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206 国道为国家骨干公路,始于山东省威海市,途经江苏、安徽、江西,终于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路口,全长 2440 公里。自青岛界(221k+541)处进入潍坊境,至日照界(391k+040) ,潍坊市内里程 170 公里,是青岛、潍坊及日照市联系的重要公路。其中,安丘市境内起自安丘坊子界,向东南经安丘市区、石堆镇、金冢子镇、景芝镇,随后进入景芝诸城界,全长约 40 公里。景芝镇境内全长约 15 公里,均为一级路,是景芝镇区南北东西向沟通的重要公路。G206 威汕线穿景芝镇城市规划区长 5.5km,占景芝镇境内里程的 36.67%。根据交通量预测,到 2039 年现有 G206 威汕线安丘景
2、芝镇区段的远景交通量将达到 33655pcu/d,现有公路标准将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同时道路两侧街道化严重,车流量大,车速低,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该段道路改建迫在眉睫。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路线起点位于南甘泉村西北 G206 威汕线处,路线向南经伏戈庄村西,跨越小浯河,在大市留村西转向东南后经逢家庄村南,跨越浯河,在王家彭旺村东北与 G206 威汕线相交。路线全长约 10.97km,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 80 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25.5m。主要控制点:起点、伏戈庄村、小浯河、大市留村、逢家庄村、浯河、终点。沿线经过的
3、主要河流为小浯河、大浯河,主要交叉公路为 G206、律南路,全线设置浯河大桥 107m/1 座、小浯河中桥 44m/1 座、涵洞36 道,平面交叉 8 处,永久占地 53.9906 公顷。推荐线总投资为 33030.56 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 2991.36 万元,项目资金均由地方自筹解决。项目建设工期为 24 个月,2017年 10 月开工建设,2019 年 11 月底建成通车。本项目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2013 修正)中鼓励类“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 ”中的“2 、国省干线改造升级 ”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4、理条例之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项目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在收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7 年 5 月 21 日,潍坊市公路管理局在安丘市主持召开了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至潍高路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形成技术评审意见。项目组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现提交审批。在该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潍坊市环境保护局、安丘市环境保护局等各级环保
5、主管部门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建设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公路管理局和安丘市公路局给予了积极的协作与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项目组2017 年 7 月目 录1 总论 .11.1 编制依据 .11.2 评价目的 .61.3 指导思想 .61.4 评价工作原则、工作重点 .61.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71.6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91.7 评价执行标准 .101.8 评价预测年限 .121.9 评价方法 .121.10 环境保护目标 .122 工程分析 .152.1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52.2 工程概况 .172.3 主要建设内容 .192.4 实施方案 .322.5
6、 工程方案的选址合理性分析 .342.6 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343 区域环境概况 .473.1 自然环境 .473.2 环境质量 .53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5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54.2 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604.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4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65.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665.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05.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745.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855.5 生态影响评价 .865.6 环境风险评价 .1075.7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1256 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1296.1 施工期环境
7、保护措施 .1296.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416.3 道路绿化方案建议 .1477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1497.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1497.2 环境监测计划 .1537.3 环境监理计划 .1547.4 人员培训计划 .1568 社会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578.1 社会效益分析 .1578.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589 路线比选方案 .1619.1 路线方案简介 .1619.2 选线原则 .1619.3 主要控制因素 .1619.4 路线比选 .1629.5 线路方案比选小结 .16610 项目建设方案可行性分析 .16710.1 产业政策相符性 .16710.2 规划
8、相符性分析 .16710.3 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17511 结论 .17611.1 工程概况 .17611.2 产业政策和规划协调性 .17611.3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7611.4 环境影响评价 .1771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8011.6 环境风险 .18211.7 方案比选评价结论 .18211.8 公众参与结论 .18211.9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 .18311.10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18611.11 对策与建议 .186附件附件 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件 2: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附件 3: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下达 2017 年普通国省道
9、穿城及瓶颈路段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鲁交规划20172 号;附件 4:检测报告首页;附件 5: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意见;附件 6:修改说明。1 总论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 年 9 月 1 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3 月 1 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3 年 3 月 1 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10 月 1 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主席令第十八号) ;
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第二次修正);(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主席令第 74 号)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5.4.24 修订)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6 年 1 月 1 日)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 年 3 月 20 日)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 ;(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11 年 5 月 1 日)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 4 月 29 日)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7 年 1 月 1 日)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 年 11 月 1 日)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3 号) ;(23) 中华
12、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 120 号)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国务院令第 167 号) ;(25) 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204 号)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6 号) ;(28)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 257 号)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令第 284 号)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 377 号) ;(31)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决定 (国务院令第 543
