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学年论文淘宝定制 ID 搜;磐石文化传播公司论王安忆长恨歌的服饰描写作 者: 卢静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中国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 级 学 号: 2009202240 指导老师: 论文成绩: 日 期: 2012.4.11 第 1 页论王安忆长恨歌的服饰描写摘 要:在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记述了一个上海女性身世沉浮的四十年。小说对其人物的服饰进行了精心的刻画,而正是通过这些服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角色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而且还通过服饰审美的演变,揭示了上海这座时尚之都在历史的各个时期所体现的城市精神。本文针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深刻的分析了其中出现的服饰的时
2、代背景及个人特征,并同时联系了著名小说红楼梦和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服饰描写来加以强化,进一步分析和说明服饰对于人物刻画的作用。关键词:长恨歌 服饰 女性 上海一、 引言作为王安忆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长恨歌这部小说中详细地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上海小姐四十年间身世沉浮的往事。在上海百年历史积淀的独特背景下,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命运遭遇,充分的表现了宏观的历史背景下上海城的独特底蕴。 “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演变” 。 1通过这句话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了王安忆在写作长恨歌时切入城市的主要手法及方式不写宏大的历史事件、不展现史诗般的历史场面、不刻画叱咤风
3、云的历史人物、不讲述史学家们热衷的话题,反而是通过描写一个平常的女人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而展开了上海的社会发展史介绍。王安忆强调:“要写上海, 最好的代表是女性, 不管有多么大的委屈。上海也给了她们好的舞台,让她们伸展身手,要说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她们才是。 ”2百年上海的文化特征造就了独特的上海女性,而上海女性的柔韧风韵又在相对地诠释着最好的上海文化,这些上海女性的柔韧风韵,其实主要都落脚在上海女性独有的审美穿衣上。 “我个人认为, 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 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演变。譬如上海街头妇女着装从各色旗袍变成一式列宁装,我关注的是这样一种历史。 ”3迄今为止,
4、大多数世人对长恨歌的研究,较多的是停留在研究其文本特征及时代特点,相反地,对于其中人物的服饰描写及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则较少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服饰历史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从这一角度着手,进行对整个历史的深刻研究。二、服饰的时代烙印每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便总会在社会的肌理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这烙印大多时候都体现在宏观的大方面上,例如政权的更迭、权力的变换等,但其实,变化的最明显表现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为深入的则是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体现。王安忆是一名女性作家,她温婉、细腻,不同于大多数男性的视角,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王安忆用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发掘出了存在于历史中的服饰变化,她全面的分析了这些细微的
5、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她在寻找上海一文中指出:“现在生活却是如此的绵密,甚至是纠缠的,它渗透了我们的感官。感性接纳了大量的散漫的细节,使人无法下手去整理、组织、归纳、得出结论。它对于我们实在是太具体了,具体到有时候只是一种脸型,一种乡音,一种口味。而在略为成年以后,感官1刘颋:常态的王安忆非常态的写作,文艺报,2002-1-15。2王安忆.男人和女人, 女人和城市 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3徐春萍.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N.文学报, 2000- 10- 26。第 2 页发育得更为深入,便被另一些较为抽象的事物所吸引。这些事物,往往是含混的,模糊的
