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中国时尚摄影的生存现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82528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时尚摄影的生存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时尚摄影的生存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时尚摄影的生存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时尚摄影的生存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时尚摄影的生存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中国时尚摄影的生存现状摘 要:我国的时尚摄影只有不到 20 年的发展历程,整个消费社会及文化意识形态的认知空间,这也大大减缓了其蓬勃壮大并于世界接轨的速度,使其大大延后于整个摄影艺术的前进步伐。中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经济快速发展也让消费文化渐趋成熟,因此与之相关的时尚摄影也势必会进入一个不同与以往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时尚摄影;视觉文化;读图时代 时尚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典型的视觉消费,它借助特定的形象和外观来传递。因此它“可视性”的本质似乎天生就决定了时尚与摄影的密切关系时尚摄影的出现可谓是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绝佳的表现平台。在西方国家,时尚摄影几乎与摄影同时诞生

2、,百年的历练使其早已从单一的视觉表现手段转向更为深层的艺术探索,成为一种文化样式。而在我国,它却大大延后于整个摄影艺术的前进步伐。距今只有不到 20 年的发展历程,必然使中国的时尚摄影显得稚嫩,而且初期受限于整个消费社会及文化意识形态的认知空间,这也大大减缓了其蓬勃壮大并于世界接轨的速度。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近些年来,中国的时尚摄影却展现出了后起勃发的汹涌之势中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带来的不仅仅是与全球同步的信息接受速度和信息量,更重要的是新一轮机械复制时代影像传播技术及一系列隐藏在视觉符号背后文化样态的革新。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读图时代,而经济快速发展也让消费文化渐趋成熟,因此与之

3、相关的时尚摄影也势必会进入一个不同与以往的生存空间,那么本文就粗略从视觉文化入手,浅析当下中国时尚摄影的基本现状及其未来大致的发展趋势。 一、艺术与商业的暧昧 时尚一词,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时装,然而它还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如英文词典中收录的“风格” “品位” “时髦” “趋势”等等,而且本雅明对时尚也有如下界定, “时尚确定了人爱恋的商品希望的崇拜方式” ,由此清晰可见时尚与商品社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关联。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放开,商业为主流的消费社会背景下,以时尚为首的“炫耀性消费”确实暗合了大众普遍的消费心理,并带动了“眼球经济”的热潮,这其中功不可没的当属时尚摄影。从传统意义

4、上对摄影的分类来看,时尚摄影也从属商业摄影的范畴。例如常见的时尚杂志封面及内页广告的摄影,时尚品牌的平面广告,流行音乐专辑封面和宣传照等等,都是通过摄影建构一种良好的视觉形式来刺激受众的观感,引起效仿的冲动,进而促成购买行为。因此很多人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觉得时尚摄影似乎天生就更偏向功能性,而有些背离摄影艺术的轨道。在一直以来重视新闻纪实摄影,喜好沙龙摄影的中国,这种观点更是深入人心。 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日益成熟,艺术观念的广泛普及,摄影创作的语言也趋于多元化起来,不再只是坚持摄影传统的记录与还原,更多也开始走向表达艺术家心声,回归摄影艺术本质的实践。像观念摄影渐渐取代了一部分风光山水

5、的沙龙摄影,出现在各大画廊和收藏机构中,而越来越多的摄影家也多半被冠以艺术家的头衔,这些也势必影响到中国时尚摄影的进程。首先衡量一件作品是否为艺术,从美学角度要看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否为了捕捉和吸引美学兴趣,而且有别于纯粹的娱乐对象,艺术品还必须具有反复多次吸引受众并加深其理解的能力。时尚摄影是站在时尚背后的一门艺术, 是时尚的纪录者, 同时它也同样在制造着时尚,创造着美的神话,时尚摄影从属于造型艺术,这一点大多数人并不否认。然而我国的时尚摄影起步晚是事实,但最近几年的快速猛进也有目共睹,这种进步是与西方国家相比的差距在缩小:无论是视觉表现形式还是影像叙事语言与早期产品目录形式的照片相比,都丰富内

