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4504509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件让教师、家长深感困惑和棘手的事情。由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青少年早恋具有尝试、模仿、攀比等心理特征,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要预防和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正确引导、积极避免,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本文试从心理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青少年 早恋 心理特征 应对策略正文关于早恋,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现代汉语大词典把早恋解释为过早的恋爱。所谓“过早”是从年龄的角度上来说的,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言。一

2、般把早恋认为是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过早地对异性产生爱慕的感情并以恋爱的方式进行交往的现象,因而早恋又俗称“牛犊恋”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青少年早恋现象迅速蔓延开来,人数不断增加并逐渐趋向低龄化,而且有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互递情书和浪漫的约会,而是发展到了“租室而居”的程度。因此,了解青少年早恋的心理特征,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早恋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青少年早恋的心理特征早恋行为是青少年青春期性萌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渴望通过接近异性来获得某种情感体验的反应。这种朦胧的性意识并不等同于与异性同学互的正常交往,也不等同于成年

3、人对异性的追求。它是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发育条件下的产物,并由此引起心理上的波动和变化,具备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1尝试心理与模仿心理并存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普遍提早,女子大体从 10 岁至 11岁左右开始到 13 岁,男子大体从 11 岁至 12 左右开始到 14 岁,第二性征出现,引起性意识觉醒。因此,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正是性成熟的高峰期。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青少年尝试通过与异性的交往走进异性生活的天地,以满足其对异性的生理结构和情感世界所产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而网络、影视、书刊等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人化的情感戏、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故事,不可避免地向青少年灌输一些零

4、零碎碎的爱情观念或者性观念,这使得青少年超脱现实地模仿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的故事,并乐此不疲。2、愉悦心理与矛盾心理并存作为一种文化观念,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美与真、善处于联想的串联体系中,在理想化的真善美观念的诱使下,青少年对美的外貌容易产生真、善的联想,从而产生视觉上与心理上的愉悦感。因此,产生于男女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好感是一种很平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是由于自制能力差,相欣赏的青少年容易超越界限,走向两人世界,从而使群体意识减弱,出现脱离群体的倾向。青少年一旦恋爱,便与以学为本职的观念产生了偏差,恋爱时间与学习时间不能合理分配,使得青少年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3逆反心理与攀比心理并存青少年

5、大都处于逆反期,越压制的东西越想尝试,而学校、家长对早恋及有关行为大多持压制态度,这导致了青少年对这种压制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并通过早恋或其他具体的形式进行反抗。虽然青少年对自己的内心需要有大致清晰的理解和描述并显示出一定的成熟性,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又表现出一定的幼稚,如有些学生需要一种介予友谊与爱情之间的感情,但他们不断地更换异性朋友,做情感游戏。青少年心态的不成熟,加之虚荣心的作用促使了攀比心理的产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以有无异性朋友为标准来衡量自身的能力与价值。4回避心理与闭锁心理并存当代青少年最缺少的是理解,但是沉重的学习负担、频繁的人际交往冲突、家长过高的企盼、个别教师的偏见等因素,让

6、青少年承受着成人难以想象的心理重荷。部分学生在这其中屡受挫折,又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便回避现实中应尽的责任,从而选择异性朋友以填充内心的空荡,找回自己精神的寄托。同时,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青少年在早恋的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害怕外界发觉他们的行为,因此恋爱双方把这种恋情作为自己的秘密,深深地闭锁在心中。2、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恋爱的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有生理的成熟、心理的成熟、稳固的事业基础和良好的经济条件。而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经济尚未独立、事业尚未起步,因此青少年是不宜恋爱的,过早的恋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和负面影响:1极大地分散个人精力沉溺于早恋情结中的青少

7、年感情往往被对方所牵制,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这种复杂的感情。而且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差,往往沉迷于感情而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学业荒废,最终一事无成。2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恋爱的同学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单一的异性个体上,以丧失与其他同辈群体交往为恋爱代价。青少年时期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与同辈群体建立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各种人交往。处于恋爱中的青少年往往眼中只有彼此,忽略了与班级其他同学的交往,尤其是与同班异性的交往,这极大地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削弱了班级的凝聚力。3影响正常生理发育和身体健康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易冲动、情感不稳定,早恋更是对情绪带来很大的冲击。这种波动

8、起伏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给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虽然青少年处于生理发育的旺盛期,但是并未完全成熟,加之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感情用事、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极易发生自伤和伤人行为。一旦发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直接伤害。4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 17 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会为日后患上精神病埋下伏笔。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专家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抑郁症及酗酒等病症。5容易造成恋爱悲剧恋爱在遇到波折

9、一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等。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未确立,对爱情和人生的领悟和理解还不够深刻,导致青少年恋爱的成功率极低。青少年对感情的认识有限,缺乏感情挫折的应对能力,容易造成恋爱悲剧的产生。3、青少年早恋的应对策略早恋问题的出现不仅是个体生理发育成熟的表现,同时又是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不能用抵制的态度来绝对禁止,要用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来看待青少年恋爱问题,不能只把它归属于道德品质范畴之列,同时要当成一个社会问题来看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才能预防早恋行为的产生,真正消除早恋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反

10、对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流,一种是严加扼杀。正确的做法应当是:(1)青少年方面1、认识到正常异性交往的好处和早恋的危害性,并学会怎么与异性交往 青少年应该认识到正常的异性交往是非常必要的。不提倡早恋并不是不提倡男女生正常的交往。正常的异性交往可以使得男女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得到互补,使得男女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影响,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由于“异性效应”,能够使得学习效率提高,班级关系融洽。但是很多的青少年不能很好的把握“友情”与“爱情”的度,也不能区别友情和爱情,容易把友情或者是好感当成是喜欢和爱情,发展成了早恋。因此青少年应该学会怎么与异性正常的交往。2、青少年在恋爱中要把握

