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卷第3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13 N。32005年9月 Joum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mpower Research september,2005文章编号:16723031(2005)03一020907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马井泉1,周怀东1,董哲仁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摘要:我国湖泊、水库的营养化非常严重,且呈发展之势。在众多的治理方法中,生态方法以其效果好,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
2、国内外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生态技术分为控制营养盐的技术和直接控制藻类的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生态原理、技术应用条件、实例应用情况以及技术优点和缺点等。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应综合各项技术的优点,科学地运用各项技术,实施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关键词:生态技术;富营养化;湖泊与水库;修复;水生植被恢复中图分类号:)(524 文献标识码:A1 研究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约有2 300个,湖泊总面积约为717 87l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8,湖泊贮水量约为70881011 m3,其中淡水贮量为22611011 m3,占湖泊
3、贮水量的319。这些湖泊在防洪、灌溉、养殖、航运、生活用水和观光旅游等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排污量日益增加,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给诸多湖泊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湖泊面临着五大主要环境问题旧1,即富营养化、有机污染、西部湖泊咸化、湖泊萎缩与水量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破坏,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湖泊富营养化。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b。,我国湖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且呈恶化趋势,在2000年重点评价的24个湖泊中,4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1个湖泊水体污染严重。国家重点治理的太湖,优于类水质的断面仅占120,富营养化水域占太湖总面积的8
4、35,与历年相比富营养化更加严重。云南滇池则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对93座水库的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水库为65座,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14座。这些大型湖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治理难度亦很大。2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富营养化(eutmphication)一词最初用于描述植物营养物浓度增加对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学效应H。对富营养化很难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因为任何一个水体富营养化性质的描述常常是相对于以前的情况,而且每个水体对营养盐响应存在差别。传统富营养化定义是植物无机营养盐类输入,水体中的浓度过高,促使藻类产量增加,导致水体缺氧b。cooke等将此定义作如下修改,即富营养化是
5、过量的营养物质、有机物质和淤泥输入,从而导致湖泊、水库生物产量增加而体积缩小的过程。湖泊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天然富营养化要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才能完成。而人类经济收稿日期:200412叭基金项目:水利部重点创新基金资助(scx200302)作者简介:马井泉(1977一),男,广西桂林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微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机理的研究。Emil:n甸qiwhrcom一209万方数据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 马井泉周怀东 董哲仁活动可导致湖泊在短短几年内就出现富营养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在2003年指出,在20世纪中后期,富营养化及其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时,
6、其所指的主要为人为富营养化(artificialeutmphication),即由社会的城市化、植物营养物的工农业利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等所引起。人为富营养化是当代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湖泊富营养化的过程和成因比较复杂,其主要表现就是湖泊总氮、总磷含量过高,超过湖体的自净能力,营养盐类特别是磷含量增加使湖泊藻类和生物量增加,这表明水体发生富营养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无处理污水的排放,使得湖泊接纳了大量的工业、生活和农业废水。以太湖流域无锡市为例7 J,从1980年到2000年,生活用水总量从803104td增加到301104td;生产用水量从1980年的4 116104td年增加到2000年
7、的8 519104td年,而无锡市污水处理率仅仅为425(2000年),包括郊县在内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275。我国一段时期以来对湖泊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如修筑堤坝、围垦造田,造成了湖泊大面积的萎缩。在千湖之省的湖北江汉平原,20世纪50年代的湖泊有609个,到80年代仅存309个,面积减少2 657km2。洞庭湖在建国之初有4 350km2,因围垦面积减少到2 432km278。围垦后的湖泊或湿地,在挖渠排水后,改造成农田,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另外,大量修建的水利工程因调蓄等需要建闸,处理不当会造成江湖阻隔,既改变湖泊的水动力条件,引起泥沙的淤积,又会造成生物区系的交流阻断和湖泊生态系
8、统结构的变化,使得富营养化湖泊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系统更加困难。3控制营养盐的生态技术从技术角度上说,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削减湖泊水体的氮、磷以及底泥有机碳和氮、磷的负荷,消除藻类疯长的基础。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是传统的富营养化防治措施。按照进入湖泊内营养盐的途径可将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分为外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外源污染主要包括来自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点源污染以及来自农田径流、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的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是由于湖泊内沉积物中液态营养盐向上覆水中释放,在动力作用下营养盐再悬浮造成的,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即使大幅度削减外源污染,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引起藻类爆发,因此内源污染也是湖体藻类
