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王维剑.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298313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王维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王维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王维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王维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王维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820 . 收稿日期: 2010-01-11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 ( 2009ZX09313-023)作者简介: 王维剑,男,生于 1979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抗生素药物分析。 E-mail:文章编号: 1001-8689(2010)11-0820-06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王维剑 谢元超 刘琦 李军(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济南 250101)摘要: 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与氧氟沙星相比,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因此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对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左

2、氧氟沙星中可能存在的以及已经确证的工艺杂质以及降解产物,并对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了汇总分析。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工艺杂质;降解产物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Recent development in related substancs of levofl oxacinWang Wei-jian, Xie Yuan-chao, Liu qi and Li Jun(Shandong Provinic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Jinan 250101)Abstract Levofloxacin is an antibiotic

3、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quinolonesblish and is the levo isomer of ofloxacin. The antimicrobial spectrum of levofloxacin is broader than that of ofloxacin,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related substancs of levofl oxacin was reviewed, including the industry impurities

4、, degradation products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related substances.Key words Levofl oxacin; Related substances; Industry impurities; Degradation products有关物质指药物中所含规定成分之外的任何其它物质。有关物质可能无效、危害人体健康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有关物质的研究是药品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这一研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由于药品的临床使用

5、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除了与药品本身的药理活性有关外,有时与药品中存在的杂质也有很大关系。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中的多聚物等高分子杂质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所以规范地进行杂质的研究,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将直接关系到上市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1。关于有关物质的检查,在国际上已早为“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协调会 (ICH)”所关注2,国内在新药的有关文件中也提出了供参阅的一些具体要求1,并逐渐引起研制新药者的重视。由于一个新药从合成原料药到制备有关的制剂,再经贮藏、运输、使用,要经历一段长期复杂的过程,在此期间,每一过程都有可能产生有关物质,如生产中可能带入起始原料、试剂、中间体、副产

6、物和异构体等;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降解产物、聚合物或晶型转变等特殊杂质。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药物允许存在一些有关物质,但是必须严格控制它们的限量。从 1962年第 1个喹诺酮类抗菌剂萘啶酸 (nalidixic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年 11月第 35卷第 11期. 821 .acid)进入临床; 1979年第 1个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剂诺氟沙星 (norfloxacin)出现;现今众多的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抗生素领域,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唯一可以与null -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媲美的合成抗菌药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在喹诺酮结构的 6位引入氟

7、、 7位引入哌嗪环而得到的一类衍生物4。有文献报道,氟原子的引入使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抗菌谱变宽,抗菌效力增强5。氧氟沙星 (ofloxacin)是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发合成的第三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抗菌作用约为氧氟沙星的 2倍,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而氧氟沙星的右旋异构体几乎没有抗菌作用,并且其毒性大于左旋异构体。因此,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左氧氟沙星是唯一的一种是被美

8、国 FDA批准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6。本文重点对近 15年来国内外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行综述。1 左氧氟沙星的已知杂质 杂质的来源主要分为 2个途径,一是工艺杂质,即生产中可能带入的起始原料、试剂、中间体、副产物和异构体等;二是降解产物,即药品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性质不稳定而产生的各种杂质。1.1 工艺杂质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的生产工艺均已比较成熟,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7-23。其中氧氟沙星的合成路线主要以 2, 3, 4-三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碱水解,与一氯丙酮缩合得醚酮,再经还原反应,与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 (EMME)缩合;再以多聚磷酸乙酯 (PP

