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的案例分析 日期:2009-09-21 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渠县中学 张戈【案例背景】:为了进一步讨论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和对策,渠县中学申报并立项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和一名主研人员,为此我跟踪调查了我班(高 2011 级 20 班)一名平时特别爱好上网学生。【案 例】:(以下为学生张维维口述整理而成,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迷恋网络,中学上网主要在干什么?)首先,我们喜爱网络游戏,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一方面是因为中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冒险,爱寻求刺激。网络游戏画面精彩、情节虚幻、情节生动,
2、能让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从其它游戏形式中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与刺激体验,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网络游戏具有交互性,玩游戏的人可以通过操作,干预和改变游戏的进程或结果,从中体验到在现实社会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和智慧,得到在现实社会得不到的自我肯定及社会肯定,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另一方面,我们喜欢上网,有时是为了开阔视野,学习,主要是上网查资料,但时候不多,大多数时候是做不来的才上网查阅。还有绝大多数时候是为了“交朋友” ,就是聊天,不分男女同学都聊,当然就是我们的“个人世界” ,朋友好了无话不聊,有时内容也很低级。总之,聊天让我们觉得是心理上需要一样。总之,我们有空的时候,就觉得网上的刺
3、激的虚拟吸引人,并且网上的东西太多,也有人是出于好奇的为目的,也有人是虚度年华为目的,但里面的东西太多也乱,我们也不知道那些对我们有作那些对我们没用,有时也浏览到一些黄色网,就更不能自拔了。处于我们这个年龄在聊天更有劲,花费时间最多,总觉得是一种放松,是一种渲泄,有时在网上和同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网恋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大数时间上网都是消磨时间,从中学到的东西不多。实际上也荒废了学业。意义不大。【案例分析】:一、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正确看待中学生上网 通过来自中国民意网的“中学生上网调查结果”的部分数据,我们发现中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各种活动:自主学习于某网校、交流经验于 BB
4、S、 “直抒胸意”于聊天室、合作于网络游戏 就像一只只网络蚂蚁咀嚼着网络共享资源。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上网比例达 81.3%,比成年人高出 22 个百分点,而 18岁以下网民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 15.1%,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室,有四成多则.经常光顾色情网站,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而孩子沉湎于互联网游戏已是是不争的社会问题。关于学生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甚至猝死在网吧的报道已是屡见不鲜,然而好多学生家长对网络了解不多,不少老师也表态不赞成学生去网吧,加上媒体对网络进行一边倒式的负面报道,于是形成一种气氛,让人感觉接触网络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件非
5、常危险的事,这常常让一些人因噎废食。但网络如水,无处不在,我们无法躲,更不能堵,对于网络发展中一些负面的东西,我们不应回避,但也不必过分夸大,草木皆兵。毕竟,对于这些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来说,网络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因此顺应时代要求,认清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每位教育者的必修课。(二)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作为能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的自觉认识。首先,网络时代的虚拟现实激发了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其次,网络时代的信息化特征强化了中学生的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再次,网络时代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促使中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意
6、识。2、价值观念的更新。信息网络是一种对人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媒体,它的跨时空性、多极主体性、双向交互性的特点,客观上要求中学生逐步树立开放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全球观念等现代观念。3、人格素质现代化。高尚的人格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人格现代化。现代中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能够自觉地感知现代生活,主动地创造现代生活,逐步形成适应网络时代的自我独立、开拓进取、创新的现代人格素质。(三)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1、角色错位:人际交往萎缩为“人机”交往的偏执关系。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发生