6、涵许多。而且时尚摄影师的职业化,时尚摄影创作团队的规范化也正日渐与国际接轨,媒体的参与让时尚摄影成为时尚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的最佳吹鼓手。打开世面上名目众多的时尚杂志,走在城市的商业街区,看着时尚论坛上眼花缭乱的各色大片,不得不承认,是时尚摄影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并逐渐理解了时尚文化。说到这里,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当今中国时尚摄影的艺术身份。 其次,时尚摄影那略显稚嫩的步伐还需在艺术这条路上得到更多磨练,作为影像生产者的摄影师必定要承受更多考验和质疑。例如目前国内的顶级时尚摄影师陈曼,就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时尚摄影作品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明星摄影师,当然她的成名之路和大多摄影师一样,都是先为时尚杂志拍片,后来

7、渐渐有知名度后,她的摄影之路也越走越宽陈曼从 2002 年开始就不断在法国、美国、中国大陆及香港多次举办个展,最近几年她在中国的几场个人摄影展,像 09 年的“爱的对话” ,11 年的“生”等都取得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这其中的作品除了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外,展出的都是她感兴趣并倾心投入的艺术创作,有艺术装置和动态影像等诸多艺术形式的组成,这与平日里刊登在时尚杂志上带有鲜明品牌标签的时尚摄影不同,淡化影像作品商业因素的同时,更多专注于艺术语言的表述和修辞,单从艺术作品的考量来看,这些时尚摄影作品绝对属于艺术的范畴,尽管有很多人质疑这些展览还是离不开像 Mercedece Benz、GUCCI 等国际

8、品牌的赞助合作,但要知道当今艺术画廊和展览都是依靠商业运作的,都有明确的艺术家和客户定位,这早已是艺术市场化约定俗成的范式,也就是说无论是时尚摄影还是其他艺术摄影都无法完全划清与商业的界限。当然与担负记录客观事实的新闻纪实类摄影相比,时尚摄影的重心更为偏向引导消费,然而叙事空间的开阔也为其延伸入艺术领域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另外,既然是一门艺术,其广泛的传播并不等于接受,接受也不等于理解,理解更不等于赞同,这是符号流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因此基于我国国情,时尚摄影的受众接受度不高也是当下中国时尚摄影所必然面对的一个窘境。例如 2010 年,当红时尚摄影师时晓凡与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迪奥合作,创作的系

9、列作品“上海旧梦”展出,却在中国博客圈激起一股批评浪潮,指责其作品含有种族偏见。原因是在这一系列照片中,时晓凡将身着迪奥品牌服装的西方模特置于密密麻麻的身穿中国现代史上“禁欲年代”服装的“克隆”人群之中。照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传达出的视觉信息令许多人难以接受:对他们来说,这些照片意味着中国人是无个性的大众,而迪奥(与西方)代表着个性。艺术的传达会受限于文化意识形态的制约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里不排除人们对于艺术和商业联姻的方式仍然具有排斥心理。不过往往作品中的视觉元素其实只是艺术家用于创作的符号,早已重新组合赋予其新的含义和表达,符号的暧昧性会导致同一个意义,不同人产生不同的意象。由此可见

10、对于欣赏艺术而言,确实需要更多经验及相近的文化背景才能体会理解符号背后的意义,而我国在艺术方面的普及教育和基本的文化教育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许多,这似乎注定要让时尚摄影的艺术之路走得不那么坦荡。 二、复杂的话语结构 从视觉文化角度来看,时尚就是在视觉化条件下的一种意义生产和传播行为,摄影应是时尚最为合当的视觉表达手段,信息的载体和话语表述者,这种特殊的技术媒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大众出版机构数以万计的发行量促成的,与此同时摄影也扩大了时尚的影响力。众所周知,传统的时尚摄影话语权掌握在摄影师及主流媒体手中,他们表述的话语几乎决定了时尚的走向,再加上时尚文化本身自上而下的社会传播模式,

11、受众只是被动地成为接受方,很难参与进信息生产的过程。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体的新革命,中国这次也走在了风头浪尖,与国际同步感受到了这次非同凡响的洗礼,它带来的变革波及整个传播链条,时尚文化的传播亦然。摄影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加之新媒体的交互特性,让受众有了“说话”的可能性,“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了解甚至采纳受众的心声必然会使传播效果更为有效。因此我们会发现,街拍成了时尚摄影的新势力,只要手持相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时尚摄影师,只要敢于秀出自己的风格,人人也都有可能成为时尚的弄潮儿。现在只要随手一翻就会发现,中国各大时尚杂志中都少不了与街拍有关的专栏,甚至一些专门的街拍电子杂志也都纷纷上线了,

