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902817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衢州一中 毛杨林摘要化学情境是指化学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还包含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时间环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并不断地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中提出了情境的 6 种功能和情境创设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并从做实验产生奇特现象、介绍科学发现史等角度提出了开展化学情境创设的 15 种方法。关键词 实践研究 情境创设 高中化学 新课程一、研究的缘起1、背景与意义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化学世界。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

2、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积极创设化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目前,新课程化学情境创设与教学,虽然有王祖浩老师主编的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一书参考,但各种情境的功能尚有待课堂实践检验,尚缺乏配套的原则和方法指导教师自己去创设情境。因此有些教师由于不善于创设化学情境,仍然实施抽象的说教式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搞题海战术,教学与情境脱离,学生学得被动、吃力、缺乏兴趣。也有些教师虽然应用情境教学,但效率不高,价值不大:有的情境缺乏目的性,对学生常起

3、误导作用;有的情境缺乏典型性, “生活原型”的引入与化学内容格格不入;有的情境缺乏思考性,情节过于复杂、有趣,导致学生沉湎于情境之中;有的情境滥用多媒体,片面追求在音响、视觉上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忽视了学生的化学思考。如何创设情境和应用情境,已成为当前新课程化学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2、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关于情境学习理论主张:知识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产物,且本质上深受活动、社会脉络及文化的影响,知识只有在它所产生及应用的活动与情境中去解释,才能产生意义。而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透过在专业领域中以“认知学徒(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方式来进行文化浸润(encultur

4、ation)。所以,个体必须置身于知识所在的情境、活动或社群中,透过观察、模仿、及一连串的实际活动,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操弄、反思及修正的历程,才能逐渐掌握住知识或技能的意义。我们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要从生活和实验出发,科学而有效地创设化学情境,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认知环境、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时间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智力和情感发展。二、研究经过和内容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便按照课题论证和课题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化学情境的创设实践与研究工作,主要经过和研究内容为:1、准备阶段 从 2006 年 9 月到 12 月,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普通

5、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等 10 篇参考文献。并对王祖浩主编的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和网上发布的一些化学情境,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从中吸取他人创设情境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观摩分析,初步掌握学生学习的现状和老师的教学现状,为课题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课题实施阶段2006 年 12 月至 2007 年 7 月,我们以自己所教的年级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自己任教的班级为研究样本,开设了 30 堂观摩研究课,广泛听取同组教师评价,总结各种情境的功能,提炼出创设情境的策略、原则、途径、方法,精选出近 200 个有价值的情境案例加以

6、推广。3、总结整理阶段2007 年 8 月至 10 月,整合各课题成员在各阶段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三、研究结果(一)情境功能的实践研究1、真实生活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想学乐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引起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新的涵义时。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大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如在讲乙醇的化学性质时,可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村青年结婚办

7、喜酒,用铜茶壸炖洒,结果让许多客人身体不适而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情感共鸣的情境, 能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一个情感共鸣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强烈感情的推动下学习探求,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如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的教学中,可给学生播放了有关环保的影视片,当学生亲眼看见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和破坏时,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非常希望通过自己对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改变这种状况

8、,学习变得更主动更认真。3、充满悬念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好的情境能产生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思路,活跃思维,主动去探索。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给学生播放消防员手持泡沫灭火器扑灭火灾的片段,使学生顿生悬念:灭火器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灭火器内部盛放的物质是什么?怎么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与白色浑浊呢?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和产生 CO2气体、白色沉淀的原理。4、充满疑惑迷茫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9、重要” 。充满疑惑迷茫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惊奇。学生有了疑问, 就不再依赖于既有方法和答案,而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学习钠的性质时,让学生将一小粒金属钠放人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当看到金属钠在水面上不停游动并迅速熔化成小球,并发出嘶嘶响声,无色的水变成红色时,学生无不万分高兴。金属钠为什么会游动?为什么能熔成小球?水为什么变红等等问题一起涌来,促使学生个个进入自觉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良好情境中。5、充满认知冲突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0、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教学中利用这种失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并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往铜中滴加浓硝酸,当学生观察到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溶液变蓝、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现象时,便产生了与已有认知(酸与铜不反应)相矛盾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硝酸的化学性质,从而获得对硝酸性质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6、隐含挑战性问题的情境,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一个隐含挑战性问题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以小组或伙伴形式进行协作学习,通过生生、师生间的讨论、学习、交流、共同总结发现问

