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化学三种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329180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三种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三种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三种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页眉.页脚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20号元素 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三、核素 一、离子键 :定义、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二、共价键:定义、共价化合物及形成过程。(【科学视野】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高中化学三种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研究高中化学必修 2 三种教材比较研究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 张爱武2008 年新疆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各地区使用了三种版本的教材:(1) “

2、人教版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 (2) “鲁科版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总编委会组织编写,王磊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3) “苏教版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一、 主题 1:物质结构基础部分的比较研究1、课标(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

3、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三种教材编写内容的知识体系(1)人教版.页眉.页脚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原子核 核素 :原子核的结构、微粒数关系及核素。 二、核外电子排布 :120号元素。一、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主族和副族) 。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认识元素周期表性质的递变规律 :原子结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 二、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苏教版(3)鲁科版3、三种教材“共性”内容的筛选及深广度对比“共性”内容 深广度比较 教学建议(1)核外电子的排布(

4、1)人教版介绍 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2)苏教版介绍 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补充简单的排布规律。(3)鲁科版介绍原子的结构及微粒间的等量关系,介绍 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并复习金属、非金属及(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是三种教材的共性内容,深广度相近,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原子的结构、微粒间的等量关系及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元素的外层电子特征等知识可根据学生的程专题 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18号元素及排布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金属性和非金属

5、性。 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结构(主、副族及长、短周期) ;“位构性”的应用。 一、离子键 :定义、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二、共价键 :定义、共价化合物及有机物中共价键。三、分子间作用力 :(【拓展视野】水分子间的氢键)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同素异形现象: 二、同分异构现象: 三、不同类型的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页眉.页脚惰性气体元素的外层电子特征。 度选择性复习讲解。,其它相关知识的复习可(2)元素周期律(1)人教版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学习元素的原子结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元素周期律。

6、(2)苏教版通过交流讨论和活动探究的形式,学习元素的原子结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元素周期律。(3)鲁科版呈现元素周期表,通过探究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得出元素周期律。(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从原子结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学习元素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是三种教材的共性内容,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础。(3)元素周期律的得出要结合演示实验及教师的引导、归纳总结得出,形成规律性的经验。(3)元素周期表(1)人教版呈现元素周期表,并介绍周期和族的知识。(2)苏教版呈现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

7、族,并完善其它周期和族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鲁科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长周期、短周期、主族、副族及其表示方法。(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主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是是三种教材的共性内容,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高三准备学习选修 3的学生可适当拓展介绍长周期及副族的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基础。(4)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人教版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分界线得出“位构性”关系,并介绍了门捷列夫的重大贡献。(2)苏教版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金属性、非金属性

8、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得出“位构性”关系。(3)鲁科版用一节专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通过活动探究和观察思考学习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结合元素周期表,得出“位构性”关系。(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是本部分教学的主要内容。(3)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应用贯整个高中学习过程,要在使用中不断熟练各种规律,使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5)化学键(1)人教版介绍化学键、离子键、共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页眉.页脚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化学反应

9、前后键的变化及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差别判断能量变化。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原理并探究如何设计原电池。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 :定义、定义式及影响因素。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反应物转化率。二、 主题 2: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的比较研究1、课标(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

10、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三种教材编写内容的知识体系(1)人教版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及用电子式表示。以科学视野介绍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2)苏教版介绍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及用电子式表示,介绍了有机物中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以拓展视野介绍了水分子间的氢键。(3)鲁科版在第二章介绍了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并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联系。键和共价键的形成。(2)化学键、离子键、共价

11、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它们的形成是三种教材的共性内容,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有机物中的化学键也可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学习或者进行巩固学习。(4)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在高三选修 3教材中会系统学习,这里可作简单介绍。(6)核素、同位素(1)人教版介绍核素和同位素知识。(2)苏教版没有介绍核素和同位素知识,而是介绍了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和不同类型的晶体。(3)鲁科版介绍核素和同位素知识。(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2)建议学习核素和同位素的知识,并在后面的学习中与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学习进行比较学习。.页眉.页脚专题 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化学能转化为

12、电能 :原电池原理。(【资料卡片】电化学腐蚀。 ) 二、化学电源:探究原电池的设计。(【拓展视野】常见化学电源。 )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原理。(【拓展视野】铜的电解精炼。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及能量变化的判断; 二、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定义式、探究影响因素及曲线。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一、太阳能的利用 :分解水和光合作用。 二、生物质能的利用:植物及加工产品储存的能量。三、氢能的开发和利用

13、:第二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氯气、氢气、二氧化碳、生铁、硫酸、硝酸、氨气的制备。 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一、化学反应的快慢: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例举温度变化得出化学平衡会移动。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定义及化学反应中键的变化。共价键、离子键及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苏教版(3)鲁科版3、三种教材“共性”内容的筛选及深广度对比“共性”内容 深广度

14、比较 教学建议(1)化学反应与能量(1)人教版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及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相对大小两个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例举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及中和热。(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要能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及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相对大.页眉.页脚(2)苏教版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为例介绍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判断,并讨论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3)鲁科版介绍化学键,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小两个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

15、量变化,是三种教材的共性内容。(3)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热的知识可在选修 4系统学习,也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补充。(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人教版通过火电站的介绍学习原电池原理,并以活动探究的形式设计水果电池。介绍发展中的化学电源。(2)苏教版以活动探究的形式介绍原电池的原理,并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学习学习水果电池的设计和燃料电池的制作。以拓展视野介绍常见化学电源。(3)鲁科版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常见的化学电源。(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简单原电池的探究设计是三种教材的共性内容,是教学中