6、形骸,边缘渗入在空气里,于是,这里和那里,就连成了一片,它们形成了一种叫氛围的东西。 ”1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长恨歌中,主要的人物角色虽然生活在风云变幻的乱世,并且经历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时期,但是在阅读这篇小说时,我们却可以感受到文章在实际上对这些大的历史背景极力的避开和模糊的处理,避免从庞大宏观的角度上反映出历史的变化和发展,而最终呈现读者面前的只是上海都市生活的点滴。这种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并不多见,但这也正是文章的珍贵之处,以最平实的视角去展现最不平实的事物。王安忆也正是凭借着此部小说,在 1996 年获选了中国时报的开卷好书奖、1998 年的上海文学艺术奖、2000 年的 90 年代最具影响
7、力中国作品以及第五届的茅盾文学奖等一系列文学类的奖项。这些奖项的颁发不但是大众认可小说长恨歌的体现,也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横空出世的惊艳。而在王安忆的另一部小说作品桃之夭夭中,也可以清晰的撇见这种故事情节及叙事手法的影子。在小说桃之夭夭中,所选定的背景也是上海的市民阶层,主人公则是上海市井间的一个普通女子,平实、简单的描写和烦琐细碎的风格,使整个故事活灵活现,成为上海市民阶层生活的真实体现。而与小说长恨歌不同的是, 桃之夭夭的主人公是一名异类少女,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不甘平凡的性格,小说对其的描写中也着重的描写了这位异类少女的服饰,也许,不用明说,但从对主人公的服饰描写中,人们就能够感受到这个女
8、子的性格、信念以及她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了。1921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 Anato leFrance) 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假如我死后百年还能在书堆里徜徉,你猜我将选什么?我会不假思索的拿起一本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个世纪的妇女的服饰,它将显示给我未来人类的文明,会比一切哲学家、预言家和学者们所能告诉我的要丰富得多。 ”2可见从某种角度看,服饰是比小说、史籍更好的人类文明的见证。是更大众、更真实的历史发展的考究。在小说长恨歌里有这么一段话:“上海的小姐们就是与众不同,她们和她们的父兄一样,渴望出人头地,有着名利心,而且行动积极,不是光说不做的。她们甚至还更勇敢,更坚
9、韧, 不怕失败和打击。上海这城市的繁华起码有一半是靠了她们的名利心,倘若没有这名利心,这城市有一半以上的店铺是要倒闭的。上海的繁华其实是女性风采的,风里传来的是女用的香水味,橱窗里的陈列,女装比男装多。那法国梧桐的树影是女性化的,院子里夹竹桃丁香花,也是女性的象征。梅雨季节潮黏的风,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叽叽味浓的沪语,也是专供女人说体己话的。这城市本身就像是个大女人似的,羽衣霓裳,天空撒金撒银,五彩云是飞上天的女人的衣袂。 ”3飞快地、迅速地历史的风云变幻,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反而慢了下来,随着这座柔美又坚毅的城市一同慢慢的发展,历史的变化也不再是摧枯拉朽似的改变旧世界,反而是细密的缓慢的渗透,体
10、现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位民众、体现在他们生活中的茶米油盐、体现在他们的服饰变化上。文章能体现的东西和道理是极其丰富的,首先在文本的开头,便是以王琦瑶为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们,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影袅袅,漆黑的额发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这种典型的旗袍装束不用说也被大家所熟知,这是上海的代表,是当代的缩影。她们“是追随潮流的,不落伍也不超前,是成群结队的摩登。她们追随潮流是照本宣科,不发表个人见解,也不追究所以然,全盘信托的。上海的时装潮,是靠了王琦瑶她们才得以体现的她们无怨无艾地把时代精神被挂在身上,可说是这城市的宣言一样的。 ”4她们同这个城一样是懂得辨别厉害收获实惠的,她们以出走的
11、娜拉作为新时代的偶像,但内心又有传统保守的成分。其实,少女时代的王琦瑶深刻的体现了那个时代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学习和一定程度上的保守守旧1王安忆:海上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王耘:浅谈民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3王安忆.长恨歌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0.4王安忆.长恨歌M. 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0.第 3 页的心态,极具代表性。当然,这些变化同历史自然是分不开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倾向,西学东渐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时尚,因此也就顺势出现了一个古今对抗、中西合璧、纷繁复杂的社会局面, 这种生活状态和局面不但表现在整个城市建筑、生活水
