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文-探究.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788313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文-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文-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文-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探究.txt 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能随时兑现一切。人总爱欺骗自己,因为那比欺骗别人更容易。分类号密级UDC易南硅“考诊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探究作者姓名:高哀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学位及单位地址:王威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名称:法学理论论文提交日期:2008 年 4 月日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2008 年 4 月日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探究教授威袁王高表蛾作导中国重庆二 00 八年四月内容摘要现如今代际正义已不再是陌生的概念,如何达成代与代之间的正义是当今学

2、界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对代际正义理论的系统论证最早是由约翰罗尔斯完成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的分析,从而探讨代际正义实现的可能性。代际正义具有其独特性,它不同于传统的正义理论。从古希腊到现代,关于正义的界定不尽相同。何为正义,至今尚无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不同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处于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理解。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也是应时代的需要而被提出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罗尔斯穿越了空间甚至时间的限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正义的空间,他的代际正义理论为传统正义观的拓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代际正义既是应时代之需提出的理论范式,也是对传统正义观的反思与拓展。作为一种卓越的理论建构,罗尔斯对

3、代际正义的思考显然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的深入探究是理解其理论思想的重要前提。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他的正义原则,代际正义也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罗尔斯认为在原初状态中的各方会选择他的正义原则而非功利主义的正义原则。从表面上来看,正义论一书中所体现地是罗尔斯的正义论与功利主义的争执,但是究其根源,却是伦理学理论中二个基本概念“正当”与“善”的关系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属于一种温和的义务论。代际正义做为一种公平的正义, “正当”优先于“善”的理念也同样地孕育其中。也即是说,代际正义也是一种温和的义务论。

4、代际正义的哲学基础也就在于此。如何实现代与代之间的正义是罗尔斯在代际正义理论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然则,实现代际正义首先要有个前提条件,即,一个能够产生代际正义的环境是必须的。罗尔斯把正义的环境分为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客观环境包括中等匾乏的条件,主观环境包括适度利己的条件和相对的平等。但是,罗尔斯的正义环境理论在代际关系中却无法正常适用。从客观条件来看,仅仅以中等的匾乏条件作为代际正义的客观条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不同世代之间对严重匾乏的资源的分配也要遵循一定的正义原则。因此,资源的匾乏是代际正义的客观条件。从主观方面来看,因为罗尔斯改变了原初状态各方的动机,所以原初状态中的各方仍是适度的利己和

5、相对的平等。这样,在资源匾乏的条件下,当相互富有情感纽带的人们针对利益划分提出互相冲突的要求时,代际正义的环境便产生了。代际之间形成正义的环境是代际正义实现的前提条件,而实现代际正义最重要的是在代际之间建立一个正义的储存原则。这也是罗尔斯在论述代际正义时讨论的中心问题。正义的储存原则也是在原初状态中被选择出来的。罗尔斯设计的原初状态相当于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状态,是一种非历史性的理论设计。根据这样的设计,由于每一代的储存要求不同,社会的发展被分为二个阶段,即需要净储存率的积累阶段和无需净储存率的维持阶段。在最初的积累阶段,原初状态中的人运用其理性的判断力,而自愿地选择一个适合每一代发展水平的正义

6、储存原则。当社会财富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能够维持正义的社会制度的正常运行时,积累阶段即可结束,社会发展于是进入维持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储存的最后阶段不叮定是一个极其富裕的阶段,但是一定要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因此,从积累阶段到维持阶段的过程就是罗尔斯的完整的正义储存的过程。虽然罗尔斯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精确的储存率,但是他的正义储存原则却成为当今学者研究代际正义问题时不能跨越的课题。代际正义的实现首先要有适合正义生存的环境。客观的资源匾乏的条件、主观的适度的利己和相对的平等条件是代际正义滋生的土壤。代与代之间达成的正义的储存原则是实现代际正义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代际之间可能产生正义的环境下,若人们自觉