11、好自己,尤其是女生 现在青少年恋爱有一部分会发展到性行为,而其中的最大的受害者是女生。男生应该学会承担责任,不能仅仅是把恋爱甚至性行为当成是好玩的事情。女生要学会把握好自己,毕竟社会对男生和女生的期望和要求是不同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传统和保守的国家里,人们对女生的“贞节”、“处女情结”等还是很在乎的。女生一旦失足,将会受到家庭、社会的谴责,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婚姻生活。所以女生要把握好自己。3、选择适合青少年的谈恋爱的方式 即使学校的预防工作做得再好,但是早恋现象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既然我们阻止不了,我觉得可以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恋爱方式。首先当你遇到你喜欢的人

12、的时候,不要急于表白。因为这样如果两人不了解的话,很容易会遭到拒绝,影响心情和学习。可以经常找机会跟他(她)接触,谈论一些爱情之外的东西,如学习、活动、班级建设等之类的问题;当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自己也要加倍的学习,各方面都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吸引他(她)的注意力。当两个人彼此了解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一种默契。当你发现他(她)也对你有意思的话,那么可以暗示性的表示一下。比如说要一起努力考取一个不错的高中或者大学。互相鼓励,彼此激励,共同进步,待到时机成熟,两个人便可以真正的在一起。 (二)家庭方面 1、家长要对早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前预防 家长应该认识到早恋是这个阶段发生的

13、普遍性的问题,说明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正在不断成熟。既然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那么家长在处理的时候才能平心静气地跟自己的孩子谈话交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听说孩子早恋了就暴跳如雷,然后粗暴的让孩子与对方分手。另外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由于早恋而走向下坡路的例子,经常跟孩子谈心,讲讲自己当初的恋爱,跟孩子多谈谈感情的问题,这样孩子在出现了感情问题时就会向家长咨询,以便于正确的引导。 2、正确的引导是关键 作为家长如发现自己的孩子确有早恋现象,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劝阻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向他们讲明早恋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更应小心谨慎地帮助女孩,以减轻其心

14、理压力,唤起她们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成才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她们走出情感的误区。另外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应该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供他们参考。 3、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因为很多调查证明孩子在家庭里面缺少应得到的爱,就会转向别的人去寻求安慰,这也是导致早恋的原因之一。所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充满爱的环境。(三)学校方面 1、预防早恋是关键 早恋一旦发生,解决的时候是不容易的,因为感情一旦发生要想再控制是很难的,而且危害已经产生了,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所以预防才是关键。如何预防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的方式来做。首先,班主任或者学校的德育处应该给学

15、生讲清楚早恋的危害,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们对早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开展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请一些有早恋经历的人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下早恋、写作文等等多种方式。学生没有产生早恋倾向的时候就能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就会很谨慎的处理自己的感情问题。老师应该鼓励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并且交给他们交往的技巧以及要把握的分寸。班级和学校也要经常组织各种男女生共同参加的活动,促进男女生之间的了解,打破神秘感。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青少年之间朦胧的早恋,学校需要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辅导;但对公开的亲昵行为,学校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管。明确告诉学生在公开场合的“亲密接触”,有碍文明环境观瞻,

16、也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2、及时发现早恋的迹象 早恋期间的学生一般有下列几种表现:(1)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2)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的趋势;(3)沉默不语,不能按时就寝,逃避集体活动;(4)出现不正常的交往或来往书信明显增多。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作为德育工作者,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做。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教育,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则需要进行悄悄地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 3、教师要转变观念,并且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许多教师对早恋不能接受

17、和容忍,一旦发现就很粗暴的干涉,使得学生非常地厌恶和反感。教师应该认识到早恋是一个青少年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当发现有些男女学生之间交往密切时,一定要先分清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般交往还是早恋。事实上许多男女学生间的交往只是正常交往,并无恋爱动机,如果对他们胡乱猜疑,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反而提醒了那些纯真的孩子而弄假成真。但如果发现他们确有早恋现象,作为教师一定要冷静、慎重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早恋的原因,指出他们恋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对学习和进步甚至身心带来的危害,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及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回到

18、集体和同学中来。 4、积极开展性知识的教育 中国性教育的落后是导致高恋爱率的重要因素。因为社会同以各种途径在影响着青少年,使得他们不断早熟。然而相应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却跟不上,青少年只能自己来通过恋爱来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性教育,让学生通过正当的渠道来了解性知识、释放性冲动,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性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度过危险期。 (四)社会方面 社会各界应多制作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广播、电视节目或读物,同时定期开展各种健康、激人奋进的文娱、体育、艺术活动;另外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大力度禁止、打击不良书报杂志、黄色影、录像的制作和售卖,使纯洁

19、的青少年免受污染、毒害,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结束语青少年早恋行为是由其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对待青少年早恋行为不能过度抵制,只能正确疏导。早恋不仅要治,更关键的是要防,而这种防与治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的共同努力,它需要发挥教育者个人的人格魅力,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释放自身能量,顺利度过早恋的危险期。参考文献:1张日升青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l2刘金玉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早恋问题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3):52533张朝琼析“早恋”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44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5蒋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张麒.学校心理咨询实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7马建青.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8张向葵.青少年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卢家楣.青少年心理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