12、平的变化上,也体现在人们生活层面的服装服饰, 当时总体上呈现出一个空前繁荣活跃的局面。据有关资料记载,20 年代时“旗袍革命”刚刚登陆上海时,在造型上比较宽大,并不展现身材和线条,甚至当时的人们穿在身上都难辨雌雄,谁知爱美又心细的上海女人们在旗袍外加上了一件窄窄的无袖马甲,这一加不要紧,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使得整个旗袍的风格大变,使人感觉焕然一新。从此后,旗袍这类服饰也进行了改革,沿用了这种展现女性身段的结构,成为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也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代表。也许在当时的时代,这就是上海最初的时装了,不但完美的展现了女性的魅力,也是追求精致生活的上海平民在服装上面的独具匠心的具体表现,就如同
13、是一个摩登女郎,自由开放、若隐若现地着西化的影子,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时尚风潮。而如今的上海,已经使国内引领潮流跟时尚的时尚之都,但是旗袍这个独具特色服饰却沿用至今,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小说长恨歌里,就是上海女人服饰变化的缩影和具体体现,女主角王琦瑶和其它女性角色穿着各式各样美丽的服饰和充满魅力的披挂在上海这个最喧嚣繁华的城市,摇曳地走过从文化革命到改革开放这段最跌宕起伏的岁月,平淡到繁华到巅峰再至平淡,人生不过如此,像一场戏又像一场梦,从她们的服装饰品上的变化发展不但能够反映她们个人的生活境遇,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海整座城市的发展历程。随后的王琦瑶步入了她的青年时代,这时的故事背景
14、正值新中国的成立,整个中国社会被一股革命的浪潮席卷,革命的严整统一压倒了一切,服饰趋向革命化,以革命化为美、为时髦。就连上海这座自由蓬勃的城市,也不得不在计划经济的控制下,收起那些布尔乔亚式的浪漫情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建设中去。这种对时尚的统一规划和简单粗暴,却并未真正获得那些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时髦男女的认同:“穿翠绿色的短夹袄,下面是舍味呢的西装裤”的严师母依然能毫不理会地在弄堂里走过。而“王琦瑶总是穿一件素色的旗袍,在五十年代的上海街头,这样的旗袍正日渐少去,所剩无多的几件,难免带有缅怀的表情,是上个时代的遗迹” ,即使与时代格格不入也要执著地穿行其间,要与旧时尚从一而终。革命的时期对于
15、上海这座城市来说,可谓是“服装灾难” ,刚刚有所稳固的独特风格遭到了严格的打压和禁止,整个上海也从繁华靓丽的五颜六色变成了灰白色,然而,正是有这些不肯服输, “特立独行”的人在挣扎着,使得这座城市任然固执地坚守着它的优越感,就连巨大的政治的力量也无法摧毁。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个时候的上海整体上失去了靓丽和充满魅力的旗袍服饰,但仍有许多爱美的女性偷偷的留着以前的服饰,或是穿着素色的旗袍,这个简单的举动不但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使得旗袍发展至今的主要因素,若是当年的旗袍就此消失,那么随着历史的飞过,不知现今的人们还会不会以旗袍为美,以旗袍为东方的风格,上海这座城市会不会还以旗袍为特色和代表?除
16、了革命时期的中国以外,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中,也有不少因要改朝换代而必须改变服饰和装扮的例子,就像宋朝至元朝、明朝至清朝这四个朝代间的改变,就是中国古代人民的装束有了极大的变化。在宋朝时,人们还是沿用着唐朝服饰的风格,但是改为元朝时,却极具“异域风情” ,这也是关外文怀对关内服饰文化的一个冲击;而纵观明朝至清朝,更是大有改变,男人们留起了长长的辫子,穿起了长跑马褂,十分“斯文” ,而女人们则是穿起了古代的旗袍,宫中的女子们更是要佩戴不同的发髻,以显阶级和身份。我们从这些服饰的变化中能看到历史的改变和发展,也能够看到当时的文化特色,就像只要在小说中看到长跑马褂和旗袍发髻,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小说的
17、背景是清朝。随后到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的时尚文化更是一种摧枯拉朽似的打击,服饰的审美化、个性化受极左思想的压抑,服饰沦为纯粹的政治符号。长袍、马褂、西装、旗袍、高跟鞋、烫发等被视为“封、资、修”服饰而受到鞭挞和批判。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绿军装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来,第 4 页千篇一律的着装方式和服装式样, 造型呆板,色彩单调,性别趋于淡化,正是一种服饰文化的倒退现象。但即使在这种强力摧残之下,上海的女人依然未停下追逐时尚的脚步:“在那个严重匮乏生活情趣的年头里,她们只须小小一点材料,便可使之焕发出光彩。她们一点不比那些反潮流的英雄们差劲,并且她们还是说的少,做的多,身体力行,传播着实事
18、求是的人生意义和热情。在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上半叶,你到淮海路来走一遭,便能感受到在那虚伪空洞的政治生活底下的一颗活泼跳跃的心。当然,你要细心地看,看那平直头发的一点弯曲的发梢,那蓝布衫里的一角衬衣领子,还有围巾的系法,鞋带上的小花头,那真是妙不可言,用心之苦令人大受感动。 ”1十年浩劫也无法摧毁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们用精细的心思回应着这股逼人的浪潮,在琐碎的生活中创造与其清高相协调的审美体验。直到改革开放过后,千篇一律的装束和造型才得以改善,时尚才得以释放。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条件,中国的服饰发展冲出了文革的禁锢,迈向自由化、个性化、审美化。服饰形制、色彩、