7、地依照正义的储存原则为后面的世代尽其公平的一份职责,那么代与代之间的正义才有可能实现。本文首先以代际正义对传统正义思想的超越为切入点,解答了传统思想在当代的困惑,继而对罗尔斯如何界定代际正义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文章的第二部分以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反思为铺垫,提出了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观。罗尔斯认为他的公平的正义观是优先于功利主义的正义观的,而探及根源,二者真正的分歧在于正当与善孰更优先的问题。那么代际正义是否具有这样的哲学基础,它是互利的正义还是正当优先于善的公平的正义;第三部分是本文的论述重点。这里谈及了实现代际正义的二个条件:代际正义的环境和代际正义的储存原则,二个条件缺一不可。代际正义的

8、环境是前提条件,没有这样的环境,正义就无法产生。储存原则是通向代际之间正义的根本途径;第四部分列举了罗尔斯代际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例证,即,可持续发展原则。继而用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分别从正义的环境,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阐释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并结合我国的环境法对如何实现代际正义提出了几个设想;最后,在文章的结语中,对代际正义的可能的不足之处,对我们的启示以及其现实指导意义分别进行了总结性的阐述。关键词:代际正义正义的环境正义的储存原则 Abstr8CtNowadays, intergenerationaljustice15notastrangeeoncePtanymore.ft.15Pai

9、dmoreandmoreatteniiontothisProjeetabouthowtomakethejustieebetweengenerationsinacade 而 eeirelestoday.However, 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theorysystemde 刃 nonstration15PosedbyJohnRawlsintheearliestPeriod.ThisartielePurposeonanalyzingtheRawls intergenerationaljustieetheoryandthendiscussingthePossibilit

10、yaboutachieveto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Theiniergenerationaljusticehastheuniquecharacteristie.It15differenifromthetraditionaltheoryofjustice.It15notthesameamongthedifferentdefinitionfromtheancientGreecetomodern.There15nodefinitiononwhat15justieethatcanbeaecePtedgenerally.Differentthi 砍 ersandPhil

11、osoPhershavedifferentunderstandingduringdifferentPeriods.Rawlsintergenerationaljustieetheory15raisedinoulertoadaPtthedemandofPeriod.ft15theresultofthesocietydeveloPstoaeertainstage.RawlsPassthroughthe11 而 tofthesPaceeventhetimeinordertomakeajusticesPaceforus.Hisintergeneratlonaljustieetheoryhasinjec

12、tednewbloodforthe 以 PansionofthetraditionaljusticeconcePt.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15notthetheoretiealParadigmrisingbyadaPtingthedemandofPerio 氏 butalsothereflectionandexPansionoftraditionaljustieeviews.AsadistinguishedtheoreticalconstrUct, thethinking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byRawlshasthesour

13、ee.Therefore, thein 一 dePthresearchingaboutthePhilosoPhicalbasisoftheRawls intergenerationaljustieetheory15theimPortantaheadeonditionforunderstandingtheideaofthetheory.AecordingtothebasisofthecriticismtoutilitarianisminATheoryofJustice, RawlsraisedthePrineiPlesofjustiee.Theiniergenerationaljustieeas

14、wellasrosebybasisoftheeritieismtoutilitarianiom.RawlsthinksthatPartieswillchoosehisPrineiPleofjustieeratherthanutilitarianismPrineiPleofjustiee.Onthesurface, thebookATheoryofJustieePointoutthedisPutebetweenthetheoryofjusticeandutilitarianismofRawls.Butit15the relationshiPProblembetweenthe“right, and

15、“good, whichthetwobasieconcePtsfromtheethicstheory.FromthePointofviewofethics,Rawlsfairjustieetheory15akindofthemoderatedeontology.However, 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asakindoffairjusticethat”right, , Priorityinthe, ,good, , ideas15coniainedinit.Inotherwords, theiniergenerationaljustieeisakindofthem

16、oderatedeontology.AndthePhilosoPhiealfoundation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15containedinit.Howtoachieve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15themaindiscussedProblembyRawlsin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However, thereareaPre 一 conditiontoaehieve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thattheenviro 二 entofgeneratingtheinte

