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7 页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年级地理学科试题命题审校人:桐庐中学 李小平 萧山中学 黄文军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2013 年 7 月 20 日,我国从太原 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三颗小 卫星。太原( 112E,3
2、7.5N)、酒泉(98.5E,39.5N)、西昌(101.5E,27.5N)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基地。2007 年 9 月 22 日,我国宣布将在海南文昌(101.5E,19.5N)建设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据材料回答 12 题:1.相对于其它三个卫星发射基地,下列不是文昌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优势是:( )A纬度最低,初速度大,节省燃料 B四面环海,可多向发射,安全系数高C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设备运输 D邻近广州、深圳,科技力量雄厚2.7 月 20 日,太原发射小卫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4.5N 以北可以观察到午夜的太阳B文昌和西昌的地方时相同,且可同时观测到日出C四个基地中,文昌的正午太
3、阳高度最大,且昼最长 D四个基地均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2013 年 10 月 12 日,北京香山 红叶节开幕。据香山 红叶物候 观测小组的统计数据显示,19 日,红叶平均变色率为 43%,24 日达到了 60%。图 1 为香山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 34 题。3.公园管理部门计划在甲地和山峰之间修建观光索道,设计缆车的运行速度为每分钟 100 米。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从甲地上行过程中观赏到红叶的变色率逐渐降低 B从甲地乘缆车到达山峰需超过 27 分钟 C缆车的起止点的相对高度为 575 米 D游客发现乙处红叶林长势明显好于丁处4.红叶节期间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
4、的有( )A位于甲处的缆车站 B位于乙处的观景台 C游步道旁小河河水枯竭 D峰顶层林尽染图 例景观点游步道山峰11609E|11607E|3959N-3958N-250乙丙型丁型37505000甲图 1第 2 页,共 7 页5.图 2 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上游河段两岸四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最严重的是( )A. B. C. D.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 统。 2013 年 7 月,新疆伊犁州昭苏县连续发生数场冰雹灾害,受灾面 积达 11.55 万亩。据此回答 67 题:6.此次冰雹过程,影响新疆昭苏县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B C D7.当昭苏县遭遇强冰雹天气袭
5、击时,正在阿克苏市采访的记者感受到了 68 级西南风,则阿克苏市位于昭苏县的( )A东南方 B. 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图 3 为 2013 年 5 月 25 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收 获进度示意 图, 读图完成 810 题。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比,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最显著B乙地区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差异最显著C丙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最为显著D丁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9.影响图中各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雨带的推移 B光照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 D土壤肥力的高低10.当
6、甲地区小麦收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部分地区因地势低洼,光照不足,推迟收割B乙地应做好麦田排涝,加强田间管理C丙地农民抓紧采摘,防止烂棉D丁地应注意抗旱,并防止低温冻害图 4 中,虚线 ACB 表示晨昏线, EOF=150,阴影部分表示 11 月 6 日。读图回答 1112 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图表示北半球 该图表示南半球 AC 为晨线 BC 为晨线A. B.C. D.1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1 月 6 日 6 时 B.11 月 7 日 18 时 C.11 月 5 日 6 时 D.11 月 5 日 4 时乙丙丁甲灌浆 成熟收割收割完毕 乳熟图 3图 2北ABCEO
7、F图 4第 3 页,共 7 页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 5 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 题1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B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14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 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 亿年,周围有 4-5 亿年之前形成的沉 积岩,图 6 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516 题15形成“蜂巢” 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
8、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1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根据图 7 及题中提供的信息,完成 1719 题:17若图是以 O 点为中心的侧视图, FG 为赤道上的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HI 两点的昼夜长短相同B.HI 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C.HI 两点的季节相反,时间相差 12 小时 D.HI 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18若图中 F、O、G 为赤道上的点,FG 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 FG 之间经度范围 为4 月 12 日,以外为其他日期,则北京时间为( )A.