19、质料多姿多彩,变化万千。这一改变本可以使王琦瑶们重新焕发曾经的光彩,可是无奈时尚的脚步总是飘忽不定,文革十年的噩梦更使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审美能力,浮躁和虚华充斥了人们的头脑。这时候的王琦瑶,就如同“那一件件的旧衣服,都是旧光阴,衣服蛀了,烊了,生霉了,光阴也越推越远了” 。只有无力坚持过去的那份旧有的时尚,坐看如今满街的奇装异服,主角不肯接受新形式的时装,坚守着那些旧的、破的、过去的服饰的这一举动,也体现出了她内心的思绪和情怀,但是历史和时间是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事物而停下脚步的,因此文章的主人公也只好默默地接受历史的发展,和过往的消逝。就像原本的宋朝人再不喜欢元朝的服装和文化,经过不断地
20、感染或是强行逼迫的手段,最终都会习以为常,慢慢接受和认可的。小说的主人公王琦瑶也是一样的,守着旧时的衣服,坐看新鲜的潮流,难免不会被感染,难免不会认可它,她不肯舍弃的并不只是那一件件服装,更是那一段段历史和存在于她心中那旧时的上海和那光辉的记忆。时尚只要开始过,就再也不会停下脚步,在上海女性的做法中,人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即使从前喜爱的旗袍和烫发或是高跟鞋成为了被批判的代名词,但是这些体现女性美丽和魅力的服装配饰和造型早已深入人心,再也无法驱赶,不论使用什么手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是灰白色的,人们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靓丽的服饰,和上一个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尚的倒退反映了历史,但是独
21、具匠心的巧妙打扮也应视着时尚的不断进步,历史还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就像历朝历代的发展和进步一样,没有人会接受了新鲜的事物和新的服饰之后还回去再穿以前的旧服装,走以前的旧风格,人们总是在不断的进步,就像经济、科技、文化一样,我们的服饰也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成为集美感和舒适于一身的服装。当然,复古风潮是除外的,复古风潮只能说明人们对美感的追求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文章长恨歌就这样,在这不断变化的服饰审美中流淌过了四十年的光阴,主人公经历了四十年的悲与喜,感受到了四十年内的历史变化,体验到了四十年的服饰潮流,最终结束了短短的一生。在这篇小说中,衣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或棉或麻的保暖用途的布料,也从更深的层面
22、映射了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就像王琦瑶的一生可以映射整个上海的历史发展一样。这里的服饰也不仅仅是魅力的代表,而是体现以王琦瑶等为代表的上海女人的审美变化,更是一种时代浪潮变动的投射。三、服饰的个人特质以上是从历史变化的宏观视角来分析文本中服饰变化的特点,外在的穿着,更多的体现了个人的特质:性格喜好、内心世界等等。在长恨歌中,王安忆就通过对角色服饰的刻画,来侧面描写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于一个对于审美有着天然的敏锐和把握的女人,服饰就是她们内心世界的完美体现。这在王安1王安忆.长恨歌M. 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0.第 5 页忆的香港的情与爱当中有深刻的剖析:“女人既不是灵的动物,也不是肉的动物,她
23、们统统是物的动物,这物集中表现为服饰。服饰是她们的目的,也是她们的手段;是她们的信仰,也是她们的现世;是她们的精神,也是她们的物质。服饰包括了她们人生所有的虚实内容。这是比她们本身更能证明和实现她们价值的,这使得女人的人生奋斗总要比男人的多出那么点艺术的味道,其中还含有一项审美活动似的。 ”1而就王琦瑶来说,从一个穿着旗袍的青涩少女到舞会上优雅动人的时尚前辈,她对于时尚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甚至于她将这种对时尚对服饰的追求,提升到一种个人存在价值的体现:“别看那心只是用在几件衣服上,可那衣服你知道是什么吗?是她们的人生。都说那心是虚荣心,你倒虚荣虚荣看,倘不是底下有着坚强的支撑,那富丽堂皇的表
24、面,又何以依存?她们都是最知命的人,知道这世界的大荣耀没她们的份,只是挣一些小风头,其实也是为那大荣耀做点缀的。 ”2沪上淑媛时期的王琦瑶,就是一个青涩的少女和内心的温婉柔美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她受到程先生和大众喜爱的原因。在拍照时, “她所携带的各款衣服都挨次轮过,程先生的布景也挨次轮过,她一会地变成外国的女郎,一会儿是中国的小姐” ,但最后被上海生活选为封二的照片是她穿家常花布旗袍的一张。其原因作者是这样给出的:“这张照片其实是最寻常的照片,每个照相馆橱窗里都会有一张,是有些俗气的,漂亮也不是绝顶的漂亮。可这一张却有一点钻进入心里去的东西。照片里的王琦瑶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乖。那乖似乎是