13、号) ;(32)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593 号) 。(3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34)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交通部令,2003 年第 5 号) ;(3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33 号修订,自 2015年 6 月 1 日起施行);(36) 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 (国发电20041 号) ;(37) 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发2005196 号) ;(38)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046 号) ;(39)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
14、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环发200394 号) ;(40)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4 号,自 2015 年 6 月 5 日起施行) ;(41)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7184 号) ; (42)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 号);(43) 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 (环发2010144 号) ;(44)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1298 号) ;(45)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 (水保200112 号) ;(46) 关于在公路建设
15、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公交路发2004164 号) ;(47) 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 (交环发2004314 号) 。(48)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第 9 号令,2005 年 8 月 1 日;(49) 道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 ,水利部、交通部水保200112 号文,2001 年 1 月 16 日;(50) 风景名胜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74 号) ;(51) 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 (交规划发2006140 号) ;(52)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 (水保200112 号) ;(53)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
16、010】7 号) ;(54) 关于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发布形式的函 环办函2006445 号;(55)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2015.4.2);关于印发的通知( 环发20154 号, 2015.1.8);(56) 关于发布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5 年第 17 号,自 2015 年 3 月 13 日起施行)。1.1.2 山东省及地方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1) 山东省实施办法 ;(2) 山东省实施办法 ;(3) 山东省实施办法 ;(4) 山东省实施 办法 ;(5) 山东省实施 办法 ;(6) 山东省实施办法 ;(7) 山东省森林和野
17、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8) 山东省实施 办法 ;(9)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10) 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11)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12)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3) 山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4) 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5) 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16)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 (鲁政发2003115 号) ;(17)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 (鲁政发200425 号) ;(18)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39 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
18、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鲁政发200672 号) ;(19)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政发201147 号) ;(20)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环境保护 “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1155 号) ;(2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230 号文件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 (鲁政发201236 号) ;(2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133 号) ;(23)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政办发 20066
19、0 号) ;(24) 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 制度的意见 (鲁环发2007131 号) ;(25) 关于贯彻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 (鲁环函2012179 号) ;(26)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评函 2012138 号 );(27) 关于印发 (鲁环函2012263 号;(28) 转发的通知 (鲁环函2012509 号)(29)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监管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通知 (鲁环评函2013138 号) ;(30)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的意见 (鲁水政字20127 号) ;(31) 关于下达 2010 年国省干线公路
20、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 (鲁交规划20109 号) ;(32) 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56-2006) 表 4 中一般保护区标准及修改单要求;(33)山东省 2013-2020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34) 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 (自 201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35)鲁环函2012386 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潍坊市白浪河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复函 ;(36) 潍坊市市区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1.1.3 技术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2016)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
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 (GB50433-2008 ) ;(9)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 ) ;(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B04-2010) ;(11) 关于批准发布 的通知 ,建标278号;(12) 环境监测技术规
22、范 ;(1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2008 ) ;(1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GB 50433-2008 );(15)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 (HJ552-2010) ;(16)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2014 ) 。1.1.4 相关文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3)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4)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1.2 评价目的通过对 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
23、程沿线评价范围内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调查与评价,对项目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达到:(1)预测、论证和评价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2)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以指导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减轻和消除项目开发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为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和制定沿线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协调社会经济、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从环境角度论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 指导思想根据项目特点,抓住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有重点地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力求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分析论
24、证力求客观公正;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要求、达标排放以及公众参与的原则;提出的环保措施力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在保证报告书质量前提下,尽量缩短评价周期。1.4 评价工作原则、工作重点 1.4.1 评价工作原则 按照路线走向,结合沿线环境现状调查结果、遥感解译结果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环境敏感点,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4.2 评价工作重点本评价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生态恢复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以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评价为重点的声环境影响评价。(3)路线比选。1.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5.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通过对
