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别平等与先进文化建设男女平权,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肖彪摘要:公正评价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要求赋予妇女与男子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样的权利和地位,提倡男女两性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为促进妇女地位提高、解决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实现性别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和传播公正、平等的性别文化,不仅是人口计生工作和妇女工作两大领域的导向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前提条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尤为重要。关键词:男女平权 性别文化 先进性 和谐社会性别文化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无论是其形成时间还是发展变
2、迁,都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尤其是与性别平等相联系,却是 20 世纪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性别文化并非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形态,而是融合于社会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既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是与总体文化保持着方向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并服务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最基本的方面还在于批判和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性别文化,倡导性别公正和性别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尽管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已提出十多年,但现阶段社会性别意识仍未
3、真正进入决策主流,现实中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急诊科工作多年,发现对女性的尊重甚为重要,比如同样病重的患者,以女士优先,检查和救治女性时,尊重女性的身体,避免女性患者在昏迷时被动接触其他异性或过多暴露女性的私处。维护女权,代表着一个民族及一个国家的高度精神文明。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阶段提出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问题既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它不仅有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性别文化的反思,改变社会对男女两性的刻板成见、角色期待和价值评价,也有利于促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激发她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北京时间 2012 年 6 月 18
4、日 17 时许,中国航天员景海鹏成功开启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实验舱舱门,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随后航天员刘旺、女航天员刘洋也以同样姿态进入天宫一号。他们的状态良好,按地面指令一起微笑挥手致意。中国航天员首次访问在轨飞行器获得圆满成功。当观众看到此时的情景时,是否想到男女平权,才能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从当代中国性别文化发展进程来看,当代中国文化的存在与大变迁决定了今.天中国的性别文化的组建构成。自美国独立宣言公布以来,性别平等便为现代各国法律所肯定。这只是法律层面上,而法律的执行力、效率及约束力的多少,从所有各国女性所经历、所遭遇的事情来看,则大家心里自有公道。在我国,1949
5、年建国以来,七十年代末逐渐开始将妇女保护提上议程。政府为促进男女平等,把女性地位的提高的确做了诸多努力。比如,改善妇女就业结构,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计算机、通信、金融、保险等高新技术行业,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对妇联组织的大力支持与发展,加强女性的参政水平等,特别是这次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本土文化积淀构成了当代中国性别文化的根基,从周易 序卦传 中有关“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 ,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 ”的论述, 阴阳乾坤理论的精髓是各种力量在互补的基础上 ,通过合作达到和谐。于是, 在
6、当时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时代大背景下,它更强调的是阴阳乾坤两者间的区别,并确立其各自的互补地位。从性别文化角度看, 即是对男女/ 夫妇的位次、属性、价值、作用等进行了具有差异等级性的规范和界定,如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等 1。这种对男女两性差异性、等级性的规范和界定既是社会的普遍认知 ,也是人们的具体实践。从温州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初是由“家族、家庭户 ”最小的利益单位为主体,个体的权益被包容在“ 家族、.家庭集体主义 ”之中,在公共领域中性别权益受损的女性可以在家族、家庭利益共同体中获得某种补偿 ,如“ 妻以夫荣 ”、 “母以子贵 ”,加上男女两性差异性和等
7、级性的规范和界定又是一种主流的和普遍的共识,尽管女性受到了不公正的性别对待,尽管女性的性别地位低下, 性别文化仍在男女两性的互补和合作中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社会性别文化是广义的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性别文化的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其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社会性别文化可分为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和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两大类,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以等级次序为准则的封建社会,男女性别及地位差异在三大基本纲常之一的“夫为妻纲” 的规范之下愈加强化。这一突出的历史文化现象形成了传统的性别文化且在家庭、学校以及大众传媒中的表现最为明显。而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指的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性
8、别平等、公正、和谐发展的文化,核心内涵是男女平权。自 1848 年鸦片战争以来 ,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中国社会一样,中国的性别文化也经历了被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在长达一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中, 国人对西方性别文化的本土化已成为今天中国性别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中国近代,首先是男人在社会的层面上意识到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力倡兴女学、戒缠足是“天赋人权 ”的一部分, 进而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女性的平等.意识是在男性革命家、社会改良家和人文学家启蒙下觉醒的。但是,男人倡导女性解放的初衷并
