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自主研究的教研团队本文: 整理介绍学校情况58年建成的公办小学,四所学校合并8 名骨干教师支援民办社区资源贫乏,学生生源弱势群体比较集中学校硬件建设落后98 年开始“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执着研究的理由:敬业精神的感召直面学校课堂研究“成事”到“成人”,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感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体验到自我的成长与价值,让教师有不断的幸福感与满足感。12年,一份执着,以一种饱满的状态、理性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追求生命自觉地状态,投入改革研究。新基础教育经历了探索性推广性成型性阶段,从学科到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制度、学校文化等全方位投入变革,使“新基础教育”逐步校本化,逐步实现新型学
2、校的系统创建。12 年是新型学校建设从初具框架、初见成效,走向成熟和整体完善的过程。目前处于扎根性研究阶段,从“全、实、深”到“精、特、美”,进入了学校整体转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教研组,但是,当我们从学校整体转型的角度认识学校教研组时,它的当前状态、现实困境、可能价值等一系列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会出现。我校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教研组建设。多年来,我校教研组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培养骨干,形成核心(1999 年-2002 年)我们重点抓了骨干教师的培养。聘 请 了 华 师 大 的 专 家 , 采 取 “一 对 一 ”的 方式 , 进 课 堂 跟 踪 听 课 、 评 课
3、 、 指 导 、 反 思 , 并 建立了星级教师评选制,帮助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成为了各学科教研组组长。第二阶段:中心辐射,由点到面(2003 年-2006 年)以教研组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动,以个体的发展来带动群体的发展。.我们确定了个体悟学、专家导学、骨干辅学和群体互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教师们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提升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第三阶段:深入推进,自主发展(2007 年-至今)随着教研组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教研组这一中层组织的认识也逐步清晰、丰富起来。我们认为,教研组的功能不仅仅是合作、互助,更重要
4、的是能进行自主研究,从而真正实现对学校日常生活、教师日常的工作实践的深层次重建。尤其“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历经 12年,已进入学校整体转型。在学校整体转型中,具有自主研究能力的教研组团队是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师思想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中层组织。我们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教育品质提升与学校整体转型的改革研究,以项目引领的方式提升师生生命质量,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互动,形成优质教育的品牌。七个实验项目分别是:1、学校管理制度的品质提升与管理人员专业成长2、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与特色学科综合发展3、学校德育整体改革和班主任专业成长4、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5、小学数学教育
5、的整体、系列课型研究与数学教师专业成长6、小学英语学科课型系列研究与英语教师专业成长7、学校社会功能的综合提升研究实验项目是由各教研组承担实施的,因此教研组的状态又决定了规划实施的可能性、甚至决定着学校转型性变革能否真正实现。近几年,我校开始着力研究如何将以往的由上级安排组建、以完成规定任务为目的的行政型教研组团队建设转为自主策划教育活动、促进成员发展的研究型组织,增强其主动研究问题、拓展其作为学校转型性变革、尤其是学校日常生活重建的核心组织的价值。一、认识我校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现状与类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对教研组建设的相关理论思考,形成了三类教师团队的认识:根据自主研究能力区分出的三类教师团队
6、维度 研究型教师团队 适应型教师团队 应付型教师团队团队 切实承担起带头人的责任。 部分承担起带头人责任。 形式化地行使带头人的职责。.领导承担的责任(1)能主动地站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立场,了解团队成员的发展需求,全面策划本组课题设计和教研活动。(2)在参加校内外专题研究活动时有充分准备,能将已经内化的新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结合起来,力图进行深入浅出的评点和阐述。(3)在代表本组参加校内外研究活动之后,能及时将相关内容在本组内传达并组织后续研究。(1)能在上级要求下策划本组课题设计和校本研究活动,但对团队成员的发展需求了解不够。(2)能积极参加校内外专题研究活动,有一定准备,也能将相关内容向
