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_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55573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_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_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_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_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_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 章编号 :1000 - 8462(2009)10 - 1737 - 06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周永广,吴文静(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中国浙江 杭州 310058)摘 要: 着眼于解决古村落群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深入分析古村落群旅游开发现状和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从区域整合和内在机制优化两个视角出发,对其深度开发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应强调其区域性 、文化性和国际性,并通过内生式发展与广义 BOT模式,最终实现开发主导权利的本地回归 。研究为旅游地整体升级转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系

2、统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区域整合;内在机制优化中图分类号: F592.99 文献标识码: A皖南古村落作为中国传统乡土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1。随着 1980 年代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皖南古村落旅游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逐渐在旅游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2。然而,囿于资源基础 、历史 、交通等诸多因素,其旅游发展大多陷入了开发内容同质化 、开发关系飞地化的尴尬处境,其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3。为此,古村落旅游亟待通过进一步的深度开发来解决现存的问题,以激活其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

3、从而实现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1.1 皖南古村落群旅游开发现状皖南古村落又称徽州古村落,是指发源于明清时期的具有历史 、艺术 、科学价值的民居 、祠堂 、书院 、牌坊 、水口等徽派建筑群构成的村落,其分布的中心地带为原徽州府一府六邑,即歙县 、黟县 、休宁 、绩溪 、祁门和婺源4,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集聚区域,同时也是我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 徽文化的发源地 。以旅游市场眼光来看,徽文化涵盖建筑 、艺术 、医学 、文学 、教育 、画派 、工艺 、文房四宝 、徽菜等众多门类1,不仅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更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

4、缩影,是区内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5。皖南古村落旅游诞生之初便承载着保护徽文化遗产 、传承传统文明的历史重任,同时也被寄予了实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复苏的厚望6。2000 年 11月 30 日,西递 、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极大地促进了皖南古村落开发旅游的热情 。然而,虽然旅游对古村落的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6,但是,就皖南古村落整体而言,其旅游发展仍处于浅层次 、粗放式开发的起步阶段 。首先,各古村落之间旅游发展梯级差异过大 。据 2007 年黄山市社科联调查统计,黄山辖区内存有 1 022 个古村落7,其中开发条件良好的村落仅有数十个,并且这些古村落无

5、论在旅游开发 、管理与环境治理还是游客接待量与营业额方面,与西递 、宏村都存在极大的差距8。虽然已形成如棠樾牌坊 、鲍家花园等旅游产品,但分布零星离散,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文物保护有名无实,旅游服务与支持保障体系仍未建立,等等 。其次,各古村落旅游同质化开发现象严重 。大多数开展旅游的古村落都陷入了 “吃农家菜 、住农家屋 ”的简单农家乐模式和看古建筑 、赏乡村景的纯粹观光模式,村落景点化倾向明显,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不但没有充分表现其内在文化优势,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也不尽人意 。所有游客几乎都是“走进一村又一村,一村像一村 ”,对古村落群的内部差异性缺乏明显感知,更无暇体验古村落的徽州收稿时间:

6、 2009 - 07 - 18;修回时间: 2009 - 09 - 22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 08BJY130)资助 。第 29 卷第 10 期 经 济 地 理 Vol.29, No. 102009 年 10 月 ECONOMIC GEOGRAPHY Oct., 2009文 化和优美的田园风光 。第三,伴随本地利益外流的旅游飞地问题日益凸显 。当地居民对本地利益的外流表示强烈不满,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如以鲍家花园为代表的纯公司化开发模式使得当地无法自主掌控发展的主动权与决策权,利益最大化导向下的公司化开发导致本地收益持续外流,居民自我成长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7、等等 。1.2 应运而生的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促进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整体发展,并更好地推进与法国国家旅游局的合作项目, 2007 年黄山市政府选取了黄山市歙县和徽州区约 100km2的区域(图 1)为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的建设范围 。旨在通过对以示范区为代表的古村落群的整体深度开发,努力创新古村落群的区域开发模式,有效缓解皖南古村落间发展梯级差距过大的现状,并通过多策并举的区域整合手段解决旅游产品景点化 、同质化问题 。同时,从内在机制的优化视角出发,对开发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倡导主导开发权利的本地回归,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旅游飞地问题 。图 1 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区位Fig.1 Loca