11、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的结论,既能让学生体会到群体中自己、他人独立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认识到群体协.作的意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如学生在探究了铜和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后,可提出如下具有挑战性问题:在实验室如何用这两个反应应制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经过学生间“讨论、交流、实验、评价、发现新问题、再讨论、再交流、再实验、再评价” ,学生设计出了颇具创新意识且简单可行的装置,如图 1 和图 2 所示。(二)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创设情境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的环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情境应具有三个要

12、素:未知的东西(学习目的,即存在一定的问题) ,思维动机( 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即觉察到问题但不知如何解决问题) 。因此,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是:要对化学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尽量隐去介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即“谜底”不要在情境中出现,把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好奇的现象凸显出来。同时还应遵循下列原则:目的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实验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思考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等,保证情境能在情境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化学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1、通过实验产生奇特现象创设情境

13、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出一系列的新问题,渴望对新问题探究和解决。我们常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视频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手段,创设好奇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自然进入主动提问、探索知识的情境。如在学习氢氧化侣性质时,先让学生举例说说 Al(OH)3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然后顺势提出:如何制取 Al(OH)3?通过学生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提出了许多个为什么:为什么 NaOH 溶液过量时 Al(OH)3沉淀会溶解? 为什么两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它们是怎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如果把

14、NaOH 溶液改为氨水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Al(OH)3沉淀溶于酸吗?该用什么方法制 Al(OH)3等等问题一起涌来。通过讨论得出Al(OH)3具有两性的性质后,教师又让学生在制得 NaAlO2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或将 NaAlO2溶液滴入稀盐酸中,这时又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持续探究下去。2、通过介绍科学发现史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史故事、科学家生活片段,创设一种能使学生情感投入、提问活跃、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良好情境。如在 “常见的酸”教学时,有位教师呈现这样的情境: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

15、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学生惊奇:原来指示剂是这样被发现的(兴趣被激发) 。老师接着问: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成功。.对紫罗兰花瓣儿遇盐酸变红的现象,学生提出许多假设和验证的实验方案。经过师生间的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艰辛。3、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我们常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编成隐含挑战性的、充满悬念的故事,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讲授金属钠的性质和渗透安全教育时,可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2001 年 7 月接连三天,

16、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 ,8 个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 5 个发生剧烈爆炸。据悉早上 10 点多,石溪桶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蹿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 “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一位妇女惊讶地说。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 10 米高。晚上 6 时 45 分左右,该船曾经将 1 只铁桶打捞上船,本打算清洗过后使用。但是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而且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从广州市化工集团等单位赶来的化

17、学品专家们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提出了许多个为什么?接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思考分析,终于揭开了一个个钠性质的“谜底” 。4、通过“常见而不知”的真实事创设情境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对他们生活“常见而不知”的事总是具有极强的探索欲望。我们常把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化做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提问和探究。如在学习酯的性质、制法时,先播放一小段厨师用白酒和食醋混合做烹调的镜头,并让学生亲自闻一闻老陈酒的香味。并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厨师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做烹调?老陈酒为什么有一股特别令人陶醉的香味?当同学们产生种种猜测后,教师演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

18、验,当学生亲眼看到碳酸钠溶液表面凝结的一层油状液体,亲自闻到这层液体散发出来的特有香气时,同学们自然会结合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进入积极思考的情境之中。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学会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生活走进化学,成为鲜活的教育情境。5、通过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爱辩是非,教学中可故意设置错误论点,让学生“唱反调” ;也可独辟蹊径,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辩论,使真相越辩越明。也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较困惑的情境,如“变魔术” “揭露骗子的谎言”等激发学生“心求通而不得”的意境,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氛围,使枯燥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如在化学“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