7、本组教师传达,但在准备、传达和组织后续研究方面尚不深入、细致。(1)仅仅是在上级要求之下形式化地完成本组研究课题策划和校本研究活动的组织,往往是临时性地安排教师上研讨课,难以坚持连续研讨。(2)参加校内外专题研究活动不够积极,准备不充分,也不能及时向本组成员传达研究信息。团队成员学习深度系统深入的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与工作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并结合日常研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讨。形式化的学习。只是形式上组织了学习,也组织老师写一些心得体会,但并未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非正式的学习。仅仅提出学习要求,但缺乏真正落实的措施;相应地,现有的学习仅是非正式的自发学习。团队成员研究能力实践经验成熟
8、,有较强的理论透析能力。他们已有较为熟练的、系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入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和教育活动中。实践经验有效,但缺乏理论支撑。他们有较为系统的常规教学经验,能较为顺畅地完成一般的教学任务,但在领会新的教育理念、主动改革方面,还未形成清晰的意识和自觉的追求。仅有教学技巧,缺乏思想和方法。他们仅在部分教学技巧上有些特点,但未形成系统、成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在领会新理念时,仅停留于片面的领域或技术层面。校本研究活动的组织水平全面深入的校本研究。(1)本组的课题内容与学校整体发展和更大专题研究协调,个人的研究又与本组课题协调。此外,逐步形成系列化的研究课题,以促使
9、研讨活动逐步深入。部分深入的校本研究。在课题内容和每次活动的组织上,有开展研究的意识,但落实得还不够。能有意识地运用新的教育理念,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很充分,也能撰写一些课例或论文;但形式主义的校本研究。(1)组和个人的课题,或者仅仅停留于纸面、应付检查,或者与学校整体发展和更大专题研究联系不大。(2)教研活动不够正常,往往停留于走过场;事先缺.(2)在每次的研讨活动中,不仅集体备课,一起听课、评课,而且还组织上重建课,继续进行深入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深入领会理念,并力图将其与教学设计、评议结合起来。事后,执教的教师还撰写课例和论文。是,在理解理论的深刻和准确程度上,在事先和事后研讨的深入深度上
10、,尚待加强。乏足够的策划和研讨,听课和评课的随意性比较明显。2006年,我校对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常识、劳动技术、品德与社会九门学科的 13个教研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中,属于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有 4个,占 30.8%;适应型教师团队的有 7个,占 53.8%;应付型教师团队的有 2个,占 15.4%。我们要设法促使后两种类型的教研组团队逐步向第一类发展。二、建立教研组团队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机制发展需要动力,建立科学评价制度与机制是动力之一。1、教研组长岗位竞聘回归自主,享有自我发展的主动权以往学校干部选拔往往是校长根据教师的工作能力、实绩等综合素养给予任命。在动力与压力并存
11、的情况下,这部分教师在走上领导岗位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实现自我发展,成为学校的学科骨干。在看到“成长”与“亮点”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的“晦涩” ,感觉到长久的单调色彩带来的“沉闷” 。 “流水不腐” ,我们必须在管理上进行改革与创新,2003 年开始,教研组长由原来的“校长任命”调整为“竞聘上岗” 。 基本流程:填表申报符合岗位要求的教师进行竞聘演讲民主选拔,公开打分,根据演讲和综合考量竞聘者的综合素养进行筛选公示获选者名单及岗位。竞聘上岗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支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发挥才干,实施中体现了“四还”理念:本着降低重心,加强基础,能者多劳的原则,把最优秀的教
12、师还给学生;减少层次,横向联合,提高效率,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教师;机会均等,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把竞争的机会还给教师;加大责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把选择的权利还给教师。在本人自愿挑战自我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自我风采,公开公平的竞争,民主投票等方式,使一些教师竞聘成功,走上新的岗位。干部上岗后,边培训边实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创新力,真正实现了“想干的有机会,能干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实现.了管理机制的创新。2、教研组长负责制下移管理重心,促进自主发展建立“教研组长负责制”,下放管理权限,让教研组长自主规划教研组工作,策划教研组内的师生发展、文化建设、工