9、爆发的重要因素。31 内源控制311水生植被恢复大型水生植物不但是湖泊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水生植物在湖泊营养盐控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旧1 0。当水生植物运移出水生生态系统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之从水体中输出,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长春市的南湖在1980年发生“水华”,水质逐渐恶化。1992年开始进行生态工程综合治理,如种植水生高等植物、养鱼、投放河蚌等n“,通过收获水生高等植物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其中于1996年秋季收获莲的茎叶干重达5 362kg,通过莲带出湖体的磷为214
10、6kg。于春季投放的凤眼莲带出湖体的磷达128妇。实施生态工程治理后,南湖的水质有了明显好转。溶解氧含量升高,透明度增大,再未出现过大规模的“水华”和死鱼现象。南京太平湖n21水面栽培水上蔬菜和花卉,其种植面积仅占太平湖总面积的515,但在治理后的一个月内湖体总氮较治理前降低了463,总磷降低484,藻类密度降低63。2,生态工程治理效果显著。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在营养物质和光能的利用上是竞争者。水生植物个体大、生命周期长、吸收和储存营养盐的能力强,能很好地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3I。水生植物还能分泌他感物质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如某些水生植物能分泌克藻物质,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孙文浩4“5。等对
11、上海一块富营养化水域进行治理时,发现种植凤眼莲的水体内藻类大量减少,水质得到净化,在室内模拟实验中排除凤眼莲和藻类之间的营养竞争后,藻类生长仍受抑制,说明克藻物质是由凤眼莲分泌出的。一210万方数据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 马井泉 周怀东 董哲仁我国的许多大中型浅水湖泊都有着水草茂盛、水产丰富、水质优良的历史。但是,随着大量的湖泊演变发展成富营养化湖泊之后,湖水中植被大面积消失,藻类大量繁殖,透明度降低。严重影响了湖泊功能的发挥,危及湖区周围居民的健康,高等沉水植物种群的减少是健康水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标志n引。因此,恢复湖泊水生植被,重建湖泊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正日益受到人们
12、的关注。人工恢复水生植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学者就富营养化湖泊内水生植被的恢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邱东茹7 o等在武汉东湖进行了水生植被恢复重建的研究工作,在人工受控的条件下(建立大型围隔)成功恢复了若干种沉水植物。马剑敏鲥等为恢复水生植被,研究了在武汉东湖的大型围隔、围栏中的植物群落和水质关系,结果表明,围隔、围栏中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围隔中水生植物良好的生长使水的总氮、总磷明显降低。王国祥n射采用群落镶嵌技术在重富营养化湖泊内成功恢复了多种生态类型的水生高等植物。这些研究为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改善水质、逐步恢复湖泊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科技支撑。由于沉水植被恢复
13、受光照等影响较大,因而在恢复初期主要引入挺水植物以及漂浮植物逐步改良水质。濮培民汹1等1991年以来在太湖进行旨在净化局部水源的物理生态工程。实验场地在太湖重富营养湖湾五里湖无锡中桥自来水厂水源区,用不透水材料建立实验围隔区,在围隔区内恢复湖泊原有的健康水生生态系统。实验表明,即便是在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水体透明度非常低的水域内,利用围隔等物理生态工程措施也能恢复湖泊原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对水体能产生明显的净化作用。在浊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湖泊中恢复湖泊原有的水生植被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辅以其它的措施。对于引进的先锋物种,应尽量考虑湖泊原有的水生植物种类,避免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由于沉水植物生活周期
14、比较短,后期植株的衰竭和腐烂容易造成水体的次生污染。因此必须对沉水植物进行适度的收割,将其茎、叶移出水体,这才能有效削减氮、磷,促进健康水体形成。国内目前对沉水植被的控制主要采用人工收割以及机械收割。312生物浮床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污染水域水面种植粮食、蔬菜、花卉或绿色植物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削减、富集水体中氮、磷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国内外对利用生物浮床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开展较多。宋祥甫2等采用水域无土种植方法,在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水稻,通过水稻的吸收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
15、元素,实验表明,在水深14m左右,水面的浮床覆盖率分别为20、40、60的条件下,在84d的处理时间内,对凯氏氮的净化去除率分别为290、498和587,总氮的净去除率分别为321、420和491,此实验为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域提供了科学依据。司友斌汜2等分别以巢湖湖水、合肥环城河水以及安徽农业大学池塘水作为供试水样,研究了浮床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香根草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在56d的生长期内,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3、912和967,对氨氮的去除率则达到了100。同时,香根草是一种集原料、饲料、燃料于一体的经济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浮床香根草技术是一条集
16、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浮床不受光照等条件的限制,植物能很好地生长,并且容易对种植的植物进行收割,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但是,实现陆生植物的水域无土栽培,需要一定的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在许多地方植物难以越冬,浮床上的植物越冬问题以及来年的再次种植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313生态疏浚湖泊底泥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积极交替带心3i。各种来源的营养物质经一系列湖泊物理、化学及生化作用,沉积于湖底,形成疏松、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盐的灰黑色淤泥。在湖泊各种水