9、E)或多聚磷酸为环合剂进行环合,以盐酸、冰乙酸进行水解,得羧酸物,羧酸物与 N-甲基哌嗪缩合,精制,得氧氟沙星。而氧氟沙星的工艺杂质主要为最后一步反应的中间体以及副反应产物。英国药典以及欧洲药典共收载了氧氟沙星的 6个已知杂质,见图 1。其中杂质 A为氧氟沙星合成工艺中最后一步反应的中间体;杂质 D为氟取代位置不同的一个反应副产物。因此,杂质 A、 D均为氧氟沙星的工艺杂质。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工艺有所不同,国内多以 2, 3, 4, 5-四氟苯甲酸 (化合物 1)或 2, 3, 4, 5-四氟苯甲酸乙酸乙酯 (化合物 2)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并通过手性合成的手段,最终得到终产品,见图 2,左

10、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合成路线图中最后 3步反应完全一致,不同的是,氧氟沙星所有中间体以及终产物均图 1 氧氟沙星及其已知杂质的结构Fig. 1 Structures of ofl oxacin and its imputiesFFONCOCOOHCH3ONCOCOOHCH3NNH3C杂质 AFONCOCOOHCH3NNH3CFHONCOCOOHCH3NNH3C杂质 CFONCOCOOHCH3NNHFONCOCOOHCH3NNH3COFONCOCH3NNH3C杂质 D杂质 B杂质 E 杂质 F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王维剑等. 822 . 为左旋与右旋的混旋体,而左氧氟沙星由于采用

11、了手性合成的手段,后 3步反应的中间体以及终产物均为左旋异构体。目前国内外较多文献报道了氧氟沙星的已知杂质,而关于左氧氟沙星已知杂质的研究报道较少, 但通过氧氟沙星的已知杂质以及合成路线可以推断,左氧氟沙星很可能含有同氧氟沙星结构式相同而立体构型不同的工艺杂质,其立体构型均应为左旋异构体,这对左氧氟沙星的杂质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2 降解产物 根据文献报道, Lalitha Devi等24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左氧氟沙星酸、碱、氧化、光照、高温破坏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左氧氟沙星在碱(0.5mol/L NaOH)、高温、光照等条件下比较稳定,基本没有检测到产生降解产物,而在酸 (0.

12、5mol/L HCl)中, 70放置 7d后,出现了微量的降解产物;在 0.01%的 H2O2中放置 12h后,产生一个明显的降解产物。经 HPLC分离,精制得到该降解产物纯品,对其进行结构分析,最终确证其结构 (见图 3)。陈金月等25采用 TLC法,对紫外光、太阳光、自然光 3种光线条件下放置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检测,结果发现 3种光线条件下均产生降解产物,且含量均有所下降,降解产物的具体结构尚不明确。1.3 光学杂质 氧氟沙星为左旋异构体与右旋异构体组成的消旋混合物,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在其合成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光学异构体副产物。氧氟沙星的右旋异构体几乎无抑菌作用,且毒性大

13、于左旋异构体,因此多数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中均对光学杂质进行了严格控制,有关左氧氟沙星光学杂质检测的文献报道也较多34-35,基本上均采用 HPLC法,使用硫酸铜 -L-异亮氨酸溶液等手性试剂与有机相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光学杂质的含量基本控制在 1.0%以内。2 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的结构鉴定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的研究报道多以检测方法为主,国内未见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结构研究的报道,国外有关文献报道24,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醋酸铵缓冲液 (10mmol/L pH6.0)为流动相,将左氧氟沙星样品经氧化破坏后进行 HPLC MS/MS分析

14、,最终推断出该氧化降解产物的结构 (见图 3),由该降解产物的结构可见,左氧氟沙星的氧化降解产物为欧洲药典、英图 2 左氧氟沙星合成路线Fig. 2 Synthetic route of levofl oxacinFONCOCOOHCH3NNH3CO图 3 左氧氟沙星降解产物的结构Fig. 3 Structure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 of levofl oxacinFFFFCOOHSOCl2FFFFCOClEtOMgCH(COOEt)2FFFFCOCH(COOEt)20.1% TsOHFFFFCOCH2COOEt(CH3CO)2OHC(OEt)3FFFFCOC