13、作考核等工作,管理教研组的日常教学,开展专题研究。(1)自主策划教研组的发展规划教研组的发展,把教研组教师个体的发展和教研组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规划和措施时,以“成人”为核心,所有事情完成最终的指向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组员的生命成长。“成事成人”是各教研组基本价值观念。为此,组长策划任务不再局限对事务性工作的设计,而是把重心放在对每一个成员的解读和发展空间的营造。(价值观念的转型:以往的教研组计划常常是对新学期所做的事的罗列,其价值观念的核心放在“做事”上,转型后放在“成人”上)(2)享有自我评价的权利对教研组的发展评价权不是单一的由学校行政部门进行的,而是综合了自评、他评和学校综合评定三
14、个维度。其中,教研组自我评价对教研组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教研组规划中有对个人在教研组内工作质量的评价表,教研组对成员的发展每一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我校的教师梯队建设是一种依托于“全面评价、注重过程、关注起点,纵向比较” 的教师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手段。根据教师的个人自评和教研组的互评,评定出学校教师发展的 5个梯队,即 5个不同层次的教研团队。对于不同梯队的教师,我们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策略,以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前 3梯队教师的培养策略是:分析教学行为概括教学策略提升教学风格;后 2梯队教师的培养策略是:学习教学理论选择教学策略转化教学行为。 )各个梯队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梯队
15、晋升不是 “终身制”或“逐级制”的方式进行,而是结合教师本年度的研究状态、研究业绩以及实际研究能力的提升进行打乱顺序的认定。这样,可以同时帮助每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新的努力和探索,最终实现滚动式和跨越式的发展。学校则以教研组内梯队教师的上升率来衡量教研组团队的发展。(3)承担学校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学校把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权利交给教研组。教研组开始自主、独立地策划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开始自主安排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各年段的仪式教育、学校的传统活动等。教研组长可以灵活分配教.研组成员的工作,发挥组员的优势,同时又能考虑到年段特点,使活动成效明显。教研组长角色转化,从组织
16、者、沟通者 是教师状态的解读者。“读人”,读本组内教师,读出亮点、个性、弱点,读出教师的发展空间。(出示教研组计划内对教师的解读)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对不同人、不同层次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同时是教研组文化的策划者、创建者,组长将上升到文化层面去思考教研组的日常活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出示教研组的反思,这样的诊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全过程性的,贯穿于教研组建设全过程,也是创建教研组文化的基石。)重心下移使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具体。设计本学期教研组方案,确定组员上课的课题、时间做好每次活动安排和资料收集、汇总工作。每个月、每个学期做好交流。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相关资料。进
17、行流程管理,把好质量关。做好作业设计,单元测验命题工作,加强分析,把好年段质量关。“教研组长负责制”,为教研组长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地条件,促进了中层管理干部的迅速发展;为教研组这一组织的职能转变、价值提升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使教研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也为学校多层面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形成了富有多元互动、动态生成色彩的学校转型性变革新形势。在两年一次的区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中,我校教研组均获得了区优秀教研组的称号。3、学习型教研组评选促进教研组团队间的互学相长我们力求将评选活动组织成为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交流会。教研组以各自独特的形式与内容交流教研组建设一学期来的经验与成果,并分析发展的
18、不足,提出进一步的构想。(各教研组创造物质性文化产品,打造“5+3+1”物质文化产品,三个“五”,每个教研组每一学期产出精品教学设计 5份,精品课件 5份,精品教学反思或随笔 5份。两个“三”,每个教研组每学年提供课型案例三篇,并力争发表与课型有关的论文三篇。两个“一”,在三年的研究进程中力求开发或完善一个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每学年各教研组要策划和组织面向全校的教学研讨活动一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文化产品的创建竞赛活动。活动中关注过程,使教研组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实现双向转化。).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逐步改进了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并通过具体形象的介绍加以推广,在经验共享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个