17、动力学、生态动力学作用下或湖泊环境变化时,沉积物中营养盐溶出或再悬浮,形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内负荷。同时底泥对环境作用具有累积性和滞后性。内源污染控制主要就污染底泥中积累与释放的营养物质进行控制,一是阻止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如底质封闭等,二是清除污染沉积物,如对底泥进行一21 1万方数据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 马井泉 周怀东 董哲仁疏浚。生态疏浚不同于普通的物理疏浚工程。生态疏浚的目的在于清除高营养盐含量的表层沉积物质,包括沉积在沉积物表层的悬浮、半悬浮状的营养盐形成的絮状胶体、休眠状活体藻类或藻类残骸、动植物残骸体,属于生态工程范畴。生态疏浚对于恢复湖泊水质及水生生态环境,以
18、及减缓沼泽化进程都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疏浚工程清除了污染底泥而保留了泥炭层,这为湖泊内大型水生植物恢复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疏浚是解决内源污染的一种重要措施。我国于1998年首次在云南滇池草海进行了污染底泥的疏浚工程,对水质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生态疏浚强调对疏浚底泥的后续处理,以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或污染物的转移。底泥含有丰富的氮、磷营养物质,可以作为农田、林地以及果园的肥料,也可用于沼气池发酵,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32外源污染控制321 湖滨带湿地恢复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位于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Ecotone)具有过滤、缓冲器功能,它不仅可吸附和转移来自
19、面源的污染物、营养物,改善水质,而且可截留固定颗粒物,减少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沉积物。同时湿地可以提供生物繁育生长的栖息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水危害、保持水土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肯定的是,在湖泊周边建立和修复水陆交错带,是整个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尹澄清心41等研究了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问的小沟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府河的陆源营养物质。其中有植被的290m长的小沟对地表径流总氮和总磷的截留分别为42和65;4m的芦苇根区土壤对地表径流总氮和总磷的截留分别为64和92。Apopka湖25。为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
20、,受流域内面源污染的影响,富营养化非常严重。stJohns河流管理局围绕生态修复的概念制定了该湖的修复计划,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措施是在湖周边建立了一个面积达2km2的湿地示范工程截留进入湖泊的含氮、磷物质。该湿地的水力负荷为65650m年,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7d。该湿地对TsS、TP、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99、3067以及3052。由于该示范工程效果显著,stJohns河流管理局紧接着在该湖周边地区修建了面积14km2的湿地,极大地改善了Apopka湖的水体质量。湖滨带是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后的保护屏障,加强管理和重建湖滨带工程是湖泊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湖滨带湿地恢复的植物选取,应遵循以
21、下基本原则:当地生长适宜性强、较强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好的经济价值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湖泊周围一般有很多坑塘或藕塘等,可改造为湿地净化系统,增设配水和排水系统。湿地区的综合利用,既可净化废水,又可开发利用。322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是利用天然湿地净化污水能力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措施,是指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基质,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自然湿地状态的工程化湿地状态系统。人工湿地根据湿地中的主要植物形式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低能耗、低技术要求的污水处理方法,已被人们所认识。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十分复杂
22、,其中包括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人工湿地基质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的同时,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湿地中生长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直接吸收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微生物是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主要执行者,它们把有机质作为丰富的能源,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和能量。近年来人工湿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暴雨径流和农业废水处理等,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湖库污染防治的研究也比较多。由于富营养化湖泊、水库水体容积非常大,不可能将湖库与周围环境隔离进行集中处理。人工湿地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及高效的氮、磷去除率,适合于对进人湖库的大量污水以及湖库富营养水体进行净化。刘红怛刮等建立人工
23、湿地改善官厅水库水质,开展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官厅水库水的实验研究。在水力负荷为015O45Illd时,夏季cOD。和NWN的去除率分别为50和70,冬季也可一21 2万方数据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 马井泉周怀东 董哲仁达到15和50。该实验探索了人工湿地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可行性,同时为大规模应用人工湿地改善官厅水库水质提供了参数。吴振斌等陋71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在建立的上行流、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对藻毒素含量为01179L的进水,两套系统的去除率分别为685和346。随着流