19、的讨论”一节教学时,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硫酸厂的厂长(或工程师)、环保工作者、政府官员、律师等角色,从原料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厂址选择、生产规模、能源 、水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辨.论,让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获得多种角色的体验。6、通过生活中奇怪的现象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呈现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经验等相互矛盾的事实或现象,使学生感到“ 奇怪” ,引起他们非同寻常的惊讶之感,形成问题情境。这种触及学生认知缺陷的情境,能给学生一定的冲击力,产生强烈的提问欲望。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1981 年 6 月 9 日,巴拿马散装货轮“塞尼克斯号”满载

20、着炼钢用的半成品多孔铁颗粒,驶进印度东海岸的维沙卡帕特南港口,人们打开船舱,准备卸货,突然,一股灼人的热浪从舱内冲出,仔细一看,原来是部分铁颗粒正在燃烧,船长见此情景,赶忙把部分东西卸下后,将船拖到远离港口的印度洋面上.结果,船舱里的数千吨铁颗粒烧了一个月,直到将这艘船烧穿沉没为止.经过调查发现,在这起事故中,没有任何人为的操作起作用。 ”此情境触及了学生的认知缺陷,学生会很自然地提出问题:多孔铁颗粒为什么会自己燃烧呢?铁颗粒燃烧需要什么条件?7、通过旧知识的拓展引出“错误”创设情境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原有知识和经验定势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想当然”的进行分析和推导,有时产生错误。在教

21、学中我们有意识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走进“错误”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使他们感到困惑,于是产生问题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急于知道答案,往往思维高度集中,能自觉的参入到认知过程中。如学习电解时,教师问道:“CuSO 4+H2O”能否反应?学生脱口答道:不会。这时老师满怀激情地说出一名哲理名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一个地球” ,如果给我一个条件,我能使这个反应进行。当学生眼见到硫酸铜溶液在通电时一极产生气泡,另一极产生红色的金属铜后,这“出乎意料”的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缘由,会迫不及待地提问:硫酸铜溶液在通电时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和红色的金属呢?这种气

22、泡和红色金属是什么物质呢?它们是怎样生成的呢?对这一知识的认定恐怕会使学生终生难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 “钾能在水中燃烧”等等现象,都能创设出让学生惊讶无比、提问积极、探究深入的情境。8、通过突发性化学事件创设情境社会上经常发生一些突发的化学事件,如氯气泄漏,苯污染、硫化氢井喷、瓦斯爆炸等,利用这些事件,创设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愿望的情境。如在教学氯气的制法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各种洗涤用品的主要成分和使用范围,在课堂上,给学生宣读了网上的一则消息:“非典期间,广州一家庭主妇在家打扫卫生时忽然晕倒,家人发现后将她送到医院抢救,但半小时后她还是停止

23、了呼吸。经法医鉴定,确认是氯气中毒。原来,这位主妇为了获得更强的杀菌效果,把家用 84 消毒剂、洗涤剂、浴液、和洁厕灵等洗涤用品混合使用,致使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导致悲剧发生。 ” 学生听到这则消息后,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消毒剂、洗涤剂、浴液、和洁厕灵等洗涤用品混合使用,怎么会产生氯气呢?于是学生很想学习有关氯气的制法知识,对.氯气的制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假设和实验探究,不只掌握了实验室制法,还分析了其他很多的可能性。同时,对各种消毒剂的原理及使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9、通过打比方、类比等方法创设情境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中学化学课本

24、中抽象内容不少,教师要善于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说明抽象的理论,巧打比方,设置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理想模型,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便于提出问题。如在物质的量教学时,我们创设了下列情境:(1)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投影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后得出:“曹冲秤象”的故事启示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化整为零” “等量替换”的重要思想。(2)又给出一袋绿豆,一架托盘天平,提出:你能否秤出一颗绿豆的质量?讲出你的设计思路?并请一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后设计实验,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的实验:先称出几十颗绿豆的质量,再除以绿豆的颗数(1