15、OOEtCOOEtHOCH2CHCH3NH2CH2Cl2FFFFCOCOOEtNHCH3HOK2CO3DMFFFONCOCOOEtCH3HCl/HOAcFFONCOCOOHCH3FONCOCOOHCH3NNH3CNNHH3CDMSO(1) 2,3,4,5-四氟苯甲酸(2) 2,3,4,5-四氟苯甲酰乙酸乙酯(3) (4) (5) 左氧氟沙星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年 11月第 35卷第 11期. 823 .国药典中氧氟沙星杂质 F的左旋异构体 (见图 1)。另外,美国药典对照品目录中收载了左氧氟沙星的两个已知杂质左氧氟沙星相关物质 A和左氧氟沙星相关物质 B的结构,分别为欧洲药典、英国药典中氧

16、氟沙星杂质 E、 A的左旋异构体 (见图 1)。3 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 近 15年关于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的研究报道多以检测方法的研究为主,而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典中均未收载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目前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收载于国家标准以及进口标准中,均未对已知杂质进行控制,见表 1。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均采用的是反相高效液相法,色谱条件基本一致,均采用离子对试剂与有机相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93nm, 另有个别标准采用了 230nm的检测波长。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中,亦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26-33,另有文献报道采用

17、 TLC法也能够检测到部分杂质25,可以作为 HPLC法的有效补充。由于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且二者合成工艺相近,在进行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时,可以考虑参考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分别收载于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典47-51,其中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收载了氧氟沙星杂质 A、 B、C、 D、 E、 F共 6个已知杂质,见图 1。欧洲药典以及品名 标准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单个杂质限度总杂质限度光学异构体检查方法光学异构体限度左氧氟沙星 进口标准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4nm0.25% 0.5%

18、HPLC; C18;硫酸铜 -L-异亮氨酸溶液 -甲醇 (7: 1);检测波长 330nm0.7%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WS1-(X-336)-2004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0.2% 0.6%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盐酸左氧氟沙星 中国药典 (2000年版 )2004年增补本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0.5%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

19、%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WS1-(X-018)-2005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1.0%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WS1-(X-049)-2005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1.0%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WS1-(X-121)-2004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

20、3 1);检测波长 293nm/ 1.0%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WS1-(X-169)-2005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1.0%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WS1-(X-030)-2006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1.0% / /乳酸左氧氟沙星 WS1-(X-046)-2002Z

21、HPLC; C18;枸橼酸溶液 -醋酸按溶液 -乙睛 (77 1 14);检测波长 293nm/ 0.5% HPLC; C18;硫酸铜 -L-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国药典 (2000年版 )2004年增补本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0.5%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WS1-(X-056)-2006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0.5% HPLC;

22、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注射用乳酸左氧氟沙星WS1-(X-125)-2006Z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3 1);检测波长 293nm/ 0.5%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甲磺酸左氧氟沙星WS-78(X-689)-2000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65 35);检测波长 230nm/ 0.5%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

23、射液WS-439(X-367)-2002(1) HPLC; C18;己烷磺酸钠溶液 -甲醇(65 35)检测波长 230nm/ 1.0% HPLC; C18;硫酸铜 -D-苯丙氨酸溶液 -甲醇 (82: 18);检测波长 293nm1.0%表 1 不同标准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36-46Tab. 1 Detection methods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different quality standards of levofl oxacin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王维剑等. 824 . 英国药典中氧氟沙星原料药采用 TLC法控制杂质 A,采用

24、HPLC法控制其他已知和未知杂质。美国药典重点规定了氧氟沙星相关物质 A与主峰的分离度不得小于 2.0,日本药局方重点规定了氧氟沙星去甲基化合物与主峰的分离度不小于 2.5,两个杂质均与欧洲药典以及英国药典的杂质 E相同,是氧氟沙星的去甲基化合物,该化合物为氧氟沙星的主要降解产物。中国药典收载了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但没有对已知杂质进行控制。相比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目前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略显简单,无论国家标准还是进口标准,均未对已知杂质进行控制。4 结论综上,虽然文献报道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较多,但与氧氟沙星的国外药典标准中已经关注了多个已知杂质相比,目前左氧氟