25、可着人的心剪裁的,可着男人的心,也可着女人的心。她的五官是乖的,她的体态是乖的,她布旗袍上的花样也是最乖的那种,细细的,一小朵一小朵,要和你做朋友的。 ”3这种简单的花布旗袍,虽不起眼,但由于与王琦瑶的气质无比契合因而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奇妙的转变,简单中蕴含着温润的美。这一时期的王琦瑶,其实对于时尚,仍是处于一种懵懂的阶段。由于还未经历人事的洗礼,如同对人生一样,对服饰的选择仍是出一种本能的直觉。因此作者描写她在照片刊登出之后那种失望和遭受打击的情态,她不喜欢照片上的自己,认为有些土气和小家子气,甚至坐在镜子前重新审度自己。其实只是因为,这时的王琦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温婉娴静的性格,所指向的根本
26、就不是那些艳光四射的明星,而是正如照片中流露出来的绵长从容。上海小姐这一段故事,是王琦瑶人生中最光彩照人的一次经历,正是这段经历,支撑着她走过了之后人生的种种,也改变了她日后的生活和命运。这次辉煌的出场,王琦瑶所凭借的,仍是她的乖巧、亲切,而这个阶段的王琦瑶与上个阶段大有不同,她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一特质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文本是通过记叙主角三次出场的服装问题来完成这一过渡的。在小说中,王琦瑶首先受到程先生的启发,明白了选择服饰的要诀,一经指点便领悟如何才使服饰穿着与自身的气质相映衬。三人最后选定了粉红、苹果绿和白色结婚礼服以及出场顺序,这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王琦瑶,对于时尚的把握已经有了突
27、飞猛进的前进,对于自身气质和内在的认识也随之加深。因此,后来就连极讨厌粉色的李主任看到一身粉红的王琦瑶竟也怦然心动;而苹果绿“虽然有些乡气,可如是西洋的式样,也盖过了,苹果绿和王琦瑶的清新,可成就一个活泼的美艳女子” ;最后的婚服也“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一种,是其他婚服的争奇斗艳中一个退让。别人都是婚礼的表演,婚服的模特儿,只有她是新娘。这一次出场,是满台的堆纱叠给,只一个有血有肉的,那就是王琦瑶。 ”通过这次人生中最灿烂的亮相,王琦瑶对于时尚的认知,已不仅仅停留在懵懂的直觉阶段,而是上升到了一种自觉的把握和倾斜。如同对人生的认识,她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通过他人的指点加上自身的领悟,王琦瑶
28、很快的能够灵活的运用时尚的元素的巧妙地搭配。其实在这一阶段她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她走出了多么好的秀,而是她从此后便清楚的认识和明白了她自己在服装上的个性、特点和气质,相比与展现出美丽的衣服,展现出鲜明的气质和个性显得更为重要。直1同上2王安忆.长恨歌M. 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0.3同上第 6 页到今天,小说中的这一段也能反应和刻画出当代女性追求时尚的发展和改变,从最初的朴实平淡到对美好服饰的向往,再到把自己包装称华丽的女郎,直到最后厌倦过后,重新认识到自己的魅力所在,并不是却绝在有魅力的衣物上,这些是所有女性必然会经历的一个发展趋势和心理变化,小说长恨歌中就巧妙、自然、真实的刻画出来了。而且
29、小说中清楚明确的展现出了“人靠衣装马靠鞍”的这个道理,再没有自信和魅力的女性只要床上了花衣美服或是化上了一个满意的妆容,那么她们就会变得有自信去展现自己给别人看,服饰对于女性来说,就像食物对于动物的重要性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女人对服饰的这种追求,不同于男性话语中的宏大叙事,而只是细微的生活和吃饭穿衣,与变动的时代无关,与起落的政治无关,只与她们内心的尊严有关。小说中的这些话也很好的阐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秘密和服装对于她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王琦瑶重返上海时,她已经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一无所依时,已经开始成熟并清楚自己接下来的人生道路,随着性格的成熟,对穿着的认识自然也得到提升,甚至做
30、了严师母的时尚老师。在严师母的不断怂恿下,王琦瑶去烫了头发,重新开始了她对时尚的追逐。 “从箱底翻出旧日的好衣服,稍作修改便是新。开始化妆,修眉毛的钳子、眉笔、粉扑都还在,一件件找出来摆开。在镜子前流连的时间多了些” , 1而此时,王琦瑶和严师母也开始了身体力行的较量。 “王琦瑶显见得比她懂打扮,也是仗着年轻有自信,样样方面都是往里收,留有余地,不像严家师母是向外扩张,非做到十二分不可。一个是含而不露,一个是虚张声势;一个是从容不迫,一个是剑拔弩张。 ”2这里体现的不仅是审美品位的成熟,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哲学的胜利。两个女人的“明争暗斗”可谓是小说中出彩之处,同是女人,同样爱美,同样的想要
31、展现自己,但是却用了不同的方法,主角王琦瑶在经历了众多事情和经历后已经找到了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穿衣打扮的方式,但是严师母却因为自己年龄的衰退而失掉了自信,只想用浮夸、美丽的衣服去争夺眼球,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在历史中也有不在少数的以服饰来相互比拼的例子,正是因为这样,古代帝王后宫的三千佳丽才各有不同的打扮,并且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些等级制度也表现在服装和配饰的等级上划分。其实,除了在小说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女人在没有找到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最好的风格前就开始“乱”穿衣服。就像一个少女穿着皮草,或是一个年近半百的妇女穿着花裙子一样,这些都是不符合大众眼光的。什么年龄穿什
