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申报材料.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4505074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申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申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申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申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申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申报材料植保所生物技术研究室全体同志本年度在科学研究和开发服务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严格遵守院、所各项规章制度,发扬团队精神,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院、所组织的创建文明科室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植保所 2007 年度优秀文明科室,主要成绩如下:一、政治立场坚定研究室全体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和精神,积极参加院所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加以贯彻落

2、实。二、遵纪守法研究室全体同志积极参加院所组织的各项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严格遵守院所各项规章制度,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无安全事故发生,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情况。三、道德品质好1该室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严谨的科研和治学态度,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在室主任带领下,该室同志工作勤奋,经常加班加点。今年年初共产党员张德胜和王永江同志的孩子刚出生,两位同志没有因此影响工作,有时一出差就是十几天,而对母子照顾很少。王永江同志是所篮球队的成员,虽然工作繁忙且有腿伤,在单位需要他参加比赛时,他便踊跃参加,然后再加班把工作按时完成。该研究室的办公

3、室和实验室管理规范,安全管理和卫生制度完善,研究室全体同志认真遵守,为研究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整洁优美的环境。四、业务工作成绩突出本年度生物技术研究室共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在内的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8 项,人员少,任务重。该室同志团结协作,科学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1)在地黄上发现一种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 )新病毒。Tobamovirus 属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能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重要农作物并引起严重危害。迄今已确认的Tobamovirus 病毒有 22 种。生物技术研究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在

4、地黄上首次发现了一种 Tobamovirus 属新病毒。完成了该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找到了该病毒为一新2病毒的分子证据,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 Tobamovirus 的研究内容,为了解病毒的进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而且对于预防和防治该病毒引发的病害流行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项研究的部分成果于 2007 年 12 月 5 日在 Archives of Virology 上在 线发表。(2)建立了三种甘薯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 G 病毒(SPVG)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是危害甘薯的主要病毒。三种病

5、毒常常混合侵染,常规的方法难于区分三种病毒。本研究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DIG)为标记物,制备了三种病毒的 cDNA 探针,建立了可有效区分三种病毒的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技术。另外,还通过对引物浓度、Mg2+浓度、退火温度和酶浓度等 PCR 反应体系和条件的筛选,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三种病毒的多重引物 PCR 检测技术。为三种甘薯病毒间的特异性检测提供了两种简便、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本项研究 2007 年共申报了 2 项国家发明专利。(3)发明了一种脱毒地黄微型块根(种栽)无土繁育技术。该技术的繁殖倍数比常规的繁殖方法提高 1 倍以上,微型种栽比常规种栽减少用种量 60左右,解决了地黄种栽繁育不能重

6、茬种植和用种量大等问题。2007 年分别在本院和温县农科所各建立一个脱毒地黄微型块根无土繁育技术示范基地,示范效果显著。3(4)脱毒地黄、山药和甘薯新品种的试验与示范效果显著。本年度分别在温县和孟州市建立了脱毒地黄和脱毒山药原种繁育和高产示范基地,2007 年推广脱毒地黄 10000 多亩,增产幅度平均为 31%,亩增效益 2000 元,总增产值 2000 万元;推广脱毒甘薯新品种 10 万亩,增加社会效益 5000 多万元。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5)水稻条纹叶枯病成灾原因及关键防治技术研究以及食品安全项目进展顺利。经过大量的调

7、查和细致分析,阐明了灰飞虱在我省水稻主产区的发生规律、带毒率以及灰飞虱发生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在食品安全项目研究方面,进行了土壤改良剂控制土壤 DDT 向小麦籽粒和花生果实运转试验,筛选出了两种控制效果较好的土壤改良剂;开展了 DDT 低富集小麦品种筛选研究。这些工作均按合同要求完成了预定目标。(6)在科普和扶贫项目方面,生物技术研究室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为栾川县叫河乡牛栾村引进种植脱毒马铃薯 600 亩,开展了多次技术讲座并发放技术资料,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7)2007 年生物技术研究室共发表研究论文 4 篇,其中 SCI 源4论文 1 篇,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 3 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 项。五、开发和服务工作收益显著2007 年研究室共完成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 70 多个,各种开发服务收入 30 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科研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