25、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沿线现状的踏勘、调研、初测和对已建成的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和通车营运后对环境影响情况的类比调查和分析,对该公路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因素识别如下:(1)公路建设施工期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施工机械及运输筑路材料、废土等车辆的噪声影响;施工机械、柴油燃烧、沥青烟、装卸扬尘、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的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冲洗机械设备和物料的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对水体的影响;施工车辆还会打破原来公路的交通秩序,使交通不便,事故可能性增加;桥梁施工可能引起河流水质变化;公路工程本身对现有土壤植被的影响,土石方的开采和废弃对沿线自然环境的改变、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生态影
26、响;因公路建设用地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在这几方面的影响中有暂时的,也有永久的,有可恢复的,也有不可恢复的,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2)公路建成营运期营运期主要环境污染源为道路上行驶的各种机动车辆,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过往车辆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汽车尾气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公路径流污水对水体的影响、危险品运输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表 1.5-1表 1.5-2。表 1.5-1 拟建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环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 环境影响简析声环境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噪声短期可逆不利1、公路施工中机械较多,施工机械噪声等施工噪声属突发性非稳态噪
27、声源,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2、拟建项目几乎所有的筑路材料将通过汽车运输,其交通噪声将影响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扬尘及沥青烟气短期可逆不利1、粉状物料的运输、装卸、堆放、拌合等过程中有大量粉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施工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上行驶导致的扬尘;取土场、弃土场开挖、弃土操作产生大量粉尘随风逸散。2、沥青的铺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中含有 THC、苯并芘等有毒有害物质。水环境施工生活及生产废水短期可逆不利1、大桥建设施工工艺不当或施工管理不强,产生的施工弃渣、机械油污、泥浆、施工物料等受雨水冲刷入河等情况将影响水质;2、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施工现场砂石材料的冲洗废水;3、桥梁桩基施工可能引起
28、河流水质变化。永久占地长期不利不可逆生态环境 临时占地、水土流失短期不利可逆1、工程永久和临时用地减少了当地的耕地总量、园地及林地数量,公路的施工管理不当,将破坏用地范围外的植被,对当地的农业生态造成影响;2、工程取土影响地貌形态和土地利用类型;3、建设项目施工将占地,破坏地表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4、道路的建设对景观造成一定影响。征地补偿 长期阻隔影响短期不利可逆社会环境增加就业有利短期可逆1、被征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补偿不当还会造成其生活质量下降,并长期受到影响;2、施工影响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安全;3、增加沿线群众的就业机会。表 1.5-2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
29、别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性质 环境影响简析声环境交通噪声长期不可逆不利交通噪声影响沿线一定范围内居民区,影响人群健康,干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汽车尾气路面扬尘长期不利不可逆环境空气危险品运输事故 短期、不利、可逆l、汽车尾气中二氧化氮排放量较大,是汽车尾气影响公路沿线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2、公路营运后路面扬尘比较轻微;3、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滴漏危险品后产生严重的环境空气污染,但事故概率较低。路面、桥面径流长 期不可逆不 利水环境 危险品运输事故 短期、不利、可逆l、降雨冲刷路面、桥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2、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滴漏或翻入河流后产生严
30、重的水污染,但事故概率极低。社会环境 提高运输效率、促 进公路经济发展 长期有利 不可逆 改善区域交通现状,便于产品交换和经济贸易,用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区域经济发展;1.5.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确定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B03-2006 )的要求,对相关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筛选,详见表 1.5-3。根据环境影响因素的矩阵筛选,本项目主要是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及环境空气和水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生活有一定的有利影响。由筛选结果确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见表 1.5-3。表 1.5-3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前 期 施 工 期 运 营 期施工行为环境资源 占地
31、拆迁安 置 取土 路基 路面 桥涵 材料运 输 机械作 业 运输行 驶 绿化 复垦 桥涵边沟土 质 水 文 地表水质 水土保持 陆地植被 陆栖动物 声学环境 自然环境空气质量 就业服务 社会经济 旅游开发 农业生产 水利设施 土地利用 居 住 社会环境美 学 注:/:长期/短期( 有利影响) /:长期/ 短期( 不利影响) 空白:相互作用不明显。表 1.5-4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环境要素 评价内容 评价因子施工期车辆道路扬尘、施工粉尘及沥青烟的影响 TSP、沥青烟大气环境营运期公路交通汽车尾气 NOx、CO、HC 等施工期水土流失与土壤植被破坏情况生态环境营运期沿线农业生态、景观影响水
32、土流失量、植被破坏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施工期桥涵施工及施工营地污染物排放情况水环境危险品运输 石油类、COD、SS施工期机械噪声、车辆运输噪声声环境营运期交通噪声 LAeq施工期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弃渣固体废物养护工区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弃渣通行交往、居民生活质量分析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包括土地利用等) 的补偿社会环境受影响居民的征地收入水平变化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等1.6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6.1 评价等级根据各环境要素相关导则规定,本项目各环评要素的评价等级确定如表 1.6-1。表 1.6-1 评价等级划分及依据环境因素 依据 等级声环境 沿线声敏感点有 3 处,项
33、目建成后部分敏感点噪声将有显著提高(大于5dB(A) ,影响人口较为集中 一级地表水环境拟建公路设有养护工区,区内设置化粪池,定期由市政部门负责收集清运,对外环境影响较小。路面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降雨所致路面径流,所跨河流执行类(浯河和小浯河下游入峡山水库)标准。三级地下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附录 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公路类项目含加油站为类、其余为类,类、类、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本标准,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本项目建设内
34、容不含加油站,属于类项目,因此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不设专章,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 拟建工程营运期不存在集中式排放源,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汽车尾气及扬尘,影响的区域局限在道路两侧,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三级生态环境 本工程全长50km,永久占地面积 53.9906 hm2、临时占地面积 14.9567hm2,合计 70.1909hm2 (小于 2km2) 三级1.6.2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将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B03-2006 ) ,并结合拟建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景观等环境状况进行确定。具体见表 1.6-2。表 1.6-2 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内容 评价范围
35、环境空气 公路中心线两侧 500m 以内范围地 表 水 跨河桥位上游 100m下游 1000m 以内水域声 环 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m 以内范围;施工期适当扩大至临时施工场地周围的声环境敏感点社会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调查研究范围适当扩大至拟建公路直接影响区生态环境 拟建公路两侧 500m 范围和取土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范围1.7 评价执行标准1.7.1 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表 2 中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标准的 1/2 执行:2.