24、域点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实施,面源氮、磷入湖量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控制面源污染已成为解决富营养化的关键问题。刘超祥旧胡等采用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滇池地区低浓度农村污水。在30cIIl,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4个不同单元床体对cOD、TN、N瞰一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96706、504606、708830和550600。人工湿地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水库的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其应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随季节的变化非常大,在低温的冬季,植物大量死亡,其处理效果随之下降。因此,如何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以及解决植物的越冬问题均是人工
25、湿地研究的重点。323 生物塘系统 生物塘又称为稳定塘或氧化塘,是室外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设施,其基本原理是污水在塘内停留一定时间,经过塘内微生物与藻类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质,从而使污水水质得到改善。氧化塘净化污水是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生物的能力来实现的,它具有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管理简易、高效的除污染效能等优点,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BOD、c0D、N、P等营养物质及病菌和病毒等,同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养鱼、虾、贝类和养鸭等实现污水资源化。据估计,修建氧化塘的基建费用约为二级污水处理的14l,10,运转费用仅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10。氧化塘技术符合我国国情,近年
26、来我国也逐步重视应用氧化塘方法处理污水。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最早研究湖北鸭儿湖农药污染及生物净化的可能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可以将氧化塘改造成为前置库,截留进入湖泊的农业面源废水,净化后的达标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我国对氧化塘的研究利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氧化塘结构不合理,净化负荷低以及氧化塘普遍存在淤积问题,没有解决氧化塘过冬技术等。氧化塘的核心问题是净化负荷低,简陋的单塘形式完全依赖于自然净化能力是造成负荷低下的根本原因。对氧化塘的改进措施包括改变氧化塘的单塘形式为复合塘,串联型式;在氧化塘内种植水生植物,增强生态净化能力等。4直接控制藻类的生态技术生物调控(
27、biomanipulation)概念最早由shapim提出,就是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控制水质。主要原理是调整鱼群结构,保护和发展大型牧食性浮游动物,从而控制藻类过量生长心”。鱼群结构调整的方法是在湖泊中投放、发展某些鱼种,而抑制或消除另外一些鱼种,使整个食物网适合于浮游动物或鱼类自身对藻类的牧食和消耗,从而改善湖泊环境质量。这种方法不是用直接减少营养盐负荷的办法改善水质,而是采用减少藻类生物量的途径达到减少营养盐负荷的效果,效益可持续多年。生物调控比较适用于小而浅的、相对封闭的湖泊系统,由于在浅水湖泊生物分布垂直空间差异较小,因而生物调控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些浮游植物控制的效果较好。对应于传统
28、的营养盐控制技术,生物调控是管理生物组成,通过管理湖泊内较高层次的消费者生物而控制藻类,实现水质管理目标。主要采用捕获、毒杀鱼类以增加浮游动物以及直接投放肉食性鱼类来控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进而促进大型浮游动物发展,借以控制水华发生。如武汉东湖b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水华爆发严重,每年夏季湖面上都出现厚厚的一层微囊藻水华,然而到了1985年夏季,水华破例地没有在东湖出现,截止到2000年秋季,15年来东湖水华始终没有重现。1989年归国博士谢平在刘建康院士的指导下在东湖进行了4个夏秋的原位围隔试验,即采用放养鲢、鳙鱼的方法试图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生长,同时观察鲢、鳙鱼放养量与水华现象之一21
29、 3万方数据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 马井泉周怀东 董哲仁间的关系,由此揭开了东湖水华消失之迷。即养殖鲢、鳙鱼的水域里不出现水华,原因在于鲢、鳙鱼吃掉了导致水华发生的藻类,改善了水质。5研究展望湖泊水库营养化仍然是困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的学者不断地在此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许多发达国家的湖泊经历了从富营养化到逐渐控制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十年来我国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研究与控制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在湖泊生态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起来的生态修复技术,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起了有效的作用。
30、国内对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将各种生态技术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修复的实践却比较少。如在围隔等小区域内可以实现沉水植被的恢复,并且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但是在将围隔拆除,使恢复的小区域水体生态系统融汇到湖泊大生态系统后,沉水植物能否稳定生长并持续发挥作用,生物浮床上水生植物的后续开发利用等均尚待进一步实践和深入研究。因而,在将来的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中,必须重视将各项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并对各项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以更有效地实现对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参 考 文 献:刘连成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分析J灾害学,1997,12(3):6165王开宇我国湖泊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
31、对策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中国水资源公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0赵生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138一140黄玉瑶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一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许刚,朱振国,黄建光,等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2,14(2):173179秦伯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J湖泊科学,2002,14(3):1932028 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9 宋福,陈艳卿,乔建荣,等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