19、体的教研组;而且形成了不同教研组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将学习型学校的理想转变为具体的学校组织形态与生活形态。数学教研组在小学数学计算价值研究这一课题结题之后,教研组没有因为课题结题而认为大功告成,将研究丢在一边,而是能够继续运用这一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在计算教学中沿用成功的教学课例,把前人研究的经验作为自己研究的起步,这样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同时,也没有一味因循前人的经验,而是有所发展和提升。这是教研组对教学资源、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成功案例。数学教研组在评选学习型教研组时介绍了成功经验,这一经验给了语文教研组许多启发,促使语文教研组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已有的研究经验,发挥这一资源的最大效益,促进语文
20、教研组日常研究实效性的提升。于是,语文教研组在这一启发下提出了“散点式教研与聚合式教研”相融合的教研模式,每个年级都有小教研组,且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题,每周三组织一次大教研组的聚合式教研活动,让各教研组长参与到其它年级的课题研究中去,真正经历其它年级课型结构的研究,为今后自己教相关年级时奠定基础。也就说,无论这些骨干教师以后深入哪个年级的教学研究,都不会是从零开始,而是基本亲眼目睹实践、亲自参与研讨,再加上形成的文字经验和课例,就可以马上进入研究状态。散点式教研与聚合式教研的融合,沟通不同年段的研究,促进组与组之间对他人研究的了解,不断深化原有研究资源。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基于团队的评比活动。目前
21、已经进行了三届的“亮出我的风采”为主题的教学评比活动。我们试图让教师们通过教学评比展示自己的风采,亮出生命的精彩。三届的教学评比活动都各有主题:第一届“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第二届“教学技能大赛”;第三届“新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次教学评比活动呈现一个动态的系列化的教师培养过程:如:第一届“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整个比赛活动由学科专业委员会制定评比方案,以“新基础教育”教学设计评价指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评价指标、教学反思评价指标为评价标准。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场,由教师自主报名。初赛内容为说课,决赛内容为上课。评委邀请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担任评委,进行打分和评议,最终确定评选出了 18位
22、获奖教师,除了获奖教师的现场展示外,我们还将举行较为隆重的颁奖仪式,给获奖的教师撰写颁奖词(后附一颁奖词),制作 VTR,放大亮点,使亮点亮成一片。附颁奖词:邬海君老师以一种淡淡的优雅,淡定从容的气质栖徜徉于课堂教学中。她.自然亲切的教学态度,端庄文雅的着装深得专家的好评。邬老师本次参赛内容是童话仿说逃家小兔 ,她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文学气息。邬老师通过读作品、悟作品、仿创作品的设计,让学生在童话中感受一种细腻的、伟大的、如影随形的母爱。学生在仿说过程中积极投入,语言表达规范、完整、丰富。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教学从内容选择到目标制定、方法策略的运用,没有任何参考,完全
23、是邬老师个人解读文本基础上的创造性劳动。这一教学的成功体现了教师在教材选择、教学目标制定以及策略选择上功底。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这一点上,邬老师的课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例证。经学科委员会讨论决定,授予邬海君老师“亮出你的风采”教学评比一等奖。在评比中,参赛者并非是在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参加比赛,而是充分依靠了教研组的团队合作,依靠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不但促进个体发展,而且提升了教研组的整体水平。因此,各教研组的参赛率和得奖率又和评选学习型教研组紧密挂钩。三次评比对象不同、内容不同、组织形式不同,通过晋升梯队(附表)等奖励形式分层推动了教研组各层面教师的成。除了学科教师
24、的评比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亮出我的风采 阳光班主任 ”评比活动。整个活动包括班主任计划制定、主题教育课、案例撰写、班主任答辩、全校师生、家长共同投票等活动,活动贯穿整个学期,与班主任的日常班队建设结合在一起,我们将评比活动作为推动整个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契机,为班主任提供成长平台,开拓成才的空间,4、以群体提升为导向在肯定群体发展中肯定个人稳定良好的教研组组风体现在两点,一是锐意进取,不满足于现状。因为教研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二是合作下的竞争。我们努力创造群体的支持环境,要求每个教研组内形成一种沟通与交流的环境,教师之间相互理解、沟通、支持,让教师心情愉快地工作。与此相应的,