8、tion of the national rural tourismdemonstration plot in Huangshan示范区南邻屯溪,北依黄山,邻近上海 、杭州等旅游城市,对外交通便利,为典型的皖南古村落集聚区 。区内的代表性古村落包括唐模 、呈坎 、潜口 、渔梁 、西溪南 、灵山 、蜀源 、棠樾等,同时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余处和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 余处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国内众多学者对皖南古村落的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9,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旅游资源保护与评述1-2, 5, 7, 10、开发现状与问题分析4, 8, 11-16

9、、旅游客源及客流分布17-19、旅游地居民态度与感知20, 21、土地利用22、相关旅游产品开发与完善23-25、开发模式与运营管理26-28等 。纵观皖南古村落旅游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皖南古村落群区域整体的系统化研究较为欠缺,通常以单一村落为对象的案例研究为主,而案例研究又高度集中于世界遗产地西递 、宏村,对其它皖南古村落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 。研究内容的严重失衡又进一步强化了古村落群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 。皖南古村落群作为承载徽文化的有形旅游资源,是一个系统而互相辉映的整体;因而增强对除西递 、宏村外的其它徽文化古村落的研究力度,在现阶段对于促进区域整体

10、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其次,在徽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问题上,现有研究对其地位 、内涵和丰富的外在表现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对徽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却鲜有涉及 。而正是对该问题的忽视,导致了古村落旅游产品定位失当,致使游客重游意愿低下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薄弱 。根据 2004 年 、2009 年两次对古村落游客的访谈表明,国内游客对徽文化的认知层次较为肤浅,兴趣并不浓厚 。特别当与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古镇进行比较时,游客明显偏好于周庄商业古镇的市俗文化和小桥流水的温馨浪漫,而受威慑于徽州古村落凝重的宗族文化29。相比之下,欧美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徽文化表示了更强烈的兴趣,并对古

11、村落故地重游表示了憧憬与向往 。3 示范区深度开发案例分析3.1 战略性开发思路本文对影响黄山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进行总结,以区域性 、文化性和产业化为原则,将战略性深度开发聚焦于区域整合和内在机制优化两个视角(图 2) 。区域整合视角基于自身资源与市场环境,通过文化挖掘实现形象整合,通过区域规划实现空间整合,通过休闲体验实现产品整合,为示范区旅游深度开发提供系统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同时,从内在机制优化视角出发,提倡条件具备的村落实施以人为本的内生式发展模式,重视长期开发各方主体的互相调适,强调开发模式与现实状况的适时匹配,为构建古村落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的基

12、础 。3.2 区域整合视角下的关键成功要素分析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依照 “面向市场的旅1738 经 济 地 理 第 29 卷图 2 示范区战略性开发思路Fig.2 Strategic development line of demonstration plot游资源再发掘 、面向区域竞合的旅游线路再组织 、面向产业化的旅游产品再整合 、面向重点批发商的旅游市场营销 ”四方面原则,多策并举,创新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模式,从多角度发挥国家示范区的典型示范作用,进而实现皖南古村落群旅游开发从低档 “农家乐 ”到国际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3.2.1 文化挖掘实现形象整合:形象定位国际化 、产品开发

13、品牌化 、宣传营销渠道化 。示范区在深入分析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与法国国家旅游局合作进行旅游开发的历史机遇,从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营销中国的高度出发30,将对徽州文化及古村落旅游兴趣更浓烈的欧美国际游客作为重要目标市场,同时将长三角地区自驾及背包等群体作为主要国内客源,重点挖掘徽文化中闲适 、归隐等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的哲学内涵,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集 “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闲适士族精神 、雅致乡村景观 ”于一体的 、满足国内外游客 “求知求新 、追求体验 ”需求的高品位休闲度假目的地,旨在为国内外游客开启一扇通往中国古老文化的大门,激发游客在黑白水墨画卷之间寻找最完整的传统中国的

14、内心渴望 。对旅游市场而言,产品具有鲜明的形象是其产生吸引力与号召力的前提条件,而旅游品牌便是旅游目的地参与市场角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31。示范区打造国际化旅游精品,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努力,包括旅游形象 、本地特色住宿 、餐饮和纪念品建设等 。在旅游形象方面,示范区对徽文化与生态环境完美结合的三类意向加以重点表现,即:潜口 、呈坎 、郑村为代表的 “青砖 、灰瓦 、高墙 、深巷 ”民宅建筑集群意象;唐模 、棠樾 、西溪南为代表的 “小桥流水油菜花,牌坊祠堂马头墙 ”意象;歙县古城 、渔梁为代表的 “商街 、府衙 、城楼 、古塔 ”古城商埠意象 。在特色食宿建设中,采用古民居异地集中的保护模式,孕育