32、去除速率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7,10(4):474910 吴玉树,余国莹根生沉水植物菹草(P0tamogenton c“spus)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1991,1l(4):41l一416“ 孙刚,盛连喜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J应用生态学报,200l,12(4):59059212 沈治蕊,卞小红,赵燕,等南京煦园太平湖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湖泊科学,1997,9(4):37738013 朱斌,陈飞星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9):56456714 孙文浩城市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和风眼莲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1989,9(
33、2):18819215 孙文浩凤眼莲无菌培养及其克藻效应J植物生理学报,1990,16(3):30l一30516 濮培民,王国祥,李正魁,等健康水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修复一理论、技术及应用J湖泊科学,200113(3):19320317 邱东茹,吴振斌,刘保元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的恢复试验研究J湖泊科学,1997,9(2):168一17418 马剑敏,严国安,任南,等东湖大型围隔及围栏内植物群落和水质的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6,5(3):3540一2141J111234567rfrrl万方数据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 马井泉周怀东 董哲仁王国祥,濮培民,张圣照,等用镶嵌组合植物
34、群落控制湖泊饮用水源区藻类及氮污染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7(2):3541濮培民,胡维平净化湖泊饮用水源的物理一生态工程实验研究J湖泊科学,1997,9(2):159一167宋祥甫,邹国艳,吴伟明,等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5):489494司友斌,包军杰,曹德菊,等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77279陈荷生,石建华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J水资源保护,1998,(3):ll16尹澄清,兰智文,晏维金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5,6(1):76
35、80covneny M F,Stites D LNutrient removal f而m eutmphic lake water by wedaIId filtration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219:14l159刘红,代明利潜流人工湿地改善官厅水库水质实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5):462466吴振斌,陈辉蓉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2):242247刘超祥,胡洪营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7):14Sh印im JBiomaJlipulation:,11le next ph
36、asemaking“stableJjHydrobiolo百a,1990,200,20l:1327李春雁,崔毅生物操纵法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探讨J海洋水产研究,2002,23(1):7174A review on the applic娟of ecotecllIlology for r髑toring eutr叩一mcated lakes and reservoirs in ChinaMA Jingquan,ZHU0 Huaidong,DONG Zhe-ren(脚fo,阮河西戚ro聊地眦,孵瑕,成彬增 100038,吼由ln;)Abstract: Wjth mpid development of
37、 economy and society, p011ution in water enVimnment is getting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Many lakes and resenroirs are faced with water pmblems such as waterquality dete“omtion, oVerwheIIIling eutrophication, shrinking of lake area, heavy sedimentation inreservoirs,an(I-so onThe most seriously p
38、mblem is the eutrophication of 1akes and reservoirs A fewmethods to restore the eutmphicated lakes and reservoir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the eco-techn0109)r has become a prornising one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 of high emciency and low costTheeutmphication of lakes aIld resenroirs is a typical
39、 ec0109ical pmblem and can be solved only by applyingecotechnolo百es conlpIehensivelyThis p印er pIesents sevemI ecotechn0199ies, which can be classi6edas nutrition contml method and algae control method An eValuation is made on their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For resto而ng eutrophicated】akes and reser
40、voirs, a comprehensjVe management should beconsideIed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difkInt methodsKey words: ecotechnology; eutrophication; lakes and reservoirs; resto船tion(责任编辑:韩昆)一2151j1;1i1坶加殂鸵拐M巧拍”勰凹rr;rfrl万方数据我国应用生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进展作者: 马井泉, 周怀东, 董哲仁, MA Jing-quan, ZHUO Huai-dong, DONG Zhe-ren作者单位: 马井泉
41、,周怀东,MA Jing-quan,ZHUO Huai-dong(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 董哲仁,DONG Zhe-ren(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刊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年,卷(期): 2005,3(3)被引用次数: 9次参考文献(30条)1.刘连成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分析期刊论文-灾害学 1997(03)2.王开宇 我国湖泊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对策.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及