25、 颗绿豆约1/15g) 。从中又培养了学生“聚零为整”的科学思想。(3)老师评述:古有曹冲化整为零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今有我们同学积小成多用天平称出一颗绿豆的质量。从这个故事和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解决问题需要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化整为零” “聚零为整” 和“等量替换”等。引出问题:在化学上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思想来探究一定质量的物质时所含有的微粒数呢?10、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直观手段,目的是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在这样的情境中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原有的思维方法、认知结构和想象能力之间产生“共振”,真正认识和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这一变化规律

26、。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化工生产等都可以用实物、模型、影像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实施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气体摩尔体积”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教师可进行下列动画演示:将一堆乒乓球和一堆篮球,都紧密堆放。若数量一定,如都是 100 个,同时做紧密堆积。分别将乒乓球和篮球的距离拉大,假设将8 个乒乓球和 8 个篮球分别放在教室的上下 8 个角落。然后设问:根据演示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一堆乒乓球和一堆篮球的体积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通过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从原本抽象陌生的微观世界回到较为熟悉的情境,思维展开,经过一番讨论后很快找到了答案,顺利落实了教学目标。1

27、1、通过分析商品标签创设情境商品标签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利用商品标签可以创设出集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化学用化学。如在“食品添加剂”一节的学习中,教师预先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口香糖、火腿肠、方便面、果汁饮料的包装纸,并从图书馆借了十多本化学化工方面的词典。上课时把学生分为十多.个小组,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统计、分析其成分。并给每小组提供一本词典,让同学们根据词典查找各种成分的作用、性质和危害,并讨论总结出小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面对这些平时天天享用,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并不在意的食品和饮料,探究和交流的热情很高。通过查阅资料和

28、分析讨论,不但对添加剂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对过分钟情于方便面、火腿肠及饮料的“快捷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2、通过习题创设情境习题中的问题是教师提出的,如果学生已经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就能顺利解答。如果学生尚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但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正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一个蕴含挑战性问题的习题,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在卤代烃性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这样一道习题:涂改液作为一种学习、办公用品,使用面越来越广。某些品牌的涂改液中含有的三氯甲烷、三氯乙烷或四氯乙烷等卤代烃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某品牌

29、涂改液的使用说明中称其不含任何卤代化合物,请设计简便的方法判断该品牌涂改液中是否含有卤代化合物。学生看到此题后,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以溴乙烷为例试验后,发现溴乙烷与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混合后没有沉淀生成,使学生遇到了新的问题的挑战,激起了学习卤代烃性质的强烈愿望。13、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创设情境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情境。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再配合恰当的手势,那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目光、动作

30、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并努力使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创设出有磁性的课堂,让学生上课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在王水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穿插一个小故事:二次大战中,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玻尔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决定要将自己的诺贝尔奖章留下来.玻尔是怎样将这枚奖章藏起来的呢?他把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装在一个玻璃瓶中.放在桌子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回到了祖国,从溶液中重新提取出了金,并铸成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他凝

31、聚着玻尔的智慧,凝聚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种神奇无比的溶液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王水。在教师生动的叙述过程中,学生被玻尔的聪明智慧和爱国之情深深打动,因此也更希望知道神奇的溶液是什么?他为什么又如此之神威,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起来。 14、通过介绍物质的用途或理论意义创设情境学以致用。学生一旦了解某物质在日常生活或工农业有广泛应用,知道某一化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时,就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热情,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因此通过介绍物质的用途或化学理论的意义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方法。如在学习卤代烃时,课前我们用数码相机拍摄了

32、校园中有关卤代烃的产品图片,如教室的塑钢窗架、食堂的学生餐桌、寝室的自来水管等。在课堂上,当这些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学生知道它们的成份和这些产品就在身边时,就感到特别的亲切,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卤代烃的情感调动了起来,把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卤代烃世界。15、通过教师故作谬论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稚化自己的思维,模仿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当产生不合理的结论时,极易创设出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努力探究错误之源,深刻的认识问题的情境。如在“有关 pH 计算”习题课上,教师选了这样一道题:pH 为 8的 NaOH 溶液和 pH 为 10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求