7、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实在真实的交往,而是“人机”式交往。这种交往关系的发展将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而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虚拟交往,产生人际关系冷漠、人际情感萎缩、人际距离疏远,从而造成新的人际关系障碍。也有人认为:即使网络能够使人学会在网上与更多的人进行信息交流,也不能代替最直接有人际生活体验,因为直接交流比网上交流更复杂、更有人情味。2、人性异化:人格结构失衡,形成“数字化”的人格障碍。网络虚拟社会是一个崇尚主体性和个性张扬性的社会,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相反或许还会滋长人性中的劣根性,并可能给学生带
8、来“人性异化” 。面对网络虚拟世界、信息污染、信息过剩、信息欺骗、色情引诱等,学生若不能自制,就会沉迷其中,导致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缺乏责任感和欺诈等心理,进而导致“数字化”人格障碍。.3、自我迷失:自我统一的危机,产生“新人类”的自我冲突。网络是一个交往的平台,也是一个交往的屏障。它为人类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没有约束的空间,同时又掩盖了“网络人”的真实身份。因此,学生的自我系统中至少存在三种自我,即“真实的自我” 、 “现实的自我” 、 “网络的自我” 。这三个“我”相互交织,有时相互冲突。学生要网络中常会产生这样的
9、追问和困惑:我是谁?我还是原来的我吗?网络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网上”“网下”的性格错位,结果可能导致出现多重人格问题的产生。网络在整合世界的同时,却也有可能在分裂和肢解学生“网民”的自我性格结构。4、道德失范:道德自律的弱化导致“隐形人”的虚拟行为。网络上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虚拟性,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由于网络道德体系尚处于建构和规范之中,网络社会本身很难让网民“独善其身、独慎其行” ,加上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自
10、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淡薄,就很容易产生“网络”特别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的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且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做的事情,诸如:恶意侮辱,人身攻击,网上“多角恋爱” , “黑客”攻击等行为。5、技术崇拜:网络资源的泛滥促成“信息人”的上网成瘾。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弱化,道德行为自律意识的淡薄,使学生“上网”变成“落网” 。网络制作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文字资料,悦耳的音乐旋律,生动的影视图像,以及友好的界面形象,多样的网络游戏,对学生产生了新颖无尽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牢牢地俘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些学生不能抗拒诱惑,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对网络产生
11、了心理依赖,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忠实“吸食者” ,患上了“网络迷恋症” 。网络的沉迷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网下”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逃学,荒废学业;而“网上”精神亢奋,恶意攻击。甚至一些学生无法摆脱网络的纠缠,产生自残和自杀的念头与行为,这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二、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分析网络沉迷是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地应用网络取得心理满足的心理状态。通常,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另外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密不可分。但从形成网络沉迷的心理机制来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
12、交友愿望与心理闭锁性矛盾下的交友心理作用交往是个体社会化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学阶段是个体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但同时,中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地向他人袒露,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除非找到“知心朋友” ,否则,他们宁愿“痛苦”也不愿敞开心扉。而网络中通过互电子邮件或聊天、在线游戏等手段进行交往,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使交往双方避开了在现实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心理需要。.2、求知欲、探究精神与认识水平矛盾影响下的探究心理作用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
13、觉性及思维活动品质较之小学生有了明显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加之互联网上信息无所不包,且呈现方式易为中学生理解和接受,因而许多中学生经常访问大量网站获取各种信息,如体育新闻、娱乐动向、学习信息等。同时也由于中学生认知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如果不能分清这些信息的实质,不加选择、处理和筛选就冒然接受,很容易走入误区。3、情绪两极性矛盾影响下的情绪表现心理作用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独立性自尊心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较为敏感,情绪体验极具两极性而不稳定,可是他们已不再像小学生、幼儿那样事无世细将情绪体验加以表现,他们往往表现得更为“深沉” ,将更多的兴奋和悲怒隐藏于内