17、rgenerationaljustice15essential.Rawlsdividethejustice.environmentintothesubjectiveandobjectiveenvironment.Theobjectiveenvironmentincludesmiddle 一 scarceconditions.Thesubjectiveenvironmentincludesmoderateegoismandrelativeequaleonditions.ButtheenvironmentofRawls justice15notnonnalaPPlication.Fromtheob

18、jectiveeonditions 犷 it15notconsiderablethattakethemediumscareityconditionastheobjectiveeonditions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ItmustbefollowthecertainjusticePrinciPlesonthedistributionofseriouslackofresourcesamongthedifferentgenerations.Therefore, lackingofresourees15theobjectiveconditionsoftheinte

19、rgenerationaljustice.FromasubjectivePointofview, beeauseRawlshaschangedthemotiveofthePartiesundertheoriginalstate, 50theoriginalstateoftheParties15stillmodestegoismandrelativeequality.Thus, inthescarceconditions, WhenPeoPlewhohaveemotionalbondeaehotherPointoutthedemandswhichmaketheconflictioneachoth

20、eronthedividingininterest,theenvironrnent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comesout.TheenvironmentofjustieemadeuPofgenerations15thePreconditionforachieving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It15themostimPortantthatestablishastoragePrineiPlebetweengenerationstoaehievethejusticebetweengenerations.Aswellasit15them

21、ainProblemwhichRawlsdiseussedintheintergenerationalJustlce.ThePrinciPleofstoragejustice15alsoseleetedintheoriginalstate.TheoriginalstatedesignedbyRawlsequivalenttothenaturalstateofsocial contracttheory.It15anon 一 historietheorydesign.Accordingtothisdesign,thedeveloPmentofsociety15dividedtotwostagesb

22、eeauseofstoragerequirementsbyeachgeneration.Thetwostagesarethedemandofaecumulatingthenetstoragerateandnoneedofmaintainthenetstoragerate.Inthefirststageoftheaeeu 刀 nulation, thePersoninoriginalstateusetheirrationaljudgmentstoselectajustieestoragePrineiPlewhiehsuitforeaehlevelofdeveloPmentvofuntarily.

23、WhentheaceumulationofsoeialwealthuPtoacertainnumberthatitcanmaintainthejustieesocialsystemandoPeratenormally, theaccumulationstagewillbeendandthedeveloPmeniofsocialentermainiainstage.h15worthattentionthatthefinalstageofstorage15notnecessarilyanextremelyriehstage, butmustbeajustieesociety.Therefore,t

24、heProcessfromaceumulationstagetothefinalmainiainsstage15justtheintegrityjusticeProcessmadebyRawls.AlthoughRaWlsdoesnotProvideuswithanaccuratestoragePrinciPle, atleastit15Possibleaverydiffieultworkcurrently.Howevef, hisjustieestoragePrineiPlebecomesthenecess 娜 ProjectWhenscholarsresearchtheintergener

25、ationaljustieeProblem.Theeonditionsachievedtheiniergenerationaljustieearetheenvironmentsuitforjusticesurvival, objectiveshortagecondition, subjectivemoderateegoismeondition.andrelativeequaleonditionWhich15the5011forbreeding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However, thestoragePrinciPleaehievedbygenerations

26、15thefundamentalwaytoaehieve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Thus, PeoPlefollowthestoragePrineiPleeonseiouslyandtakethefairresPonsibilityfortheirlatergenerationsintheenvironmentWherePossibleProducethejustiee.50thejusticebetweengenerationshasthePossibletobeaehieved.Thisarticlebeganwiththeintergenerational

27、justicebeyondthetraditionaljustieeideasandsolutetheeonfusionoftraditionalideaseurrently, andthenmakesabriefdiscussiononRawlshowtodefine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theseeondPartofthearticle15madeoftherefleetiontoutilitarianismbyRawlsasthehidenarration, andPointedoutRawls fairjusticeview.Rawlsthinksth