25、学校对教师的肯定也是以群体为导向,在肯定教研组整体提高的基础上肯定个人的成长发展。这一制度的建立,有效避免了“个人主义”的弊端,也避免了以群体而压抑个体的传统状态,形成了个体与群体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状态。几年的发展也证明,我们学校不仅有发展良好的群体,而且,在自主研究型的教研组中,每位个体教师的发展,也都有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平台。.三、促进教研组团队自觉发展与提升的有效策略1、重视开展群体互学促进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我们重视开展群体互学,把每周五定为“群体互学日”,一个月中的四周分别组织科研沙龙、科研例会、读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教研组间的相互交流和促进作
26、用,让教师们在互相切磋、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提升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1)别开生面的“科研沙龙”教师自发地参与到有主题的沙龙活动中,言说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通过相互思想的碰撞,激发智慧生成。自 05年学校建立校园网之后,又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沙龙。利用网络这一简便高速的沟通方式,拓展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互动式学习更加频繁、快捷、高效。形式宽松,营造氛围。(2)扎实有效的“科研例会”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召开两次科研例会。一次是交流教研组专题研究计划,要研究者说清楚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具体措施等,通过打通学科的交流汲取他人在计划制定中的亮点与特色,改进自己的研究计划。另一次是学期结束时的专题研究总结会
27、,各教研组会聚在一起交流在专题研究的经验、成果、问题、困惑及发展方向等,总结经验、敞现问题,预设发展,彼此间的相互启发促使教师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点、生长点。促进教研组专题研究日常化。(3)充满书卷气的“读书交流会”要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让教师身上充满“书卷”气息,要提升教师做人的品味。学校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好书,组织教师去上海图书馆感受文化气息,接受文化熏陶。在开展读书交流会时,教师们谈人生、谈理想、谈心情、谈生活感悟。现在,教师 还不定期地在校园网上进行读书论坛,在“好书推荐”专栏中相互推荐近期阅读的好书。不同教研组的读书计划有明显差异(出示各年级的读书计划) 。教
28、师们生活的空间不再狭小,生活因阅读变得快乐美好,精神世界因阅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深切感悟自身职业的价值、感悟生活的美。(4)蜕变发展中的“教学研讨日”我校每月第三周周五的下午开展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这种打通学科界限的听说评课活动,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实践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教学的反思与行为跟进,总结可操作的措施、方法和手段。这是颇具特色的校本教研的模式。说其具备特色,原因之一是我们坚持这样做已 7年,几十次研讨,120 多节研讨课,且每一次活动都保证全员参与;原因之二是每次活动的主题都能够与教研组的专题研究紧密结合;原因之三是这一.活动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蜕变。从“
29、骨干唱主角,群体波澜不兴”到“骨干引领,激发群体参与”再到“日常教研与研讨活动紧密结合” ,逐步形成了积极参与、过程互动的热烈气氛。教师把学会看课 ,学会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课” ,借此来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第一阶段骨干第二阶段组员第三阶段互动第四阶段围绕主题第五阶段日常教研与研讨紧密结合)2、坚持开展课题研究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教研组的教学活动以校级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线,教与研紧密结合。当时共开展了 10个教研组级别的专项研究,其中,语文教研组有一年级听说训练的实践研究 、二年级童话创编的实践研究 、三年级挖掘文本资源进行仿创训练 、四年级写人记事文章
30、的结构研究 、五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数学教研组是小学数学课型结构研究 ;英语教研组是小学英语“词汇”和“阅读”课型结构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音乐教研组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得兴趣研究 、体育组跳高单元评价改革研究自然教研组的网络环境下的动物类知识的学习 。这些专题的实施使教研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构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们开始拥有一种专业化的教学生存方式,开始在专题研究中形成课题研究的能力,一些骨干教师能够将独立申报和承担市区级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价值的研究”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动态资源的研究” 、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是当时第一梯队骨干完成的市区级课题。郑煜老师