36、0 mg/m3。公路沿线环境空气执行标准情况见表 1.7-1。表 1.7-1 环境空气执行标准 单位:mg/m 3项目 小时浓度 日均浓度 标准来源SO2 0.5 0.15NO2 0.2 0.08PM10 / 0.15TSP / 0.30O3 0.2 0.16CO 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非甲烷总烃 2.0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标准的 1/2(2)地表水环境公路沿线跨越小浯河、浯河,小浯河、浯河下游入峡山水库,根据潍坊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峡山水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
37、标准,上游小浯河、浯河按类标准评价。表 1.7-2 地表水执行标准评价标准 pH 石油类 (mg/L) CODcr(mg/L) BOD5(mg/L) 氨氮(mg/L)GB38382002类 69 0.05 15 3 0.5(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的 类标准。表 1.7-3 地下水执行标准项目 pH 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高锰酸盐指数 硝酸盐( 以 N 计) 亚硝酸盐(以 N 计)标准限值 6.58.5 450 1000 3.0 20 0.02项目 氨氮 硫酸盐 氟化物 氯化物 挥发酚 标准限值 0.2 250 1.0 250 0.002 (4)声
38、环境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和 1 类标准。声环境执行标准情况见表 1.7-4。表 1.7-4 声环境执行标准 单位:dB(A)4a 类 1 类标准名称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70 55 55 4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道路边界线外 35m 范围 道路边界线外 35m 范围外注: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 的建筑为主,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 4a 类标准。1.7.2 排放标准(1)废气施工期和运行期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表 2 中二级排放标准。(2)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
39、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施工期噪声执行标准情况见表 1.7-5。表 1.7-5 施工期噪声执行标准昼间 夜间70 55注: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 或由当地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昼夜间划分时段进行适当调整。(3)固体废物施工期主要固废为施工弃渣(包括拆迁垃圾、改造路段原沥青路基)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及其修改单,并参照潍坊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潍政发201044 号)要求。1.8 评价预测年限评价时段综合考虑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评价年
40、限为施工期间,共 24 个月。营运期选择 2020 年、2026 年、2034 年代表营运近、中、远期。1.9 评价方法本评价依据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和公路环评规范,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采用“点段结合、以点为主、反馈全线” 的评价原则。在调研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及重点环境保护敏感地区和保护目标基础上,对敏感地区的环境问题做重点评价,并对环境保护目标做逐点分析评价。采用定性评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对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进行现状监测及调研。营运期的声环境运用模式计算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采用调查、分析、评述的方法进行评价。1.10 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工程
41、评价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图 1.10-1。可分为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噪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具体如下:1.10.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所涉及主要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文物资源,以及被征地居民生活质量、两侧居民的日常交往等。1.10.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植被、动物、风景名胜区,具体见表 1.10-1。表 1.10-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保护目标 特征相关关系 主要影响及时段植被 沿线以人工种植植被为主 占用 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类植物种。将造成植被的损失。 影响时段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动物 评价区内无国家及省级珍
42、稀濒 危保护动物物种存在。 沿线分布 工程施工将破坏动物活动和觅食场所。影响时段为施 工期和营运期。水土流失 施工期水土流失沿线分布 工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影响时段为施工期河流 浯河、小浯河 跨越 对水体水质及鱼类影响。影响时段为施工期和营运期。水源地 峡山水库 沿线分布 施工期开挖和施工弃渣对水源地的影响,运营期道路 对水源地的影响。1.10.3 水环境保护目标本评价所涉及地表水主要有公路桥梁穿越的浯河、小浯河,具体见表 1.10-2。表 1.10-2 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跨越河流位置关系水质控制目标 卫星图 照片1 浯河 跨越 类2 小浯 河 跨越 类1.10.4 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