16、的主要知识。(3)燃料电池及复杂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会在选修 4系统学习,此处不宜补充拓展。(4)常见化学电源的知识只做常识性地介绍,认识到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化学反应速率(1)人教版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以思考交流和演示实验的形式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苏教版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应用解释化学问题和曲线图像问题。(3)鲁科版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介绍了催化剂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化学反应速

17、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是三种教材的共性知识,是教学中的主要知识。(3)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实验方法来比较化学反应的速率,即控制变量法,是高考复习中的重点题型。(4)建议补充“列三行式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4)化学反应的(1)人教版通过分析可逆反应得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页眉.页脚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一、乙醇 :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二、乙酸: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酯化反应。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烯 :分子结构、物性、化性和加成反应。 二、苯:分子结构、物性、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一、糖类、油脂、

18、蛋白质的性质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甲烷的性质:分子结构、物性、化性和取代反应。 二、烷烃: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三、 主题 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部分的比较研究1、课标(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19、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 “ 绿色化学 ” 思想的重要性。2、三种教材的编写内容比较(1)人教版限度 出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并结合图像说明。(2)苏教版通过活动探究和交流讨论得出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结合图像说明。简单介绍化学平衡的移动。(3)鲁科版介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并用典型实验说明化学平衡的移动。

20、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是三种教材的共性内容,是教学中的主要知识。(3)化学平衡的移动及相关的图像在选修 4中会系统学习。这里可介绍简单的图像知识,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页眉.页脚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金属的冶炼、铝热反应。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蒸馏及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镁、钾、溴等物质。 第二节:资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从煤、石油和天然气获得基本化工原料;以它们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专题四 化学科学与人类

21、文明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二、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一、乙醇: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二、乙酸: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酯化反应。三、酯、油脂:酯的水解、油脂的水解及皂化反应。四、糖类:组成、存在、性质及应用。五、蛋白质及氨基酸:详细介绍蛋白质的性质。第三单元: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一、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甲烷的分子结构、物理

22、性质、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烷烃和同系物。 二、石油的炼制 乙烯:石油的分馏、乙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三、煤的综合利用 苯: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 一、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从乙烯到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二、有机高分子的合成:加聚反应、链节和单体。(乙烯、聚乙烯和酚醛树脂的合成)(2)苏教版.页眉.页脚第三章 重要有机化合物 一、石油的炼制 乙烯 :石油的炼制、乙烯的性质和加成反应。 二、煤的干馏 苯:煤的干馏,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

23、性质和取代反应。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烷烃及结构特点、同分异构体。 第二节: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一、乙醇 :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乙酸: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酯化反应。三、酯和油脂:酯和油脂的水解及其应用。四、糖类:分类及用途。五、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及详细化学性质。第四节:塑料、橡胶、纤维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定义及结构特点、基本性质。二、塑料:加聚反应、聚乙烯的合成及应用和其它塑料的合成。三、橡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四、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3)鲁科版3、三种教材“共性”内容的筛选及深广度对比“共性”内容 深广度比较 教学建议(1)甲烷、烷烃(1)人

24、教版介绍了甲烷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烷烃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简单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2)苏教版介绍了甲烷分子式的计算、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烷烃的结构特征、简单命名和同系物。(3)鲁科版介绍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烷烃的结构特征、简单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和同系物知识。(1)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2)甲烷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三种教材的共性知识,深广度相近,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烷烃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命名、同分异构体及同系物知识做简单学习,不宜深入拓展。(4)烷烃的复杂命名和复杂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在选修 5中系统学习。(2)乙 烯(1)人教版通过石蜡油分

25、解产生乙烯,介绍乙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加成反应和用途。(2)苏教版介绍石油的炼制及其产品乙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加成反应。(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乙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加成反应是三种教材的共性知.页眉.页脚(3)鲁科版介绍石油的炼制及其产品乙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识,深广度相近,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石油的炼制可根据课时需要或学生的接受能力补充讲解,也可在后面讲解。(3)苯(1)人教版介绍了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2)苏教版介绍了煤的综合利用及其产品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

26、)鲁科版介绍了煤的干馏及其产品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苯的主要性质,认识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是三种教材的共性知识,深广度相近,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煤的综合利用可根据课时需要或学生的接受能力补充讲解,也可在后面讲解。(4)乙 醇(1)人教版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性质。(2)苏教版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以观察思考的方式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以资料卡片形式呈现乙醛的知识。(3)鲁科版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醛的知识以资料卡片形式呈现

27、。(1)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是三种教材的共性知识,深广度相近,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教学中重视演示实验或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乙醛的知识只是作为简单了解。(5)乙 酸(1)人教版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酸性及酯化反应,简单介绍酯及其应用。(2)苏教版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酸性及酯化反应。酯的知识另外学习。(3)鲁科版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酸性及酯化反应。酯的知识另外学习。(1)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乙酸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酸性

28、及酯化反应是三种教材的共性知识,深广度相近,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酯的知识可根据课时需要或学生的接受能力补充讲解,也可在后面讲解。(6)糖类、油脂、蛋白质(1)人教版介绍三类物质的组成、特征反应、水解反应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1)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页眉.页脚(2)苏教版介绍了三类物质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其中酯和油脂的知识一块学习,糖类和蛋白质的性质以活动探究和观察思考的形式学习。(3)鲁科版介绍了三类物质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其中酯和油脂的知识一块学习,糖类和蛋白质的性质以观察思考的形式学习。(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化学性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是三种教材的共性知识,深广度相近,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3)三类物质的特征反应及水解反应通过实验演示或探究得出,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