32、么衣服,什么经历显什么气质,这才是最能够体现美感和展现美丽的方式。然而,可悲的是,在生活中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就像我们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最初被刊登在杂志上的照片一样,旁人都觉得眼前一亮,气质十足,但却只有她自己觉得这是小家子气的样子。所以,品位不仅仅要人教,更重要的是自己去领悟。随着情节的发展,文本线索到了八十年代,那个时代“这城市的时尚,是带些埋头苦干的意思。它集回顾和瞻望于一身,是两条腿走路的。它也经历了被扭曲和压抑的时代,这时同样面临了思想解放。说实在,这初解放时,它还真不知向哪里走呢!因此,也带着摸索前进的意思。街上的情景总有些奇特,有一点力不从心,又有一点言过其实。 ”因此
33、王琦瑶作为一个对于时尚有着成熟敏锐把握的女人,虽然表面上已经被时尚的大潮所抛弃,但还是仅凭一件改做的棉袄罩衫就使的年轻的张永红对她心生敬佩。此时的服饰对王琦瑶来说,已是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个人特点最为鲜明地表达,因此“她们对一件衣裙的剪裁缝制,细致入微到一个相,一个针脚。她们对色泽的要求,也是严到千分之一毫的。在她们看起来随便的表面之下,其实是十万分的刻意,这就叫做天衣无缝。当她们开始构思一个新款式的时候,心里欢喜,行动积极。她们到绸布店买料子,配衬里,连扣子的品种都是统筹考虑的。然后,样子打出来了,试样的时刻是最精益求精的时刻,针尖大的误差也逃不过她们的眼睛。等到大功告成,望着镜子里的自己,
34、身穿新装,针针线线都是心意” 。 3清醒的认识以及内外特点统一的结合,使得王琦瑶在年轻的一代面前,最终不动声色的做了时尚的胜利者,虽说这种胜利已经无法引领潮流,但是在她自己的内心中,充满心意和精致的衣服是保证她充满魅力的关键。1王安忆.长恨歌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0.2同上3同上第 7 页四、其他文本中的服饰描写其实,通过服饰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古已有之。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就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上百个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在不同场合中的服饰,并从用料、花纹、样式等方面都对这些服装做了详细的表述。通过这些大量的服饰细节描写不是浪费笔墨和无用的介绍,而是用来达到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刻画人物的个性
35、,进而展现特定的时代背景、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目的。比如对于贾宝玉的礼服着装的描写是:“头上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1描写中略带女性化的穿着特点,与其长期生活于女性众多的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天真善良的个性,简单的服饰描写和介绍是展现一个人内在性格的铺垫。而对于性格鲜明的王熙凤的着装描写则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
36、翠撒花洋绉裙。 ”2由此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珠光宝气、精致高贵的贵妇人形象,同时体态的婀娜、外貌的美丽、打扮的华贵又与伶牙俐齿、能说会道、泼辣刁钻的个性特征相对应。可以说是集高贵华美与泼辣、盛气凌人于一身。富丽华贵的服装本就会给人一种难以接近,高高在上的感觉,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正是这样的人,她的服饰搭配与她自身的个性完全相符。对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服饰描写,则更体现一种含蓄典雅的特点。薛宝钗往往是着“一色半新不旧”的衣裙和“上袄下裙,外罩比肩褂” ,这样的服饰风格朴素,但不失淡雅,充分表现了薛宝钗一种冷美人所特有的朴素简单而又随遇而安的性情。从她娇娆的体态到服饰的端正,正是应了其品貌端庄的脾性特点,
37、同时也体现了她所拥有的冷静、理智和温文尔雅的个性特征。而林黛玉的服饰也是“素色小皮袄,配上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极为素雅,装扮也非常简单,仅有一赤金扁簪” 。 3林黛玉本是富家小姐,但其装扮却并不雍容华贵而极为朴素典雅,梳妆也是非常的随意,很少有华丽繁复的装饰。这种素雅的装扮与潇湘馆的竹子相互衬托塑造了黛玉独有的柔美、病态的形象,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她那种高洁、冷傲的性格特征。可以说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与其它小说和文章著作相比, 红楼梦描写服饰的笔墨更多,更细致,表面上是对小说中出现的每个人物的服装配饰和风格进行了描写和对比,实则是暗中展现了每个人物特有的性格,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
