点自私。她缺少长远的眼光,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具有浓厚的小农意识。蔡婆婆和窦天章是窦娥悲剧的引发者。由于她的自私,让窦娥陷于不利之境。首先,她见窦娥生得可喜,长得可爱,便预谋让其做童养媳,于是借窦天章欠债未偿为由霸占窦娥为己有。而窦天章无力偿还债务,用窦娥做抵押,是其无情懦弱的直接表现,窦天章一心只想着考取功名,即便一贫如洗,
10、流落楚州,还狠心抵押窦娥做盘缠进京应试。接着,在向赛卢医索债事件上,蔡婆婆和张驴儿父子对窦娥的悲剧起了催化作用。蔡婆婆因为自私、胆小怕事而带流氓无赖张驴儿父子回家。其实她很了解窦娥气性不好惹,不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但是她还是因一己私念带了张驴儿父子回家,这便为窦娥受张驴儿的陷害种下了隐患。而后,在窦娥受到了张驴儿陷害时,张驴儿扬言要将窦娥告官,除非“让窦娥随顺他,叫他三声亲亲的丈夫,他便饶了她!”(第二折)这体现了张驴儿的地痞流氓行为,窦娥守节之心那般强烈,怎会从了他。然而一旁的蔡婆婆却说“孩儿也,你随顺了他罢!”(第二折)因为她胆小怕事,担心事情闹大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再次出于私心就劝窦娥从
11、了张驴儿。可是窦娥却因为她的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官休,“婆婆也,你怎说这般言语!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第二折)于是,窦娥与张驴儿前去见官,屈打不招,进而张驴儿向官献计打蔡婆婆。窦娥一听立马就屈招了,因为她“孝”。但是蔡婆婆却只说“窦娥孩儿,这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杀我也!”(第二折)她很清楚窦娥的为人,知道窦娥不可能下药,但是在窦娥面对生死关头,她却因为胆小怕事而无力挽救媳妇,从而窦娥陷入了悲剧的深渊。(二) 蔡婆婆的高利贷职业是贯穿窦娥悲剧人生的黑线蔡婆婆所从事的高利贷职业是关汉卿笔下所有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首先,窦娥之父窦天章“因无盘缠,曾借
12、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她?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儿做他儿媳妇。”(楔子)因而窦天章出于无奈,被迫将女儿送与了蔡婆婆。这是窦娥的命运首次与蔡婆婆的高利贷职业紧紧地系在了一起,之后窦娥便跟随在蔡婆婆左右。接着,蔡婆婆放高利贷与赛卢医,再三索取取,赛卢医都无法偿还。于是赛卢医心怀诡念,骗蔡婆婆随他到庄上取银子。蔡婆婆信以为真,跟了去,到庄上,赛卢医趁机对蔡婆婆下手,不料遇张驴儿父子,赛卢医慌而逃。不幸张驴儿父子更是无赖,前去向蔡婆婆问清事情究竟后,张驴儿心生歹意“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
13、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第一折)而后蔡婆婆在无奈之下带了二人回家。这便是再次由蔡婆婆的高利贷职业牵制而来的祸害,从赛卢医过渡到张驴儿父子身上,引狼入室,引祸上窦娥之身。最后,在窦娥和张驴儿见官时,蔡婆婆的高利贷钱财没有为窦娥带来半点好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官吏的昏聩腐败导致了窦娥命运的悲剧定格。“我做官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下官楚州太守桃杌是也!”(第二折)张驴儿作为流氓无赖,他的钱财能有多少?而蔡婆婆放高利贷,她的钱财又有多少?不言而喻,蔡婆婆的钱财比张驴儿多数倍。但在张驴儿向官行贿时,蔡婆婆却没有向官行贿,如果她也像张驴儿一样用钱财行贿,那么她远远比张驴
14、儿强,完全可以收买官吏,不至于让窦娥受冤,甚至挨毒打的也不是窦娥,而是张驴儿。但是,蔡婆婆没有那样做,这是其自私的体现。由此可见,蔡婆婆的高利贷职业纠缠了窦娥一生。它卷袭了窦娥从小就跟着蔡婆婆的命运,然后让窦娥被其所携带而来的灾祸缠绕,最后没有被它所救,还同腐败的官吏一起定格了窦娥的悲剧命运。综上所述,窦娥的悲剧是多重悲剧,是“人”的悲剧。窦娥无法摆脱天命思想的束缚,她是封建礼教的产品,具有浓厚的奴化意识。不管窦娥的反抗意识多么强烈,她始终都无法挣脱深入骨髓的“贞孝”观的枷锁。她在封建迷信、“贞孝”观念的禁锢下逐渐形成悲剧性格,迷失“自我”,丢失“人”性。而同时,窦娥又是在蔡婆婆等人外在因素的催化下一步一步迈向了悲剧悬崖,一方面是蔡婆婆所从事的高利贷职业的层层卷入,牵制着窦娥的人生;另一方面则是蔡婆婆自私、胆小怕事的人性弱点,以及窦天章的软弱无能、无情,张驴儿父子流氓无赖的迫害和贪官污吏的昏庸催促着窦娥的人生坠入万丈深渊,最终形成了命运悲剧。参考文献:关汉卿窦娥冤(古典名剧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