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文-我国的公民慈善意识单薄原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78732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我国的公民慈善意识单薄原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我国的公民慈善意识单薄原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我国的公民慈善意识单薄原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名称:论我国公民慈善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学生姓名:张萍学 号:08402130系 部:政 治 与 法 律 系专业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指导教师:王秋香.(一) 、选题的根据:(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和自己的见解)1)理论意义慈善作为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是对大多数公民可接受的一种精神价值,另一方面,慈善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弘扬文明道德、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公民意识等价值功能。同时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是凸显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慈善意识进行理论研究是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因而有利于中

2、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实际意义 首先慈善意识是现代公民人格塑造的重要元素。其次,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然而,中国人慈善意识的现实情形并不令人乐观。慈善意识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最深层的因素,而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就是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洞察中国人慈善意识现状及其成因,提高公民的慈善意识,将人们的慈善意识内化以指导人们的慈善行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第三次分配的次撒谎那时业繁荣了,就能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动态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是凸显一个社会文明程

3、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公民的现代慈善意识越来越淡薄,近年来,国内各界人士开始关注慈善问题,也开始了对国人的慈善意识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罗竖元将慈善意识分为五个层次:一是感性认识层次,对慈善的直觉反映和认识;二是知识层次,对慈善及相关问题的各种经验和科学认识;三是态度层次,有关慈善的价值观念,主动参与慈善活动的动机;四是评价层次,有关慈善及相关问题的评价;五是行为意向层次,发挥自己所能,参与慈善活动的行为和方式等。慈善意识古已有之,是伴随着慈善的发生、发展而来的。以目前情况看,无论是中国的富人阶层还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无论是以捐助方式还是以其它助弱方式

4、。其所表现出来的公众慈善意识的深人性和慈善行为的广泛性与慈善事业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李萍的论慈善意识的培育与慈善事业的发展指出:我国“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 “亚文化”与“主文化”的相互抵触、慈善组织及个人的诚信的缺失以及在“藏富意识”和“仇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缺乏“第一行动集团”的引领等因素共同抑制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培育公众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祖月翔试析我国慈善捐赠缺乏的原因及对策时提出了几点对策:第一,慈善组织的自我完善是首要前提,一个组织的良性运行发展是依托于完善的组织结

5、构体系之上的。第二,政府在慈善捐赠的发展中所要努力达到的是,稳定经济额发展,对于积极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应当给与一定的辅助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捐赠文化环境。第三,发动广大的民众是慈善事业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个人见解中国虽有漫长的慈善历史,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是一个慈善意识广泛、慈善行为普遍、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度。中国人的慈善事业一直不能兴旺,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不健全、慈善法律的缺失都是重要原因,但我认为究根结底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慈善意识越来越薄弱造成的。因此,我认为对中国人的慈善意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高国人的慈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继承传统慈善思想,发展现代

6、慈善事业,让慈善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目前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关注慈善意识问题,学者们纷纷从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理论角度提出了督导的见解,本文将从中国慈善意识现状着手,综合各家各派学者的观点,解析我国公民慈善意识薄弱的各方面成因,最后归纳总结提出提升我国公民慈善意识,促进我国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对策。我相信,只要政府和公民能走出以往的慈善误区,正确理解现代慈善,普遍认识到当前慈善状况的成因,并懂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改善,我国慈善事业一定能健康快速发展起来,并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二) 、研究内容:绪论一、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现状分析(一) 、公民的慈善认知意识(二)

7、、公民的慈善参与意识(三) 、公民的慈善责任意识二、我国公民慈善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一) 、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际差序格局/藏富意识)(二) 、慈善捐赠渠道不畅(慈善组织缺乏/慈善组织公信力不强)(三) 、激励引导机制不完善(慈善制度慈善立法缺失)三、增强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对策分析(一) 、培育公民现代慈善意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二) 、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升组织的公信度(三) 、完善慈善法律制度,强化慈善行动激励机制 结束语(三)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研究方法:文献查阅分析法、比较分析法2)研究思路:目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3)写作路线

8、:选题论证。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现有研究进展动态开题审查。听取开题组对本研究选题与基本架构的批评意见结构调整。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调整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完成创作。在完善提纲的基础上,按预定的研究进程安排完成写作4)可行性分析有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开题组的批评指正,可以完善本论文的研究架构。大量查阅参考书本和电子文献为本开题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源与思路启示综合运用上述研究方法确保了本论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保持本研究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四) 、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2011.112011.12选题2011.122012.1搜集整理资料,写出初步研究提纲2011.122012.2开题与修改研

9、究方案2012.22012.3撰写第一稿与修改2012.32012.4撰写第二稿与修改2012.42012.5修改第三稿并定稿,准备答辩(五) 、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1 祖月翔 试析我国慈善捐赠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91-012 张家成:佛教慈善的理念与当代社会慈善意识的培养2011.10 凤凰网华人佛教3 罗竖元 李萍 论慈善意识的培育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理论于现代化 2010年第一期4刘昶. 时下社会慈善意识淡薄的历史和现实原因J.文化学刊,2007.5周宏 公民慈善意识的社会学研究 湖南师大 2008.56 杨

10、守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7.7 彭红,传统施恩与现代慈善的文化比较J.船山学刊,201 08 传统义利观和当代慈善观的阐述9 杨静,解析东西方对待慈善事业的不同态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0.310 胡艳玲 现代慈善的价值功能探析 周口师范学院 2011.0111 单玉华:慈善意识相对弱化及其伦理成因,郑州大学学报2007.612 杨方方,中美慈善事业之比较 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一期(六) 、毕业论文开题指导意见:(对选题的评价、研究方案的设计及开题指导意见)论文题目 论我国公民慈善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姓名 张萍所属系、专业、年级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8级.开题时间 2011/12/13 预计字数 左右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手写):年 月 日指导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手写)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