38、个体特征的功能。可是,不论是明清的通俗小说或是现代的写实小说中,对服饰的描写都是每个作者所重视的环节,就像与小说红楼梦比肩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 ,都不忘对每个角色和人物的服饰的描写,看似不需要特意刻画服饰的剧情,其实离开了深刻的描写都会像缺少了灵魂一样。举个例子来说,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个章节中,对红孩儿的服饰描写就不在少数:“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态。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 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 ”其实对红孩儿最主要的描写就是这个“红”字,给读者们和观众们
39、留下的最深印象也是这个“红”字。喜庆的红色着装在这里可就不是喜庆的代表了,而是急躁、泼辣、凶恶、易怒的代表,这也完全符合自称“圣婴大王”的红孩儿的形象。试想一下,若是这红孩儿成了“绿孩儿、紫孩儿”那么这气势和给人的个性便完全不同了。 而当代作品里通过服饰来表现人物的小说,除了王安忆的长恨歌 ,张爱玲的传奇也是一个典型。对于服饰,张爱玲始终怀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感情,甚至曾经在对照记中称自己是“衣服狂”(clothes-cracy)。对于这样的张爱玲来说, 书写服饰无异是在书写她独有的对个体生命体验、完善的过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2同上3同上第 8 页程, 也是在书写她观察生活、
40、体验人生的思维方式。其中一些精彩的句子: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1我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衣服里。 2这些鲜明体现张爱玲语言个人特点的言论,深刻地揭示了服饰与人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服饰可以体现人的基本生活状态,也可以体现人的生命本质。而服饰之于张爱玲,早已远远超出了御寒装饰的单纯意义,而上升到了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一种选择以何种姿态出现于世人眼中的方式。知晓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理解文本中那些处处充满象征意味的服饰描写。之所以选择张爱玲的传奇作为分析的对象,不仅因为传奇是张爱玲最好的作品,更因为她创作传奇的这段时间,正是她对于服饰的认识渐趋成熟的阶段。这种认识的成熟,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41、的,是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在这篇文章中,服饰除了隐藏女性角色身体的同时,还不知不觉泄露了她们的内心。热情大胆地“红玫瑰”王娇蕊是张爱玲着力刻画的角色,对其服饰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她同佟振保会面的时候,虽然属于细节刻画但仍占据了一定篇幅,服饰描写的背后也有一定的深意。比如在描写与佟振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内室走出一个女人来,正在洗头发,对着一头的肥皂沫子,高高砌出陨石雕像似的雪白的波卷鬈。一件条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合在身上,从那淡墨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身体的轮廓,一条一条,一寸寸都是活的。 ”3其中见面及后来的吃饭的情节是发生在王娇蕊家的客厅和饭厅,这些地点都基本可列为公共空间的范畴而且当时还有客
42、人在场。因此王娇蕊的穿着在一般人眼里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但她自己并无异样,依然谈笑风生。而第二次见面:“她穿着的一件曳地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了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衣服似乎做得太小了,两边迸开一寸半的裂缝,用绿缎带十字交叉一路络了起来,露出里面深粉红的衬裙。那过份刺眼的色调是使人看久了要患色盲症的。也只有她能够若无其事地穿着这样的衣服。 ”4这里“鲜辣潮湿的绿色”和“深粉红”就是犯冲的颜色,但正是这种极不谐调衬托出王娇蕊如红玫瑰般热情奔放的天性,带有刺激撩拨的诱惑,并暗示振保被其感染而产生的本能欲望。绿色在大自然中最多,它所蕴含的
43、勃勃生机,暗示出王娇蕊旺盛的生命力。那过份刺眼的绿色色调再加上深粉色的衬裙,把王娇蕊那种无法用语言来直接表达的情欲借助服饰的色调很好地张扬开来。但绿色较为普遍,列不上尊贵之色。王娇蕊也不是尊贵之人,她一面为人妻子,一面与旧情人藕断丝连,一面又来勾引振保。张爱玲让这样一个极不守妇道的昔日交际花穿上一套绿色的长裙,收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与“红玫瑰”的大胆热烈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白玫瑰”的娴熟淡雅。这种对比的形成,不仅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描写,更是通过一系列服饰刻画表现。比如 “白玫瑰”孟烟鹂的第一次出场是这样描写的:“初见面,在人家的客厅里,她立在玻璃门边,穿着灰地橙红条子的绸衫,可是给人的第一印