14、心深处。而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尽情分享快乐,毫无顾忌地宣泄悲愤,从而缓解了自己的情绪压力。4、理想与现实矛盾影响下的幻想、无奈、玩乐的心理作用中学阶段学生爱幻想,许多学生上网在游戏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人物完成“伟大”的使命,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也有的学生感到学业压力太大,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许多成人的要求感到无奈,他们就在网上“游荡” ,麻醉自己;还有的学生过早早地接受了社会的不良影响,他们仿佛看穿了人间世态,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心态,整天只想玩乐不想做别的事情,于是网上游戏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而且网络游戏效果之佳,资源之丰富,获取之方便,并可实现“联机”游戏,使许多学生乐此不
15、疲,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三、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1、倡导教师制作优秀的课件,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校园网络氛围。网络对教育的冲击无庸置疑,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应学生、适应网络、适应社会;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网络这个良好的教学载体,认清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诸多优势,比如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体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等;注重发挥它的动态模拟展示、资料查询、模拟操作、协作交流、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游戏等功能。使教育工作中学科渗透这条主渠道更宽更深, “两课”更生动、活泼,班级教育更具特
16、色,从而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强化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指导,开设上网指导课,加大引导力度,建设一个规范、开放、理智的校园网络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教育工作者加大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防患于未然,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我们把传统的法制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公民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预防青少年学生网上失范行为。.3、结合本校特色,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师生共同营造具有网络时代特色的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如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推荐知名的教育网站;各教研组可以提供有
17、学科特色的资源,设立论坛,让学生有的放矢;班级也可建立自己的网页,组织团日活动、班会(如网页设计比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良好校园网络氛围的建设中来。学校要切实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有效性,扩大辐射面,增大影响力。当前应尽快组建高度集约的、水平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站,实现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和资源共享,促进网上与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沟通与并举,建构起立体式、全方位的现代化心理教育模式。4、加强对营业性网吧业主的职业道德教育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还是网吧。许多网吧为所欲为的环境是吸引中学生经常光顾的重要原因。因为,很多网吧业主只顾经济利益,缺乏应有的职
18、业道德。学生在上学时间上网,他们不闻不问;学生在网吧过夜,他们置之不理;学生专注色情、暴力内容,他们视而不见。量变的积累促成了质变的发生,一些学生为此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心理偏差,行为失范等。因此,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除了坚决取缔无证违法网吧外,对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网吧,业主应到公安部门领取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后方可营业。此外,公安部门还要对有证经营性网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取缔,决不宽容,以保证学生上网的安全。5、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质,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监督力度教师和家长都是中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的许多家庭电脑都已上网,甚至有的家