9、不意在女性解放,而只在于“强国强种 ”,甚至自己的婚姻幸福,女性被关注的仍是工具性的角色 母亲或妻子,其作为“人 ”的主体性仍是缺失的 2。二、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家族/ 家庭的经济需求使得首先更多的是女性而不是男性进入城市成为工薪劳动者。与当时西方社会一些中产阶级女性就业更多地是为了赚取自己的零花钱不同,这些女工以自己的工资收入支撑着家庭的生活, 有的甚至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迫于生存压力 ,家庭或被迫或自愿让这些女性走出家庭成为“工厂女工 ”,并依靠她们的工薪收入生活, 但从传统性别规范出发,整个社会对她们的评价却是极低的。三、当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衰败到越来越多的男人
10、不得不外出工作, 以工资来维持家庭生计时,中国社会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大分就开始了。工作领域更多地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公共领域;生活领域更多地与家庭内的再生产联系在一起, 被认为是私人领域。而由于工作是可以用工薪进行价值计算的,而家务劳动是无酬的, 于是,两种劳动/两个领域便成为一种等级制的存在。四、这一等级制的区别在城市较为明显和刚性,因而, 城里人的妻子更多地被认为是靠丈夫养活的“家庭女性 ”。在农村 ,这一公私领域的分野 ,更确切地说是城里工作和农村劳动的分野, 是性别分工由男耕女织转变为男工女农 ,由女性劳作获得的田里的收入与由男人劳作获得的工资收入是家庭生计的两大支柱
11、。因此 ,夫妇是家庭经.济共同体中各司其职的合作双方。五、性别间的压迫常被论及 ,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更主张从改造社会入手,争取男女平权。因此 ,中国女性的解放,男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六、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 ,女性被进一步物化和商品化 ,“女色 ”成为商品销售中不可或缺的卖点。七、由于缺少足够的经济基础 ,缺少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 女性的独立是困难的和不完整的。 “娜拉出走 ”后将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使得许多“ 新女性 ”或压抑自己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或不得不重新回到“封建牢笼 ”中 ,现实和理想的激烈冲突使一大批“新女性 ”陷入痛苦和烦闷之中。八、女性解放的思潮也使一大
12、批“新男性 ”陷入矛盾之中,他们希望自己面对“ 新女性 ”,这样,他们就是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们又害怕自己面对“ 新女性 ”,他们不知如何对待这些与他们从小接受和已经习惯了的性别刻板印象完全相反的女性。与许多新女性不同的性别文化造就的“ 男人的勇气 ”使得许多“新男性 ”没有退缩不前, 而是谨慎地迈出了自己的步伐,于是,一种新的男性文化开始萌芽 3。自古以来女性所受的歧视数不胜数,而在细想解放之后,女性为了争取得到和男性一样的权莉和自由付出了诸多汗水与努力。尽管现今在不少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确,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女性无疑在社会中获得了更多的幸福,只是要拿这一点来因此断定女性地位的趋于平等化
13、则又未免过于乐观。可能由于男女本身在生理上.的不同对各自在社会存在中的角色地位也就有所差池,或者说,其实把这两种在最初的身体构造上所产生的生物性差异而组成的两大群体进行平等性比较本身就是不可行的。我们都知道,一般两样事物进行对比是在其他条件类似或基本吻合的前提下,对各自均拥有的某一方面特质进行横向比较。可既然二者在出发点就已经有所差池,后面的比较结果与否,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吧。用辩证法上的知识来说,本来世间外物就充满辩证,男女间存在的最多也只是相对上的平等,绝对平等这一事物基本上就不是一个事物,它不可能存在。男女性别平等与否本就不适合作为一个被大家所争论的辩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男权文化、现今
14、的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女性主义,这些个不平等也一直扎根于当时当地的一定社会环境土壤中,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存在这么多年,也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回想过去,真正的男女平等的历史时期并没有完整的存在。不是男性附属于女性,便是女性附属于男性。既然男女平等未存在过,谁又可于今世得知男女平等真正是福而不是祸?男女性别关系也便如阴阳,女为阴,男为阳,在各种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在人类生活中,个个个人需要的都只是其他人对于自身的一种认可、一种尊重。女性如此,男性亦然。而这,无关男女 4。当代境外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性别文化。近 20 余年来,与经济改革和社会开放相伴随,境外各种思潮涌入并被吸纳, 有
15、的甚至成为“流行文化 ”。当代境外各种文化的大规模的进入, 始于 1980 年代末期,.而在 1995 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境外性别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也迅速扩展,这两者一起给中国的性别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作为性别群体的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强化,女性在女性运动中的客体性不断弱化,女性运动由“解放女性 ”走向“女性解放 ”。 “女性解放 ”开始从“政治运动 ”扩展为 “学术话语 ”、 “公共话语 ”直至“私人话语 ”,许多过去被认为纯属私人性的事件 ,突破了私人空间, 被赋予了社会的意义。性别利益群体正在成为独立的利益群体,在宏观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阶级利益中 ,性别利益从“隐匿 ”走向“显
16、现 ”,从“ 失声 ”变为“发声 ”。除了性别以外,阶级、民族、国家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中的地位等已成为今天考察女性生存与发展状况时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近 20 余年来,在性别利益出现分化的同时,处于不同阶级/ 阶层集团的女性间的利益也是处于不断分化中的。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点和自我力量的凝集点,女性非政府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在成为女性实现自我权益保护和提升的又一重大力量。性别的存在和表现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态势,传统的行为规范已较大地失去了控制力,甚至生物/生理性别的两性界线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了。传统的价值定位和性别行为规范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其对人们的导向和调控能力
