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题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三)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2、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3、原子和离子通过得 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点 1、知道原子的构成 2、知道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 1、掌握原子的内部结构 2、离子形成的过程及离子种类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运用放录像、展示实物、教师讲解介绍内容。学生通 过观看,讨论理解该节内容。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过程:【预习交流】1.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实质是怎样的过程?2.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变成其他原子?3. 氯化钠是由什么微
2、粒构成的?【导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原子能不能再分?【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汤姆生发现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交流讨论: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_。电子带负电,但原子不显电性,说明什么?2、阅读课本 P68“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下列相关问题吗?用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大多数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小部分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极少数 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解释:原子中有个坚硬质点,质点体积很小,质点外空间很大。 结论: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
3、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 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活动二、探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阅读课本 P69“拓展视野”交流讨论:1、原子核内有什么?2、你能解释原子核带电的 原因吗?3、结合下表,你能总结出的规律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氢 1 0 1氢 1 1 1氢 1 2 1碳 6 6 6碳 6 7 6氧 8 8 8氮 7 7 7钠 11 12 11(1) ;(2) ;(3) 。 活动三、探究离子的形成1.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原子结构示意图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性质当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8 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不稳定的
4、结构,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为最外层是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当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 4 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不稳定的结构,易得到电子,成为最外层是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金属元素 小于 4 易失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 4 易得电子,不稳定稀有气体元素 等于 8(氦等于2)不易得失电子,稳定4.离子的形成及分类a 钠离子的形成过程 b 氯离子的形成过程每个钠原子(Na)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Na +)每个氯原子(Cl)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Cl -)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NaCl)。阳 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的离子。如
5、 Na+、 Ca 2+、 Al 3+ )离子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离子。如 Cl- 、S 2-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离子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物质。由离子构成物质有: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总结、反思、提升】1、反思: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中,其中钠离子带_电,氯离子带_电,那么氯化钠物质显电性吗?为什么? 2.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何关系 ?在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又有何关系?3.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那么离子能重新形成原子吗?4以下几个结构示意图失去_个电子 得到_个电子A B C D E F G H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 属于阳离子的是 ,属于阴离子的是 ,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易失电子的是 ,易得电子的是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回顾,形成笔记,并展示。【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