44、象是笼统的白。 风迎面吹过来,衣裳朝后飞着,越显得人的单薄。脸生得宽柔秀丽,可是,还是单只觉得白。 ”5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一个“笼统的白”的白玫瑰的形象,而很明显,这种白,是一种空洞乏味,无内容无自我的苍白。她的白其实正源自传统社会对妇女的想象:合乎规矩但又缺乏自我意识。她被1张爱玲:我的天才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张爱玲:更衣记3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4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5同上第 9 页社会和男性塑造成了这个样子,最终又被社会和男性所鄙弃。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表面上是描写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同时代女子的生活和人生,但
45、实际上却不仅仅止于此,服饰的确是一种符号,通过服饰的描写,张爱玲以男性的视角,对女性进行了分类:性感但又不守规矩的红玫瑰和乏味但又中规中矩的白玫瑰。红玫瑰的着装通常都是衣冠不整不够规矩,在色彩方面富于变化的,白玫瑰与之相反,都是中规中矩的旗袍长衫,颜色也都是简单的灰、白、黑。通过这些富有深意的服饰描写,两个形象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红玫瑰王娇蕊的这些服饰搭配和穿着也都是她的性格使然,像鲜血和鲜艳的玫瑰一般极具魅力和生命力的她,只管自己够不够魅力,并不去在乎其他人的看法。大胆的撞色和紧致的布料展现了一个女人的身体线条,在当时的年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敢做,都能做到的,但是她能,她在内心里也敢,
46、因此她有着她独特的人生;而白玫瑰孟烟鹂打从心里就循规蹈矩,渴望着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一生。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女子的主要两个特点和形态,也反映出了当代女子的两种人生,更从深层次反映出了当时的男性对这两种女子“又爱又恨”的情感,他们两个都想要又两个都不想要,他们拥有了一个便会觉得另一个更好,拥有了另一个便会觉得还是以前的好。简单的服饰色彩可以体现的内涵是如此的丰富,服饰与性格、品位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服饰刻画来进行人物刻画以及个性描摹,在这方面,可以说张爱玲是少有的能够通过服饰的符号抵达个人真实性的作家,她从日常华美服饰的背后看到了人生的虚无和悲凉。用自己看世界的独特视角,从日
47、常和安稳的生活中观察人生和人性, 于是斑斑驳驳、缤缤纷纷的色彩与服饰成了她解读人生和世界的钥匙。同张爱玲一样,王安忆的叙述,也非并非宏大事件的远景式刻画,而是着眼于生活的细琐之处,以小见大地反映时代的变化,在表现王琦瑶这个人物角色的内心时也是通过细节来展现。所以她在讲这个女人的故事时候也在叙述这个女人生活的背景上海这座城市。也许她没有这座城市的全部直接经验,但是她利用她自己的生活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一座她眼中的城市和她眼中的城市的历史,这就演绎成了一个女人和一座城市的历史故事,而这段历史,又是通过讲述女人和衣服之间的故事来铺陈开来的。四、结语:一个女人象征一座城,一个女人揭示一座城市的历史,王安忆
48、就是用她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和她对女人和这座城市的理解联在了一起,告诉我们城市中的女人和她所代表的城市的特点、文化及精神。也是这个女人所代表的一类人,让我们了解了一座城的历史在一个女人的心中所留下的烙印,无论城,还是历史,都是和女人联在一起的。而女人,就是这座城的见证者,而她们以服饰演绎了上海的精神,用服饰述说了上海的历史。 “时装这东西, 你要说它是虚荣也罢, 可你千万不可小视它, 它也是时代精神。它只是不会说话而已, 要是会说话, 也可说出几番大道理” 。 1大道理不仅仅表现在壮烈的事物上,更加表现在平淡、平常和自然的生活中,若是这社会里没有了女人们悉心挑选、搭配而成的服饰,那么恐怕整座城市
49、都会黯然无光。服饰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但是蕴含的却不是简单的外在美丽,而是每个穿着它的人的魅力。服饰的变化和流行也并不是没理由,没规律可循的,它的变化往往反映出了社会的进程和历史的变化。简单的服饰,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参考文献】著作类:1 王安忆:长恨歌 ,北京 : 作家出版社,20002 王安忆:寻找上海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1王安忆:上海和小说第 10 页3 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4 吴义勤:王安忆研究资料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5 张清华: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6 邓如冰:人与衣:张爱玲 的服饰描写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论文类:1 爱霞:“女人城市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解读王安忆的 长恨歌 ”,载安徽文学 ,2008 年第六期2 王帆秋:“长恨四十载, 不尽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