17、也日趋弱小 。与过去相比,在今天的中国无论男女或多或少都处于迷惘和困惑中,一切使中国妇女具有较强的自我权利意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使得女性自我权利意识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带有性别特征的群体.的意识 女性的意识;女性自我权利的实现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带有性别特征的群体的行为女性的行为; 与传统的亲属网络一起,单位、政府组织成为女性实现自我权益保护或提升的两种最重要的力量。我国现阶段的性别文化具有多种性别理论共存,人们对性别关系的认知已经具有超前性的特征,提出了完整的性别关系平等和谐关系的理论框架。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已经建立了
18、以宪法 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 为主体、以相关法律为补充的维护女性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法律系统中也存在诸法冲突的现象,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性别不平等的政策和制度,如男女退休年龄不一致、结婚年龄不相同等。大众文化领域性别文化结构复杂。我国现阶段文化系统中有非常进步的性别文化,也有十分落后的性别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普遍的符合男女平等趋势的大众文化体系,但封建文化的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性别文化还依然存在,继续蚕食男女平等文化的肌体。现阶段性别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整个文化机构内, 也表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很难说一个人从理论、思想、认识到行为,都充满了先进文化的基
19、因,事实上一个人可能在主流认识上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观念,但在行动上却表现出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意识。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生产力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制约, 尽管腐朽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已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但是几千年“男尊女卑 ”、 “男主女从 ”的传统性别文化观念早已入风化俗,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化到人们的道德观、审美观中, 给现有的性别.文化留下深深烙印,使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带有浓厚传统意识的落后的性别文化,本质上体现了性别关系的不平等和对女性的歧视,是不利于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平等和公正是先进性别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两大原则。即先进性别文化不仅仅关注
20、性别间权利的结果平等,更重视实现性别权利中的机会平等和过程平等,力求通过机会平等和过程平等, 真正实现性别的平等对待,先进性别文化不仅仅关注平等,更重视在权利实现中性别待遇的公正与否。先进性别文化力求以性别的公正对待为途径实现性别平等,使性别平等成为一种公正的平等。先进性别文化所创建的性别合作与和谐是建立在性别的平等和公正对待基础之上的,这是一种平等和公正的合作,也是一种平等和公正的和谐。先进性别文化将以它的先进性、有效性、适用性承担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履行自己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功能, 从而推进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有利发展。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必须大力宣传有利
21、于男女平等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必须加快发展有利于培育女性“四自 ”精神和主体意识的现代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女性发展进步的制度文化; 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以男女平等为根本取向,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性别文化。这种以男女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以承认女性的社会主体地位、承认男女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为基础,以立足现代,推进性别关系的和谐,推.进男女共同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为目标,以权利的个性化、选择的多样化和向弱势群体的倾斜为原则,并具有批判性、超前性和挑战传统以及为大众所接受的特点
22、。先进性别文化将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后的平等标准。在传统刻板的性别角色框架中,男女平等的标准被解释为抹杀两性之间的一切差异,使女性完全进入男性的世界。而先进性别文化要求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并指出妇女发展是作为女性的自由发展, 而不是对男性生活的模仿和复制,需要消灭的是性别歧视,而不是女性特质。两性平等的标准既不能单纯地以男性的眼光来衡量, 也不可能单独地以女性的要求来建立,而必须以男女两性共同的看法、经历为参照系, 确保两性在发展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破除性别角色定型后的平等的标准还必须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公平理念,体现同等优先原则。先进性别文化承认并尊重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不分种族、
23、性别和年龄、阶层。男性和女性都应当享有基本人权框架下的所有平等权利。根据 1993 年由 171 个国家签署的维也纳宣言,这些平等的权利是: 平等地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教育和保健;参与政治和经济决策的平等机会;同工同酬;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消除性别歧视和对妇女的暴力;在所有领域中拥有平等的公民权利 ,既包括在公众生活中的工作场所,也包括在私人生活中的家庭。先进性别文化将妇女视为参与发展的主体。传统的“妇女参与发展 ”政策认为, 只要把妇女纳入到现有的发展中,使她们对发展做出贡献,妇女的地位自然就会提高,妇女自身也会得到发展。这种政策避开了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没有充分考虑男女两性传统的
24、社会性别关系,仅仅把妇女当作被动的发展受益者纳入到发展机制中,从而使妇女的发展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而“社会性别主流化 ”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要求妇女不能仅仅作为劳动力和受惠者的角色参加到具体劳动中去,也不能把妇女看成只是一个需要援助的弱势群体,必须使妇女有效获得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公共资源,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 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妇女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 5。先进性别文化将社会性别问题看成是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首先应该是政府。政府作为一个国家主要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 应当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条件,尽可能满足社会成员普遍的基本需求,直接为社会弱