33、混合后溶液的 pH。在课堂上教师一本正经地把学生中很容易犯的一种错误解法当作正确解法在黑板上给出(直接根据 H+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结果有少数学生看出“名堂”,产生认知冲突并提出质疑,于是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笔者还装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样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以后,学生很少犯此类错误。四、研究成效1、研究过程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长达一年的情境创设研究过程中,通过每周一次的观摩研究课,使广大化学教师亲眼目睹化学情境的创设过程,深刻体验到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了教师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地参与

34、到情境创设和情境教学研究中来,并将学到的情境创设技巧及时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地创设情境,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克服了 06 年初期曾经出现的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的弊端。例如,任志强教师和吴国升老师在今年 9 月全市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就以精彩的情境教学分别获得了全市第 1 名和第 3 名的好成绩。包朝龙、毛杨林等老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有 10 多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有 10 多篇获市一等奖以上。2、研究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情境教学的一般模式是:呈

35、现情境学生疑问学生猜想学生探究学生得出结论交流评价深化提高。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熏陶下,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在 30 多堂观摩研究课上,我们亲眼目睹着学生的这种变化。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象以前那样只迷信教师或课本而不会提问题,变得热爱化学,在情境面前不仅敢于提问,而且善于提问,能从不同的角度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的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并能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使学生的独立提问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五、评价与反思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思想重视,措施落实,研究目的和内容明确,思路

36、清晰,方法恰当,观点正确,获得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支持,有坚实的研究基础,研究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逐项展开,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这些成果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原创成份高,实效性好,对当前新课程情境创设和情境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有推广价值。但是,我们也发现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情境,同一个情境也适合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往往也不同。虽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对情境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情境创设的一些原则、途径和方法,但还不十分完善,有一些教师创设的情境在目的性、全体性、典型性、思考性、发展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情境功能的发挥。同时情境教学

37、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情境教学各个环节所需的操作技能还需进一步探索。我们感觉到情境创设工作是无止境的,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将继续挖掘情境创设的资源和途径,创设出更多更好的情境,以满足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整理成册,或正式出版发行,同时致力于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参考资料:(1)LP斯特弗等著,高文、徐斌艳等译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2)DH乔纳森 主编 ,郑太年、任友群 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3)Robert.Marzano,Debraj.Pickering,JaneE.Pollocka 著,

38、张新立译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5)吴俊明,倪志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曾庆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7)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 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附:本课题研究已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成果名称 完成时间 成果形式 完成人一个化学实验引发的问题思考2006 年 12 月 论文在实验教学与仪器上发表毛杨林、包朝龙赏析“羟基漫谈”一课的教学2006 年 7 月

39、论文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包朝龙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化学教学效益的新思考2006 年 12 月 论文获市一等奖 毛杨林化学教学设计中的理论引领07 年 1 月 论文在中国成人教育上发表毛杨林、包朝龙新课程探寻“好问题”的思考2007 年 1 月 论文在新课程发表毛杨林、包朝龙“引导发现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2007 年 1 月 论文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上发表包朝龙充电器、塑料袋、药穴板也精彩2007 年 4 月 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在方法上发表毛杨林.氯气性质的封闭式实验创新设计与反思2007 年 6 月 论文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毛杨林新课程化学实验效用“打折”的成因与对策2007 年 6 月 论文,获省一等奖(证书没到)毛杨林 创 设 诱 思 的 情 境 打 开 提 问 的 阐 门 2007 年 6 月 论文将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2 期上发表毛杨林唤醒文本 让课堂润泽生命2007 年 7 月 论文在新课程研究上发表包朝龙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2007 年 7 月 论文在化学教育上发表包朝龙 灵 气 的 课 堂 智 慧 的老 师 2007 年 8 月 论文在衢州教育科研版上发表林晓华 关 于 “问 题 解 决 ”的化 学 教 学 策 略 的 探 讨 2007 年 7 月 被选送到省教育学会参加论文评比(文件没下,听说是一等奖)毛杨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