25、沙星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无法确保已知杂质的完全检出。考虑到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的结构相似性及合成工艺的一致性,左氧氟沙星很可能含有多个与氧氟沙星结构完全相同而立体构型不同的已知杂质。 2009年, Lalitha Devi24等确证了左氧氟沙星中的一个杂质的结构为氧氟沙星杂质 F(英国药典 /欧洲药典 )的左旋异构体,这个发现验证了我们的推测。 参 考 文 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M. 1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05: 17-27.ICH Harmonized Tripartite Guideline: Impurities In new

26、2 drug products, Q3B(R)M. 5Feb, 2003.马越 , 金少鸿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发展 J. 国外医学 . 药学3 分册 , 2001, 28 (4): 240-242.Arteseros A H, Barbosa J, Compano R, J. Analysis of 4 quinolone residues in edible animal productsJ. Chromatogr A, 2002, 45: 1-24.Samanidou V F, Demetriou C E, Papadoyannis I N. Analysis 5 of quinolon

27、e residues in edible animal productsJ. J Anal Bioanal Chem, 2003, 375(5): 623-629.Siewert S. Validation of a levofloxacin HPLC assay in 6 plasma and dialysate for pharmacokinetic studiesJ. J Pharm.Biomed Anal, 2006, 41(4): 1360-1362.戚建军 , 田治明 , 李卓荣 . 氧氟沙星及其光学异构体的合7 成 J. 中国医药工业杂 , 1998, 29(2): 243-24

28、5.王尔华 , 周桑琪 , 彭司勋 .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氧氟沙星合8 成工艺研究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1, 22(9): 385-389.王训道 , 谭翎燕 , 王斌 . 氧氟沙星的合成改进 J. 中国抗生9 素杂志 . 2003, 28(6): 341-343.杨玉社 , 嵇汝运 , 胡增建 , 等 . 左氧氟沙星不对称合成新方10 法研究 J. 药学学报 , 1998, 33(11): 828-830.Hayakawa I, Atarashi S, Yokohama S, 11 et al.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29、optically active ofloxacin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6, 29(1): 163-165.Sagdinc S, Bayar S.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12 of ofloxacin with metalsJ. J Mol Struct, 2004, 691(1-3): 107-113.Murugesan D, Palaniappan S, Perumal Y, 13 et al. Novel ofloxacin derivatiwes:Synthesis, anti

30、mycobacterial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 18(36): 1223-1236.Akihiko M, Akihiro I.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 key 14 intermediate of Levofl oxacin using microbial resolutionJ. Tetrahedron, 1999, 10(1): 119-123.Maloy K P, Gautam P.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chiral 1

31、5 amino acid derived 3,4-dihydro-2H-benzob1,4thiazines and antibiotic levofloxacinJ. Tetrahedron Lett, 2009, 50(33): 4703-4705.Jeffrey L, Ji-In K, Corey P, 16 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testing of non-Fluorinated analogues of levofloxacin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3, 13(14): 2373-2375.Drevenek

32、 P, Komrlj J, Giester G. X-Ray crystallographic, 17 NMR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studies of magnesium complexes of fluoroquinolonesracemic ofloxacin and its S-form, levofloxacinJ. J Inorg Biochem, 2006, 100(11): 1755-1763.Koji S, Minako I, Kazuaki K. Synthesis of a key intermediate 18 of levofl ox

33、acin via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catalyzed by iridium(I) complexesJ. Tetrahedron: Asymmetry, 1998, 9(15): 2657-2662.Hyn J H, Byeong H Y, Jin S C, 19 et al. Enantioselective binding of S- and R-ofloxacin to various synthetic polynucleotidesJ. Eur J Pharm Sci, 2003, 18(2): 197-203.李家明 , 王刚 , 章兴