19、庭是包月上网,校园网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也对家长和教师的网络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抓好网络时代中学生德育工作,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网络,懂网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网络世界,关注学生上网动态,对他们进行网上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纠正。而遗憾的是,教师和家长对网络的了解明显滞后。而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对网络的了解,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上网时不能得到家长或学校的引导,使他们由于上网时间和学习时间把握不当,甚至受网络中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学业退步。因此,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加大监督力度,是防止学生受网络消极因素侵蚀的重要途径。6、建构人本化心理健康教育
20、理念。网络在分解青少年的个性和阻碍主体性成长的同时,也在瓦解他们的价值观,削平他们的情商。教师和社会心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和模式,应当给学生“网民”提供“影响” “选择” “服务”和“引导” ,而不是提供“说服” “说教”或“灌输”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促进“网络人”的人格现代化。7、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的大胆尝试。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自身功能与特点,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它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总之,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时代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
21、全社会共同关注。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引导,加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共同筑起一座网络心理教育长城,才能保证我们的中学生健康成长。主题: 网络使人更亲近/更疏远(辩论赛辩辞) 分类:活动材料2007.4.10 09:10 作者:feifeixue | 评论:2 | 阅读:19091 主席:网络到底使人更亲近呢,还是更疏远呢?这也是我们今天的辩题。根据赛前抽签的结果,正方:马来亚大学他们所持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亲近” ,反方:澳门大学所持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疏远” 。下面首先要进入的是陈述立论阶段,双方的一辩各有 3 分钟的时间来陈述观点。首先有请正方
22、一辩发言。 (掌声) 正方一辩:从前人们是天涯海角各一方,而今人们却可以有网千里能相会,从前即使是小国寡民,人们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而今人们却可以千里姻缘一网牵。主席、评委,大家好!网络是由电子邮件组成的通讯脉络,它的出现使人与人除了正面交谈以外,还多了一种通讯管道。它的出现让人们的关心产生了量与质的改变,更亲近。从宏观而言,指的是全球人类减少隔阂,增加了解;从微观而言,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从无到有从浅至深的一种情感转变。因此,今天对方必须论证网络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增加了隔阂,建立起了种种藩篱,并使得好朋友反目成仇,如此对方的立场方能成立呀。而我方将从两个层面来论证立场。第一,网络的出现,使人们便
23、于沟通。无论是文教还是科技,所有资讯,都可以在网上快速流通。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问,当所有的医学专家通过网络共享生机,为患病者朱丽而做出友善努力工作的时候,对方辩友如何还能说是网络让人与人之间更疏远了呢。从华东水灾到印尼华人惨案,再到科索沃危机。全球人类都通过网络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互表关怀,在个人联系方面,网络让人类减少了时空的限制,让人类可以自由加强个人联系。今天我们留学在外,但是却可以在弹指之间和家人取得联系。第二,网络提供了广大的交流空间,让人们呼朋唤友,无论是文教还是科技,人们都可以在网上寻找到知音。站在历史的这个角落之上,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之上,我们回首过去,看到网络就是让人们更加亲
24、近,更加熟识,而我们展望未来还可以看到人类将与网络更加亲近。谢谢!(掌声) 主席:感谢何晓薇同学,谢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张颖同学来陈述观点,时间也是 3 分钟。.反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首先,刚正方一辩告诉大家,我方的观点是“网络使人们更疏远” ,那么她要我们论证朋友如何反目成仇,这和疏远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对方辩友不要夸大辩题。其次,对方辩友说她没有去过澳门,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澳门的一些有关信息,可是对方辩友,我与你一面都没见过,你我之间如何通过网络亲近呢?刚才对方辩友洋洋洒洒,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方面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是人际关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流主要有情感交流与信息
