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 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5, 2011General.No.1232011 年第 5 期(总第 123 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一 、引言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小说的创作直接受到语言的影响 。小说主体通常是一个故事,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联起来 。所有这些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 。小说的语言通常是由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两部分组成 。所谓人物语言,就是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所说的话;除去人物语言,剩下的就称之为叙述语言 。在叙述语言中,根据语言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记叙性语言 、描写性语言 、评
2、述性语言三类 。成功作品中,小说语言无不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韵律 、流畅度和表现力 。优秀的作家会给读者创造出很逼真的场景和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 。那么,什么是 “电影语言 ”呢?从狭义上说 ,电影语言就是电影中的台词 。但是,从广义上来讲,电影语言可远不止台词这么简单 。“台词 ”只是电影语言中很小的一部分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 、方式和手段的统称 。比如说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 、场景 、色彩 、服装 、说白 、音响 、音乐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新的蒙太奇方法: “音响蒙太奇 ”和 “声画蒙太奇 ”;它们都丰富了电影的
3、语言 。但是本篇论文只选取狭义定义上的电影语言,即电影字幕,来做比较,因为本文的主旨是想探寻电影语言的特点,而不涉及其它场景 、音乐等 。除了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本论文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检索工具:语料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 ,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语料库语言学为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大量科学 、真实 、量化的数据,更为语言学领域各个层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说它为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迄今为止,很多学者已经应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和鉴赏做出了新的阐释,或者通过分析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对作者的写作特点做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与传统方法相比
4、,语料库检索方法对研究作家的某种语言特点或作品的主题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避免了传统文学品评中只注重概念演绎或生搬各种文学理论进行穿凿附会的弊端 。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我们可以检索到每个词出现的频率,对小说的总体语言特点做出分析 ,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文章论据中所需要的具体的例证 。王雁( 2007)曾用语料库工具对 傲慢与偏见 的小说文本进行了分析,对人物塑造,剧情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 。本篇文章主要想通过小说版本与 95 年电影版本的语言对比,探讨电影语言的特点 。二 、语料库工具检索结果本文应用的两个比较本文是 傲慢与偏见 的小说文本库和 95 年电影翻拍的电影字幕库 。之所以选
5、择 95 年这个翻拍版本,是因为虽然 傲慢与偏见 这部经典著作已经被翻拍成电影多次,但是有字幕考证的,且可进行建库的只有 95 版浅析 傲慢与偏见 影视作品语言特点佟 玲,杨秀珍(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摘 要: 近些年来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为外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检索工具 WordSmith 4 对 傲慢与偏见 的小说版和其 95 年的电影版的文本进行检索,用更科学的方法,从更客观的角度,证明了电影语言更口语化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关键词: 语料库检索;口语化;非言语行为;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3958(
6、 2011) 05- 0069- 03收稿日期: 2011- 08- 05作者简介: 佟玲 (1986),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 :教学法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Film Pride and PrejudiceTONGLing, YANGXiu- zhe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orpus linguistics
7、has provided us with a newtool to d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y using Wordsmith 4,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al novel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its filmversion produced in 1995, and thus proved, in a more scientific and convincingway, the strongco
8、lloquial feature ofthe filmlanguage.Key words: corpus search; colloquial; non- verbal behavior;69 和 05 版 。05 年版的电影在情节上与原著有较大差别,且电影长度偏短,不能很好地反应出原著的意味 。而 BBC拍摄的95 年的电影版,无论是在情节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更接近原著,而且电影较长,电影字幕文字也就相对较多,更适合作为与小说的比较文本 。电影字幕文本库是笔者自建的,字符数达 4 万多 。运用 WordSmith 4 对两个语料库文本进行检索,主要得到以下两个 wordlist。表 1:电影版