15、特色主题客栈,提倡与世界遗产共成长的古民居认养模式,建设黄山自身品牌的经典乡村酒吧 、茶楼茶坊,打造 “徽州府 ”、“徽味庄 ”等不同档次的地方餐饮,等等 。在形象与品牌的宣传营销方面,示范区强调国际化分销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如与国际著名的旅游营销机构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沟通,积极拓展营销渠道;打造主题网站,借助网络的低成本 、广覆盖等独特优势,吸引散客注意;利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特色产品交易,如三雕 、歙砚 、徽墨等 。3.2.2 区域规划实现空间整合: “菜单式选择 + 自由式组合 ”创新游览方式,形成区域竞合格局,实现传统观光模式到散客自助游的转变 。黄山市政府在细致研究示范区交通条件后,规

16、划建设一条 40m宽的歙县至潜口的快速路 。并将原歙县古城至潜口的12km 长 、7m 宽的旅游公路改为非机动车游线,供自行车 、徒步 、马车及电瓶车通行 。此举以最科学经济的方式串点成线,提升了各古村落之间的交通网络连接度,为区域内旅游散客交通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有效支撑了潜口 、唐模和岩寺镇所构成的小三角形旅游集散中心,率先实践了“自由式组合 + 菜单式选择 ”的自主游览模式,大力促进了传统观光模式向散客自助游模式的转变 。“菜单式选择 + 自由式组合 ”游览方式打破传统线状游线串联格局,变游客被动游览为主动选择休闲,游客可依据个人偏好在众多主题村落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古村落进行

17、自由组合 。因此,区域内的旅游流并不是呈现简单的 “线性 ”流线,而是呈不规则的 “布朗运动 ”形态 。该方式的推广促使各古村落进一步挖掘自身特色并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整体系统化 、内部差异化的区域竞合格局的形成(图 3) 。图 3 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战略布局Fig.3 Strategic layout of the national rural tourismdemonstration plot in Huangshan3.2.3 休闲体验实现产品整合:突出培育 “诗意栖居 、时尚夜间娱乐和徽文化系列商品 ”三大特色,注重开发综合效益提升 。示范区依照文化为本 、观光为纲 、休闲为利的指

18、导思想,统筹资源配置,突出“士族生活式栖居 、时尚夜间娱乐 、徽文化商品 ”三第 10 期 周永广,吴文静: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1739大 特色,从全局出发,协调区内各古村落之间的产品关系,通过策划多元化的主题定位 、项目设计与盈利模式(表 1),打破目前产品同质化僵局,使回报预期清晰化,提升旅游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 。实现示范区产品整合,首先应打破目前各古村落门票经济垄断局面,发挥徽州文化中闲适 、高雅 、归隐等文化精髓,将休闲 、时尚 、体验等要素融入项目设计,建设符合国际旅游者偏好的休闲体验性项目,迅速启动休闲旅游系列产品 。同时,进一步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供符合国

19、际化水准的旅游服务,保障深度开发的产品质量30,孕育示范区的国际氛围 。通过休闲度假类项目的开发,引导国内游客在示范区中由 “观光 ”转为 “栖居 ”。古村落传统民族产业的重组与整合也是古村表 1 示范区重点村(镇)主题定位 、项目策划与盈利模式一览表32Tab.1 The list of positioning,project planning and profit models for villages in the demonstration zone村落 主题定位 项目策划设计 盈利模式潜口 徽州智府 明清民宅古建筑群观光 、古建筑修学产品 门票 + 地产开发“徽州智府 ”文化产品 、

20、影视拍摄基地 观光性 (+ 物业收入 )唐模 惊喜唐模 “徽州洋人街 ”开发 、檀干园景区 、雕刻系列手工 观光 + 景点门票 + 纪念品动感水街 艺室 、徽语 新东方 、徽式栖居产品 、檀溪流觞 休闲性 (+ 物业收入 )呈坎 与天对话的地方 村落古宅观光体验产品 、易经风水文化体验产 观光性收入;发展特色雕刻中国最佳风水村 品 、雕刻艺术专项产品 艺术产业西溪南 中国最甜的乡村 西溪南景点观光 、丰乐河生态产品 、蜂产业体验产品 、天灯老街产品 休闲性收入 、特色养蜂产业渔梁 徽商之源 、动静随心 古商街 、渔梁坝观光 、水上画舫等 休闲性收入郑村 大家族的一天 村落观光 、古今生活场景交