28、athisfairjustiee15Priortoutilitarianismjustice.Aceordingtotheroot, therealProblemmadethetwoPointsdifferent15whichmorePrioritybetweenrightandgood15.50Whether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hasthis basisofPhilosoPhyandit15benefieialmutuallyor15Priortogoodfairjustice.ThethirdPartofthisarticle15themostimPort

29、antdiseussion.Therearetwoeonditionsforachieving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theyaretheenvironment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andthestoragePrinciPle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TwoconditionsareindisPensable.Theenvironmeni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15thePrecondition.Iftherearenothisenvironment, the

30、justicewillnotbeabletoProduee.However, thestoragePrinciPle15thefundamentalwaytoente 广 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ce.ThefourthPart15arealexamPleof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inreallife.ItisthePrinciPl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telaboratesthePrineiPleofsustainabledeveloPmenifromtheenvironrnent, eontentan

31、dPurposeofjustieeandseveralotherasPectsbyusedtheRawls intergenerationaljusticetheory.Itco 二 ectsenvironmentlawsofourcountryandraisedseveralideasonhowtoachievetheintergenerationaljustiee;Finally, thearticlesarizethePossibleinadequateoftheiniergenerationaljustieeandtheinsPirationforusaswellastheguidem

32、eaningofrealityresPectively.Keyword:IntergenerationalJustieeJustieeEnvironmentStoragePrinciPleofJustice 目录引言1一、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3(一)传统正义思想的时代困惑3(二)罗尔斯对代际正义的界定6(三)代际正义理论的超越品格.8二、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的哲学基础.10(一)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反思.10(二)代际正义:公平的正义观.17三、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的实现条件.20(一)代际正义实现的前提条件 .20.(二)代际之间的正义储存原则.27四、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的当代实践.34(

33、一)代际正义理论的现实例证34(二)代际正义实现的制度保障.36结语,38参考文献 .40 己 l 性二J11 二刁约翰罗尔斯 (JohnRawls)是 20 世纪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和自由主义的有力倡导者。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和阐述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1971 年正义论(A 几 eo 理 ofju 就 ce)一书的发表被誉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罗尔斯出生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Baltimore)一个富裕的家庭,在五兄弟中排行第二。父亲威廉李是一位杰出的税务律师和宪法专家,母亲安娜埃布尔是一位活跃的女性主义者。母亲很关注自由平等方面的问题,这对罗尔斯

34、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少年时所犯的白喉病而间接导致二个弟弟先后病逝,虽然他奇迹般地幸存下来,但这段经历对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所以,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先天和后天不幸弱者的关怀,可能与这段经历多少有关。罗尔斯一生都在专注于社会正义的问题,潜心构筑一种理想性质的正义理念。他试图构建一个正义的理论以替代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他反对功利主义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幸福牺牲少数人利益的主张,希望通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从全社会的角度处理人们出生便已具有的社会地位和自然察赋不平等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既而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出版后,很快就被誉为“二次大

35、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甚至被认为将列入经典之林, ”2 该书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这样一个看似乌托邦的理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竟然如此令人着迷。代际正义理论作为罗尔斯公平的正义理论的一部分是否有着同等的号召力。代际正义理论有着怎样的内涵?代与代之间的正义如何实现?有人曾攻击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充满了假设的成分,那么这样的理论对现实生活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又能在其中找到怎样的启示?笔者希望通过对罗尔斯著述的解读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约翰罗尔斯的一生基本上是顺遂的,也是成功的。1939 年 18 岁时即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毕业后随即加入军队。1946

36、 年罗尔斯重回普林斯顿大学攻读道德哲学的博士学位,1950 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教(195 于一 1952 年),其间在牛津大学修学一年.从牛津回美后,辗转任教于康奈尔大学(1953 一 1959 年)、麻省理工学院(1%0 一一 1962 年)。1962 年,罗尔斯 41 岁时进入哈佛大学哲学系任教,其后三十年不再变动,直到退休。参见何怀宏:公平的正义 ,济南:山东出版社,2002 年版。2 何怀宏:公平的正义 ,济南:山东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2 页。代际正义理论早在 20世纪 80 年代末便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很多学者已经开始注意代际之间的正