9、4 月 11 日 20:00 B. 4 月 13 日 16:00C. 4 月 13 日 24:00 D. 4 月 12 日 16:0019若图中 F、G 是地球表面上的两点,其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当 O 点为南极点时,6 月 22 日 F 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535 B.68.5 C. 6.5 D.21.5图 8 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示范围内,植被种 类 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亚图 5第 4 页,共 7 页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地衣均有分布。据此回答 2022题:20.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降水差异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10、( )A甲地纬度低,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B乙地位于河流谷地,焚风效应显著,降水最少C丙地深处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D丁地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空气上升运动显著,降水最多21.关于图示地区的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到丙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由甲向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由甲到丁体现了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由丁到乙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22.关于甲国最大河流恒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流经恒河平原,泥沙含量大B源于喜玛拉雅山脉南坡,落差大,水流急C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每年的 10 月到次年 5 月为汛期D在恒河三角洲分流入海,排泄能力强
11、,不易成涝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循 环和相互转化之中。图 9 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2325 题。23.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则(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Cb 可示意成都多夜雨 D白天,a 可示意陆风24.若图示为某大洋环流模式图,则( )Aa 可示意北赤道暖流 Bb 可示意日本暖流Cc 可示意西风漂流 Dd 可示意厄加勒斯暖流25.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乙丙表示近地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 a 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人类活动B影响 b 的主导因素是洋流性质、海陆位置C影响 c 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D影
12、响 d 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纬度高低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乙 丙丁甲abcd图 9图 8甲乙丙丁第 5 页,共 7 页二、本卷共 3 小题,共 50 分。26. 图 10 为北京时间某日 15 时的太阳光照图,C 点的纬度是 75S,点 F 为线段 AE 的中点,读图完成 4小题。 (12 分)(1)D 点的地理坐标是_ ,_;其正午太阳高度为_。(2)线段 AB 的实地距离约为_km ;(3)A、B、C 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_;图中各点昼长按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4)D 点位于 B 点的_方向。27.图 11 为东亚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 ,读图完成 5 小题。
13、 (16 分)(1)甲地气压值为_(2 分)(2)图示季节,乙地气候特征为_。 (2 分)(3)乙丙两地风力更大的是_,判断理由:_ 。 (3 分)(4)未来 48 小时内,丙地将经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据图,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6 分)(5)当日丁地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据图,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 分)28.读下列关于新几内亚岛的材料,回答 4 小题。 (22 分)丁第 6 页,共 7 页材料一: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 查亚峰,海拔 5030 米, 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 锥,部分山区近期 还发生火山 喷发,并有频繁
14、的地震。材料二:新几内亚岛简图材料三:甲城市气温资料(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描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6 分)(2)根据材料分析该岛最大港口莫尔兹比港的自然区位。 (4 分)(3)根据材料二、三,运用所学知识,指出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6 分)(4)乙河为该岛最大河流。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乙河上游植被破坏对河口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6 分)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 27.1 27.5 27.2 26.9 25.3 25.4 24.8 24.9 25.2 26.6 27.0 27.3第 7
15、页,共 7 页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最终定稿人:桐庐中学 李小平 联系电话:13362188121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共 12 分) (1)105W , 75N(2 分) 30(2 分)(2)6660km(2 分)(3)B(2 分) DAFB EC(2 分)(4)东北(2 分)27.(共 16 分) (1)995P 甲1000(2 分)(2)低温少雨(2 分) (寒冷干燥不给分)(3)乙(1 分) ;等压线较密集(1 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 分)(4)此时,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
16、温较高,气压较低(2 分) ;当受锋面影响时,气温降低,出现大风,雨雪天气(2 分) ;锋面过后,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 分)(5)距沙源地近(1 分) ;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1 分)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有大风(1分) (后两点简单写晴朗、大风,而没有对等压线的分析不给分)28.(共 22 分)(1)特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沼泽广布。 (每点 1 分,任答 3 点给满分)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可不具体写出板块名称,但没有边界类型不给分,板块名称错误不
17、给分) ;地壳抬升运动显著;地壳活动频繁;平原多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第一点必答,1 分,其它任答 2 点给 2 分)(2)山地丘陵海岸,海岸线曲折,为优良港湾(2 分) ;位于山脉西南坡,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背风区(位于盛行风背风地带) ,风浪小(2 分) ; (3)特征:全年高温(1 分) ,气温年较差小;(1 分)原因:位于 10S 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1 分) ,且年变化小(1 分) ;昼长变化小(1分) ,年太阳辐射变化小(1 分) 。(4)河口三角洲(2 分) 。 (乙河上游植被破坏将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得乙河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大)从而导致河口三角洲扩大,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沿海湿地面积扩大;河口地区洪涝灾害多发。 (每点 2 分,任答 2 点给满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D A B C A A B B C D C A B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A C B C B D A C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