25、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帮助,自觉承担起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首要责任。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自 1995 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以来。十年来,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各级人民代表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女性参与地方人民代表选举的比例达到 73.4%。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一直保持在 20%以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 20.2%;女常委占全国人大常委总数的 13.2%,比上届增长 0.5 个百分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
26、,有 3 位是女性。“国家将保障妇女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机会、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作为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首要目标和优先领域,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增强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八月) 。各类由妇联所倡导的支持女性呼声活动也越搞越有成效,每年有很多妇女朋友们在妇联等机构中得到帮助诸如小额信贷等等以实现再就业,从而实现再就业或在某些妇女权益方面得到了更多的诉求渠道和问题的解决保障。中国日报消息说,今年临近国际妇女节期间,国际知名会计师事
27、务所均富发表了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 2009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中国内地私营企业有女性出任高层管理人员,而在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中,女性平均占 31%,在全球 36 个受访地区中名列第五。该项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中国的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中,女性所占比例也非常之高。其中,77%的北京私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包含女性,上海和广州的这一比率则达到 83%。在高级管理层中的女性比率方面,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异。北京和广州皆达到 35%,但上海则只有 26%。人类是由性别人组成的,性别文化无疑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先进性别文化的浙江省,构建先进的温州文化城市,必须重视构建以男女平等为
28、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先进性别文化指的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性别平等、公正、和谐发展的文化。它的核心内涵是男女平等,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生产力和文化教育事业欠发达的制约,尽管腐朽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已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但是几千年“男尊女卑” 、 “男主女从”的传统性别观念早已入风化俗,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化到人们的道德观、审美观中,给现有的性别文化留下深深烙印,使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难以适应温州建设文化城市的要求。突出主要表现为, “重男轻女” 、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仍然根深蒂固,成为女性成长的桎梏,不少女性至今仍失去平等
29、受教育、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交往的机会。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与价值评价仍摆脱不了“男主外,女主内” 的传统观念影响,偏重于她们在家庭中是不是贤妻良母,而较少注重她们在事业上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这自然阻碍了女性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传统性别文化认同的“男性天生能力比女性强” 的刻板印象也影响了社会对女性的接纳,使招工、毕业分配、提拔干部等方面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带有浓厚传统意识的落后的性别文化,本质上体现了性别关系的不平等和对女性的歧视,是不利于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女性要跨越文化的樊篱,与男性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比翼齐飞谈何容易!而一旦占人口半数的女性总是处于弱势,社会的
30、发展就达不到和谐,我们建设的小康就谈不上“全面” 。思想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必须大力宣传有利于男女平等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必须加快发展有利于培育妇女“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的现代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妇女发展进步的制度文化;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性别不平等并非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而是一个历史现象,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不仅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也不利于男性的发展,女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公正、平等的性别文化则是女性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思想领域一场除旧布新的斗争,对于提高妇女地位、解决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实现性别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吕红平. 中国性别文化概论.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1-082、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二 五 年 八 月 北 京3、王凤华. 社会性别文化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 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 2009长江商报 2009-2-235、 维也纳宣言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