43、目标拟建公路新建路段主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表 1.10-3。小浯河中桥浯河大桥表 1.10-3 拟建工程新建路段环境空气和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户数(工程拆迁后)序号 名称敏感点与道路的位置关系首排房屋临路长度(m)首排距红线 (m)首排距中心线距离(m) 4a 类区(红线外 35m内) 1 类区 敏感目标情况说明卫星图(注:绿线代表道路中心线,红线代表道路红线、蓝线代表 35m4a 类区)1 南甘泉村 左侧 453 102.75 115 0 128全村现有 420 户,1539 人。平房,砖瓦结构,南北朝向,有围墙,西侧面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有环境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及交通噪声2 小市留
44、村 右侧 293 87.75 98 0 54全村现有 360 户,1300 人。平房,砖瓦结构,南北朝向,有围墙,东侧面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有环境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及交通噪声。3 大市留村 左侧 242 36.75 49 0 127全村现有 300 户 1163 人。平房,砖瓦结构,南北朝向,有围墙,西侧面向公路,房屋分布较集中。现有环境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及交通噪声。2 工程分析2.1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1 项目背景206 国道为国家骨干公路,始于山东省威海市,途经江苏、安徽、江西,终于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路口,全长 2440 公里。自青岛界(221k+541)处进入
45、潍坊境,至日照界(391k+040) ,潍坊市内里程 170 公里,是青岛、潍坊及日照市联系的重要公路。其中,安丘市境内起自安丘坊子界,向东南经安丘市区、石堆镇、金冢子镇、景芝镇,随后进入景芝诸城界,全长约 40 公里。景芝镇境内全长约 15 公里,均为一级路,是景芝镇区南北东西向沟通的重要公路。G206 威汕线穿景芝镇城市规划区长 5.5km,占景芝镇境内里程的 36.67%。根据交通量预测,到 2039 年现有 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段的远景交通量将达到 33655pcu/d,现有公路标准将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同时道路两侧街道化严重,车流量大,车速低,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
46、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该段道路改建迫在眉睫。由于规划建设较早,该路段与 S102 济青线、景芝镇区的城市道路重合,从而导致该路段城镇化较为严重、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等问题的存在,既降低了通行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潍坊市公路管理局计划投资建设 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G206 威汕线安丘景芝镇区改线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安丘市景芝镇南甘泉村西北 G206威汕线上,路线向南经伏戈庄村西,跨越小浯河,在大市留村西转向东南后经逢家庄村南,跨越浯河,在王家彭旺村东北与 G206 威汕线相交,路线全长约 10.97km。本项目的实施将形成景芝镇的绕城环线,改穿
47、城为绕城,对合理组织、疏导过境和城市内部交通,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交通拥挤具有重要意义,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2.1.2 项目建设必要性1本项目是优化区域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整体效益的需要拟建项目西北接安丘市区,南连诸城,在景芝镇西部及南部形成了一条贯通的高等级公路,使得经由 G206 南北向出行的车辆不需再穿越景芝镇区,优化了区域路网布局;另外,拟改建项目作为潍坊市公路网“十三五” 规划中 “九纵九横”国省道公路网中的“ 一纵”G206 威汕线的局部路段,其实施将对优化、完善安丘市景芝镇周边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整体效益也具有重要作用。2本项目是适应城市总体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
48、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景芝镇位于山东半岛中部,隶属潍坊安丘。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现有 G206 威汕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景芝镇城市规模的拓展。G206 威汕线穿景芝镇城市规划区长 5.5km,占景芝镇境内里程的36.67%。本项目的实施对提升景芝镇城市交通环境,促进景芝镇经济快速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3本项目是改善行车条件、适应交通快速增长的需要根据交通量预测,到 2039 年现有 G206 威汕线景芝镇区的远景交通量(折合小客车)将达到 33655pcu/d,服务水平已达到五级服务水平。现有路况及技术等级将难以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不仅严重影响干线公路快速疏导交通功能的发挥,也将对城市内部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分流过境交通,为区域交通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同时,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行车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4本项目是提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