34、 , 等 . 左氧氟沙星不对称合成工艺的研20 究 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2000, 10(4): 276-278.顾海宁 , 蒋永祥 , 葛海泉 . 左旋氧氟沙星合成的新工艺研21 究 J. 高等化学工程学报 , 2005, 19(5): 709-711.杨玉社 , 嵇汝运 , 胡增建 , 等 . 左氧氟沙星类似物的合成及22 其构效关系 J. 药学学报 , 1998, 33(11): 828-830.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年 11月第 35卷第 11期. 825 .苗华 , 郭忠元 . 左氧氟沙星合成路线图解 J. 中国医药工23 业杂志 , 1994, 25(4): 185-18

35、8.Lalitha Devi M, Chandrasekhar K B. A validated stability-24 indicating RP-HPLC method for levofl oxacin in the presence of degradation products, its process related impuriti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oxidative degradant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9, 50(5): 710-707.陈金月 , 文隽 , 龚敏阳 . 不同光照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25 液稳

36、定性的影响 J. 中国药房 , 2005, 16(6): 459-460.路立红 , 王芳 , 张景 , 等 . HPLC法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左氧26 氟沙星有关物质 J. 河北工业科技 , 2006, 23(5): 271-273.丁芬 . HPLC法测定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中有关物质 J. 黑27 龙江医药 , 2007, 20(1): 5-6.刘英 , 崔春英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原料及其28 制剂的有关物质 J. 中国药师 , 2006, 9(9): 804-807.郑朝华 , 杜迎翔 , 陈玉英 . RP-HPLC法测定乳酸左氧氟沙29 星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及有关物质 J.

37、 中国药师 , 2004, 7(12): 946-948.练美华 , 绍明华 , 袁辉 , 等 . 注射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稳定性30 考察 J. 中国抗生素杂志 , 2004, 29(6): 346-348.赵环宇 , 王昕 , 王靓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质量评价 J.31 中国药事 , 2007, 21(8): 618-620.陈金月 , 文隽 , 龚敏阳 . 不同光照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32 液稳定性的影响 J. 中国药房 . 2005, 16(6): 459-460.Osamu O, Hiroyuki A, Hideo 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33 chr

38、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S)-()-ofl oxacin and its metabolites in serum and urine using a solid-phase clean-upJ. J Chromatogr B, 1991, 563(2): 313-322.Hongyuan Y, Kyung H R. Rapid chiral separation and 34 impurity determination of levofl oxacin by ligand-exchange chromatographyJ. Anal Chim Acta

39、, 2007, 584(1): 160-165.Wong F A, Juzwin S J, Flor S C. Rapid stereospecifi c high-35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levofl oxacin in human plasma and urineJ. J Pharm Biomed Anal, 1997, 15(6): 765-771.国家药典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36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29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3: 157-158.国家药典委

40、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37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54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5: 195-1196.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38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59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 44-45.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39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61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207-208.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40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62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196-197.国家药典委员会 .

4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41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67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71-72.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42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70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115-116.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43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71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131-132.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44 准新药转正标准第 73册 S.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183-184.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

42、国药典 (2000年版二45 部 )2004年增补本 S.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39-40.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二46 部 )2004年增补本 S.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54-55.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二部 )47 S.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605.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British pharmacopoeia 48 2008S. London(Endland), 2007: 1578-1579.European di

43、rectorate for the quality of medicines and 49 healthcare(EDQM). European pharmacopoeia 6th EditionS. Nrdlingen(German), 2007: 2541-2542.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covention. U.S. 50 Pharmacopoeia 2008S. Baltimore(USA), 2007: 2847-2848.Society of Japanese pharmacopoeia. The Japanese 51 pharmacopoeia (15) S. Tokyo(Japan), 2006: 938-939.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王维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