21、融 观光性 (+ 物业收入 )棠樾 中国第一牌坊群 牌坊群与村落游览观光 、歙砚制作开放展示 、活字 观光性收入印刷术的应用 、家族精神阐释等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区内众多古村落具有相当的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如西溪南的养蜂业 、呈坎的雕刻业等 。示范区鼓励本地特色产业的市场化经营,使其与旅游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提供更多元的古村落旅游休闲消费附加值 。3.3 对内在机制优化问题的探讨:内生式发展与广义 BOT 模式,倡导开发主导权利的本地回归要顺利实现示范区古村落群的深度开发,一方面要使回报预期清晰化,避免盲目短视的逐利开发行为26;另一方面需重点培育自主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倡导开发主导权

22、利的本地回归,从根本上解决旅游飞地问题 。对示范区而言,蜀源 、灵山 、郑村因早期没有公司介入控制其旅游开发,故具有较大的开发自主性,适合 “以组织自谋发展 ”的内生式发展模式 。村民通过自我组织,发展 “一村一品一产业 ”,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的同时提高本地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内生式发展有利于维护村落传统文化和保留本地精神33,发展过程中需注重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并改善结构较为松散的现实特点 。渔梁 、棠樾的旅游开发方向明确,但深度开发资金 、运营能力和管理经验相对稀缺;潜口和唐模开发较早,初级旅游产品已经形成,需要较高的创新性来突破现状僵局 。且由于上述古村落运营能力 、管理经验及营销渠道较为

23、落后,因此旅游开发的风险性偏高,自主开发的难度较大,现阶段更适合外来公司介入甚至主导开发的广义 BOT 模式,即 “让利益启动发展 ”。广义 BOT 模式涵盖开发初始阶段外来公司介入并主导旅游开发,至最后将主导开发权利转交回村落本地的全过程,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屡见不鲜 。虽然广义 BOT 模式在开发初期能够为开发带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公司化逐利的本质通常会引发短视开发行为,并导致本地利益持续外流等一系列旅游飞地问题,在开发后期对古村落的发展进程造成严重阻碍 。因此,该模式下外来公司介入并完成自身历史使命后如何退出是当前古村落旅游开发普遍面临的难题 。对于广义 BOT模式下的外来公司

24、退出机制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加以探讨和解决 。为缓解旅游开发飞地化问题,政府应引导企业与村落更好地合作,根据村落资源与现状拟定更为合理的短期出让年限,并实行项目年审制度,监督企业的开发进程 。同时,可成立 “村办集体合作公司 ”,村民以宅基地等使用权持优先股参与其中,享受利益分成,参与旅游服务但不参与经营决策;村办集体合作公司代表村民与外来投资者合作,集体合作公司负责整体开发方向的确定以及村内事务协调,监督外来投资者运营,避免经营短视行为 。参考文献:1 曹国新 . 文化古村落: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 J. 江西社会科学, 2003(9): 202 - 205.2 朱国兴 . 徽州村落旅游开发

25、初探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2(6):40 - 43.1740 经 济 地 理 第 29 卷3 刘昌雪,汪德根 .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素探析J. 旅游学刊, 2003(6): 100 - 105.4 卢松,陆林,凌善金 . 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4): 71 - 72.5 朱国兴 . 关于发展徽州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6): 81 - 85.6 刘莉,陆林,徐致云 . 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1): 79- 80.7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

26、 . 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 J. 2007(4): 1 - 9.8 章尚正,李惠 . 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古村落旅游的产业化 J.黄山学院学报, 2006(1): 27 - 32.9 江波 . 古村落旅游研究评述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2): 64 - 68.10 陈甲全,张义丰,陈美景 . 古村落研究综述 J. 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23): 10 103 - 10 105.11 胡道生 .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 J. 人文地理, 2002(4): 47 - 50.12 张琼霓 . 皖南古民居古村落旅