9、 wordlist 中的前 20 个高频词表 2:小说版 wordlist 中的前 20 个高频词三 、讨论与分析由于论文篇幅和版面的限制 ,我们仅把频率出现最高的前 20 个词列入了表格 。但是,在做对比分析研究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范围更大些的前 50 个高频词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电影版本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更加口语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平均句长短WordSmith 4 的数据统计表明,电影中的句长比小说的句长短很多 。电影台词的平均句长仅是 7.91,而小说的平均句长是 17.17,是电影平均句长的两倍多 。两者的差别很明显;这反映了口语中多使用短的句子的语言特点 。
10、短句不仅方便演员的使用,更好表达人物感情和电影主题,而且语言紧凑便于提高电影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不会让观众产生冗长无趣的感觉 。(二)从属连词使用少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从数据库中从句引导词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特点 。比如说 “which”,“what”,“that”等词是从句的引导词 。如果这些词出现的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中的句子较长 、较复杂 。通过对两个语料库中上述词汇进行检索,结果发现,在小说版语料库中 “which”,“what”和 “that”出现的次数在词频表中分别排在 36、42、和 11 位,其使用频率分别是 0.44%、0.39%、和 1.30%。在电影版中这三个词按照使用
11、次数在词频表中排序依次是 106、37、14,所占频率分别是 0.18%、0.47%、1.03%。两组数据的对比使我们看到,在小说版中,连词无论在使用次数还是在占总体频率上都大大高于电影版,这说明小说中的从句较多,电影中较少 。这三个词里面,只有一个词 “what”在电影里的使用频率高于小说中频率 。但是,从 concord 中检索可知 “what”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 149 次,真正 “what”用作从句中做连词的只有 44 个,仅占“what”总使用次数的 1/3,而且 “what? ”这个形式出现了 10次,这是电影对话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形式,表示对对方提到话题的异议或者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
12、语 。相反,在小说中“what”一共出现了 480 次,其中 357 次用于从句中 。所以“what”用作从句中作为引导词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约占总使用词数的 3/4。而 “what? ”这种形式却没有出现过,这一点也恰好表明,电影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三)人称代词使用不同在电影版中排列最靠前的两个词是 I 和 You。这清楚的表明了电影的特点:谈话较多,且多是两个人间直接对话,这使得 I 和 You 的使用频率超出了其他人称代词 。而小说版的傲慢与偏见 中, I 的使用频率排序在第 6 位, You 在第 14位,虽然也比较靠前,但与其在电影版中的使用频率相比就相形见拙了 。在小说版中, E
13、lizabeth 的使用频率排在第 33 位, Darcy在第 53 位,他们是文中主要的两个人物 。但是在电影语言中, Elizabeth 出现的频率很靠后,取代它的是 Lizzy,从这个侧面也表现出了电影语言更加口语化的特点 。(四)现在时应用多于过去时在电影版中, “be”动词的现在时形式使用频繁, “is”排在第 8 位, “are”在 23 位,过去式 “was”在 42 位, “were”已经排在了 98 位 。这与小说中的使用情况是极不相同的 。小说中过去式 “was”出现了 1847 次 ,排在 9 位,而 “is”出现了 858 次,排在第 23 位 。“were”排在 36
14、 位 ,“are”根本就不在前 50 个词中 。这表明 ,作家在创作小说时 ,经常使用过去时态来讲述故事发展情节 。而在电影中,因为是即时的对话和表达,多用现在时态 。四 、电影的弥补策略小说中的文学语言能够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通过语言让人们对一个具体情景或者人物产生一个抽象概念 。但是,这种语言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确定性的;而且,不同的语言在读者脑海中构建的实体也不同 。因此,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来联想并构建出一个场景或者人物 。所以文学语言可以唤醒读者记忆中的一些人物和感觉 。这种画面原本是模糊的 、不清晰的 。小说语言也正是利用这种模糊性来对文学主题以及人
15、物进行塑造,所以小说语言通常使用较多的描述性语言来帮助读者构建脑海中的画面,所表达的内容通常比较深邃 、细腻 、复杂 、丰满 。电影则不同 。电影的有限的时间和长度决定电影的语言更为紧凑 、简洁 、明晰 、直白,更加口语化,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留给读者足够的时间慢慢了解和欣赏人物性格或情节 。很多时候,电影的语言是编导已经编排好的,以便能将电影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快 、更好的展示给观众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 。电影语言的这些特点,很可能会造成小说中许多描写性语言的优势的缺失 。电影是如何弥补这一缺陷的呢?(一)画面弥补在小说中,作者能够娴熟的使用文字来促成情节的发展,无论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还是
16、对话的展开都很细腻,很有感染力 。而在电影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或者人物外貌描写就很难在镜头上体现,但电影有画面的优势,可以弥补其缺少描述性语言的缺陷 。电影语言是由话语和画面构成的,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观赏到演员的表情,也可以听到演员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用眼睛和耳朵去判断和领会电影的语言,不像在文学作品中,只能依靠思维去想象 。(二)非言语行为弥补文学语言给我们带来很多优美的修辞和句子,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从自己想象的意境中得到美的享受 。有些人会认为电影语言过于简单直白,没有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但是电影语言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在电影对白中,演员可以通过语言的语调 、表情