42、其防治研究 20013.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4.赵生才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4(01)5.黄玉瑶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20016.许刚.朱振国.黄建光 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湖泊科学 2002(02)7.秦伯强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期刊论文-湖泊科学 2002(03)8.王苏民.窦鸿身 中国湖泊志 19989.宋福.陈艳卿.乔建荣 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1997(04)10.吴玉树.余国莹 根生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nton c
43、rispus)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 1991(04)11.孙刚.盛连喜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1(04)12.沈治蕊.卞小红.赵燕 南京煦园太平湖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1997(04)13.朱斌.陈飞星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环境科学 2002(09)14.孙文浩 城市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和凤眼莲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 1989(02)15.孙文浩 凤眼莲无菌培养及其克藻效应 1990(03)16.濮培民.王国祥.李正魁 健康水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期刊论文-湖泊科学 2001(03)17.邱东茹.吴振斌.刘保元 武汉东湖水
44、生植被的恢复试验研究 1997(02)18.马剑敏.严国安.任南 东湖大型围隔及围栏内植物群落和水质的变化期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996(03)19.王国祥.濮培民.张圣照 用镶嵌组合植物群落控制湖泊饮用水源区藻类及氮污染期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998(02)20.濮培民.胡维平 净化湖泊饮用水源的物理-生态工程实验研究 1997(02)21.宋祥甫.邹国艳.吴伟明 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1998(05)22.司友斌.包军杰.曹德菊 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3(02)23.陈荷生.石建华 太
45、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期刊论文-水资源保护 1998(03)24.尹澄清.兰智文.晏维金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 1995(01)25.Covneny M F.Stites D L Nutrient removal from eutrophic lake water by wetland filtration 200226.刘红.代明利 潜流人工湿地改善官厅水库水质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 2003(05)27.吴振斌.陈辉蓉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02)28.刘超祥.胡洪营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期刊论文-中
46、国给水排水 2002(07)29.Shapiro J Biomanipulation:The next phase-making it stable 199030.李春雁.崔毅 生物操纵法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探讨期刊论文-海洋水产研究 2002(0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 蒋跃平 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2005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生态技术,具有许多特有的优点,已经在的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本文进行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功能多样性研究。以位于杭州植物园的一个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为实验地,研究了人工湿地中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景观功能、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植物的
47、光合特性、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同时也分析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整个研究通过分析人工湿地中植物在几方面的功能多样性,确定植物的功能群类型,选择适合不同人工湿地的植物种类资源,为植物配置模式提供依据,探讨如何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本研究奠定新一代人工湿地生态技术中植物学的理论基础,为充分发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环境治理上的作用提供参考。2.期刊论文 王鹏 富营养化湖泊营养盐的来源及治理 -水资源保护2004,20(2)分析富营养化湖泊营养盐的主要来源:流域内农田径流、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生的面源污染,以及湖底沉积物中液态营养盐向上覆水中释放、再悬浮造成的内
48、源污染.综述多途径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介绍底泥疏浚治理内源污染的方法,以及恢复水生高等植被、建设水生植物净化区、建造人工湿地等生态性治理措施.指出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利用多种治理手段,逐步恢复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3.期刊论文 李芳迎.秦福兴.曹建廷.LI Fang-ying.QIN Fu-xing.CAO Jian-ting 生态技术在湖泊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海河水利2006(2)水质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湖泊水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强调在控制点源污染的同时,应加强生物调控、湖滨湿地、恢复高等水生植物等生态技术在湖泊水质管理中的应用.4.学位论文 高波 亚热带人工湿地微生物功能群及其与植物关系的研究 2006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生态技术,具有许多特有的优点,已经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本文进行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功能群以及与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以位于杭州植物园的一个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为实验基地,把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