27、游开发研究 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3(5): 60 - 63.13 李艳娜 . 皖南南屏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1): 78 - 79.14 李凡,金忠民 . 旅游对皖南古村落影响的比较研究 J. 人文地理, 2002, 17(5): 17 - 20.15 朱桃杏,陆林 . 徽州古村落群旅游差异性开发的竞合分析 J.人文地理, 2006(6): 57 - 61.16 田维维,王昊 . 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1): 46 - 47.17 卢松,陆林,徐茗 . 黟县古村落海外旅游市场研究 J. 经济地

28、理, 2005, 25(2): 252 - 256.18 冯淑华 . 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 J. 旅游学刊, 2002(6): 45 - 48.19 卢松,陆林,王莉 .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 、宏村为例 J. 地理科学,2004, 24(2): 250 - 256.20 Wang Li, Tong Shirong, Lu Song. Residents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cient Village Resorts-Case Study ofWorld Cultural Heri

29、tage of Xidi and Hong Villages J. ChineseGeographical Science, 2004, 14(2): 170 - 178.21 章锦河 .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 以黟县西递为例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2): 105 - 109.22 梁栋栋,陆林 . 古村落型旅游地土地利用的初步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黟县西递案例分析 J. 经济地理, 2005, 25(4): 562 -564.23 冯淑华 . 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探讨 J. 商业研究, 2005(8): 164- 166, 179.24 章锦河,凌善金,陆林 . 黟

30、县宏村古村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 17(3): 82 - 87.25 吴文智,庄志民 .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 J. 旅游学刊, 2003(6): 66- 70.26 贾跃千,周永广,吴文静 . 基于盈利模式与开发模式相匹配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 J.旅游论坛, 2009(2): 238 - 242.27 王莉,陆林,王咏 . 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关系及影响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 、宏村实证分析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 22(3): 276 - 279.28 周永广,等 . 村落

31、型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体制的日中比较研究 以黄山市西递村和岐阜县白川乡为例 J. 都市计画论文集 (日本 ), 2002, 37: 967 - 972.29 朱桃杏,陆林,李占平 . 传统村镇旅游发展比较 以徽州古村落群与江南六大古镇为例 J. 经济地理, 2007(5): 842 - 846.30 章尚正,吴琳 . 国际化 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的旅游发展方向 J. 合肥学院学报, 2006(1): 73 - 77.31 邹统钎 .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2 周永广,等 . 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策划 Z. 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 2007.33 张环宙,黄

32、超超,周永广 .“内生式发展 ”模式研究综述 J.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37(2): 61 - 68.第 10 期 周永广,吴文静: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1741FURTHER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INSOUTH ANHUI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RURAL TOURISMDEMONSTRATION PLOT IN HUANGSHANZHOU Yong - guang,WU Wen - jing(School of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

33、ity,Hangzhou 310058,Zhejiang,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the national rural tourism demostration plot as an example, aimed to find outsettlements of dilemma that come up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fter the review and summary of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evant studies, the paper elabor

34、ated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demonstration pl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ternal mechanism, whichinvolve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local culture exploitation and products internationalization.Then more detailabout endogenous developme

35、nt and generalized BOT model was discussed. This study provided scientificguidance and feasible systematic approaches for the ancient-villages in south Anhui which have similar situation.Key words: ancient - villages tourism;further development;regional integration;optimization of internalmechanism作

36、者简介: 周永广( 1967),男,安徽黄山人,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社会学和旅游规划 。E- mail: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GREEN HEART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ANG- ZHU- TANURBAN AGGLOMERATIONJIAO Sheng1,WEI Chun - yu1,LIU Su1,HE Shao - yao1,GUAN Chen - yin2(1. Architecture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

37、082,Hunan,China;2. Beijin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 410219,Hunan,China)Abstract: Green Heart plays a multi-storey role on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urban agglomeration.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of protection on Green Heart overseas, this paper focu

38、ses on the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hilly areas to study Green Heart in the crossing borders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Fac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Green Heart, theprot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Green Heart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p

39、ut forward through such aspects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layout, intensive use of land, lower energy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s discharge, which aims to develop eco-tourism as the core mechanism for sustainableoperation. Thus the space layout model, called “One Heart, Eight Clusters”, is formed.Key words: Green Heart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hilly areas;protective development;regional planningmanagement;space layout model作者简介: 焦 胜( 1973),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生态规划与可持续住区规划 。E- mail: 。(上接 1719 页)1742 经 济 地 理 第 29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