17、或者手势等非言语动作,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感情 。语言行为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伯德威斯特尔 (王勇 ,2010)曾对同一文化中70 编辑 / 赵忠军(上接 53 页) 心理表征)后,就能实现对框架各成分的指称 。” 11而在把心理表征实现为语言符号时,我们可以利用框架的认知功能(即我们已有的百科知识或经验)省去部分语言成分 。与此同时, “语言表征队听话人的心理表征地作用不是简单的再现,它往往更改后者的某些终端赋值, ,这种新的信息更新了当前心理表征的某些细节,而且,这种更新可能进入听话人的长时记忆,对以后的表征(包括心理表征和语言表征)产生某种影响 ”
18、 12在例句 “桃李满天下 ”中,说话人(即学生)在用语言手段激活了听话人(即教师)大脑中的认知框架(即对 “园丁 ”和 “桃李 ”的隐喻认知)后,就能较为顺利的实现对老师的节日祝福 。在语言表达中,学生省去了部分语言成分(包括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因为这些都是隐喻中所包含的有关教育和园艺种植的百科知识 。但是,在该句祝福语中,我们还能从中体会出此处的 “桃李 ”并非指听话人(即教师)的全部学生,而仅指有一定成就的学生 。因而,此处的 “桃李 ”的终端赋值已出现改变,这就是其中的新信息,同时也表明了学生对老师的祝愿是希望由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各个都是优秀的,都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并成为老师
19、的骄傲 。这种信息的更新,能让听话者(即老师)心里倍感温馨,同时也可能会成为教师以后工作的动力之一 。以上是我们利用现实表征 、心理表征与语言表征理论对教师称谓 “园丁 ”的认知分析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园丁 ”这一职业称谓在现实的语言运用是如何完成的 。上述就是我们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语职业称谓 “园丁 ”的初步探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原型与范畴理论,还是隐喻理论,亦或是认知语言学哲学观都能从相应的视角对 “园丁 ”这一职业称谓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 。“园丁 ”这一称谓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它的发展还会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1曹国军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到文化心理考察
20、 J.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院学报 2002.11.( 3) 29- 32.345691011刘宇红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278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2许志民 .欧美语义学导论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编辑 / 侯健的人在对话中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做过研究,认为言语交际最多占整个交际行为的 30%左右 。由此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非言语行为指言语行为之外的身势行为 、目光语行为 、沉默语行为 、衣着打扮 、人体姿态 、面部表情和交谈时的身体距离等无声语言 。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可以用
21、来交流信息 、传达思想 、表达感情 、态度等 (贾玉新, 1997)。非言语行为用生动逼真的身姿 、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感情,既将枯燥无味的语意表达出来,也将交际变得通俗易懂 。电影中的非言语行为十分丰富 。在电影背景画面和音响设备的帮助下,演员可以用表情 、眼神 、手势等非言语行为把小说中的描述展现的生动逼真 、惟妙惟肖,甚至更加淋漓尽致 。这是电影所特有的张力 。电影中的另一类重要的非言语行为表现在语音 、语调的使用上 。发音的变化可以表现人物特点,语调的变化可以体现人物的感情变化和电影情节的发展 。话语的轻重缓急,语音,语调,重音都传递丰富的信息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电影导演常常会要求演员
22、改变说话的语音 、语调和速度 。所此,电影中的非言语行为可以使缺失的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性语言得到很好的有效 、甚至超效补尝 。五 、结语以往的文学评论多对作品的结构 、风格 、隐喻等语言特点进行研究 , 这种传统的鉴赏方法秉承了文学研究的精髓;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 ,有时难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引进语料库的研究 ,能够从更客观的视角对文本进行分析 ,从而为文章提供更加令人信服的鉴赏成果 ,再结合主观分析可谓是有理有据 。本文通过使用 WordSmith 4 的语料库检索工具对 傲慢与偏见 小说版与作者自建的 95 电影版两个语料库进行检索,比较科学的证明了电影语言区别于文学作品语言最大差异是口语
23、化,然后又分析了电影语言的弥补策略 。参考文献:1Sinclair, John.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35- 39.2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68- 70.3简 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M.林立,译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7.4王雁 .傲慢与偏见 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J.南京: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46- 49.5王勇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学英语报网站 ,2010.6杨惠中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56- 59.7杨建枚 .警察与赞美诗 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J.重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3) :47- 50.8张娜 .电影会话的特点 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2.9赵敏 .英文影片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D.广西:广西大学 ,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