25、交流两大类,而目前网络上的交流多数是信息交流,可是我们都知道,所谓亲近与疏远的问题,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与思想感情的亲疏问题,而网络又怎么能千斤重担一肩挑呢?马克思说得好,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网络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确实为人类的远距离沟通提供了方便。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成为网络的崇拜者,以为有了它,就可以获得使人们亲近的灵丹妙药。从近年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来看,它不仅没有使人们更亲近,反而使人们更疏远。我方从未否认网络为人们的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但是很多人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而你的电子邮件怎能比得上你亲自为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擦擦后背揉揉肩。网上友人
26、们的分别怎能比得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意呢?网上恋人们的问候又怎能比得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呢?(掌声)最后,从网络存在的问题来看,当今网络至今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一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名言“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不就是对网络生活生动的写照吗?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互联网简直成了胡粘网,怎么能使人更亲近呢?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缺乏人类理智约束的网络只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疏远。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感谢张颖同学!下面这个环节,我
27、想在座的各位和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会耳目一新。下面是我们这次辩论会特别开设的一个新的环节,为了使我们的辩论会更具攻击性,我们特别在 4 位辩手当中设立了一位自由人。所谓自由人,他不参与传统辩论会当中的陈述、攻辩、自由辩和总结陈词等阶段,而仅在发言和对话时间段中与对方的自由人进行交锋与交流。根据规则规定,下面这个环节是自由人的发言环节,在发言环节当中,自由人各有时间 1 分 3O 秒,可以两次使用。现在我们征询双方的自由人是否愿意利用这次的发言时间?(双方自由人表示愿意)好,那么根据原则规定,首先有请反方的自由人。(掌声) 反自由人:各位来宾,下午好!正方辩友反复说明的无非就是网络为远距离交
28、通提供了方便,难道说时空距离的缩短就意味着心灵距离的必然拉近吗?谢谢大家!(掌声) 正自由人:对方刚刚提到的一点,就是说有人沉迷于网络,因此网络使人更疏远。但是有许许多多嗜好都有人沉迷。有沉迷于读书,有沉迷于钓鱼,难道这样就因此而告诉我们读书和钓鱼也使人更疏远吗?这可是不符合现今的经验法则啊!谢谢!(掌声) 主席:好,感谢双方自由人!根据刚才的用时,双方自由人在下面的发言时间还分别有 1分 15 秒和 1 分 11 秒,清意用时。接下来要进入的是盘问环节,在盘问中,我们首先有请反方的二辩向正方的一、二、三辩逐一提问正方三位辩手的回答时间共计是 1 分 30 秒。好,首先有请反方二辩商小唬同学提
29、问。 (掌声) .反方二辩:请问正方一辩,以虚拟空间交往为特征的而络沟通、这与水中月镜中花到底有何区别? 正方一辩:对方认为网上交往是虚拟空间,然而美国圣地亚哥(圣迭戈)的教授却告诉我们, 新闻周刊也同时告诉我们,网上联系提供了人们一个虚拟的社交,虚拟的社交摒弃生活,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人们才能够通过网络来联系才可以更加亲近哪。 反方二辩:请问对方三辩,在魔鬼可以冒充大使的网络聊天空里,到哪里去寻找清静的根本前提诚实和信任。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那就是不看全面,只看片面。我方完全承认网络上有一点,但这些的弊病,但是对方辩友有没有忽略了在事实上还有许多网络促进人间
30、更亲近的关系呢?我看看到美国有 5 万多个爸爸妈妈互缀,让本来不相识的父母们可以在网上互相交换交流育儿心得,请问这种是更亲近还是更疏远的表现呢,我们更看到亚洲人环节促进人们洲际之间的交往,这种关系到底是更亲近还是更疏远呢,千万不要因一漏万哪!谢谢!(掌声) 反方二辩:请正方二辩证明,凭什么说人与机器的对话会比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更使人亲近呢? 正方二辩:人与机器的对话,人在网络上的交流,真的就像对方所说的是人与机器在对话吗?我们是跟另外一端的朋友在进行对话,而在对话的过程中是以将心比心的交流方式这样的交流难道不是更亲近,那么怎样的交流才能算是更亲近呢?对方难道说至于面对面交流,就没有虚假的成分存
31、在吗?难道对方要认为通过网络这样的交流才会有虚假的成分存在吗?这点我方可是不能苟同的啊!谢谢!(掌声) 主席:好,下面我们有请正方二辩郑玉佩同学向反方一、二、三辩逐一提问。 正方二辩:请问一辩,要在交流上更先进,一定是要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做到的吗? 反方一辩:当然了,要使人们更亲近,当然要通过以诚实和信任为基础的面对面的交流啊,如果没有了诚实和信任,何来这个交流的基础呢?南佯理工大学传播学专家蔡孝基(音译)博士就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注重一个“信”字。而如何建立这个信任呢,这就是要通过时间和各种的身体语言来建立“信”字。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与你的恋人相识很久,情谊很深,你如何来通过网络使你和恋
32、人之间相互拥抱啊!那可是要触电的哟!(掌声) 正方二辩:请问二辩,网络上的残障儿父母俱乐部要伤心哀痛的父母互相交换心得,彼此鼓励,请问这样的扶持是如何更疏远的呢? 反方二辩:我们并没有说这样的扶持是使人疏远的,但是我们要看看其他更多的情况。在网络上很多人沉迷于各种成人网上。色情网上。据美国调查,20%的成年人经常访问各种色情网站,这样的感情又怎能使人更亲近呢?它只会使夫妻更加不和啊!(掌声) 正方二辩:请问三辩、人们通过网络谴责印尼排华事件,支援科索沃难民,这样的跨国界.关怀的表现,是不是更亲近呢? 反方三辩:是啊,这种跨国界的关怀行动,当然使人们更加亲近。但是对方辩友说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3、。现在我告诉你,在美国有 34 的人不认识自己的邻居,对方辩友,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你还要到虚拟空间去寻找所谓的网络情人和网络老婆吗?(掌声) 主席:下面要进入盘问小结,首先有请反方二辩商小虎同学发言,时间是 1 分 30 秒。(略)主席:感谢郑玉佩同学!下面要进入的环节是自由人的对话环节,根据规则规定,自由人的对话环节各有时间是之分钟,但是每一次的发言时间不能超过 3O 秒。首先有请正方的自由人陈瑞华同学发言。 正自由人:对方告诉我们要亲近必须面对面,这我倒奇怪了,书信来往也没有面对面,那么对方辩友这是不是告诉我们书信来往也使人更疏远呢。 (掌声) 反自由人:书信来往只是使人们更亲近的一种