37、义问题,而真正对代际正义.进行系统论述的,罗尔斯是第一人。代际正义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的正义理论所遇到的四个难题之一。罗尔斯将正义理论从处理同代之间的关系拓展到代与代之间,在代际之间确立了一个正义的储存原则,以探求代与代之间的正义.这里值得我们注意是,正义有其产生的环境,代际之间的正义也同样需要一个孕育其生的环境。但是罗尔斯的一般正义的环境在代际之间出现了二个难题,一是客观的条件问题,一是原初状态各方的动机问题。关于这二个问题本文都做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分析完善了代际正义的环境,继而为实现代际之间的正义奠定了基础。当然,代际之间的正义不可能因为一二个人的理论就可以实现的。真

38、正实现代际正义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人类只要生存在这个世上,就会需要正义的理论,正义永远会是人类的主旋律。正如罗尔斯所说:“假如正义荡然无存,人类在这世界生存,又有什么价值?”一、罗尔斯代际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代际之间的正义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正义思想。因此,在深入探讨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之前,笔者将首先以几个人物的正义思想为例,阐明传统正义思想在代际关系中的困惑。如此一来,或许更能有助于理解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一)传统正义思想的时代困惑正义(justice)一词涵意丰富。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正义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究竟什么是正义,为什么人类社会需要正义,这些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

39、的焦点。正义仿佛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永远无法窥透其真实面目。正如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教授所说:“正义是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化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从古希腊到近现代,关于正义的界定不尽相同。公元前 8 世纪以后,正义与德性、正义与法的关系随着古希腊城邦的建立和立法活动的发展逐步成为哲学家、思想家探讨的重要议题。公元前 431 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惨败,希腊城邦制度开始走向衰落。苏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挽救城邦国家,通过对”正义”的分析,阐述了保持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思想。苏格拉底将德性、理性与正义结合在一起,认为一个公民只有遵守

40、法律才是正义的。柏拉图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正义观,他认为正义应是一种人类美德的道德原则。在国家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工作,体现为各行其事,各取其份。即, “正义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之中。 ,4 柏拉图强调个人的善或正义与国家的善或正义的统一,每个人在追求个人正义中实现国家的正义。与柏拉图理想中的正义不同,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现实中人们的行动。亚里士多德从不同的角度对正义进行了划分。首先,他把正义分为自然的政治正义和习惯的政治正义。自然的政治正义是永恒的,也可以称之为自然法;而习惯的政治正义因为政体的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他把正义分为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普遍的正义规定了

41、“个人在团体内应尽,美 1E博登海默:法理学一法哲学及其方法 ,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61 页。4 同上注,第 239 页。的义务,对每个人的要求是同一的,是为了实现最高的道德理想。 ”.特殊的正义又包括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分配正义是“用正义的观点去看待城邦政治生活和财产分配中的棘手问题,将一个人应得的东西与他的贡献相联系。 ”“从分配正义这一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强调把平等视为正义的尺度,但是,这里的平等不是均等,而是有比例的相等。即,某人所得的荣誉和财产同他对城邦的贡献成正比,贡献大则可以获得较多的荣誉和财产。矫正正义是一种算术比例。矫正正义强调均等,

42、一视同仁。即, “尽量使不平等状态中实施非正义的一方收益减少,遭受非正义的一方损失减少。 ”7 从这一分类上来看,正义是通过社会分配的正义以及矫正的正义来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社会成员能够得其所应得。由此可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个人都是隶属于国家的构成分子, “而正义惟于国家始能达成。 ,8 总之,在古希腊,正义主要是一种伦理学和价值观,是人们对美德的向往和理想社会的憧憬。在经历了封建专制的严冬煎熬之后,近代启蒙思想家们不再单纯地寄托于正义的美德和理想的社会,他们认为一个正义的社会应该是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因此,近代启蒙思想家们把目光投向了自由和平等权利。他们共同的特征是