31、又申报立项了市级课题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长程结构研究 。规范的课题研究促使骨干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纷繁复杂的问题、重点、难点聚焦到教育科研这一焦点上来,并能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再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带领其他教师一同研究,共同发展。凤凰小学各类课题研究一览表级别 内容 领衔者 完成情况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研究 朱 乃 楣 语文教学研究 郑 煜数学教学研究 张 作 敏英语教学研究 蔡琼燕术科教学研究 李震宇国家级“新基础教育”研究学生发展研究 肖文绮阶 段 性研 究 完 成市级课题 小学数学计算价值的研究 张作敏 已完成.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张作敏 进行中小学语文
32、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动态资源”的研究 郑 煜 已完成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长程结构研究 郑 煜 进行中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心理阻抗研究之下的子课题二期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成长课程邬海君 已完成利用视频资源拓展英语第二课堂实践研究 邵 维 已完成学校人文化管理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张作敏 已完成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长程结构研究郑 煜 已完成美育视角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陈麟凤 已完成区级班队建设与学科整合 周玉敏 进行中校级 应用性课题研究、课型结构研究 教研组长 完善中凤凰小学各教研组课型研究一览表3、尝试进行“自发的反弹”寻求更佳的教研模式我校各教研组已经开始寻求一种主动思考的境界,
33、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学校层面给予的既定的教研任务。我们把这种思维称之为“自发的反弹” ,即不再向以前那样沿用、照搬那些陈旧的教研组模式,而是很自然停下来思考“这样的活动有没有意义,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大家会想办法改变一些已学科 品牌课型 成熟课型有待深度开发课型 有待探索课型语文识字教学课型作文教学课型听说训练课型童话训练课型学科活动课型句群训练课型复习课型数学规律探究教学数运算教学形计算教学数量关系教学数概念教学形概念教学练习课教学复习课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外语节日文化课型 阅读课型复习课型词汇课型口语课型写作课型童话课型听力课型语音教学课型综合学科音乐:低年级欣赏课 音乐:高年级欣赏
34、课体育:投掷类课型音乐:唱歌课型体育:跳高类课型自然:实验类课型体育:武术类课型健美操课型.经习惯了的教研模式,虽然这样的改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但是大家能够从活动的实效性来考虑问题,毅然地进行了尝试。(1) “菜单式前移” 每次教研活动之前,教研组都要向课程管理研究室提供两份“菜单”:一为“学习内容菜单”即学习的篇目、规定和自选的学习内容、设计的思考题等;二为“活动任务菜单”,即谁主持、谁说课、谁上课、谁评课等,由课程部深入教研组参加活动,并进行及时评价。“菜单式前移”的教研策略既避免了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又打破了教研组长的“包办代替”,让每个组员轮流规划活动,发挥了教研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同时
35、还将即时评价融入其中,使学期结束的学习型教研组评比更具备过程性评价的依据。(2)多元化的听课模式在“全、实、深”向“精、特、美”发展,教研组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日常化的研究要通过实践的频度来体现,而高频度是研究中的反思、重建更具有“即时性”和“成效性” 。教研组自主拓展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即时研讨的氛围,增加了教师相互间的听课和评课的频度。组长向组员开放课堂,这需要勇气与底气,组员欢迎组长听随堂课,这是一种真诚与悦纳。组员间相互开放课堂,这是一种同行间的借鉴与修正,这不是行政命令下的规定动作。例如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一学期组内实践课 32节,组员间听课平均 14节,副校长每学期上研究课,不少
36、于 10节。教研组的研究氛围带动了教师日常教学的自觉反思,日常化将研究意识、研究态度、研究能力渗透进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逐步将反思更新变成一种习惯,推动自我的成长。我们称之为“自发式的反弹” 。(3) “散点式”与“聚合式”相融合在各年级语文教研组能够按时,高质量进行活动的同时,我们又发现了各教研组之间缺少交流,各组研究的内容都互不相干,互不了解。这样不利于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发展。因为进入一个新的学期后,各年级教研组的研究又要重新开始,另起炉灶。专家引领的资源、各教研组已有的研究成果、资源都得不到充分地利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何让这些资源能够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呢?我们把日常小教研组的散点