34、手段。但是我要请对方辩友不要忘记了,网络的一个主要副作用就是使人忽视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为什么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掌声)这是因为网络的便利使我们认为与家人的通信已经足够了,孰不知,帮妈妈洗洗碗,帮爸爸揉揉肩,才是真情的真谛啊。 正自由人:所以对方刚刚就告诉我们,今天要亲近,不一定是要面对面,这就跟对方一辩刚才的立论是有绝对的矛盾一样。另一方面,有了网上的联系,不一定会减少面对面沟通的情况,法国帕斯瑞镇的全镇都通过光纤联络起来,但是人们还是要上街购物,还是要上市场。为什么?他们就是要给你一个进行社交的机会啊,对方辩友。 反自由人:请对方辩友不要陷于不需要面
35、对面交流这个迷网中间。让我们来看一看。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不需要重视面对面交流的话,我们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事例、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他连微笑也不会了,甚至与人说话时,老是这样(指敲键盘动作) 你知道他是为什么吗?他失去了交流的能力了,这又怎能说他与别人更亲近了呢,对方辩友。 (掌声) 正自由人:我方不是说今天不要面对面的沟通,而是要澄清网络并没有影响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情况,对方刚刚说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沉迷于网络,但是今大有许许多多的人沉迷于读书,请对方告诉我们读书以及阅读也使人们的关系更疏远吗? 反自由人:请对方辩友不要老缠在网络不网络,或者现实交流与不现实交流这个问题
36、上吧。我们刚才几位辩友已经说了,网络上缺乏诚信的基础,人与人交往缺乏相互的信任,它使人们深怀戒心,多少网络中人有 N 个网上老婆外加 M 个网上情人,而且这个 N 跟 M 都大于等于三,那么这种“别问我是谁,请与我相爱” ,这虚假真情难道让人更亲近吗?(掌声)正自由人:对方辩友,今天要使人与人增加信任感,第一步是不是要有一个交往的空间,交往的机会呢?而网络就是提供这一个交往的空间,交往的机会,让我们许许多多从不认.识的人到认识的人,从没有交往到有交往,这就是整个亲近的过程。对方为什么就一定要看信任呢?要知道,信任的基础就是要有交往啊。反自由人:对方辩友连信任都不要了,我真不知道对方辩友要什么啊
37、。 (掌声)最后我十分欣赏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这里我只想说,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静静好时光,企盼对方辩友能早日逃出网络的围城啊!谢谢大家!(掌声) 正自由人:对呀,该下网时就下网,今天我们没有说要每一个人都沉迷于网络。而且,沉迷并不是网络所带来的,对方自由人告诉我们,今天要使人与人更亲近,我们要有距离,我们要有交往过后才会有信任,这就是交往的基础。但对方辩友不要这基础,他只告诉我们,我们要马上信任,马上互相交心,但这和平常人交往的经验是有冲突的。 “因为我们要信任,要深交,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交往的机会,但对方今天完全忽略这个机会,完全忽略要交往。要亲近的这个机
38、会。因此。今天是更亲近的(时间到) 主席:感谢双方自由人载歌载语的对话,谢谢。 (掌声)好了,下面进入辩论会更为精彩的自由辩论阶段,在自由辩论阶段,双方的一、二、三辩各有时间 4 分钟,首先有请正方提问,请。 正方三辩:各位,如果书信也能促进人们的关系的话,那么为什么电子邮件就不能使人们的关系更亲近呢? 反方二辩:请问对方,你愿意要你女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虚幻玫瑰呢,还是要你所爱的女朋友送来沾着汗渍的情书,一枝新鲜的玫瑰呢? 正方二辩:可是我可不能 24 小时都跟我的男朋友在一起呀,我要来北京辩论的话,就必须要跟他分开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我要和他交往的话,通过电子邮件更快速,更甜在心里哪。 (
39、掌声) 反方一辩:所以呀,电子邮件只是为你与你的男朋友交流提供了一种手段,但你最后还是要回到马来西亚与你的男朋友拥抱才感到亲近哪。 (掌声) 正方一辩:今天我们没说过面对面的交谈不会让人更亲近,我们是说网络让人更亲近。因此对方也承认了通过网络上由于邮件的这样一种联系方式,我们的确可以和远在天边的人取得联系而更为亲近哪。 反方二辩:所以今天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当地利用网络,现在事实摆在面前,在美国居然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当你走出这幢公寓的大门时,看到的都是冰冷的眼光对着你,你感到什么样的亲近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要论证这个论点,首先就必须清清楚楚与大家交代,到底网络如何使我不想认识我的邻居,
40、如果提不出实际理论,是不是说这个论点就没有了立论的基础架构呢?(掌声) 反方二辩:据调查机关调查,之所以他不认识邻居,就是因为他们在家中过多地与网络媒体为伴。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这样子说来,是不是有欠根据呀。美国圣地亚哥(圣迭戈)大学教授就告诉我们,人要有交往的心态,因为人要交朋友,对方却说因为网络使人不要交朋友,这些我方可不能相信哪。 反方三辩:互联网上尽可胡说,所以互联网成为胡粘网,在这样辩论真理的辩坛,请问对方辩友,我们哪位辩手说了要大家不交往朋友呢?还有,对方辩友刚才只说的是信息交流,等于感情交流吗? 正方一辩: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之间能够画上一个绝对分割号吗?我们知道有交流的信息,人们才能够交流感情啊!(掌声) 反方二辩:我们并没有说画上绝对的感情号,但是,请问你们的老母亲是希望你回家替她捶捶背,揉揉腰呢,还是更希望你偶尔给她一个电子邮件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要论正这个网络使人更疏远这个论点的话,那就首先请你论正给我看,今天我上网的时候,我从此这些天就留在北京,我不再回我的老家,不再给我的妈妈揉揉背,捶捶肩了,如果这样能够讲的话,那对方辩友更甚的论点才能成立呀!(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