43、通过契约论探讨自由与平等问题,为西方正义理论研究开启了新的方向。而在近代契约学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卢梭是集大成者。卢梭的政治理论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 理想国的概念是建立于人性善的基础上的,卢梭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他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孤独的、具有怜悯心和自爱心且地位平等的。但是,人类必然会向文明进化,人类会不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私有制必然会出现,不平等也随之产生。卢梭把不平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立;第二阶段是官职的设置;最后一个阶段是合法权力变成专制权力。为了打破这种不平等的局面,卢梭提出了“自然状态的平等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理想政治状态

44、中新的平等” ”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新的平衡,就要“寻找一种结合的鄂振辉:自然法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5 页二_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6 页。同上注,第 46 页。日穗积重远:法理学大纲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 ,与法律哲学 ABC ,李鹤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4 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63 页。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善,并且由于这一结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系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他自已本人,并能一如既往地享受自由。

45、”即,每个结合者在同公众缔约时,必须把自身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但是,每个人并没有因此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人。相反,可以从所有的结合者那里获得自己本身让渡给他们的同样权利。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缔约后服从的仍然是自己本人。因此,达成了这样的社会契约:“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里,公益就是正义的体现。不只每个结合.者要服从于公益,通过契约建立的国家也要服从公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正义。总之,何为正义,至今尚无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46、。当然, “各种不同的正义理论本身就表明,正义观的内容在不断变迁。 ”2 正如黑格尔所说, “每个人都是她那个时代的产儿” , ,有关正义的思想也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在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和崩溃的时代。他们的正义思想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因此,他们的正义思想无法应用于代与代之间。首先,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正义思想在空间上只适用于同时代的人。其次,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使他们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城邦以内。正义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城邦的善。他们的正义理论所调整的是城邦内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卢梭的政治法律思想是适应法国大革命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47、,一切都面临变革的需要而诞生的。卢梭试图通过契约的形式达到正义的社会状态。但是,他的社会契约论在代与代之间同样不能发挥作用。卢梭假设国家中的每个成员通过缔约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共同服从于公益。也就是说,首先,参加缔约的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每个成员;其次,每个缔约者是有着完善理性的社会的人。那么,这样的契约是否适用于国家以外的其他人?是否适用于缔约者的后代?无法共存于同一时空下的代与代之间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达成契约?这样的问题,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里似乎很鄂振辉:自然法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27 页。法 l 卢梭:社会契约论 ,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48、24 一 25 页。【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 ,丁小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81 页。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年版,第 12 页。难找到答案。因此,每个时代的正义理论和观点都是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的一种针对性的辩护或批判。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卢梭,他们都是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角度提出其理论和观点的。既然传统的正义观无法解释当代出现的代际正义的问题,这就鱼需一种新的正义观来调整代际之间的关系。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系统地论述了代际正义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建立和实现代际正义的思路。(二)罗尔斯对代际正义的界定罗尔斯认

49、为所谓代际正义是指代与代之间的正义问题。 “代际正义是把一整代人看作是一个单位,把不同的世代看作是不同的单位。人类的世代又是一个时间单位,它是在时间中延续的。 ”4 因为时间这种单向性,代际正义具有不可逆的性质。因为人类的世代在时空中是单向延续的,代际之间的交往是间接交往,因此代际正义又具有历时性的特征。 代际关系的这些特别之处决定了确定代际之间的正义并非易事。代际正义问题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代际正义“这个问题是困难的,然而,如果我们不讨论这个重要问题,对作为公平的正义的解释就是不完全的。 ”6 也就是说罗尔斯的代际正义是作为其正义理论完整的构成部分而被提出和强调的。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提出了二个正义原则,即,“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拥有的充分恰当的、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