37、式教活动和整个教研大组的长程式教研融合起来,让各语文教研组长参与到其它年级的课题研究中去,参与专家指导。这样既打通了各教研组之间的联系,又为今后自己教相关年级时奠定基础。散点式教研与聚合式教研的融合,使校本化的许多研究资源发挥出了更大的效益,这种自发的思考、改变,渗透在各教研组的活动中,使教研组又多了一笔.发展的财富。这些变化的教研模式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财富的实质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教研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将自己的发展与教研组的发展紧紧地维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发展的合力。4、实施导师链锁制以专业引领专业我们实施链锁导师制,以专业引领专业的方式促进骨干教师的再发展。导师带教就是为第一梯
38、队的教师聘请华师大的专家作导师,促进他们自觉开展日常化研究,进入“自然研究”状态,引领他们向“品牌教师”发展。链锁导师制就是由第一梯队的教师以一带三的方式带教二、三梯队的教师,第二、三梯队的教师同时又是第四、五梯队教师的导师,前三梯队的教师既是导师的学生,又是“学生”的导师,专业对专业的引领辐射成网络结构。各教研组的人员安排成梯队结构,在教学研究中利用各梯队教师间的优势与差异,进行年段间的滚动研究,实现整个学科的研究内容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成螺旋上升的态势发展。(出示导师连锁制)(出示每一梯队的培养目标、策略)第一梯队“发展成型”期“风格提升”推进策略:发展目标:实践成型,不断创新,形成风
39、格发展策略:大循环教学,为其创造系统研究课程、学生和教学的条件。凝练优质课成立学科工作室担任兼职教研员第二、第三梯队“转型蜕变”期“深度发展” 推进策略:发展目标:自我规划,专业进补,逐步成型发展策略: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形成内力驱动自觉而持续的再学习,实现文化进补加大教学实践频率,提出“多亲身参与、多亲身反思、多亲身实践” ,每月至少执教一到两节实践课,主题性反思一篇。创建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制定专业进补的途径与方式,提升教师素养。如言说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第四、第五梯队“尝试适应”期(分为新入职教师和发展滞后教师两类)“实践转型” 推进策略:.发展目标:锤炼心态、勇于实践、反思改进发展策略:设
40、计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合理规划学习、培训和发展。 (出示新教师入职培训流程表)此表罗列了新教师第一年入职培训活动的流程。首先,新教师在第一学期结束时通过校学科委员会的三项评审:即 1)课堂观察、2)课后评价会、3)综合性评价后,由学科委员会对其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合格”和“需要发展”两种:第一学期评价为“合格”的新教师进入下半学期的第二论入职培训活动。整个一年的培训活动结束后,如果年度评价为“合格” ,则该教师属于成功完成入职活动,则由允许其进行“小学一级”教师职称的申报。如果第二学期的评价为“需要发展”的教师,则需重新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并参加第二年的新教师培训。第一学期评
41、价为“需要发展”的新教师,在第二学期的评价中取得“合格” ,也需参加第二年新教师培训。如果在第二学期评价中为“不合格“,则该教师处于考虑。发展滞后教师培养:为其设计“教师个体、教研组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发展策略。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档案袋中明确教师培养目标与任务,规划教师教学研究活动、记录研究过程与成绩,呈现教师发展的过程,与期末考核挂钩。 (出示教师成长档案袋)通过教研组骨干带教的方式促进成长。骨干教师向此类老师敞开课堂,此类老师通过“学”和“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此类教师成长的空间与契机。如校级和组级间的家刘学习和专题式的研修任务。努力做到文本细读、钻研教材;实践跟从,
42、促进提高;教学评优,实践提升。5、文化引领让教师发展成为生命自觉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需要创设和搭建平台,还需要文化的感召与引领。学校的“大文化”背景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土壤。我校的核心文化为“寻找阳光” ,即“洵阳”文化。 “洵阳”谐音“寻阳” ,希望与教师一同追寻阳光般的事业,追寻阳光般的人生;“阳光”包含着善良与博爱,氤氲着幸福与快乐,倡导着民主与公平,追寻着阳光般的事业就是追寻真善美的世界,努力构造一.个寻真的知识世界,构造一个向善的人际关系,构造一个优美的心灵世界。 “阳光”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气息,散发着真诚、执着、进取气息,有长流不息的向往,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态,身处逆境也不
43、退缩,主动寻找一切发展的可能。希望教师具有“外在形象美和内在气质美”的文质兼备的“阳光教师” 。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教育,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希望教师具有粉笔的精神、种子的气质、荷花的高洁、竹子的气节、流水的柔情、海洋的博大、甘为人梯的品格。教师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拥有了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勇气,对生活永远有美好憧憬。同时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观念: 知难而上,执着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实践反思,自我更新”教师道德价值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进取而不哗众取宠,追