12、像国内目前知名的开啦 p1等等都已拥有相当的读者群,而街拍传播最为疯狂的媒体仍然当属网络,大部分街拍都是通过网站,社区和微博等渠道直接发布,毕竟街拍是传递来自民间的流行信息,自然在最草根的新媒体上最具优势。不过草根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现在很多设计师也开始利用其街拍,从中汲取创作灵感,这不仅颠覆了时尚主流文化的传播特性,更是从另种角度上瓜分了时尚摄影原有的话语权原本的受众承担起一部分摄影师生成影像的职责,同时也削弱了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成为部分议程的设置者。 另外,作为突显时尚文化的重要视觉符号,时尚摄影也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塑造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仔细翻阅当下中国时尚摄影师的作品,我

13、们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创意、用光、道具到构图再到后期处理,大都模式化。个中缘由还需诉诸于符号背后:首先,全球时尚潮流文化是同步的状态,但缔造者却是西方国家而非中国。西方国家发明了摄影,并首先让时尚在消费社会的进程中演变成为一种文化样态,虽说中国在后来引进了这两者,却也在发展上滞后许多。这让西方在时尚的传播上占据了文化霸权,这样一来西方控制了时尚文化的意识形态;而且在强弱文化之间,便有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模仿之潮流所在,因此可以说,在如今时尚文化背景下的时尚摄影主导话语权并不在中国。像国内最为主要的时尚杂志多为与国外杂志合作版权的出版模式,其内容与风格都需与国外原刊的步调保持一致,许多时尚大

14、片的制作团队也完全国际化,即使是国内的摄影师拍摄,也必须参考杂志造型总监和品牌赞助商的意见要求。其次,在时尚摄影中还是最具话语权的表述者还是摄影师,国内许多出色的摄影师多有在国外求学进修的经历,而且目前摄影专业水平有限,教育培训机制的落后对于摄影人才的培养也有很大影响,敢于摆脱模仿塑造个人风格,并愿意在作品中运用民族视觉元素和资源的摄影师还太少。另外时尚摄影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一个好的时尚摄影作品更多的是一个团队齐心合作的结果,这其中应该有艺术指导,造型师,化妆师,道具,摄影师等职务,可是当下中国时尚摄影的团队里总是只有化妆师和摄影师,许多摄影师都要身兼数职,自然没有办法专心于个人特色,也找不到更

15、具创意的突破。以上总总,暴露了国内时尚摄影的不成熟,也势必会导致话语权的部分丧失。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国的时尚摄影走向就完全听从于他国差遣,毫无说话的余地。近些年许多新晋优秀摄影师出现,他们在努力打破这种僵局,试图在个人风格和固有模式间找到一种平衡。要知道,摄影师话语权的使用不但要能把握住大众时尚潮流的趋势,甚至还能带动潮流的改变。广告的目的是销售产品,摄影师的动力来源则是创造力,正是因为这些源源不断地创造,那些惊喜的,梦幻般美妙的时尚图片才能来到我们身边,不仅让我们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还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时尚品位。 综上,不难发现中国的时尚摄影由于起步晚,受众群体接受度不高,新

16、媒体冲击和业界普遍缺少相关方面的理念引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前进道路上仍存在许多有待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近几年摄影界和国外摄影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多了,国内摄影艺术活动也多了起来,摄影艺术语言现在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形式,这些势必会带动时尚摄影更快更好的发展;另外一批在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的新晋摄影师,像陈曼,尹超,张锐,许闯等等,他们的作品也无不彰显出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并且越来越多的摄影师也意识到了利用影像语言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些都会为我国时尚摄影的茁壮成长注入新的活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美用影像筑造的“时尚梦” 。 参考文献: 1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 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4.7;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8.1; 3任悦视觉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8; 4法本雅明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M 2006 作者简介:陈贞旭(1987-) ,女,河南南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影像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