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19 世纪中叶,孟德尔(G.J.Mendel,19221984)进行植物杂交试验的时候曾经指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即后来所称的“基因)来传递的。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当产生配子时,每个配子中只有这一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在配子结合以后,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但是由于试验条件所限,孟德尔并没有真正看到遗传因子。19 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发现它们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当产生配子时,每个配子只得到各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在配子结合成合子时,染色体则又恢复成对。于是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是不会的,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遗传因子的数目必然也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很有限,不可能一个染色体是一个遗传因子,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了。后来事实证明,正是如此。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 年萨顿(W.S.Sutton,1877c1916)和博韦里(Boveri)就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看法,这种看法能够很好地解释孟德尔所发现的遗传规律,称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个学说后来又为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等人的研究所证实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