44、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芦花精神:阳光下的芦花,素雅独立,微风拂来,轻轻摇曳,呈现动韵身姿,用摇曳显示自己生命的律动。强风袭来,它也摇动,但轻易不被折断,更不移根,风一静,它依然挺立原处,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看见一片芦花,淡淡的一片白色,几乎所有花都凋谢了,芦花却孤傲地开放,不加任何的修饰,呈现顽强的生命力之光。拥有芦花的清新淡薄,不随波逐流。本学期,随着“新基础教育”研究真正进入到扎根性研究阶段,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对教研组文化品位的提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滋养教师,成品性高雅文化滋养学生,让生命焕发文化融于教研,显智慧灵动这些价值理念对教师的行为倾向与发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价值理念也成为了具
45、有时代精神和本校特色的教师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学校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凝结过程中,学校教研组团队文化也应运而生。这种“小文化”对教师成长同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校每个教研组也都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富有凤凰小学文化气息,充满民主氛围,洋溢自主精神的“组训” 。如数学组的“用智慧筑就事业,用事业丰富人生”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在共性中显个性,在协作中求发展”等。大家感受文化浸润,教研组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凝结,一旦形成,对教师个.体的生存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表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成员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如何共同备课、
46、听课、评课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学问题。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与价值观念的体系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具体说是在日常化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式怎样思考和行为的。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教研组开始创建具有自主精神和自觉实践的“阳光团队” ,开始改造和重建教研组成员日常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教师们逐渐将每天的备课、反思、重建转化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的生存方式,并在这种生活中感受到职业价值的美,感受到生命的美,把发展变成一种生命自觉。这种以日常性为底蕴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是教师发展的根基。随着研究团队建设地不断深入,各学科教研组的发展都很有起色,各具特色的教研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团队的主动性、创造
47、性焕发出来,具有自主研究能力的教研组团队逐步形成。经历三年的研究,我们又一次对全校 13个教研组的自主研究能力从四个纬度进行了评估,有 8个教研组呈现出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特征,占 61.5%,剩下的 5个教研组为适应型教师团队,占 38.5%。教研团队的发展促进了教师个体的发展。一年来,第五梯队教师的上升率达到了 100%,有 1位教师直接进入了第二梯队的层面;第四梯队的上升率为 55%;第三梯队上升率达到了 71%;第二梯队上升率为 50%。2009 年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一次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改革”的问卷调查,从相关数据表明: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教师的发展必然带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规范的办学行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凸显的办学特色、稳步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可爱健康文明的师生群体,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我们坚信,随着教研团队自主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规划将得以顺利实施,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实现、教育品质的提升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